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与方法
2022-11-02宿安琪
宿安琪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590)
2022 年4 月10 日,党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文件旗帜鲜明地表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基本保障和内在条件,能够为建立高标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强大保障。我国是一个拥有14 多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市场潜力巨大,拥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场景,我国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规模优势,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就能大幅度地摊薄产业成本,充分发挥各类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因此,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国内市场体系,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不仅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放大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韧性,而且可以对冲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局面。为满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迫切需求,本文着重就其实现的路径与方法进行研究与解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现实意义。
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应对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逆全球化现象抬头,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出于产业发展、民生就业及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多重因素考量,对世界经济体间的经贸往来设置种种障碍。此外,如印度、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由于其要素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占有相对优势,其出口加工贸易对我国的出口经济也造成挤压效应。近期,俄乌战争爆发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各国通货膨胀加剧,也给处于低谷期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面对国际市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产品供应链深度融合会增加我国国内企业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放大全球经济冲击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企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产业链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国计民生影响巨大的粮食作物、能源产品等大宗类商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 亿吨,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粮食产量的24%,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粮食需求对外依赖度较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能源进口占比在20%左右,仅石油进口占比就高达80%。过度依赖进口,一旦出现断供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加快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提高国内市场的自足率,抵抗国际变化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已迫在眉睫。
二、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
在逆全球化意识抬头的今天,俄乌军事冲突、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峻考验和冲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应对内部、外部挑战,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双循环的融合畅通,提升国家风险防御能力。从内循环看,我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为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足以建立一个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的内循环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国内货物和人的联通互动,提升各生产要素的内循环速度,内需市场也必将会加速扩容。从畅通内外双循环看,我们绝不是重回计划经济,也不是排除外循环,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基于内循环的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和话语权,吸引更多的海外优质资源向国内汇聚,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
同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实现国内区域间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应当承认,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实,在高水准的国内大市场保障下,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因地制宜,可以将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东部发挥技术、资金、创新优势,中部发挥产业承接、物流枢纽作用,西部发挥能源提供的大后方作用,加强经济的互补性连接,形成东、中、西产业良性发展新模式,由东部经济的强劲发展,带动中西部高产出和收入增加,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紧密和世界主要经贸体发展互补经济,带动国内产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
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的堵点和障碍
(一)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藩篱重重
在唯GDP 论的考核任务引导下,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经济考核任务,保护发展本土经济,对外来市场主体采取关门的态度,各类违规限制性政策层出不穷,成为各类地方保护主义滋生的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中央开展了一系列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市场规范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一些地区,隐蔽性的、歧视性的市场壁垒仍在活跃中,例如在招投标、信贷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本地企业能够相对轻松地获得较多政策支持,这无疑阻碍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间的合理竞争,违反了高质量发展的本意。
(二)要素市场化配置不够完善
近年来,以促统一为核心的优化要素市场功能的一系列举措是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生产要素相对简单,配置相对单一,这与当时的原始、粗放型的经济模式有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由于市场依然存在流动性较差,市场化配置不高问题,使得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和配置仍处于底效率状态,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土地供需错配、资本供给单一、人才难以流动、数据共享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深化改革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
(三)国内流通体系的建设有待提高
现代流通体系作为基础性体系建设,是打通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上下游产品配送市场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流通速度慢、流通成本高以及模式陈旧、管理监督分散问题仍然存在且较为突出,此外,市场流通信息不健全、渠道不畅通也是阻碍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堵点。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还未得到有效扭转
我国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的产品质量大部分仍然处于低端水平以及大量的过剩产能,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供给质量低、有效供给不足无法使国内需求得到满足,国内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甚至出现了国人排队去日本买马桶的尴尬局面。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还未得到有效扭转,导致国内市场产品质量不高、产量过剩,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必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五)市场规则肆意践踏,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基础性规则制度已在不断完善中,这对于优化市场竞争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能彻底消除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价格串通、低价倾销、生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认证证书、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仍然存在,这些肆意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都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绊脚石。
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路径与方法
(一)凝心聚力、统一认识,为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提供思想共识
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国家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相互促进的作用。首先,我国以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开放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持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借助国内大循环来发展国内统一的市场经济,特别是要借助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互补性,更多地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提升国内产业水平。对于前沿发展领域,如数字经济、互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等产业,我们借助庞大的国内市场,在这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方阵。在这些领域,它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组合,并不像传统产业那样是以国家和国家之间来进行合作,而是由来自全球的智慧共同进行研发。因此,中国也应该借助国际大循环,加入到这样的知识共创过程中,并以此保持在新兴领域的先进水平,进一步带动国内产业向世界前沿冲击。其次,从国内大循环来看,如果国内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可以畅通循环,那地区之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成本就能显著降低,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当前在发展内需型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一些具有比较好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的沿海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劳动工资上涨和地价较高的现象。若能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加强生产要素的宏观政策引导,必然会使更多劳动力和建设用地指标等生产要素资源,不断向优势地区汇聚,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避免一些产业过早地从国内转移至周边其他国家,形成对中国产业的替代。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将我国市场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得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大市场变成强市场。在当前全球经济经受逆全球化、地区冲突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向全球展现出坚定的改革开放决心和意志。
(二)基本路径与方法
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是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应当在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打击垄断企业、建立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和协同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统筹推进。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需要中央层面在各产业发展、布局及结构调整等方面予以系统规划。各地应按照规划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相融合,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到发展有特色、有基础的产业,对标统一规划,不做同质化、过度化产业,一地一策融合互补发展。地方盲目跟风进军某一产业都是没有分工、缺少统一规则所导致的,这种无序状态唯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才能解决,所以顶层设计对全国层面的产业规划与执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改革和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创新、创造更加接地气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发展本土企业的重大基础性工作。目前来说,我国南方地区各级政府的营商环境相较于北方和内陆省份讲,政策灵活、效率更高。北方和内陆省份应当借鉴南方地区经验做法,提升服务意识,推动政府服务从无差别向精细化服务转变。在营商环境改革上,想办法、出实招,做真正有为政府。此外,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也应遵循这一改革目标,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为主,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速,优化区域性公共产品生产和福利提供者为主的职能配置结构,总体目标的转变才会减弱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地方市场的动机,有利于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的瓦解,从而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建立。为实现这一目标,包括政绩评价考核体系、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等在内的一系列系统性、配套性改革需稳步推进。
3.对具有市场势力的垄断企业行为零容忍。当前,一些行业仍存在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企业,没有技术优势,单单凭借地方政治资源及一些垄断性行政许可就在地方肆意横行,各级政府和执法机构应相互配合,着力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强化反垄断意识,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4.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严禁各地区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全国范围需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断推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推动认证体系建设全国一盘棋,加快市场规则体系全国统一化建设,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5.提升市场基础设施高标准联通水平。进一步扩展物流行业的市场空间,打通堵点,通过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设高级别水运航道网,从水、陆、空全方位帮助商品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进一步降低物流经营成本;加快商贸流通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培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供应链企业;在建设标准物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应对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资源互联互通。
6.建立协同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力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动智慧监管,提升跨区域市场监管效率,完善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舆论监督效果,鼓励媒体报刊、普通群众对市场进行监督评议,营造全民监督的良好环境。
7.建设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我们既要保障农民权益,又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降低劳动力人才跨地区流动的成本,畅通各层次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快建立人才流动政策支持和交流合作机制;健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产权界定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但要防止金融市场的无序扩张,保证金融有序服务于实体经济,稳步放宽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提高供给质量,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冲击与内需紧缩使保民生、稳就业、稳物价等中央要求的三保六稳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我国市场体系发展不均衡,资源市场发展还处于落后阶段,市场分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加快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让各地区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激发市场活力是目前仍需不断努力、不断突破的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不能继续延续各地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发展模式,要阻断地方王国的产生,严禁不同区域资源的重复利用,各地区要发展各自的优势领域而融入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从长远看,利用我国巨大的统一的市场资源一定能使我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提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的应变能力,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