景深应用:多清晰才算真清晰
2022-11-03Pingcao
Pingcao
景深的清晰范围图解
本期重点敲黑板,景深(DOF)在摄影中尤为重要,即便你平时不用太在意它的功能,也要知其原理。景深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光圈、镜头及焦平面到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在聚焦完成后,焦点前后的范围内所呈现的清晰图像的距离,这一前一后的范围,便叫作景深。
当我们说,在给定的孔径下景深范围以内的所有景物都是相当清晰的,这里所谓的“相当清晰”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一支50mm镜头聚焦在10英尺,其f/8的景深是从8英尺到14英尺。这是否意味着8英尺处的物体或者14英尺处的物体会像10英尺处的物体那么清晰?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焦点的清晰程度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们的例子中,10英尺处的物体与8英尺或14英尺处的物体相比,其焦点是最为清晰的。所以不要被一些含糊其词的宣传语误导,认为景深范围内,都是清晰的。
这种看法基于如下的认识:所谓清晰,就是说被摄体上的点在照片里看来也应该是一个点。但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底片上每个精确聚焦的点却都是些像面包圈样的微小圆环。这种圆环非常之小,所以在裸眼看来似乎是一个点。
如果被摄体的某点稍微有些模糊,那么在显微镜下这个点就会像一个稍微有些大、稍微有些平的面包圈。但是,只要对裸眼来说这个点看上去仍像一个点,那么我们就说其清晰程度还是可以接受。
当这些点距离焦点平面越来越远时,它们所对应的面包圈也会逐渐变大、变平,直至裸眼也能察觉到它们不再像点,而是像微小的模糊圈。那么,我们就说它们是模糊的。
让我们再回到上面所说的对10英尺物体聚焦的例子,距照相机10英尺的一切景物都是非常清晰的,因为10英尺处的所有物點的底片上都将再现为很微小的圆圈。我们称这一距离为焦点平面。那么,10英尺处被摄体向前1英寸或向后1英寸的那些物点情况如何呢?它们会再现为稍微大并且稍微平的圆圈,但在裸眼看来仍像一些聚焦比较实的点。
我们称为景深的距离是指焦点平面前面和后面的一段距离,这一距离内的所有点都会再现为足够小和足够圆的圆圈,并且据裸眼观察都被认作是一些点。换句话说,景深就是清晰度可以接受的一个区域。按照工业标准来说,在我们的例子中,8~14英尺内的物体都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度,而比8英尺更近和14英尺更远的物体则被认为是模糊的。但是,事实是只有正好10英尺处的物体才是准确聚焦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景深在一定范围比较清晰,是因为大多时间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观看图片,对较小的照片来说看起来当然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放大到11 英寸×14英寸时,照片看起来就比较模糊了。因此,可接受焦点还部分地依赖于预期照片的大小。对于大尺寸照片和投影幻灯片来说,往往都需要更为精确的聚焦。
所以,运用景深要十分精明。根据景深标尺得到的“焦点尚可接受”的被摄体,对更为苛求的眼睛或者拍摄的照片需要放到很大来表现精美细节的情况来说,其清晰程度未必可以令人接受。因此,只要有可能,就要尽所能使被摄主体聚焦精确。
通过取景器观看时,为了能够对最明亮的可能影像进行构图和聚焦,镜头总是将其孔径开至最大时,倒是方便取景了,但是景深情况怎么样呢?在最大的孔径下,镜头会呈现出最浅的景深。
不同的相机景深预览按键位置不同! 像尼康相机的话!镜圈周围有!"字样的按钮
光圈如果设置成f16,人和背景的树就会都是清晰的,实现较大的景深
因此,在仔细安排被摄者在草坪上happy的画面时,会看到只有被摄者是清晰的。你或许会说,太棒了!这就是我需要的。我恰恰想使她这唯一的主体位于清晰的焦点上来吸引观众注意力。随后,你就对她清晰聚焦,并拍下了这幅照片。但是,当你取回照片后,却十分惊愕,你发现有一棵树长在了被摄者的头顶上。而且,那棵树也非常清晰。简直岂有此理,这棵树怎么变到这里的呢?
当你对被摄者聚焦时,树并没有在那里。至少,你并没有看到它,因为镜头孔径开至最大,比如说f/2,其景深非常之浅,只有人物是清晰的。至于那棵树,它在人身后大约10英尺,只不过是一片模糊的颜色。然后,你就按下了快门按钮。孔径立刻收缩到预置位置,比方说f/16。但是,f/16具有非常大的景深。在f/16挡,不仅人物是清晰的,那棵树也进入景深范围,并且在照片上表现出了可接受的清晰度。这就是树“长到头上”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中高端单反相机上具有景深预视按钮(微单大部分阉割掉了这个功能)。在取景器中聚焦场景之后,可以按下预视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孔径。现在所看到的场景就与拍摄后胶片所记录的场景一样了。仔细地检查背景,确保没有清晰的干扰物体存在,当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满意时,就可以准备拍摄了。但是负责地说,在电子取景器盛行的年代,这个按键好像越来越少有人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