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露营地构建”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022-11-03于全涛解晶灏欧呈成
于全涛 解晶灏 欧呈成
1.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8;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 710048
引言
露营文化在欧美地区甚为流行,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欧美家庭在周末或者短假期,以享受自然环境和野外生活为乐趣进行以野餐和野外帐篷或者房车居住为主要方式进行旅游休闲活动。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带薪休假制度始终未能全面开展,短距离微旅游的诉求成为众多都市人群的刚性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露营文化开始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
一 露营文化分析
(一)露营文化的概念
国际宿营和旅游联合会对于露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界定,即:露营是旅游者在户外短暂住宿时进行的休闲活动的统称。而通常旅游露营地是人们在露营活动的区域开设的能够提供包含多种旅游要素的自助或者半自助活动的场地设施。涉及的旅游要素可能涉及饮食、娱乐、购物、设施设备租赁、信息获取、休闲活动组织、医疗救护等方面。而我们通常认为露营的场地多数不提供大型的建筑设施以支撑住宿和餐饮服务,而是以野外生活和露天场地作为一种良好的旅游体验。
(二)露营地的构建要素分析
露营地的旅游吸引物是发展露营地旅游休闲活动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露营的本质是对于都市生活的一种短暂逃离,是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体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考虑露营地的区位选择,一定是具有良好自然环境的生态区域,一般会远离城市繁华地段。由于露营地需要有必要的文化主题设计,所以在露营地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具体的活动内容填充。通常我们认为林木、溪流、草地、庄园等都可以作为露营地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资源依托。在充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休闲项目的设计和引入,使人们能够在此区域中实现和自然生态的亲近,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场地保障。在我国,由于城市周边的土地相对稀缺,露营地的选址一般靠近乡村,充分利用乡村闲置的宅基地、荒坡、荒山、荒地等,进行露营地的建设。一方面避免了对我国十分稀缺的耕地占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利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露营地的核心要素,并非传统乡村旅游中对住宿、餐饮的基本设施构建,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旅游休闲活动的设计和构建中,是集中解决人们休闲活动内涵的核心问题。这将是营地构建和民宿旅游设施最大的区别。
二 露营地的类型分析
(一)帐篷营地
在当下的城市周边休憩类旅游活动中,亲子旅游市场所占份额巨大。帐篷营地主要面对的是亲子体验的核心市场,以家庭为主要单位,满足孩子亲近大自然,体验野外生活,野炊、野外宿营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都市人群生活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大自然的纯生态环境似乎离都市人的生活越来越远。整日穿梭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恰恰需要一个能够感受自然、了解和认识自然的场所和区域,这个区域既要能满足亲近自然的内在需求,又能够提供安全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帐篷营地正好是上述旅游休闲动机的满足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帐篷营地不仅限于提供以帐篷露营为主的住宿体验,至少还应该包含野炊体验、青少年户外活动、主题文化展示等活动内容的填充。
(二)骑行和徒步营地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参与一些距离适中,强度适宜的自行车骑行和徒步登山活动。这些活动具有运动强度适中,参与人群多样、活动难度适宜等特点,近些年,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周末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但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区域一般会远离城市繁华区域,人烟稀少,存在服务设施匮乏和补给困难等问题。于是,骑行、徒步类营地应运而生。这类营地主要为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和徒步者提供补给服务和餐饮住宿服务。相对于帐篷营地,此类营地更多地涉及专业活动的后勤保障类服务。
以我国最为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秦岭为例,在2021年,沿秦岭北麓西安段建立了数个以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露营驿站。这些驿站有着较为统一的标识系统,不仅彰显了秦岭山岳文化,同时也为自行车等群众运动提供补给支持,在试运营阶段,收效良好,目前,这些露营驿站不仅成为众多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场所,也成为很多家庭周末休闲活动的目的地。
(三)自驾车和房车营地
以自驾车为主的旅游营地,在欧美为数众多。由于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因此汽车出游也几乎成为人们首选的旅游交通方式。于是以此作为旅游接待设施的模式成为旅游休闲产业中甚为重要的一种设施构建。自驾车和房车营地通常提供便捷的停车场地和简单的餐饮和住宿产品,并支持饮用水、上下水、电力、通信等多种基础服务的接入,以便房车的停泊和补给保障。在北美和澳洲,由于地广人稀,这种营地在旅游胜地甚为流行。但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东南亚、欧洲,这种营地更多的是以汽车旅馆的形式存在。我国由于法规、道路和景区设施等多方面的限制,房车旅游的群体仍然属于小众化旅游,但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外出安全的愈发重视,房车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看好。现阶段,很多城市周边也开始兴建规模不等的房车营地。但从总体上来看,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旅游汽车营地仍将是以自驾车为主,房车营地将是一个配套补充。
三 露营地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一)露营地必须依托绿水青山的优质生态资源
露营地之所以能够吸引都市人群的到访,其核心价值在于良好的生态体验和生态互动。故此,露营地的选址必然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绿水青山的田园乡村风貌本来就是露营地的天然资源。植被覆盖良好的山岳、丘陵、平原,水质良好的河流、湖泊、水库都是旅游休闲营地的良好选址方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是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资源支撑,离开了好的生态环境,营地休闲旅游则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点上,营地旅游是需要牢牢把握生态友好这一基本思路的。生态友好意味着在选择生态环境上要优中取优。同时,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露营地的休闲旅游活动开发必须建立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避免环境污染将成为露营地设计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旅游开发曾经走过不少弯路,云南大理的洱海环境整治就充分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后续的露营地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是开发过程中不能触碰的红线。
在旅游发展转型过程中,在当下的市场氛围中非常需要由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发展。在转型的市场要求下,露营地的构想实现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探索。露营地在以“微度假”为主题的旅游转化过程中,有先天的优势。在当下的露营地构建体系中,需要逐渐强化度假的要素融入。实现游客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体系和空间节点中实现休憩活动和休闲生活体验的主观愿望。目前,以“野奢”为主要卖点的一些旅游露营地已经在这方面实现了产品的突破。比如强调帐篷的体验感和由帐篷这种居住方式而形成的具有良好活动拓展性的帐篷音乐节、帐篷烧烤节等活动的引入,极大地满足了亲子类都市出游人群的旅游动机。而如上文所论述的一样,无论强调“野奢”还是追求“微度假”,周边自然环境是最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并且也是决定项目是否能够获得市场成功的决定性要素。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区域打造具有度假功能的小型露营区,是一种对于资源消耗较小,对环境破坏较少的一种轻资产旅游项目筹建方式。这种旅游开发方式,既降低了旅游项目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的现实窘境。又解决了环境敏感地区,无法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旅游开发难题。真正良好的旅游露营地建设,一定是建立在和自然环境良性互动所产生的结果。在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背景下,强调旅游露营地的发展,对于未来我国一大批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森林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露营地可以有效依托原有乡村旅游设施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依托于优质的自然资源,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谱系,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在露营地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已有旅游接待设施的数量、规模和水平,在取长补短的思路下,进行露营地的构建。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服务和经营。这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增加经营风险,又使得同业合作成为可能,是一种追求双赢的旅游开发路径。
我国的乡村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着长期的发展历程。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也经历了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再到衰退期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传统“农家乐”为主要吸引物的单体自主经营类旅游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出现疲态。旅游者越来越对单纯的农家生活体验旅游活动缺乏兴趣。乡村旅游市场的产品升级呼之欲出。但我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在经济水平上和城市区域有着较大差距,推倒重来的开发模式显然不适合农村进行旅游产品的升级发展,也有悖于我们推崇的集约式发展的基本理念。于是,在原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供应链中,实现资源整合,创造出依托于现有资源上的新型旅游产品则是一种最优的发展理念。而将乡村旅游原有的餐饮、住宿、通讯、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包装和文化创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整合,形成较为统一的形象符号和文化主题,形成可参与性的活动构建。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目的地的融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切实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家乐”旅游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三)露营地的开发必须在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
在我国提出“两山理论”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标准越发严格。旅游资源开发绝不能碰触生态保护红线已经成为一条明确的标准和旅游项目实施的外在要求。旅游活动毕竟是人的活动。人员的聚集和大范围活动必然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实现旅游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直是摆在生态旅游这一宏大旅游范畴中的价值难题。既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好山好水的旅游要求;又要最低限度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那么,就必须筹划出一整套适应环境敏感区域的旅游开发标准和实施路径。目前,我国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要求所有旅游项目的施工建设都要先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充分显示了行政机关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露营地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本身就是追求一种对外界环境最低限度影响的旅游实现方式。从住宿方式、进入条件、活动展开、垃圾处理等方面,露营地这一旅游方式都比传统的旅游模式要低碳和环保。在这个层面上,无论是从施工建设的规模还是日常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和垃圾产出,露营地模式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露营地开设的区域多处于环境脆弱或者环境敏感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对于环境保护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露营地对于自然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在前文中已经明确指出。因此,露营地的开发必须要将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具体的指标,用于衡量和指导露营地的开发和运营。以清洁能源和循环卫生设施为代表的环保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保证露营地的环境不受到破坏。必要的人数控制,也是保证露营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四)露营地将对乡村旅游起到示范性作用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居民的经济水平、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乡村旅游的构建总是给人一种差强人意的感觉。其主要问题在于,农村居民对于旅游的认知和城市人群的旅游需求没能完全契合。其直接后果就是旅游需求和旅游产品供给没有对口,造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无谓的资源浪费。而营地建设多是由专业的旅游策划和经营团队来实施完成的,其专业性和前瞻性都比普通农户要强。故此,其成功的运营将会给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照标尺。
四 结语
旅游营地的建设开发,多会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和运营的效率性,所以其选址多会选在生态性和便利性的平衡点上。这些地点往往不会是业已成熟的乡村旅游接待集群,多是一些风景优美、居民较少的区域。营地的运营将对于原有的乡村旅游集群起到连接的作用,使原本呈现散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连成片区,有效实现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互补和产品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