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下的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2022-11-02

商业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指标目标管理

王 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1)

一、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现状

财务一体化及营运绩效管理,对各地均有新的要求与挑战。目前,我国在预算和绩效评估的整合方面,已有一些比较积极的尝试,如:根据绩效指标进行预算审查、审计、根据绩效监测进行拨款或预算调整、运用评估结论调整政策等。但整体来说,还是存在着绩效与预算脱节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从程序上来看,部分地区虽已编制了预算和业绩指标,但与其相关程度不高,与预算需求、计划无显著关系(2)在工作方面,与预算相关的工作多为财务人员,他们缺乏对工作的认识,对工作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导致绩效指标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脱节,很难将绩效理念纳入预算中。(3)由于绩效指标和预算没有形成实质的关联,使得目前的预算与绩效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要真正实现政府绩效目标、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防止“两张皮”,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已成为各级部门、地方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很多地区都已达到目标。通过对预算与绩效的综合运用,可以将预算与业绩指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对预算和绩效的引导。

二、绩效目标与全过程预算管理

在高职院校的运作中,绩效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立一套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院系及行政各部门之间合理运用,使得绩效目标在整体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过程中的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从总体上讲,绩效目标是政府公共预算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绩效目标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政府绩效是否符合绩效目标,是否能够支撑绩效目标,是否会导致资金的浪费,最终通过绩效目标、支出标准等来调整预算,从而使绩效目标与预算管理保持一致。在预算公布阶段,绩效指标与预算同步审查、公布,根据绩效指标的执行需要,制定具体、详尽的预算执行计划,以实现绩效指标。预算与目标的协调,是预算科学化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指标=预算,业绩=责任。其次,绩效指标是财政预算案执行的指导,是实现财政预算目标的重要依据。绩效指标能指导财政预算执行的快慢,也能决定支出的方向。最后,业绩指标的完成程度是预算执行情况的体现,可以作为预算执行的标准。从资金角度讲,是指预算的执行能力;从绩效角度讲,则是绩效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绩效目标的实现,并反映绩效与预算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未来的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预算与绩效协调统一。

三、高校预算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财政预算的建设,已有了基本的预算资金,有了“红线”的思路,但高校的工作重点却是在申报和使用上,而忽略了其效益,导致了高校经费与效益不匹配、权力不合理等问题。

(一)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没有同步

一是目前高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脱节与分离,尽管在编制时要设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但其结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而且评估标准过于宽泛,缺少可操作性。二是由于学校的预算编制周期比较长,通常在十月份,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的年终工作还没有确定,所以在年度计划中,很难将预算和绩效评估相结合。三是学校财务报表更注重项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绩效目标只是“附属品”,当前绩效管理仍处在事后评价阶段,主要关注完成数量、支付进度、报销标准等,对项目的事前编制、事中执行两个环节的关注不够,没有将其纳入预算编制中。

(二)管理机制和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部门承担,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政府和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由于部门职责不明确,工作交叉较多,各部门沟通协调也较为繁杂,常常借口不懂财务,推诿责任,将所有与预算有关的工作都交由财务部门处理,常常借口不懂财务,推诿责任,不明白“用钱办事”的职责,导致财务工作难以开展。

(三)规划导向和绩效引领作用欠缺

一是由于学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严格按照“投资方向、风险控制、责任落实”的方针,而是按照学校的财务方针和校内资金需求,没有对教育发展和每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二是绩效导向作用不强,预算申报、编制、执行、评价等方面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不能对绩效目标作出反应,致使预算执行结束后,绩效目标无法实现。

四、高校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实施的路径

在执行过程中,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有很多共同点,它们互相渗透,要把预算和绩效结合起来,把预算绩效要求嵌入到整个财务工作中,实现“同部署”“双监控”和“共评价”的全过程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一)管理一体化,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促进

在目前“过紧日子”、“少花钱多办事”的情况下,要加强组织领导,紧紧把握发展和财政规划,对财政支出进行再组织、再利用,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要做到财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有计划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指标,有指标就有预算”。二是明确预算管理的主体责任,即预算目标的编制、预算申报、前期论证、反馈、落实等。三是考核和反馈要有实效,与预算安排、考核奖惩、考核挂钩,真正实现考核与回馈的有机统一。

(二)编制一体化,强化预算绩效目标前置机制

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充分考虑到学校的财务状况,科学地设定预算和费用,以促进高校发展为中心,以实现项目业绩目标为前提,制定工作具体任务。高校制度运行的绩效目标是“运行、稳定、效率”,同时担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等五个重要任务,高校的提升和发展又属于经常性年度任务,不仅涵盖了国家、省市及地方的政策性任务,还包含在一定期限内需要完成的有约束性的任务、超额奖励任务、学校基本建设任务等,因此,高校的绩效目标要以学校的责任为中心。

(三)评价一体化,加强绩效结果运用

在政治上,要真正落实好教育资金的管理主体,加强对财政的评价,使之与国家的财政政策相协调。一是针对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业绩目标的不同,提出了以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主导,各预算单位共同参与的方案。二是要科学地制定全面、个性化的评估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有五大点,分别为预算执行进度、财务管理状况、资产管理状况、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和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个性化指数是根据各归口部门或专案的特征而设置的,它可以对各归口单位或工程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估,并由各归口单位进行运用。

五、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的路径

(一)建立绩效目标实现与预算执行同步的制约机制

在执行预算时,要确保绩效目标与预算执行相协调。一是定期搜集、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了解项目实施情况,重点跟踪解决问题,及时整改,取得预期效果。二是要建立目标和预算执行之间的制约机制,使其与执行的速度相联系,当绩效指标表现良好时,要确保执行的速度和与之相适应。

(二)绩效评价结果与未来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在决算阶段,将决算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相关对比,并对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与未来的年度规划相结合。对“不合格”的项目予以警告,下一年度仔细审核,考虑是否调整、削减或取消预算;对“不合格”的部门,可以考虑调整下一年度的财政资金分配。对于今年计划执行得比较好的,可以在以后的年度规划中,按照执行情况给予增加相应的财政预算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高校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绩效管理意识、绩效指标设置等方面对高校校内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进行了剖析,并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组织形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指标体系、升级信息系统、利用第三方优势、加强评价结果利用等方面来改进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从而节约办学成本、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指标目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