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赟”字想到赵孟頫及其他

2022-11-02文梅伟北京

中关村 2022年10期
关键词:碑铭蔚县杨氏

文梅伟(北京)

赟是美好的意思。

我却由这个赟字想到了赵孟頫。

赵孟頫是宋太祖的11世孙,在书法绘画艺术上有大造诣。

有学者在评说他的文章中写道:“在他身后,留下了回荡中国艺术史长达700年的訇訇余响。然而,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由于赵孟頫不为士大夫所容的贰臣之举,无论是其身前还是后世,围绕着他的巨大争议一直不绝于耳,以至于这位擅画工书、懂经济、通佛志、嗜篆刻、明音律、冠文章、善鉴定的绝世全才,在无数光环和掌声的背后,留下了一段悲欣交集的复杂人生,也留下了一个中国艺术史上喑哑与呼啸并存,有着巨大丰富性的个案,既引人入胜,又令人唏嘘。”

1322年7月30日是赵孟頫的去世之日,据说在那天,他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悄然而逝,至今已经是700年的时间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在2006 年初秋的一天,专程去河北省蔚县探访了赵孟頫的书法遗迹——《蔚州杨氏先茔碑铭》。

这条塞外的山川上,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极负盛名首推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真迹,那是一通石碑。工作之余,我在作家曹先生的陪同下,驱车上百里,从南留庄向东,到了麦子疃村,去观看赵孟頫为该村杨赟亲笔题写的碑文。据说,这块刻有赵孟頫亲笔书写碑文的石碑极具文化价值,而现在的经济价值已应有千万元了。

这通碑名为《蔚州杨氏先茔碑铭》。

那天,我们来到了辖麦子疃村的乡政府,找到乡政府的宣传委员。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自愿充当向导。

《蔚州杨氏先茔碑铭》在杨氏墓地,墓地在麦子疃村的村外,距村子有二三里地的样子,是一片不高的沙丘,最高处便是墓主杨赟的坟茔了。

《蔚州杨氏先茔碑铭》高5尺6寸、宽3尺2寸,共有行书22行,每行28个字,共616个字。如若加上石碑碑额上的《蔚州杨氏先茔碑铭》8个篆字,此碑总计624字。从碑铭上考证,此碑刻于1312年,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

据当地文物部门的研究,此碑在明、清以后的几百年间,时有喜爱书道的方家到此学赏,并求教拓摹。抗战时期,有日本人也来此拓摹字帖。当时,杨氏后裔和当地百姓惟恐石碑被盗,便悄悄地堆土掩埋,直到1984年才重新出土,使这通刻有赵孟頫真迹的书法瑰宝再度重现艺术光彩。

赵孟頫,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生于1254年,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宋朝灭亡,赵孟頫在家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34岁的赵孟頫被征召到大都(北京),朝见元世祖忽必烈,并授官奉训大夫、刑部主事、兵部郎中。他经历了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至一品,恩推五代。到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69岁时,逝于吴兴家中。故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赵孟頫能诗善文、博学多才,尤以书法绘画冠绝,皆自成家。其画主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等,开元代画风,被誉为元代“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造诣尤为高深,真、草、隶、篆各有独到的章法,古风清逸。据赵孟頫生前好友、翰林编修杨载所撰的“行状”介绍,赵的篆书法石鼓,隶融胡昭钟繇,行草则法逸少、子敬,功基十分厚实。

赵孟頫在各种书体中最为称道的首推行书,从《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中不难看出,石碑上的行书圆润清秀、结构严谨,且刚柔并济、正侧偃仰、自合法度。

书好文更好,由赵孟頫亲拟的这篇碑铭文字相当精练,情起语伏,生动活泼,叙事记人恰到好处,数百年来泪及后人。

但是,赵孟頫为什么要为杨氏书写碑铭呢?杨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杨氏指的是杨赟,元史中没有记载,不是什么大人物。据碑铭记载,杨赟系蔚州人氏,出身贫寒,12岁就在驿站喂牲口。元世祖忽必烈要盖元大都,调集了大批的人马到蔚州南山采伐树木,杨赟应招入山。因其办事认真,又能吃苦,受到元世祖的召见,当了个采木同提举的小官。后来,又当了岚州、平定州的知州,再后来做了宣德(宣化)府的知府。由于他所到之处无时不心系百姓,“均课程,收皮草,兴碾碾”,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特别是在宣化当府官时,兴修水利总是身先士卒,脱掉靴子跳到泥水里为常事,所以在当地百姓中的口碑甚好。

据传说,一开始的时候,赵孟頫并没有为杨赟书写碑铭意愿,一个全国闻名的大书法家,一般是不会为一个小官吏动笔的。赵孟頫又是为人操履纯正,最最看不起利欲熏心的官吏。但是赵孟頫后来到过宣化,了解了杨赟的许多事迹,闻听了乡民对杨赟的许多赞誉。赵孟頫又几多走访,使他萌生了举笔之心,认为这个出身苦寒之家的小官,完全可以和历史上的名吏西门豹相媲美。为了弘扬杨赟的事迹,赵孟頫不仅应诺为杨赟书铭,竟连碑文也要亲自撰写。在这篇碑铭中,赵孟頫还生发感慨:倘若杨赟能身居高位,他就能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好事!

我环顾这片荒凉的、野草杂树丛生的杨氏墓地,看着散落在墓地上的石像生,望着墓地周围一片片远远近近的庄稼:它们深深浅浅的绿色身影,在初秋午后的阳光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这是杨氏后裔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啊!

我抬头远望,不远处的南山衬着蓝天白云,显得雄伟高大,那是杨赟伐木的南山吧。

近处,麦子疃村在绿色包围之中,是那样地静谧安宁。

面对大好的河山,我不禁也生发感慨:赵孟頫这位书法大家,能够亲笔为一位名不见经传、可又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小官吏书写碑铭,真是难能可贵。我们探索赵孟頫的真实动机,应该确有弘扬杨赟励精图治、廉洁奉公、心在百姓的心愿。可见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人们对杨赟这样的好官清官也是非常敬重的。同时,从这篇碑文中,我们也看出了老百姓口碑的力量。

瞻仰了赵孟頫撰写的碑铭,我又从曹先生那里了解到,蔚县的民风民情十分古朴,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到了蔚县就不能不四处浏览浓浓的古风。

我们去了蔚县县城,那里保留了古老的城墙。我看到县城雄伟的南门,那是一座很古老的城门。据曹先生讲,这一段城墙包括城门险些被毁掉,原因是要拆掉城墙发展房地产业。后来,又由于一些原因,城墙被保护了下来。现在,我看到城墙内外都是房屋建筑,把个城墙挤得十分逼仄,完全没有了往日城墙的高大辉煌。

蔚县最有名的是剪纸艺术,这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都会剪纸,而且剪出来的作品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蔚县剪纸独具一格,这完全因为它是全国惟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这种剪纸是用宣纸、用小巧的雕刀刻制,然后点染上鲜艳的颜色,就成了美丽的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奇,它的构图奇、造型奇、刻制奇、色彩奇。它的整个画面既饱满圆润,又灵秀活泼,非常和谐。蔚县剪纸的题材多取自生活,但也有很多题材取自神话传说、戏剧人物脸谱。反正大千世界里的各种事物,均可剪纸,因而蔚县剪纸题材广泛、受人喜爱。

在阅读蔚县剪纸作品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儿,想到蔚县剪纸在当地以往的漫长时间里,是不是被当地老百姓作为生活中的“点缀”而盛行于市?剪纸是一种装饰,是过年过节时的喜庆,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亮点,但我想还是老百姓心中对生活的希望。

能说不是吗?

不能。

由于百姓生活的艰辛,他们对生活就寄予了更多的希冀,这些希冀就用剪纸表现了出来。在他们的刀剪下,那些大红的纸张被他们剪出了春天,剪出了粮囤,剪出了瓜果……以至剪出了明天的希望。

还有,府官杨赟也是老百姓的希望……

猜你喜欢

碑铭蔚县杨氏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突厥卢尼文碑铭所记bökli čölig il及勿吉—靺鞨之称新释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古代突厥文碑铭文献中所反映的原始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