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哲学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2022-11-02王唯捷

考试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哲学数学知识小学生

王唯捷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过分注重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为主要培养方向,学生的数学思想并没有受到重视。经过实践分析证明,渗透儿童哲学能够提高孩子对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技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等,这些能力对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起到极大帮助。并且在全新教育改革的推进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正在进行,培养小学生的儿童哲学能够提升他们在数学认知方面的智力,并赋予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 数学中的儿童哲学概述

随着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数学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当下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开发的懵懂期,对外界事物拥有不成熟的想法,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接受外界事物,并且也会对外界事物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立思考方式。虽然这种思维模式与大多数的成年人并不相同,但是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促使小学生拥有远超成年人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独有的儿童哲学中。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极有可能根据数学知识内容产生一部分哲学联想,联想到周围事物、生活等,并将这些事物的内在逻辑进行巧妙衔接,这种哲学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生群体中并不罕见。例如小学生在看到类似“1+1”这种简单的计算题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这种疑问正是产生儿童哲学联想的契机。众所周知“1+1=2”是一项公理,这个公理不需要验证,但是部分小学生在刚接触这项公理的时候并不认同,他们会联想到“1+1”以外的事物,两样事物叠加有时候并不能够起到双倍效果,就像两个小朋友进行合作学习,其取得结果的时间并不一定比一个小朋友的解题时间短,因此“1+1”不一定等于“2”。这是一种哲学思维能力,在成年人看来无比简单的公理于儿童而言并不适用。这也是推动数学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理论的假设到验证,从真实性得到公认到被推翻,数学正是在这种历史进程中不断繁衍的。小学生天生拥有这种质疑的能力,并且能够将这种能力发挥到自己的哲学理论中,从而对数学以外的其他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思维的影响力正是儿童哲学的重要体现之一。

儿童哲学体现在意识、人文、思维三个层面,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关于儿童哲学的意识,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儿童的哲学思维进行开发。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小学生的哲学意识进行强化。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种哲学意识的生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以多元化的思维角度来理解数学问题,从而深度掌握数学知识,形成与小学生自身相匹配的数学知识网络。小学生在利用儿童哲学感受数学知识魅力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从而完成学生本位的小学数学教育。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儿童哲学的重要性

(一)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后,全国提倡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学任务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儿童哲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儿童哲学,儿童哲学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正是因为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本能,因此他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利用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对儿童哲学进行全面解析,其中涵盖学生的行为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代小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儿童哲学对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深入掌握学科知识

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儿童哲学,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例如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习题练习课堂中,学生能够针对难题的重点进行分析和解答,这就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的主体性,能够深入理解课本当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能够大幅提高,并且掌握更多的小学数学知识内容。

三、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儿童哲学属于一种宝贵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完整解读,使得学生的儿童哲学培养往往被忽略。目前设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虽然已经将小学生的儿童哲学培养列为重点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旧过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分数提升和知识记忆极为关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仍旧没有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儿童哲学也没有得到培养,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无法在课程中汲取正确的学习方式,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心理因素影响

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较为特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儿童哲学的过程中也存在极大挑战。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哲学性思考能力,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学内容普遍较为艰深。小学生因为年龄限制,他们的心理状态尚不成熟,面对这些抽象且烦琐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比较艰苦,并且需要极高的天赋,一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学习数学的天赋不够。实际上学习不好数学只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启发儿童哲学所导致的。学生在习惯了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讲解和指导后,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使得哲学性丧失,甚至会在课堂中陷入思维停顿的误区,这样小学生就无法深入思考数学问题,更不愿意主动解决数学问题。

(三)缺乏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减小,在近年来推行的双减政策更是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教学方式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学生每天仍然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和练习,这种弊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观念上存在偏差,一些教师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后练习才能够将教学资源全部落实,缩短各个地域之间的差距。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学生的学习任务也逐渐加重,即使拥有一部分课外实践,也需要面临大量的课外辅导,学生没有独处时间,儿童哲学的培养更加无从谈起。

四、 以儿童哲学为切入点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探究儿童哲学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在课前设置问题互动环节,从而有意识的使得学生参与到探究中,引导学生的实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其次,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在进行细致地观察和主动实践的基础上要敢于对问题的规律进行猜想,并对规律进行概括。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验,大胆猜想问题相关的知识规律,从而体现出哲学性思维。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并且使得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构建得到加强。

再次,有意识地创建相应的步骤对猜想进行合理验证,从特殊关系到一般关系是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特殊性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部性质,所以在猜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验证步骤不可或缺。在对问题猜想进行合理验证的过程中,要遵循验证实验的逻辑性和论证的缜密性。这些猜想和论证的前提和基础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哲学性思维,这样才能引导正确的论证方向。

最后,对现有的结论进行引申和运用,对经过实验完成猜想并得出的结论进行引申和运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来源于实践论证的,同时这种论证得到的结论又能够返还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对问题进行论证,得到结论的这个过程,能够使得数学教学更加深入,让学生的儿童哲学得以提升,促进他们养成以哲学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

五、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儿童哲学的策略

(一)以儿童哲学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目标

启发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需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儿童哲学感到自信,促使学生在关于数学问题思考方面体现出积极主动性,并能够深刻地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对数学知识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儿童哲学需要教师以数学知识点作为切入点,从课堂导入部分引入儿童哲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儿童哲学来联系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的单位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次课堂的儿童哲学培养目标,以儿童哲学作为切入点导入本堂课的知识点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询问学生关于周围事物的重量计量,大部分的小学生在没接触到重量单位的时候通常会从自身的判断角度来衡量周围事物的重量,例如“我能提起一大桶水”“羽毛非常轻,能够随风飘”等,但是这些计量都是不严谨的,并且不能够以单位进行衡量,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引入儿童哲学。教师可以说:“人之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鸿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鸟毛,但是为什么古人要将人类的死亡做出这样的比喻?人们穷尽毕生的心血和信念无非是想要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然后在史书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死亡无异于重于泰山。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死亡都是自然规律,这样的死亡又是轻于鸿毛的,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一生变得有意义呢?鸿毛和泰山的重量又分别是多少呢?接下来我们来揭秘重量的计量单位,一起来看看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样的引入方式会启发学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会将重量计量和儿童哲学联系到一起。鸿毛大概有几克,泰山则是数以千吨,学生在学习到这部分知识过后就会对“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形成完整概念,同时引发对儿童哲学的深入思考。教师也可以以此来深入主题,传授克、千克、吨之间的计量关系。

(二)以儿童哲学正确引导学生数学学习心态

在小学,数学能力的拓展首先需要内化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内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哲学思维能力是打开数学知识的金钥匙,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会提供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课题供他们探究。这种开放性的课题正好是发散思维的最佳工具,学生在进行开放式课题的探究过程中需要灵活地开动脑筋,使得数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在数学知识被多元化运用后,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就会被学生逐渐内化,使得数学知识涵盖的面更广。开放式探究话题的引入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上抛出开放式探究问题时,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这也是发散学生思维,弥补学生个体思维不足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的综合探究,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作用,并且能够形成思维上的互补,从而使得学生的儿童哲学得到加强。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率先活化学生关于儿童哲学的思维模式,将乘法口诀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在学生领悟到乘法的含义以后,从哲学的角度对乘法内容进行深入推进,“加法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字叠加在一起,而乘法则是对单个数字的无限复制”。学生能够因此明确在数学计算中,乘法的使用是要多于加法的,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简单的加法,大多数时候需要的都是乘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乘法”形成完整的儿童哲学,并加深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的形式也能够提高学生运用乘法的熟练度,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儿童哲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儿童哲学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良好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课堂质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儿童哲学相关思维的多种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如果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进行完整图形构建,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课题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A4纸、胶带、剪刀等,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头现有的工具创造一些立体图形,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立体图形通过透视法画在作业本上。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班级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儿童哲学能够被启发,并且能够将儿童哲学应用到动手能力上,使得他们学习数学的哲学思维更加发散。学生在动手制作相关几何图形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哲学思想,并将这种哲学思维应用到未来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强化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并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都是儿童哲学启发带来的良好认知。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首先需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设立儿童哲学相关的数学技能培养目标,以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儿童哲学内涵进行深入思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综合能力,摒弃学习数学的不良心理因素,以全新的、自信的心态面对数学。

猜你喜欢

哲学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菱的哲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