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
2022-11-02许银钦
许银钦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优化课堂的设置,给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现有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从教学的优化开展出发进行研究,想办法围绕自己的教学实际,渗透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提升整体数学教学的效率,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还需要围绕教材分析、方法筛选、资源检索、分层教学四方面做出研究,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入手来进行调整。
一、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与意义分析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从新课标和教材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情境素材,进而制订目标、选择内容、设计活动、开展教学、进行评价,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具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体现在学科教学单元内容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上。大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分别为:①强调统摄中心之大,即常由“大任务”“大项目”等加以驱动;②强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站位之“高”,要从整体着眼,由“大”处着眼,从实际出发思考学科育人本质,探究展示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法;③教学单位大,强调时间维度上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大单元可能由多个课时组成,并围绕“以时间定学习”的基本理念而构建。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大单元是课程单元,其标志着教学专业逻辑起点的转变,总体可以总结为“从知识走向学习”“从内容走向课程”。从课程构成来看,大单元教学属于一种微课程的构建,其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每个单元都有组织者来统摄所有的学习活动。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目标,大单元教学具有鲜明的主题,且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构建具体的内容,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探究、分析、思考、研究等过程,这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较为有利。
二、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际策略
(一)结合教材分析,探寻知识联系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本质上是对单元内容的重组与调整,在进行具体内容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出系统分析,想办法统筹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并将其进行组合,形成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骨架。一般而言,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包含单元主题、单元学情、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单元实施五大内容,具体的课时设计则需要点明课程的所属类型,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设计分支项目。
1. 借助教材研究,分析单元构成
针对教材展开的分析是实现大单元整体教学构建的基础,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对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统筹分析,研究章节知识点的具体构成。当教师完成基本知识的解析后,还需要对章节教学中适宜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内容进行研究,以此达成教学的总体认知,为后续的细化设置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构建创造条件。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统筹知识内容,构建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就需要对本单元的分支章节内容进行评析,找出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为后续的知识衔接与大单元教学的生成做好准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完成“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三节知识的学习。其中“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的学习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形成基本的认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方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则是联系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对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
2. 分析知识联系,构建有效衔接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具体主题而构建的相对独立的微课程,教师需要从大单元的整体构成出发来筛选教学单元中存在的知识内容,并从知识的联系入手,围绕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筛选教学需要展示的知识内容,进而构建有效的知识衔接。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预先进行大单元主题的研究,从单元主题的研究出发,明确教材教学单元的主体,再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分支教学内容形成具体的大单元主题。
例如,在完成“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知识的整理后,教师就可以联系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衔接处理,构建合理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融合“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三个章节之间循序渐进的知识探究顺序来做出构建,形成以“三角形全等探究”为主旨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3. 生成教学单元,做出系统设计
教学单元的合理组建是构建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统领所搜集整理的教学资源,将其串联到一起,形成完善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整理与生成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主题、单元学情、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单元实施等进行整合,完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教师就可以构建如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与判定。
单元内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证明角平分线性质的学习。
单元学情: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掌握三角形相关的角及其内角的相关知识,这为本单元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单元目标: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判定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在教师构建的探究学习情境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确保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判定的相关知识,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单元评价:结合单元的主题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与学生发展情况相契合的教学评价。
单元实施:阐明全等三角形的整体教学思路与具体的活动内容设计。
(二)围绕数学思想,筛选教学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除了要对大单元教学的组建做出研究外,还需要对教学中细化因素做出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学方法的合理选用会对大单元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方法做出反思,再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可以围绕数学思想的解析与解释来做出展现与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选取教学方法。
1. 结合知识分析,探寻数学思想
为了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明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始前做出分析,对学科知识的构成进行思考与研究,找出其与数学思想的相关联之处。在完成数学思想的解析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联系对应数学思想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做出思考,分析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体现相应的数学思想,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实现单元教学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联系本单元的知识教学内容来分析数学思想的构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涉及多种判定方法的使用,其教学中可以渗透归纳推理思想的培养。在明确了数学思想的构成后,教师需要围绕该数学思想的合理展现做出分析,并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选择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2. 围绕具体思想,选择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围绕具体的数学思想来实施。“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教学以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学习为核心,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基于此,可以确认本单元的教学中适宜融入的数学思想为“数形结合”,基于此思想,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结合问题导学的方式来构建教学方法的集合,力图在大单元教学中,通过图像的展现与学生思考的引导,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做出研究,分析这一方法有效融入教学设置中的方法。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问题导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与提出,学生将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来获得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学的问题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从课程的核心重点出发来设计问题。在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时,为帮助学生掌握证明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教学展示的进行,借助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证明的过程,并帮助学生学习。
3. 联系教学实际,生成教学情境
前文已经提到过,情境的构建是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构成因素,为了确保自己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能推动学生进行研究与思考,教师需要综合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做出拓展,从大单元的教学主题出发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推动学生去进行研究学习。为了实现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需要从教学工具的使用与教学拓展材料的开发两方面做出研究。
例如,在教学中,为了构建与“全等三角形”教学相契合的有效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的知识构成来做出拓展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来构建与当课教学主题相契合的教学情境。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全等三角形”的现实应用展现是一个可行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实际中可以围绕“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拓展来进行综合整理,将相关案例内容的展示融合到单元实施环节之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借助教学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案例,案例中展示的可以是一扇破损的窗户,在学生观察图片之后,教师就可以做出提问:“工人若想选择一块合适的玻璃替换上去应如何做?”在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领学生对现实情境进行思考,尝试着应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联系资源检索,丰富教学内容
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需要教师开发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教学的目的做出教学过程的具体构建。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对自己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再从实际教学的需求出发做出拓展检索,获取教学所需的基本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围绕教材进行研究,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出发明确教学所需求的资源内容,而后再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检索,获取教学所需的基本资源。在完成资源的搜集之后,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统筹应用,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过程的生成出发来对已掌握的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将其合理地归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 结合教材研究,断定教学需求
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搜集,教师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研究,从现有资源出发做出分析,明确自己已有的资源储备,找出仍欠缺的资源内容。基于此要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教材中的知识章节进行分析,抽离出教学中需要引领学生展示的概念知识,而后分析展示相关知识与概念所要使用的具体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同样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大单元教学的塑造来做出教学资源的选择。
例如,为了构建合理有效的“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并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所需资源的分析。首先,有效的大单元教学需要一个具体而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寻找一些相关的案例模板,奠定教学设计的蓝本;其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证明方法的学习需要教师做出高效的教学展示,这就需要教师找到几个合适的图形或案例;除此之外,在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与解析后,学生练习的开展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教师还需要围绕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内容搜集一些用于学生课上练习的证明题目。
2. 基于现有资源,进行网络检索
在明确了现有资源的构成后,为了获取大单元教学所需的基本资源,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的需求生成资源检索的关键词,进而将其键入搜索引擎或教学平台去搜集教学所需的素材与资源。其中,教师可搜集的资源有教学的优秀设计、课程相关的拓展资料、对应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范例等。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推动“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就需要结合已有的资源内容进行分析,从实际应用出发研究额外拓展资源的有效搜集方法。其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教材与教辅材料是教师已拥有的基本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检索时可以在教材与教辅材料解析的基础上生成额外检索资源的标准,进而访问互联网去获取相对应的资源。
3. 整合有效资源,生成教学过程
在完成教学资源的检索后,教师就需要整合大单元教学的模板框架对所搜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大单元整体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联,围绕具体的核心素养构成,来统筹教学资源,生成对应的教学环节。其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可以为学生讨论、师生问答、学生活动等。
例如,当教师完成教学资源的搜集后,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整理,构建高效的教学流程,教师就需要对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与教学的现实构建入手做出探究。一般而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生成来设置资源。其中在大单元目标的生成上,教师需要结合单元的教学主题与搜集的教学资源来做出界定,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在大单元教学过程的生成上,教师则需要围绕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师生互动的进行来安排教学的实际进程。在基本教学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围绕教学总结与作业练习的布置来做出构建。
(四)基于多元智能,构建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构建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也要考虑的关键一环。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的合理构建,教师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学生智力发展存在差异这一现状,进而从实际出发来做出教学分层。在明确了基本的分层原则后,教师还需要围绕新课标的现实要求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来给出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1. 融合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学生智力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受先天和后天双重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智力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知识接受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需要认识这一客观规律,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与一些小测验的开展来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
例如,在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做出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堂测验的进行来分析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有效地调研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观察,并为学生设计自学环节,给出相对应的检测题目,以此断定学生的基本智力发展情况。在完成智力发展的研究后,教师就可以获得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
2. 基于学生现有发展,做出教学分层研究
学生智力发展的研究是为了推动教学分层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现有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智力、能力、综合发展入手做出学生的能力的具体分层。在实际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构建学生档案,通过学生档案的构建将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清晰地显现出来。在完成学生档案的构建后,教师也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教学分层设计的现实要求。
例如,在实际中,为了做好学生的分层工作,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智力研究的发现,综合学生的现实学习表现进行思考分析,进而给出与现实情况相符合的分层设计。其中,教师可以先围绕学生的智能发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情况做出分级评析,在完成学生能力分级后,教师可以再围绕教学的实际内容做出拓展,给出差异化的要求设计。
3. 统筹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教学分层项目
一般而言,教学分层包括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等,为了确保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发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来做出研究,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要素出发选择分层的具体项目。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围绕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计来渗透分层,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给出梯度化的要求设计。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为确保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深入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从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分层化设计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对教学要求进行分层化处理。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要求分层就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进行梯度划分。作业包含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类,考虑到“双减”的现实要求,教师需要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兼顾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差异化设计。其中,对课堂作业,教师可以设计较多的知识作业,以具体的题目为主,这些作业的分层可以体现在计算复杂度和题目考查点上。在全等三角形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计算难度和考查要求不同的习题。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实践活动类作业,减少书面作业的设计。在这一类作业的设计中,为了体现教学分层的构建,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差异化的要求。
(五)综合教学实情,设置有效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构成,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统筹整体的学生表现和学习情况来给出有效的教学评价。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评价指标较低、形式也较为单一,教学评价难以有效地实现设计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为了构建有效评价,教师需要围绕评价指标的优化、评价形式的拓展、作业评价的开展三个方面做出调整。
1. 优化评价指标,提升评价广度
评价指标的单一是很多教师教学评价设计的误区,其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样的评价设计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偏向唯分数论。在当前,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的构成出发分析核心素养所表征的学生能力,进而从实际的能力发展状况出发拓展评价的指标,提升教学评价的广度和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为了构建更加有效的评价,教师就可以在大单元知识掌握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学生能力评价、学生发展评价、学生核心素养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评价不需要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将此评价作为自己后续调整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托。在明确了需要拓展的教学评价指标后,教师就可以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围绕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评价标准的预设。为了实现评价的具现化,教师可以生成评价表格,在表格中构建各个发展阶段的评价要求,进而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出归类评价,提升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拓展评价形式,渗透学生评价
评价形式的拓展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内容。在过去,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唯一构成,教师是评价行为的主体。在当前,学生评价的开展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内容,其思维能力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为了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做出评价的设置,教师可以围绕分支课时教学和单元整体教学来分别构建评价体系。在分支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自评或互评,并为学生提供评价的要求标准,让学生进行自省和评价。在大单元整体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综合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反思评价学习任务的达成情况。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为了拓展教学评价的形式,凸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时,就需要在评价中融入自评或互评的学生评价设计。在其中,为了辅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当前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做出分析,为学生提供可行的评价表作为评价的依托。这样一来,在实际中,学生就可以结合评价表中的项目对彼此和自己的学习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探明自己的现实发展。在学生评价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综合学生的表现,从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的完成度入手来做出总体的评价,点明学生现存的学习发展问题。
3. 调整作业评价,强化评价效果
教学评价的有效调整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师生互动环节。作业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构成,但其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在过去,很多教师在完成学生作业的批改后只会给出一个“阅”字作为评价的内容,这一评语虽然可以表示教师已经完成了作业的批改,但学生并不能认识到教师对其的认可,也看不到教师对其提出的建议,评语的效果难以有效发挥。在当前,为了革新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对作业评语的设置做出调整,尽可能使用15字以上的长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也要系统地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点明学生现有的问题。
例如,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作业完成情况来做出合理的评析,进而给出针对性较强的学生评语。其中,教师使用的评语可以是“总体作业完成度较好,但在解题上存在步骤混淆的问题,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特别注意这一点并做出重视与调整,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哟。”这一评语的提出,学生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现存的问题,并了解到教师对其的关注,进而学生就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需要对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与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找出大单元教学的实际策略。在教学实际中,为实现“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围绕结合教材分析,探寻知识联系;围绕数学思想,筛选教学方法;联系资源检索,丰富教学内容;基于多元智能,构建分层教学;综合教学实情,设置有效评价五个维度来做出教学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