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高校美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2022-11-02李沈航崔宝玉
李沈航,崔宝玉
(四川文理学院a.校地合作处;b.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高等教育是学生从青年迈向成年的成长阶段,也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对学生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美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高校美育资源相对丰富,美育机制建设相对完善,以高等教育阶段美育为对象展开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更能体现我国的美育建设成果。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本研究深度分析高校美育研究的发展变化,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及研究方向把握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利用计量统计法研究年度分布、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等信息;利用CiteSpace 软件实施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分析研究的热点、聚类、趋势等信息;采用对比研究法以期阐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数据源自中国知网期刊及硕博论文数据库。以“高等教育”“高校”“大学”“美育”“审美教育”等为篇名及关键词交叉组合检索,获得1980年至2021年的论文数据1277 条,去除报纸、会议等无效数据14 条,最终获得有效数据1263 条。数据导出后经CiteSpace 软件处理,形成样本数据库。
二、高校美育研究计量学分析
(一)文献年度分布
文献年度分布用以表征研究速度变化。在CNKI以1980—2021年时段检索获得高等教育美育文献1263 篇,同时段高等教育德育文献21777 篇,前者占后者比例约为5.8%。相比德育,高等教育美育研究规模较小。将发文数量与年份关系作高校美育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分布。根据散点分布拟合曲线,r大于0.95,认为该曲线可以表征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呈二项分布,曲线斜率逐渐增加。1984—1994年十年间呈现缓速发展,1995—2021 呈现波动增长。由于二次函数开口大小(表征曲线斜率增长趋势)由二次项系数绝对值大小决定,拟合曲线二次项系数绝对值仅为“0.0537”,表示本领域研究虽然呈现加快趋势,但增速较缓。
(二)文献学科分布
学科分布用以表征研究方向与视角。研究样本中,教育学科占比最高,为48.77%;音乐、体育、艺术、美术、舞蹈等艺体类学科,总计占比30.88%;语言、哲学、文学等人文类学科,总计占比12.59%;图书情报档案占比3.88%(均为高校图书馆美育研究)。从学科分布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美育研究主要涉及高等教育、艺体类学科、人文类学科及高校图书馆四大学科领域。说明高等教育美育研究,主要研究分布于教育学领域,其次是学科教育,在高校图书馆研究领域也受到一定的关注。
(三)文献期刊分布
期刊分布用以表征研究成果的集中程度。绝大部分期刊关于高等教育美育论文的载文量较低,40年间载文量超过10 篇的不到2%。说明高等教育美育研究的专门期刊稀少,成果发布平台分散,从侧面说明该研究领域偏冷门。
(四)发文机构分布
机构发文数分布用以表征该领域专业研究者或研究团队的多少。绝大部分机构发文量偏低,多数仅发表1—2 篇文献(占比90.8%),这说明多数研究成果并非专门的研究团队产出,大部分研究者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研究可能缺乏机制上的保障。其中发文量相对较多的6 所机构是北方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盐城工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从这六所学校类型来看,美育研究在机构类型上并没有特别的局限,有重点大学,也有普通二本学院,有理工类大学、师范类大学,也有艺术类学院,说明该研究主题适用广泛,研究者兴趣普遍,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二、高校美育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主题的高度概括与凝练。高频关键词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中心性描绘的是该词在聚类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中心性大于0.1 被认为是关键节点。本研究通过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来判断高等教育美育研究的热点分布。
将样本数据库导入CiteSpace 后,设置参数年代1984—2020年,时间切片选择1,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修剪方式选择最小生成树法,将同义关键词合并后执行程序,可得高等教育美育研究关键词词频、中心性排序。关键词中的热点词(排除三个主题词“美育”“审美教育”“高等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大学语文”“对策”“德育”“教学”“渗透”等。
“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美育”的主要教育功能。美育是培育美感、陶冶情操、熏陶品德、促成美德的教育。美育从情感教育角度入手,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认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美育”的教育模式及定位。美育是个性的、快乐的、综合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美育的人本主义定位,是新时代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体现了“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主要载体。美育的学科载体是普遍的,但是不能否认某些学科具有实施“美育”的先天优势。语文是基础教育、文化教育,也是交流教育、思想教育,语文学科先天具备美育所依赖的人文、思想、情感等教育因素,是实施美育的得力平台。“对策”体现了“美育”研究的问题导向。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方式,美育的科学内涵极其丰富,“对策”研究突显了美育的应用价值。“德育”从狭义角度主要指代“思想政治教育”,而广义角度则包含了“品德教育”“政治教育”“社会教育”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德育研究热点体现了美育与德育的密切联系。“教学”体现了“美育”的主要实施手段。教学是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美育作为五育之一,如何通过教学施加美育自然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渗透”体现了“美育”的隐性教育特征。美育往往是在教学中通过自然情感、思想的体验与升华而实现的。渗透体现了这种特点。
三、高校美育研究的聚类分析
CiteSpace 运行可视化分析,可得到我国高等教育美育研究关键词共现关系。前文已经讨论了美育与审美教育概念上可能存在差异,现在根据共现关系图分析“美育”和“审美教育”关键词聚类情况,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两个名词的异同。对比发现,“美育”与“审美教育”存在许多共有关键词,但这些词所占比例有差距,也有一些不同的关键词,说明这两个词语存在一定联系,但各有侧重。“美育”与教育机制词汇联系更密切,偏向宏观、理论性质(如《浅论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审美教育”与学科类词汇关系更密切,倾向于微观、实践导向(如《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初探》);在一些研究中,两词也可视为同义(如《高校审美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将CiteSpace 调整为时间线聚类图显示模式。时间线聚类图根据不同研究间的衍生关系,形成研究领域聚类。通过观察聚类内部关键词,提取其主题获得研究聚类分布,研究可分为六个主题,两大类型(详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美育内涵机制研究”含有许多德育相关词汇,这表明在研究中美育与德育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美育与德育存在一定理论上的同源性和功能上的相似性。
表1 高等教育美育研究聚类主题
四、高校美育研究的趋势分析
将CiteSpace 调整为时区图显示模式。将时区图与突显词结合统计得高等教育美育研究创新词及突显时间分布。时区图主要通过关键词之间出现的时序关系反映创新研究的变化。创新词代表关键词的首现时间;突显词代表某些时段该词共现频次突增。根据高等教育美育研究创新词及突显时间分布分析研究趋势变化如下:
第一,时区图呈现“梭状”结构,拓展出的创新词往往与多个旧词存在共现关系,高频词集中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种结构代表不同研究间关联性高,研究稳步推进,然而研究创新不够,一些研究陷入循环和重复。
第二,创新词的出现顺序可以表征研究的一般发展规律。前期出现较多定义、宏观性质的词;中期出现实践导向词(“途径”“功能”“对策”“现状”“音乐教育”“艺术教育”);近几年则出现一些育人导向、机制探索的 词 汇(“培 养”“渗 透”“创 新”“融 合”“策 略”“新 时代”)。研究呈现由宏观向实践再到育人导向的变化趋势,这与已有的相关研究相吻合。
第三,从突显词分析研究过程存在三个特点。首先是美育与审美教育的突显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反映出研究受到政策的影响;其次教学类词汇贯穿首末,说明“教学美育”受到重视;最后三个抽象意义的词汇(“功能”“渗透”“策略”)指向实践机制探索。
五、高校美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一,在美育研究计量学分析中,本研究初步讨论了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整体规模小、高水平研究不多,在教育研究领域还属于小众研究方向。各类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基本上各不相同,彼此缺乏交流与合作。研究总量虽然呈现加速增长,但增速仍较为有限。
第二,基础理论研究匮乏。美育是“美”作用于“心灵”的育人途径,研究“美”的美学与研究“心灵”的心理学是美育的科学根基,而两者对美育的作用机理研究却鲜见。现有研究过多专注于“育人途径”与“实践机制”,由于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撑(本研究统计与美学相关的文献32 篇,与心理学相关的文献仅10 篇)使得研究视角空洞、成果泛泛,研究创新性不足,不利于美育研究的健康发展。
第三,内涵研究欠缺。美育的内涵研究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初步探讨。虽然现阶段一些研究者已经达成“大美育”共识,但美育、审美教育、美学教育、美感教育、情操教育等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高等教育美育又有哪些特殊性等内涵问题,缺乏更为详尽的阐释。一些研究用词不够严谨,存在概念的混用、滥用,容易引起读者认知上的偏差。
第四,政策研究不够。不论是专门的政策文件研究还是美育政策体系研究均鲜见,研究与政策结合不紧密。如政策中多次提及的美育要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而在本次统计中,与中华文化相关文献只有6篇,与红色文化相关文献仅3 篇。研究成果对政策指导针对性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从研究发展角度,国家、省市、高校应分层次成立美育研究中心,举办专门的美育研究刊物,推动美学、心理学等与美育的结合研究。从研究内容角度,广大研究人员应加强美育基础研究,创新美育实践研究,多做美学迁移研究,重视美育政策研究。从研究者素质要求角度,美育研究者要吃透政策,把握好方向,努力拓展自身知识面。高等教育美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需要教育学、美学领域的知识背景,还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储备。
六、结语
当下我国以审慎的态度开展美育建设,总体而言是合理的。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的发展受到国家经济文化、自身理论建设、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的制约,我国美育建设尚处于改革发展期。尽管在美育内涵机制与实践途径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当注意还存在着研究尚未形成规模,研究水平偏低,基础性、前瞻性、政策性研究少,给予美育政策的理论支持不够等问题尚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美育的高度重视让人倍感鼓舞,美育特别是高教美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教育者有信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美育道路,相信通过广大美育同仁的不懈努力,会尽快弥补上“美育”短板,更好地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