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22-11-03彭喜英
彭喜英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十四五”时期是唐山市产业发展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高端要素依赖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转型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技术、发展模式等高端要素。而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1 唐山市产业发展现状和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1.1 产业结构现状
唐山作为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型升级,逐渐摆脱对资源的依赖。2013 年,唐山市被列入再生型城市范畴,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转型步伐明显加速。近10 年的经济发展中,钢铁、水泥等产业始终在“去产能”,同时持续推进产业向多元化方向转型,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十三五”期间,唐山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5 年的7 倍[1]。“十四五”期间,在“双碳”背景下,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加快调整“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打造精品钢铁,发展更多新产业,形成低碳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新的城市转型。
在2012—2021 十年期间,唐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以每年约5.1% 的平均增幅快速提高,2021 年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 230.63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6 784 元,相比上年均增加了6.7%。三次 产 业 结 构 由2012 年 的9.02:59.26:31.72 转 变 为2021 年的7.37:55.24:37.39,如图1 所示。通过对2012—2021 年唐山市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占比最高,且在2012—2019 年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2012—2019 年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相对较大,2020、2021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略有所下降。唐山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
图1 2012—2021 年唐山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逐年变化曲线
1.2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经济发展刺激就业,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各产业间的劳动力发生流动。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反映了相应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吸纳能力。从图2 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自2012—2015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筹办,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但之后几年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自2012 年开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自2012年开始稳步增长,这说明未来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劳动者。
图2 2012—2019 年唐山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变化曲线
根据上述两个变化曲线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随着唐山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2 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唐山市的主导产业仍然是钢铁、水泥、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而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从产业转型的视角来看,为适应唐山市经济发展,高职院校要结合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需求,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才能与唐山产业转型形成良好对接。从产业升级的视角来看,高职院校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目前唐山市在精品钢材、先进制造业、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但是通过对当前唐山市6 所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调查发现,人才培养层次、人才培养类型均未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唐山市高职院校应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剖析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规格类型,才能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对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随之提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要培养出一线高技能人才,必须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企业的培养主体作用,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提高人才的适应性。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企业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比如,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劳动者,由于面向的是人的个性化活动,劳动者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服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上,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而制造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技术的升级进步,仅仅懂得简单的操作技术,显然不能满足岗位需求,而要对整个生产流程都比较熟悉,能够进行全流程的控制管理。
3 面向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3.1 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唐山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劳动者的素质结构要求发生变化。唐山市属高职院校应根据产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规格重新定位、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既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又要拥有一定的现场管理与服务能力以适应产业升级的挑战。唐山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在近10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相较于第一、第三产业始终占比最高,这也就说明资源型城市的制造业提质升级过程中,仍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他们既要拥有更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又要具备一线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唐山市第三产业比重近10 年逐年上升,发展势头强劲,这说明对服务类人才的需求数量、需求质量随之提高,也就更加强调全面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化和高端化,才能提升高职教育对产业转型的适应性。
3.2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类别和规格,也从客观上反映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合理的专业结构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2]。高职院校应该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第一时间了解新上工种、新上岗位、新兴领域,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升级需求,重新优化调整现有专业结构,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以前唐山市高职院校主要为第二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设置与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的工业格局具有一定的契合度。随着唐山市传统产业进入改造升级的关键期,打造世界精品钢产业化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北方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定位的明确,第二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类别需求、质量需求进一步提升,而这势必影响到高职院校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调整,要使二者处于动态平衡,才能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近十年来,唐山市第三产业一直稳步增长,必将需要大量的服务技能型人才,优化在唐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建设好服务类专业尤其重要。服务类专业在人才素质的要求上更强调全面性,因此在专业设置上要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根本出发点。由于服务业涵盖的行业比较广泛,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对技能型人才的层次要求不尽不同。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化,对于高层次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是高职教育不可忽视的社会需求。全域旅游、海洋旅游、工业旅游的兴起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于高职教育也提出了崭新的任务。高职院校对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要具备多方向性,需要按照人才需求变化设置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要“弹性化、多方向”。因此,唐山高职院校应紧紧跟踪产业调整步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实现产业与专业的无缝对接。
3.3 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助推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3]。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体,兼顾“产业”和“教育”的共同特性,既能补齐教育人才短板,又能补齐产业创新短板。职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无缝对接,实现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双赢[4]。2020年河北省有65 家企业率先成为省级首批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其中唐山市有40 家。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平衡,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应充分考虑一二三产业各企业的生产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深入结合唐山市行业产业实际情况,对各行业企业建设标准应量体裁衣,适度放宽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的建设标准,适度扩大遴选试点企业的覆盖面,令更多优质的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5]。管理部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使人才需求侧和产业供给侧两端实现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大数据分析对行业产业发展动态提前预测,对企业的现实需求具体分析,使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实现无缝对接,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大量高职高技能人才。
以产业发展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耦合,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和高职院校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忽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就会降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忽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阻碍技能型人才的终身职业发展。只有高职院校与企业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产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