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策略研究
2022-11-03赵玉梅
赵玉梅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2021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教职成厅〔2021〕3 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编排方式科学、配套资源丰富、呈现形式灵活、信息技术应用适当的融媒体教材”。融媒体教材的建设成为教材改革的趋势,与《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共同构筑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新模式。在线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互动式线上学习模式,更简洁、更便于碎片化学习知识,突破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但是,在线精品课程的碎片化资源不利于课程完整性的学习,难以实现与学生的深层次互动,即在线精品课程需要与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资源相互补充。融媒体教材作为数字出版物,以纸质教材出版的标准进行规范出版,保证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融媒体教材需要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支撑,强调信息传播过程中学习者的深度体验与充分互动,与在线精品课程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将两者进行整体规划、直接关联,实现一体化开发,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1 在线精品课程与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一大批高质量的国家、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以致用”,推动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而传统教材的信息单向输出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与在线精品课程的融合应用,教材在教学改革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优势逐渐下降[1]。
1.1 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不高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体现着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因此,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内容必须匹配。高职教材的开发应遵循与在线精品课程“互补”的原则,两者在内容和应用上形成有效衔接和相互补充。目前,大多数与在线精品课程配套的高职教材,侧重全面性和系统性地阐述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未实现统筹开发,存在教材内容与在线精品课程内容相脱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甚至很多在线精品课程尚无配套开发的教材。
1.2 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内容无法实现“同步更新”
在线精品课程坚持“边建边用边完善”的建设理念,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更新在线学习资源,因此,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实现同步更新。而传统的纸质教材编写及使用周期较长,在线精品课程中适时更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不能及时在纸质教材中更改更新,使教材的优化滞后于在线精品课程。
1.3 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的跨介质“互动性”效果欠佳
目前,大多数新形态教材仍以纸质教材为载体,将开发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资源发布到教学资源平台,以二维码等交互手段实现教材与媒体资源的链接。在线精品课程中设计的评论、讨论、测试、答疑等互动版块,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指导、评价等功能,但这些互动版块难以与纸质教材实现跨介质互动,能实现与在线精品课程跨介质互动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开发数量极少。
1.4 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的“创新性”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开发仅限于对纸质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比如制作电子课件、电子教案、题库、微课及教学视频等,资源的重复率较高,缺乏互动性,仅具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一般特征。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中增加创新因素,通过3D、VR/AR 等先进技术还原学习场景,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优质资源不足。
2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的必要性
基于融媒体教材的核心内容开发的在线精品课程框架与数字化教学资源,使融媒体教材和在线精品课程相辅相成,为“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载体,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教材改革,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2.1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在线教育的共享性、灵活性、自主性、交互性等优势愈来愈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在线教育关键的环节就是融媒体教材和资源的改革和创新。融媒体教材和资源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多维度、项目化、实战型、共享式”的设计理念,依据课程标准、行业企业标准,统筹整合专业(群)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技术资源并转化为数字资源,促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如图1 所示,数字教材资源涵盖在线课程的全部内容,在线课程资源便于碎片化学习,数字教材资源既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又能紧密衔接在线精品课程,为教学改革带来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图1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的关系
2.2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是教材建设转型的要求
融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学习习惯与过去相比,更倾向于互联网承载的数字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文档、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与教材相关联,学习内容的表达方式更生动形象。因此,基于互联网平台,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技术[2],依据课程标准,开发与在线精品课程相辅相成的、各种数字化资源有机地组织并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材,形成以课程为中心的融媒体教材,符合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转型的发展趋势。
2.3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是资源系统开发、综合利用的需求
随着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转型升级,在已有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融媒体教材、在线精品课程等建设可视为系统工程,需要针对不同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采用系统化工程的方式统筹开发,使教学内容出现多种呈现方式和学习载体。现代大学生更趋向于通过多途径、多方面、多介质感受教学内容,接受信息,因此,融媒体教材、在线精品课程等资源需要整合利用,保证学生既能建构整体知识体系,又能通过碎片化学习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快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3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的融合建设,必须对课程框架及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突出一体化资源建设的同时,保证资源的维护和更新方便可行,并通过与企业共建共享,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
3.1 整体设计原则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整体出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学情差异等环节搭建课程构架,设计教师、学生、教材、资源、平台等要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模式,使课程建设思路更清晰、教学过程设计更合理、内容更全面,便于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学习。
3.2 动态更新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包括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资源更新,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转变为岗位能力需求和教学内容需求,更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资源。同时,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等需要适时转换为教学素材,动态更新到教学资源中,促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二是教学资源转换技术手段的更新,在二维码、APP 等信息手段的基础上,教师利用VR/AR 技术对企业的实践资源、技能大赛资源、1+X 证书考核资源进行教学化“再处理”,动态更新至教材与课程中,满足人才培养需要[3]。
3.3 校企共建共享原则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融合建设的宗旨就是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通过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校内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效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企业参与教材及课程内容开发,既能增强教材与课程的职业特色,又能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推进资源与企业的共享。同时,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共享课程与教材,既能提升师资团队专业水平,又能促进企业人才结构升级。
4 在线精品课程与融媒体教材一体化开发策略
要实现数字教材和在线精品课程的整合利用,必须对课程内容及数字资源进行顶层设计,使数字教材与在线课程内容直接相关、互为补充。组建一支高效、高能、稳定的教材与课程开发团队,对团队成员定期进行培养、调整和补充,是课程与教材融合建设的保障。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变化,教材、课程、资源与教学模式必须实现动态优化更新。
4.1 优化融媒体教材与在线精品课程数字资源的顶层设计
4.1.1 优化设计课程框架
依据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岗位需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吸纳行业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元素,确立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教师开发实践性课程资源。遵循“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基本规律及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程建设理念,校内教师开发适合教学改革的教学资源。以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德技并修为目标,教学团队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和教材中,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设计开放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从多维度考虑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型教学资源。以上四个维度开发的教学资源,构建了融合“教学过程+ 生产过程+ 育人过程+ 创新过程”的“四位一体”整体课程框架。
4.1.2 优化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从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出发,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教学步骤,“课中”教学步骤细化为“案例引入、知识学习、计划决策、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五个教学环节,通过作业、考试、讨论、教师答疑等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柔性化教学课堂,打造符合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规律的混合式教学“金课堂”新生态[4]。
4.1.3 优化设计“多元立体化”考核模式
“多元立体化”考核模式是指“线上+ 线下、过程+ 终结、理论+ 实践”有机结合的考核模式。线上考核通过在线学习时长、单元测试、互动交流等环节完成,线下考核通过任务工单、任务实施等环节完成。过程考核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通过教学过程中线上和线下成绩进行评定,终结考核是对综合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综合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定。理论考核通过线上学习、测试等数据来评定,实践考核通过线下实操考核成绩评定[5]。
4.2 打造“教授+ 名师+ 技师”课程与教材开发团队
课程与教材开发团队要满足结构合理、校企双元、专兼结合的要求。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掌握技术核心、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教育精英、教授。教学名师通过参加企业工艺创新、项目研发、职业技能与教学能力大赛、专项培训等,持续提升在教育行业、企业行业的影响力。技能大师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等,学习职业领域前沿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即课程与教材开发团队通过“实践锻炼、课题研究、技术研发、以赛促教”等多种途径和措施,持续优化提升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等。
4.3 开发紧跟行业发展动态的课程资源
4.3.1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要与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相对接,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育,以毕业生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为导向,打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目标链,构建“通用能力+ 核心能力+ 拓展能力”的个性化、模块化课程体系。
4.3.2 开发培养与培训功能并重的课程资源
通过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借鉴社会培训资源、教育资源及企业资源等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所有资源,学校与企业联手开发“课程建设+企业实训+继续教育+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特色的多样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培养与培训功能并重,能实现“课程内容全覆盖、岗位内容有特色、培训内容条理化”,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及爱好者等多方面的学习需求,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
4.3.3 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
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施教师分工协作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以课程模块为单位、依据团队教师个人专长,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确保每位教师有能力负责3 个以上课程模块,每个模块有3 位以上教师能胜任。模块化教学模式实行“合作式”教学和“集体式”备课,积极研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法,打造特色教学风格示范课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体化开发的教材、课程和资源,实现了教材与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高度衔接,形成“一书一课一平台”的智慧课堂,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教与学变得简单、方便、容易,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