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创新对策研究
2022-11-01张慧艳林燕华
张慧艳 林燕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活动开展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体育管理是体育过程中重要的一项程序,它的存在不仅可以保证体育管理在高校发展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参与到体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得到保障,可以说,要想体育课堂的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就必须要做好体育管理工作。高校体育改革虽然推行多年,但是高校体育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高校体育工作者而言,这无疑也是一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高校体育活动,要想顺应时代更好地开展就必须不断完善与创新自身的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本文通过文献整理以及访谈等方式通过对于前人的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高校在体育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总结出相关体育管理的创新对策研究。将更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途径应用到体育课堂中,也成为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措施。
1、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1.1、体育管理模式的概念
高校体育管理模式指的是在高校中体育学科中所涉及的所有内容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内容的总称。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体育管理模式的梳理时,要与其他学科和其他学院的管理进行相观的区别对待,既要获取其他学院与学科在管理上的长处又要区别对待体育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在高效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面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作为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要增强体育管理模式的概念,在有效的时间内将体育管理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同时确保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体育管理要在确保质量以及学生掌握效果的前提下,提升体育学科在高校中管理体系模式的完善,科学地进行提升,以此来促进高校体育学科的稳步发展。
1.2、体育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约束和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活动的,因此,在整个体育管理模式中,具体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有一定的管理模式进行。在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中,主要有以下3个发展阶段为主要指导依据,分别是1979年、1990年和2014年所颁布的不同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与条例,其中目前主要实行的是2014年的《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在这个工作基本标准中,主要以以下几个不同方面的工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例如,体育课程、课余竞训、课外体育、体质健康、体育场馆、体育信息与档案、体育经费等管理。其中涉及到学生体育管理工作的还主要分为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场地场馆两个部门进行分别管辖。管理流程上,目前,高校的体育管理模式主要为从上到下的工作管理模式和工作程序,由上级部门领导对下级部门进行统筹管辖,具体管理模式和流程见下图1。
图1 高校体育管理模式概图
2、强化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进入到新时代,高校管理水平逐渐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体育管理归根到底就是对体育开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整个体育开展中的系统问题进行相互的协同与联系,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来完善体育管理的结构,以此来达到体育的开展效果,同时也促进高校体育活动不断向前开展。体育管理是体育开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程序,它的存在不仅可以保证体育活动在高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中各方面得到保障,可以说要向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就必须要做好体育管理工作。教学改革虽然推行多年,但是高校体育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都在针对自身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整改与创新,但是针对于体育活动管理中的问题还缺乏相对的研究,针对改革的理想效果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目前高校体育管理的大背景,高校应积极推动在管理模式下进行体育活动实践开展的创新,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活动管理部门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
对于学生体育信息资料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在体育活动管理中,涉及的体育资料丰富而多样。如果还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例如,采取人工管理。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信息资料,在实际的管理和运用过程中效率低下,影响整个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体育活动管理部门自身的建设。同时,在学生体育成绩方面如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体育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一些体育课程的设计相对随意,在信息系统中没有得到详细的体现,而这必然会增加对学生体育成绩管理的难度。
3.2、主管部门与体育部门沟通不及时
学校体育部门作为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参予的主要部门,其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部门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配合学生活动主管部门进行学生体育活动的分配与组织,同时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其他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的活动,安排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生管理活动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体育管理的同时会出现与学校、其他学院或者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主管部门与体育活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那么必然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行政工作上也会造成一定的时效性缺乏,这样就会导致多种问题的出现。体育作为一门素质课程,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上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相反,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才更应完善和创新相关的管理措施与途径。
3.3、信息化管理评价分析能力不高
目前,高校在体育活动的管理中都有着相同的问题。例如,在体育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与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而并未关注到整个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限制了体育部门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各个体育活动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设置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采用多手段多方位的监督方式不断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体育管理的模式不断向前推进。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体育活动的管理过程中,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在整个活动开展前后无法及时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不仅限制于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任何一项活动,如果缺乏了过程监管和结果性评价,那么都会影响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使得体育管理部门的作用大大减小,学生们的体育参与积极性也随之被扼杀。
3.4、管理过程中方法的短缺
高校的学生,由于其年龄更大,读书经历对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有更多的经历,对于体育活动而言更是不陌生。因此,学生对于高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感受也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现实情况无疑增加了高校体育管理开展的难度,因此在整个体育管理过程中,要根据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不断进行相关资源的匹配,通过不断地完善与更新管理方法与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有着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读书阶段的体育管理部门未能进行较好的管理,同时学生也不会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进而导致他们在私下几乎不会自主进行锻炼。
3.5、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职能部门的人员有的也都去参加体育课程一线。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与体育活动人员难免会存在一肩挑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有的教师在担任课程的同时,还兼任着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这就会导致一些管理体系上的缺陷。比如,一些工作无法及时地完成,同时在进行其他工作时也会导致工作的完成质量会影响效果,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分工不明确。这种现象是直接导致体育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乃至出现工作纰漏的问题所在。同时,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加重管理人员或者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会导致两边任务都无法顺利完成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
4、高校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4.1、课程创新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组织能力,同时还与学校所开展的体育课程息息相关。体育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在实际的课程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程开展过程中,要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进行体育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的兴趣,进而使得他们愿意自觉的在私下展开体育锻炼。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模式以及丰富的体育课程管理,不仅能提升学校体育活动的效果,同时,对于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体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4.2、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体育活动而言,在参与中的体育管理人员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体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体育活动的参与效果,因此,学校要想提升整个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就必须提升体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学校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形式不断组织相关培训提升体育管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将最先进的体育管理理念和体育管理策略,引进到学校中进行实际应用,从而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提高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效率。对于体育活动管理而言,归根到底要靠不同岗位以及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去执行。因此,提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整个管理体系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促进和创新体育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
4.3、完善对应的规章制度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对于学校以及体育管理部门而言,还有许多的管理漏洞存在,因此要提升整个学校的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学校体育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那么会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时效性,因此要想保证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那么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时结合办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以此来确保规章制度能更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发展。
4.4、明确目标提升质量
体育学科相对于高校其他教学活动,具备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来保证其开展过程,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的开展质量,使得体育课程管理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明确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开展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前提。管理者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不仅能提升管理质量,同时对于整个管理进度以及管理大纲的执行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加顺畅地学习。以此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效率,使得体育课程能够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4.5、明确岗位责任
作为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对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也需要及时完成。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一个岗位工作人员担任多个工作任务的现象存在,尽量杜绝一线教师同时担任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现象存在,如有特殊问题,尽量减少管理岗位人员的课时量。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管理岗位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其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体育管理的工作和任务,同时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掌握。
5、小结
总的来说,体育课程不仅是发展学生们综合素质的一项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展开锻炼的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伴随学生从小学到高校的学科,在高校阶段的开展过程中,也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高校应该在体育管理的过程中做好相关工作,以此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学校应坚持改革的思路,积极推动传统体育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为学生创造科学合理的体育管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以此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