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2022-11-03王淑丹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9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发作评分

王淑丹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躁狂发作时易激惹,判断能力受损,冲动控制能力弱而做出非理智行为,出现行为轻率、伤人毁物、不顾后果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1-2]。攻击行为是BD 躁狂发作患者的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对他人实施身体攻击、语言攻击的行为,可对他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严重危害社会治安[3]。相关研究表明,BD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其心理、家庭等诸多因素相关[4]。家庭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可对个体心理健康及日常行为产生重要影响[5]。了解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现状,分析二者关系,可为存在攻击行为的BD 躁狂发作患者构建相应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2 方法

1.2.1 基线资料 详细记录患者性别(男、女)、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高中以上)、工作状况(在职、非在职)、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丧偶)、居住状况(独居、与家人居住)、居住地(城市、乡镇)、宗教信仰(有、无)。

1.2.2 攻击行为评估 采用Buss-Warren 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AQ)评估患者攻击行为,该问卷包括语言攻击(5 个项目,25 分)、身体攻击(9 个项目,45 分)、敌意(8 个项目,40 分)、愤怒(7 个项目,35 分)4 个维度,共29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 级评分法,分别计1~5 分,总分145 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有较高的攻击行为倾向[8]。

1.2.3 家庭环境评估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患者家庭环境,该量表包括独立性、情感表达、矛盾性等10 个维度,共90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是”或“否”作答,分别计“1 分”或“0 分”,其中17 个项目反向计分,总分90 分,评分越高则家庭环境越佳[9]。

1.2.4 质量控制 研究人员以匿名编号形式发放量表问卷,告知患者调查结果用途,强调其保密性,征得患者同意后研究人员指导其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并详细检查问卷填写情况,确保填写完整。本次共发放10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比较不同基线资料特征患者的攻击行为评分;分析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评分与家庭环境评分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不同性别、居住状况、居住地、宗教信仰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AQ 评分)与家庭环境(FES-CV 评分)的关系,采用一般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采用Amos24.0 软件绘制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AQ 评分)与家庭环境(FES-CV 评分)关系结构方程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情况 100 例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为(82.36±9.52)分。

2.2 BD 躁狂发作患者家庭环境情况 100 例BD 躁狂发作患者FES-CV 评分为(56.82±7.16)分。

2.3 不同基线资料特征的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评分比较 男性BD 躁狂发作患者的AQ 评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居住地、宗教信仰BD 躁狂发作患者的AQ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基线资料特征的BD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1 不同基线资料特征的BD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评分比较[分,()]

2.4 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AQ 评分)与家庭环境(FES-CV 评分)的关系分析 经一般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与FES-CV 评分呈负相关(r=-0.331,P=0.001)。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与FES-CV 评分的关系系数为-22.34,表明二者呈负相关,结构方程图见图1。

图1 BD躁狂发作患者AQ评分与FES-CV评分关系的结构方程

3 讨论

3.1 BD 患者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在BD 躁狂发作患者中较为常见,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往往认知能力较低,人际关系差,难以适应社会,表现为冲动、暴力等极端状态,极易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10]。本研究观察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结果显示,100 例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为(82.36±9.52)分,可见BD 躁狂患者有较高的攻击行为倾向。分析其原因,BD 躁狂发作患者判断能力较差,对自身评价不够清晰,对外界也没有全面、客观的认知,情绪极为不稳,一旦受到外界拒绝、指责或批评时,易出现强烈对抗、不安、烦躁等不良心理,当自身能力有限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时便会增强对外敌意,采取语言攻击、身体攻击等行为来处理,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11-12]。因此,正确认识与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相关的指标,并及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纠正其攻击行为十分必要。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男性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高于女性,表明男性BD 躁狂发作患者更易出现攻击行为倾向。其原因主要是,男性受到社会宣扬的英勇、威武、男子气概等观念影响,上述因素易刺激男性形成攻击行为;此外,男性性格更容易冲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攻击行为的发生。而女性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赋予自己善良、温柔的角色,从而约束自身行为,减少攻击行为。

3.2 BD 患者家庭环境 家庭是个体栖息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为个体提供更多情感支持与物质支持,有助于缓解个体负性情绪,改善精神状况[13]。本研究结果显示,100 例BD 躁狂发作患者FES-CV 评分为(56.82±7.16)分,提示BD 躁狂发作患者家庭环境一般。究其原因在于,BD 躁狂发作患者心境高涨,易被激怒,且伴随冲动行为;躁狂发作时通常不具备推理与控制能力,无法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多依赖采取攻击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此情况下,患者极易与家庭成员之间发生争吵与矛盾,造成较为紧张的家庭氛围,故而家庭环境水平较低[14-15];此外,BD 患者情绪起伏的状态会消耗伴侣、家人的耐心与关心,致使伴侣、家人不断疏离自己,进一步降低家庭环境水平[16]。

3.3 BD 患者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郑崇泉等[17]观察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发现,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家庭环境紧张的青少年更易出现攻击行为。由此推测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可能与家庭环境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经一般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D 躁狂发作患者AQ 评分与FES-CV 评分呈负相关,即家庭环境水平较低的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水平较高。分析其原因,BD 躁狂发作患者因情绪极度烦躁,且自控能力欠佳,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若此时家庭成员与患者之间没有正确、恰当的情感表达,可使家庭环境长期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可对BD 躁狂发作患者产生不良刺激,致使其采取不理智行为宣泄内心负性情绪,导致攻击行为出现[18-19]。而家庭环境良好的BD 躁狂发作患者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高、矛盾少、关系融洽且善于表达情感,家庭氛围温馨、和谐,有助于BD 患者心理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攻击行为[20-21]。家庭成员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家庭内部冲突与矛盾,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以改善其心理健康;同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努力,不断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增强其治疗信心,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促进其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BD 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临床应嘱咐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为其营造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内部冲突与矛盾,以降低患者攻击行为。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发作评分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Disorders of the brain-gut intera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我给爸爸评分
A2DS2评分与AIS-APS评分在预测卒中相关肺炎中的表现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