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精准选派 全员特派 当好农业科技主力军

2022-11-03刘启强,陈岚

广东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特派员科技农业

[导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成立于1960年,现设有水稻、果树、蔬菜、作物、植物保护、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设施农业等15个科研机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组建现代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在全省建设了17个地方分院(促进中心)、80个专家工作站和一批特色产业研究所(院),建成了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农业生态区域的院地协同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省农科院创新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整合全院科技力量,坚持面向农业一线下沉资源,在组织领导、完善机制、精准选派、精准对接、项目推动、媒体宣传等方面全面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使农村科技特派员成为活跃全省的农村科技推广与服务生力军,为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农科院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科技支撑作用。“十三五”以来,全院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408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获通过审定(登记、评定)品种1056个,获植物新品种权216个,获授权专利991件,发表SCI收录论文1780篇;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全省占比分别达到63.5%和70.2%;构建了“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院地合作模式以及“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联合研发、强企兴农”的院企合作模式。

省农科院召开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工作会议

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省农科院召开农村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动员会

目前,省农科院拥有在职高级职称专家565人,博士学历5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24人;建有占地20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有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试运行)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9个;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圃5个、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圃3个,收集保存国内外农作物种质资源6.3万余份;建有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和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建设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服务和现代家禽种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功能性产业园。

以建设高水平农科院为目标,省农科院当好农业科技主力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2021年以来,省农科院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和省财政厅指导下,依托院地合作平台支撑,探索实施“全员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创新构建两类组团帮扶工作模式(镇-县-市帮扶网络、产业链专家服务团),提升3种帮扶能力(产业规划、技术推广、品种示范),完善四大保障措施(机制、管理、资金、宣传),科技助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突出科研绩效 强化政策引导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省农科院出台《“服务三农”考核办法》,将全员农村特派员入库情况纳入院属单位考核范围,对前一年未达标的院属研究所(中心)计负分,得分结果计入院属单位领导年度绩效考核。2021年年底,入库省、市、县三级农村科技特派员1166名,全院科技人员入库率达100%。二是推动人才下沉。结合职称岗位改革,将承担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推广类项目纳入中高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一。2022年新增的98名高级职称专家中,有37人承担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三是协同政策匹配。出台《地方分院管理办法》《院派驻人员基层工作经历认定暂行办法》《科技创新绩效分配指导意见》等文件,协同政策匹配,将科研人员工作实绩与工作考核、绩效分配、干部选拔等挂钩。2021年,全院累计获批297个特派员项目, 立项经费3505万元,其中省级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立项占比为23.28%,居全省第一。

构建基层网络 创新选派组团

一是共建院地合作平台。省农科院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派出农村科技特派员80多名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常驻地方,与地市人民政府共建17个地方分院(促进中心);另以项目形式派出农村科技特派员500余人次,与基层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共建80个专家工作站和40个市县农科所联系点。举全院科技人员之力服务地方,打通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组建全产业链服务团。聚焦广东特色优势产业,省农科院选派行业学科领军人物为领队,280 名副高以上职称、多学科专家协同的262个全产业链专家团,科技支撑全省90%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三是构建乡村振兴网络化服务模式。整合地方分院和产业链专家服务团的职能,搭建“一镇一团队、一县一小组、一市一平台”网格平台,为镇、县提供技术服务,示范推广各项产业技术及成果。2021年132个驻镇帮镇扶村特派员团队累计有1134人次专家进村指导378次,服务带动农户2881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251家。

省农科院领导带队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

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与茶园示范基地驻镇帮镇扶村进行科技对接

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项目桑蚕种养技术培训会

注重技术支撑 提升帮扶能力

一是深调研,统筹规划帮扶路径。省农科院发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深挖制约乡镇发展的关键产业技术问题,凝炼需求,找准任务,确保特派员团队“派得准、对得准、帮得准”。全院累积对接基层需求186项,凝练产业技术问题132项,汇编调研报告32份。二是善推广,科学实施技术指导。省农科院组织特派员编制《春耕生产技术资料汇编》《防寒抗冻农科手册》《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等实用性技术资料,累计派发5000多册;与行业主体联合攻关,解决荔枝“大小年”、菠萝“黑心病”“水菠萝”、红茶规模标准化生产等8项产业瓶颈问题;牵头组建我国首个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研发、推广预制菜技术。2021年开展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农民超4800人次,推广新技术138项(次),联合地方基层科研单位、企业获得2020年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2项,占全院获奖总数的73%,满足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多层次需求。三是重示范,有效提升帮扶成效。为地方新引进11个产业项目,建立示范基地58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70个(次),打造了惠城丝苗米、海丰蔬菜、翁源兰花、陆丰甘薯、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等产业园示范样板,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黄华占”“美香占2号”,引领广东红茶产业发展的“英红九号”,全国推广的“岭南黄鸡”、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等均为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成果。帮扶河源市坪围村大力发展兰花产业盈利超百万元,技术支撑令该村荣获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凝心聚力推进 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领导组织机制。成立院长、党委书记为组长,院领导和15个院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全院全员科技特派员行动方案》,建立部门协同和清单督办机制,采用年度任务清单和单列重点绩效指标的方式定期检查督导,确保组织执行无死角。二是加强项目动态监管。按照科研项目日常管理方式,结合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帮扶工作台账式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和审计监督。三是强化典型宣传。依托多个融媒体平台等进行驻镇帮镇扶村系列宣传报道,在《南方日报》、“南方+”、“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累计刊载报道超过200篇,不断提升特派员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及影响力,通过会议通报、经验介绍等方式树立典型,累积8人次获得主管部门表彰表扬。四是统筹资金保障。在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资金基础上,积极争取支撑乡村振兴经费支持,每年1000万元的地方分院和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院建设经费连续纳入省级专项安排,协同“高水平农科院建设”和“提升市县农业科技能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通过院地企合作,撬动政府和社会经费2.59亿元,投入回报比为1:5.85。

未来,省农科院将在省科技厅指导下进一步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推动人才下乡、科技下沉,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农村科技特派员科研和推广能力提升,继续培育打造一支技能精湛、服务到位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增添源头人才动力;二是高质量做好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做好新一轮产业园建设的全链条科技服务,实施品牌强农科技行动;三是高质量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启动“千名专家进村入企服务乡村振兴大行动”,组织科技特派员大下乡,助力农技驿站服务广东大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科技服务“百园”(科技支撑全省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千家”(科技服务全省1000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万户”(科技辐射全省100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的目标。

猜你喜欢

特派员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