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的开端,从你开始
2022-11-02叶倾城
◎文/叶倾城
叶倾城:作家,著有《你好啊,一年级》《孩子,谢谢你选我做妈妈》《原配》等。
年轻女孩问我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愿意出门社交,但苦于没有圈子。这种人该怎么办呢?只能上网社交吗?还是找人带自己进圈?
实话实说,三十年前,我就常听人讲“圈子小”。任何人,都存在“圈子小”的问题:学生圈子小,每天困在校园里;上班族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同事;全职妈妈的圈子小到只有家庭……
我去了报社工作才发现,同样的岗位,记者与记者也是不同的。A做一次采访就多一堆联系方式,报纸出来会给被采访者打电话;报社里空降了某行业的大神,他就去结交。B是一个安安静静的人,永远坐在同一个位置上,采访就是采访,按部就班地完成。他与同事处得也还好,但仅限于工作往来。
A与B,做同一份工作,在同一家报社,而他们的后来截然不同。在纸媒没落之前,A就开始下海创业,而投资人、合伙人都是他在工作中认识的;B则在报社倒闭之后,上58同城找工作。问他为什么不让同行内推,他答:圈子小,不认识人。
B没有说谎,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就是上班、下班,只跟一些固定的人打交道,圈子怎么会大呢?同样,如果你在生活中,只认识同学、同事、亲戚,连邻居都不太认识,又怎么会有圈子呢?
年轻人很多时候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这世界有“桃花源”——繁华美好,万事俱备,只要自己走进去就行;或者以为会有“圈子”存在——一个盛大的游乐场,所有设施都安排得停停当当,你只需要找到门,并且买门票。但并非如此。
工作中,老觉得前辈应该带你进圈子——哪里有啥圈子呀!每个人的圈子,都是一个“以自己为太阳的太阳系”,是围绕着自己的能力、个性、人脉而营造出来的。比如钱钟书,有人带你认识了他老人家,但你与他有共同语言吗?你能与他建立起有效关系吗?你出书,请他作序,他会理你吗?所以,圈子是要自己营造的。
工作中,多做事,多参加行业交流,多认识行业上游与下游的人,多帮人,这样,迟早会建立起圈子。
要打羽毛球,进入运动圈;去露营,进入户外圈;看音乐剧,进入音乐剧爱好者的圈子。这就是普通人的圈子,自己链接上他人,他人再链接上他人,环环延展,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大圈子。
圈子的开端,要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