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茶艺师职业培训“三方共育”模式的探讨
2022-11-02黄燕
黄 燕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需要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并且能够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等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提出对重点群体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还要创新培训内容,要及时的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
国内多所职业院校依托于茶专业、旅游专业、酒店服务、轨道交通、航空服务、文秘等专业均开设有茶艺师课程并组织学生进行茶艺师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考试。茶艺师是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销售、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茶艺师职业这个工种在1999年就产生了。茶艺师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职业正逐步被社会充分认知,茶艺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岗位需求量也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保健、养生、休闲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传统文化欣赏层次的提升,作为绿色饮品的茶和修习身心的茶文化已逐步走进百姓生活。茶艺师职业传递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喜欢,学习茶艺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不能开展大范围的聚集性培训,所以迫切的需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互联网+”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职业培训。“三方共育”中的三方是指 “茶企—中职—高职”三方通过调研共同开发茶艺师职业培训课程资源,进行优质资源互利互享的合作机制,共同培训、培育茶艺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及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 茶艺师职业培训的现状
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茶艺师服务及销售技能是茶产业链条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农户种茶、采茶到茶青市场再到茶叶以至批发商最终送达消费者整个链条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劳动岗位,因此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培训。
伴随着茶叶的产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的基本确立,整个茶产业链条中的茶叶种植的茶农、茶叶加工的茶加工技师和茶艺师服务及销售的茶艺师均得到了初步开发和培训,但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缺乏相对应的工种培训,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且缺乏针对性、重视性和投入力度。为了保证茶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培训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对其培训需求进行精细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训策略和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力资源在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我国有基本职业培训和地方(行业)特色职业培训类型之分。现从事行业特色职业培训机构众多,培训项目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培训的效果。目前,部分课程开发缺乏标准性、规范性、科学性,部分职业培训课程的人员对职业培训流程、课程开发流程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培训课程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契合度不高,培训需求分析、调研、论证等方面不够全面,课程开发的依据不足,课程设计模式适用性不足,体系模式创新度不高。部分开发团队成员类型单一,没有企业专家、一线骨干人员参与。主要问题在于:
1.1 课程资源单一,培训时间固化
目前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无统一的教材,由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自行编制。课程目标不明确,没有关注受训者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变化,缺乏选择性、创新性、发展适应性。教材内容以技能训练,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证为主,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采用传统集中培训模式,无线上教学资源;受场地、费用,师资、方式等原因影响培训时间固化,培训不灵活,受训者相当受限。利用“茶企——中职——高职”,茶企加(中、高)职业学校“三方共育”的方式共同开发茶艺师职业培训课程教材、教案,课程标准、计划,开发微课信息化资源库,使用互联网平台扩充培训时间,有利于增强培训灵活性。
1.2 培训受益群体单一、受众面局限
目前接受茶艺职业技能培训的多为以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为目的的在校学生,少数茶企职工和茶文化爱好者。培训受众面受限,不能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师资等资源开展好服务社会的功能。应通过开办线上选修课,短期技能考证培训班、惠普性政策性培训班、茶企定制培训班及茶艺职业技能兴趣班解决该问题。
1.3 培训方式滞后,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
目前茶艺师职业培训采用传统的集中地点、时间的授课模式,受时间、空间、费用的限制,难以加深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范围,达到培训效果。利用互联网平台,应使用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契合新时代新环境要求。
2 “三方共育”模式茶艺师职业培训的研究内容
通过以“三方共育”开发的茶艺师职业培训新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职业院校茶艺师职业培训实际,紧紧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2.1 当前开展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2.1.1 培训教材缺乏,培训标准不统一,培训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2.1.2 趋利化现象严重,培训管理不规范,只重视技能考试不重视系统培训。
2.1.3 培训方式落后,无数字化资源可利用,采用统一集中授课的方式,培训模式固化、静止。
2.1.4 培训受众面窄,无法满足学校及社会学习茶艺技能、了解茶艺文化的需求。
2.2 创建“互联网+”及“三方共育”茶艺师职业培训新模式意义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茶艺师职业培训可“全方位、跨时空”的开展碎片化、灵活性、实时性的培训。茶企——中职——高职三方共同开发课程,共享资源,利用新的培训方式开展茶艺师职业培训,完成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目标。同时反哺学校教学活动,社会活动。
2.3 借鉴“1+X”模式完善培训体系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和推广略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规模小,级别偏低。茶艺师培训多以初中级茶艺师为主,缺少高级茶艺师、技师等高层次的培训。二是培训内容少,受众窄。现有茶艺师职业培训多以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为主,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多数只能培训考证的操作内容,缺乏系统学习。缺乏对茶艺兴趣爱好者及茶企职工的培训。三是培训标准不一,师资力量薄弱。许多茶艺师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班,培训质量由培训老师个人认知水平决定。许多茶艺培训教师是非经过茶艺专业学习的老师。应借鉴“1+X”培训模式在职业院校中推广,扩大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广义职能。
2.4 构建茶艺师职业培训模式的方法、路径
2.4.1 开发茶艺师职业培训模式的方法
(1)“ 茶企——中职——高职”三方代表,企业专家、中高职茶艺师职业培训教师建立项目研究小组,定时开展研修活动。
2.4.2 开发茶艺师职业培训模式的路径
(1)第一阶段:组建、调研、学习提高阶段。
(2)第二阶段:研究、培训、实践阶段。
(3)第三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阶段。
3 “三方共育”模式茶艺师职业培训的措施
3.1 构建校企“三方共育”模式
中高职学校中的茶艺教师、专家与著名茶企及社会茶艺师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学校,参照《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茶艺师岗位技术需求规范、教学需要,依托项目,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成立“茶艺师职业培训”项目开发小组,搭建茶企——中职——高职“三方共育”共同开发,共建互利共享机制。
3.2 运用“互联网+” 培训手段的
“采用互联网+茶艺师职业培训”方式使茶艺师职业培训项目能够“跨时空、全方位”的进行,克服了职业培训中受培训人员难以集中,时间难以统一的现状。利用QQ平台、钉钉直播课、微信群、学习通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职业培训,使其在线上培训时思考更加积极,学习行为得到持续进行。线上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练、学、赛、测,更易于形成受训人员素质能力的移动化学习模式。“互联网+茶艺师职业培训”方式具有强和实效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弥补了现场集中培训的时间、空间、费用、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限制,促进了茶艺师职业培训方式的改革。互联网+的应用具有培训流程固化性、可追索性、可跟踪性、互动性等技术优势,同时培训前后和线上线下全过程的互动交流强化了茶艺师职业培训的针对性,节约培训成本,提升培训效率。
3.3 新增培训功能
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中,为了促进就业,稳定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要求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举发展,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人力资本支撑,对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
4 “三方共育”模式下茶艺师职业培训应用价值
职业教育具有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专业设置灵活的独特优势,因此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要、贴近工作岗位。职业院校拓展社会职业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现有的高职、中职院校中开设茶艺相关课程和开展茶艺师培训工作的院校不少,但各校标准不一,师资力量不均。可以通过“三方共育”推动职业院校茶艺师职业培训水平。“三方共育”是指“茶企—中职—高职”三方通过调研共同开发茶艺师职业培训课程资源,进行优质资源互利互享的合作机制,共同培训、培育茶艺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能力。
通过茶企—中职—高职“三方共育”的方式,参照《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行业、企业及教学的实际要求,以“互联网+”的方式开发出来的茶艺师职业培训模式,旨在做到:
“课程资源丰富”——包括培训课程标准,培训课程计划、培训课程教材、培训课程教案,实训指导书、课后练习题在内,同时职业培训的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内容,积极开发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方便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受众人群广泛”——通过“三方共育”进行“互联网+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培训的受众人群,针对在校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茶艺师职业技能兴趣爱好者的职业培训,国家确定的就业创业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两后生”等)的国家普惠政策职业培训,定制的茶企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新的培训方式能有效保障茶艺师职业培训范围扩大,发挥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广义职能。
“培训方式新颖”——采用“互联网+茶艺师职业培训”使茶艺师职业培训项目能够“跨时空、全方位”的进行,客服职业培训中受训人员难以集中,时间难以统一的现状。利用QQ平台、钉钉直播课、微信群、学习通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职业培训,线上线下进行培训,使学习思考时间变得持续,实践时间和方式也得到多种方式的延续,形成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学结合、测赛结合的新型移动学习实践模式。“互联网+茶艺师职业培训”具有强交互性、实效性、及时性等特点,弥补了旧式培训在时间和空间、经费和人力、物力上的限制,促进了茶艺师职业培训方式的改革。“互联网+”的应用具有培训流程固化性、可追索性、可跟踪性、互动性等技术优势,同时培训前后和线上线下全过程的互动交流强化了茶艺师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即节约培训成本又提升培训效率。
“反哺学校活动”——采用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1.教学活动:“互联网+茶艺师职业培训”项目制作的微课资源库可以丰富茶艺课程的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时间、空间、师资问题,可以将茶艺课程作为线上选修课、兴趣课、素质提升课推广到学校各个专业,扩大受众面,满足师生的需求。
2.社会活动:随着各大院校及茶叶企业的校校合作与交流,企企合作与交流,区域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增多。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着可观性、可参与性、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而作为茶产区,茶艺技能展示常出现在各大活动现场或者作为课程为来访者上课。“互联网+茶艺师职业培训”项目为中高职学校、茶企的社会活动提供了茶艺展示的人才基础。
各大职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做到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并且面向在校学生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开展“三方共育”职业茶艺师职业培训外,还明确引导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茶艺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了学生素养,服务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