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2-11-03冯秋园于振江林彰文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粤北自然村管网

冯秋园 于振江 林彰文

(1.韶关市生态环境局新丰分局,广东 韶关 521000;2.韶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新丰分站,广东 韶关 521000;3.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农村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1100)

粤北地区是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区战略布局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屏障及生态产品供给功能,是广东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及北江和东江两大水系的重要发源地,承担着保证全省人民饮用水安全的重任,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责任重。粤北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村庄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人口潮汐迁移特征明显。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较薄弱。因此结合实际,在系统梳理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症结难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适宜在粤北山区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路径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在对粤北山区各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抽样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禀赋及社会经济现状,提出了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整改修复—强化运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提升路径。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统筹谋划

对粤北山区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抽样调查,对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主要集中在20~50t/d(见图1),超过100t/d的设施不多,基本与粤北山区村庄人口规模特征相符。但由于粤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珠三角的虹吸效应,人口外流现象明显,各县域人口普遍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常住人口远小于户籍人口,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用已建设施规模与常住人口实际污水产生量之比作为衡量处理设施规模是否合理的依据(见图2),发现比例超过3的设施达到了37%,比例为1~3的也达到了41%,说明设施建设规模普遍偏大,主要是由于前期调研不够细致深入,常住人口往往很难确定,因此通常以户籍人口而不是常住人口确定处理规模,从而导致设施建设规模普遍偏大,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设施建成后进水量相对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治理成效,导致部分设施闲置甚至停用。另外,设施建设之前,缺乏统筹规划,监管不同步,未充分考虑设施建成之后的运维管护体系建设及资金保障。前期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往往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带动力系统的滴滤、A2O等工艺,运维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一方面,在县级层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污水处理设施点多面广,村镇作为运维实施主体,日常管护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有效运维。另一方面,不菲的运维费用对财政收入本就捉襟见肘的当地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且与城市生活污水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排污缴费体系,因此也导致农村生活污水的运维从资金保障角度存在力不能支的现象。大部分设施建成超过其保修期后,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就处于无人运维和监管的状态,也进一步导致了设施“晒太阳”现象。从政策发展角度来说,在2018—2020年,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快速建设期,粤北主要以公私合营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建设分散处理设施为主,且要求20户76人以上的村庄均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不适合于粤北山区大多数农户门前都有菜园、鱼塘,房后有竹林或树林、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自然消纳能力较大的现实情况。

图1 粤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规模分布情况

图2 已建设施规模与常住人口产生实际水量的比例情况

1.2 接户管网覆盖率低

对抽样样本的管网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见图3),管网覆盖率低于60%和基本无覆盖的自然村分别占18%和32%,因此污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分析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存在重设施建设、轻污水收集的思想,仅以设施建设作为完成考核任务的重要考量;ⓑ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项目实际执行时资金远超预算,实际投入资金难以覆盖全部管网建设费用,因此主要铺设了沿村主干道两侧的管网,缺乏纵向的延伸;ⓒ一些项目污水主管网和入户支管网建设不同步,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建设,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配合,建设过程缺乏衔接性,出现污水收集主管网和入户支管之间不配套现象,导致已有网管难以发挥作用;ⓓ在项目推进和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积极的沟通,真正做到农村的事情要农民参与进来,因此导致部分管网铺设在经过农户门前道路或农田时,得不到当地群众的支持。

图3 抽查处理设施管网覆盖率情况

1.3 技术工艺不够合理

PPP模式作为粤北山区在2018—2020年之间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的推进模式之一,鉴于当时广东省尚未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 44/2208—2019),同其他大部分地区类似,借鉴采用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对出水水质尤其是氮磷排放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增加药剂或采用复杂的工艺才能实现达标排放,因此大多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人工湿地”、AAO、AO等有动力的处理工艺(见图4),导致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偏高。此外,在调研中发现,因为验收标准不确定,导致少部分设施已经建设完工但验收工作滞后,一直未进入移交运维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出水标准的选择上存在分歧。农村生活污水普遍呈现出氨氮偏高但碳源不足的特点,沿用一级B或者一级A标准,达标困难且运维经费高。

图4 抽查设施建成时间分布

1.4 建设用地协调难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用地选址、征地、青苗补偿等工作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协调难度大,在很多地方成为了项目延期或者停滞的最主要原因。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理解不到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而且地形地势复杂,土地性质多样,盲目照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推进方式是行不通的。一方面,采用的工艺和处理规模不适宜当地实际情况,没有切实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村容村貌的景观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高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治理结合在一起,存在大铺大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和当地居民形成良好的沟通,当破路铺管、从农田下面走管或入户接支管等触及农民利益时,难以取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另外,已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能发挥很好的实际效用,未能给群众带来能切身感受到的受益和明显的人居环境的提升,因此进一步降低了群众对此项工程的支持理解力度。

2 提升路径分析

2.1 识别重点区域村庄,优先安排治理时序

结合粤北重要生态发展区的属性,识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国考断面水质控制单元、美丽乡村示范带沿线等重点区域的自然村,优先安排治理时序。对于人口集中(常住人口600人以上)或者群众反映有迫切生活污水治理需求的区域,应当优先安排治理或整改计划,充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人口极少、空心化严重或者纳入拆迁合并计划的自然村,适当延后开展治理的时间。

2.2 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明确一村一策

根据广东省“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规划编制要求,以县域为单位切实全面查清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理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加强实地走访调研,结合最新卫星影像在空间上辨识村庄规模、聚集特点及周边自然环境等情况,要切实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禀赋,尊重居民生活风俗习惯,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确定可实施的治理模式,制定一村一策,切实提高规划的落地性和指导性。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衔接镇域及村庄规划,既要满足当下,又要考虑长远。在工程推进过程和时序安排上,当地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将不同部门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供水工程、厕所改造、农田垦造、乡村道路铺设等项目整体考虑,避免出现因工程项目的重复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治理模式的选择应参考国家和省的最新要求,可参照以下原则:

a.以镇带村,城镇周边的自然村应结合城镇排水现状及发展规划,优先将污水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对管网材料、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管网不渗不漏、应接尽接,结合污水处理厂的提质增效工程,逐步排查问题管网。

b.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应综合聚集程度、排水现状、受纳水体水质要求等,优先做好居民有迫切需要的区域的污水收集处理,根据《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试行)》选择管护简便、建设和运维费用低的工艺设备。根据处理规模,结合受纳水体类型,按照《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切实保障水环境质量。

c.居住人口较少、分散、环境容量大、消纳力强的自然村选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在周边水环境良好且不会造成黑臭水体的前提下,生活污水可就近就地进行资源化利用,并根据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和受纳体情况,完善暂存设施、厌氧池、增氧设施、污水收集管道或输送工具等配套设施。

2.3 因地制宜,强化资源化利用

通过分析粤北新丰县的常住人口特征发现,87.1%的自然村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具有明显的人口潮汐流动特征。对自然村人口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常住人口在200人以下的占78.0%,其中常住人口少于30人的占16.0%,说明辖区内的自然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逐步空心化,见图5。根据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要求,对于常住人口低于200人,且周边受纳体明确的自然村,如有农田、林地、草地、水塘或房前屋后有小菜园、小果园等,鼓励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因地制宜地进行资源化利用,既可以降低建设设施的费用,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后续的运行维护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氮磷钾等资源。结合粤北山区符合资源化利用村庄的生活生态生产特征,提出了周边林地丰富型、周边农田丰富型、周边有河流型3种资源化利用模式,见图6。具体来说,粤北山区的村庄多沿山而建,呈现出线状或者条状分布,单点农户周边林地或者农田资源丰富,对于人口比较少的自然村可以将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入附近的林地或者农田。此外,考虑到粤北地区大部分区域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河湖水源地保护区,河网沟汊丰富,存在一些重点河流的支流,对于人口比较少且符合资源化利用的村庄,应增加预处理设施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拟采用的受纳体也应是远离河流的一侧,避免因地表径流直接污染水体。

图5 粤北新丰县涉及治理自然村的常住人口分布特征

图6 适合粤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

2.4 制定既有设施提升改造方案

结合抽查调研发现的问题,既有设施的提升改造与问题管网的修复将是粤北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首要任务。对于设施无进水的,进一步排查原因,明确是管网的问题还是人口迁移空心化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变更治理模式,提高污水的治理成效。本着应收尽收、应接尽接的原则,逐步完善村庄内的接户管,并做好新建房屋的预留,不断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管网的覆盖率。对于存在居民阻碍或者建设用地难协调的自然村,充分发挥村委及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做好与村民的沟通协调工作,对于施工技术难度不高的工程,应该充分发挥村民工匠或者村集体的作用开展建设,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居民原有生活习惯,对于有利用粪肥习惯的农户,可以适当提高化粪池的出水口位置;加强农户厨房、盥洗区域产生的灰水接入时的防臭工作,增加存水弯、窖井、排气孔等措施;对于农户有在自家天井内淘洗、冲地习惯的,在末端增加地漏,确保产生的轻污水流入。在整改资金安排上,要充分厘清历史责任,属于PPP项目的,要避免重复立项,督促建设运维单位加强整改;非PPP项目的,对于小修工程由运维单位或者镇村协商解决;对于大修、中修工程,通过每年财政投入或者申请上级资金,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落实整改。

2.5 落实长效运维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8-10]。结合粤北山区当前运维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建设、移交验收、运维4个阶段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的重视。规划阶段,充分谋划后续的运维工作,未落实运维资金或者明确运维主体的,可以暂缓建设或者不建,最大程度地减少“晒太阳”工程。建设阶段,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督促建设方严格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建设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等要求,严把设计关、材料关、施工关、验收关,尤其要加强对管网质量及错接漏接现象的检查。移交验收阶段,对于非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的工程,在建设方向运维方移交时,增加一个试运维阶段,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后续因为责任不明确而导致的运维停滞。运维阶段,加快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或者方案,明确镇街、村委、村民、运维方的责任,明确运维模式,多方筹措运维资金。

2.6 多方筹措资金

要充分应用好山水林田湖草资金,优先投入到重点区域的新增治理与问题设施整改中,确保资金发挥实效;继续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省级涉农资金大事要事优先保障,拓宽资金渠道,积极研究专项债及金融支持事项;统筹公益性和经营性资源,以丰补歉,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类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开发类项目整合搭配、一体实施,并积极申报国家或者省EOD示范点。如将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运维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扩建或运维打包,并统筹乡村振兴风貌带、美丽河湖的建设,谋划多个项目捆绑发展。

3 结 语

粤北山区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发展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应当突出重点区域村庄优先治理和整改,对于人口聚集且水质敏感区域,采用较为严格的处理标准,确保功能区的持久稳定。对于已建的老旧设施和问题管网,首要提高接户管网的覆盖率,确保处理设施的进水水量和水质,对于模式 不适合的自然村,可以结合实际变更治理模式。结合粤北生态区山区较多、人口分散的特征,对于人口较少且周边受纳体丰富的自然村,鼓励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维的全过程,加强处理设施各个运维要素的保障,切实做到长效可持续运维。在资金筹措上,要充分用好生态转移资金、涉农资金及金融工具,积极谋划项目入库,确保建设、运维资金的充裕性。粤北山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路径可以为其他类似生态功能优先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粤北自然村管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遗址调查培训班在梅州开班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东莞打响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