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苍柏散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2-11-03王丽芳何慧邓德强周江
王丽芳,何慧,邓德强,周江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涵盖了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是糖尿病发生在神经系统多种病变的总称[1]。其中DPN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的症状为远端感觉及运动等障碍,例如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等[2-3]。DPN在中医认为与先天肾气不充,后天脾失健运有关,致机体难以有效吸收并利用水谷精微,造成其滞留在血脉内,引起血瘀、糖瘀等,不断进展成为血痹证。后世医家根据该病患者四肢麻木、疼痛等表现,归属中医学“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4-5]。DPN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复合性的,而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正是中医中药综合作用的优势所在。因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就诊及住院的DPN患者80例,观察加味苍柏散联合用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接受并参与本治疗,且在自愿的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介于30~70岁;②符合DPN相关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者。
排除标准:①近1月内有急性代谢紊乱、合并感染等;②对本药过敏者;③依从性差者;④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同期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对本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者;⑦精神病患者。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0年版)。(1)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2)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3)DPN的确诊主要诊断包括:①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②出现一系列感觉、运动相关神经病变表现;此外,还需要根据病史、体检情况、电生理学检查,以及物理学检查、NCS、QCT等。(4)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静脉血管病变、药物性神经损伤等。
1.3.2 中医诊断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①有消渴病病史,或消渴病迁延日久不愈病史;②主要症状:下肢麻木、发凉、疼痛,周身困乏,肌肤甲错,胸闷腹胀,口干,舌质暗、苔白厚,脉沉涩或弦。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300760,规格:1 mL∶0.5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 mL/次,1次/d,基础治疗+中药熏洗双下肢。
1.4.2 治疗组加味苍柏散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辨证分型:湿瘀阻络。生薏苡仁30 g,苍术10 g,川牛膝10 g,车前子12 g,泽泻12 g,槟榔12 g,秦艽15 g海桐皮15 g,当归12 g,川芎10 g,赤芍15 g,黄柏10 g,独活10 g。1剂/d,水煎200 mL分早晚饭后温服;甲钴胺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 mL/次,1次/d,基础治疗+中药熏洗双下肢。(加味苍柏散为本院全国名老中医专家许公平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邓德强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所得,由本院煎药室代煎)。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不良反应。
1.6 评定标准
患者在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8]中内容进行判定连续治疗1个疗程,判定疗效。显效: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且<90%;有效:异常症状较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HbA1c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HbA1c水平均有下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40(n=40)对照组40(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bA1c 8.6±0.7(7.6±0.5)*#8.9±0.8(8.2±0.6)*
2.3 两组Toronto临床评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的症状分、反射分、感觉实验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oronto临床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oronto临床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症状分4.56±1.44(3.91±2.09)*#4.64±1.36(4.26±1.74)*反射分7.01±0.99(6.33±1.67)*#6.95±1.05(6.56±1.44)*感觉实验分3.28±1.72(2.67±2.33)*#3.40±1.60(2.98±2.02)*
2.4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MNCV、SNCV水平较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S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42.56±4.51(35.55±5.61)*#43.78±4.48(39.86±5.49)*正中神经44.56±3.45(36.25±4.32)*#42.98±3.38(38.15±3.99)*M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39.78±3.56(32.66±3.63)*#41.13±3.73(35.67±3.58)*正中神经51.32±2.66(42.24±3.89)*#49.88±3.21(44.15±3.08)*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DPN是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水谷精微难以有效吸收利用,长期在血脉中滞留,从而引起血瘀、脂瘀等,随着病程进展成为血痹之证。DPN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复合性的,中医中药综合作用具有优势[9-11],本研究采用加味苍柏散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甲钴胺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尤其在进入神经细胞内部后,还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卵磷脂等因子的合成过程,并针对其对应的受损区域进行修,利于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神经细胞[12-14]。临床中,其对于DPN的临床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本研究结果说明,联合加味苍柏散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甲钴胺治疗。中医资料中并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的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纳入“消渴”“痹证”等,其病机为消渴病长久未愈,患者元气渐渐衰弱,导致机体气阴两虚。而其病机的关键则为气虚脉阻,应选择养阴、通络、补气等治则。中医认为DPN归于“消渴病”“痹证”等范畴,主要因消渴病久未愈,以致于元气渐衰,造成了气阴两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治法当以补气、养阴、通脉等原则为主[15-16]。本研究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DPN较单用西药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糖化血红蛋白、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神经传导速度等疗效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方中以薏苡仁为君健脾化湿,苍术为臣燥湿健脾,共奏健脾利湿之效,佐车前子、泽泻以渗湿,川牛膝、当归以活血通经,川芎以活血行气、止痛,黄柏以清热燥湿,海桐皮、秦艽、独活以通络止痛,全方以除湿化瘀为法[17]。
本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治疗后均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水平均改善优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因而,加味苍柏散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DPN的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8-19]。方中诸药补元气,养阴生津,活血逐瘀除痹,行气止痛,祛瘀通络,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之功,可改善机体缺氧、提升应激反应能力,且有利于机体免疫水平的调节。当归、牛膝的相关基础试验表明,二者均具有改善血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还对血小板凝集具有抑制作用,具备胰岛素抵抗作用;川芎可抑制氧自由基合成、释放,有效抑制醛酮还原酶,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川芎能有效抑制醛酮还原酶,促进神经传导的修复。川芎对于氧自由基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扩张血管,有利于微循环,从而对于神经正常传导功能具有修复作用[20-21]。
综上所述,加味苍柏散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然而本研究仍有不足,因为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偏小,因而研究结果难免存在偏倚,未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或将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