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灵活就业的促进性研究

2022-11-01孙方方

活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就业者用工毕业生

孙方方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郑州 450042)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的消费结构与质量发生了变化,非标准、非传统的新就业形态随之出现。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及经济市场用人需求增速的降低,导致高校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因而灵活就业成为多数毕业生所青睐的一种就业选择。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群体是伴随信息技术而共同发展的,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这些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信息化素养高,在就业态度和就业认识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促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形式步入社会当中。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率在16%以上。但是,高校毕业生在灵活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指导。

一、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现状分析

(一)灵活就业者的就业现状

1.灵活就业者的基本特征

灵活就业者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工作关系灵活,与其他传统就业者相比,灵活就业者的岗位更换频率较高,有的岗位工作时间长,有的岗位工作时间短,工作关系呈现不稳定的灵活状态;二是收入灵活,灵活就业者的收入水平依照其工作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总体收入呈变化状态,也比较灵活;三是时间灵活,灵活就业者的工作时间是不固定的,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其需要工作的时长也有所不同,体现出了时间上的灵活性。

2.灵活就业者的行业分布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有61.14%的企业使用了灵活用工形式,相较于2020年的55.68%上升了5.46%,由此表明现阶段企业灵活用工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未来灵活用工模式将占据更大比例。从行业角度来看(图1),全国灵活用工人数高达9867.4万人,将近1亿人,占总用工人数的26.54%。建筑业中灵活用工人数比例占总用工人数的76.6%,是灵活用工人数最多的行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业,灵活用工人数比例占总用工人数的46.69%;而制造业拥有1530.2万的灵活用工人数。从具体岗位方面来看(图2):普通工人岗位采用灵活用工形式的最为普遍,如服务员、快递员、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和外卖员等岗位是灵活用工岗位最多的,占比为56.53%;IT及其他技术人员也是灵活用工比例较高的岗位,占比为26.13%;另外,客服、信息审核、销售、保险代理等也倾向于灵活用工。

3.高校毕业生与灵活就业岗位的契合点

现阶段高校毕业生与灵活就业岗位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中,本身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能力,而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注重个人感受的满足。在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许多新业态的岗位出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如自媒体、电商主播、电竞主播等都是十分新颖的灵活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带来自由、新鲜的就业体验,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是目前的总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岗位的数量比较稳定,每年毕业季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进入市场当中,短时间内的就业需求急速升高,而市场却无法充分满足这种就业需求,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较大。灵活就业岗位,尤其是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岗位与传统全职岗位的用工方式不同,能够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并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工作,更有利于帮助毕业生实现个人价值,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

(二)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差异

1.不同地域的就业选择差异

受到地区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域的灵活就业选择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政策、保障制度相对完善的地区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所提供的灵活就业岗位更加高端,可选择的就业范围也比较广,如北京、上海、广州灵活用工比例较高的行业是互联网行业、中介行业、保险行业等;反之,政策不够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地区灵活就业岗位比较单一,岗位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居多,且总体数量较少。

2.不同层次的就业选择差异

从学历层次来看,当前灵活用工的专业型岗位和通用型岗位均倾向于选择高学历的人才,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越来越多。从年龄层次来看,目前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的规模在增长,40岁以下的人群成为当前选择灵活就业的主要群体。从岗位性质来看,灵活就业正在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中高端岗位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二、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灵活就业的管理体制存在不足,在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法律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大学生因户籍限制等原因而无法在目标城市长期发展。

二是职业稳定性较差,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灵活就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或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全面而盲目选择灵活就业,最终需要承受较大的就业风险,导致就业发展不稳定。

三是灵活就业意味着学生必须掌握较多的技能,但对于以专业为主进行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很少能够形成拓展能力,面对真正的灵活就业选择时还存在限制。

三、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在社会层面,各主体缺少对灵活就业的关注和重视,因而在法律制度方面出现缺失,政府部门对于新兴灵活就业岗位没有及时做到全面管理,致使相关服务未能及时提供;在学校层面,缺少灵活就业的指导和培训,也缺少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对真实的社会市场了解不足,对灵活就业认识不全面,从而影响其正确就业;在学生个人层面,部分学生只关注灵活就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缺少对灵活就业岗位及自身实际情况的综合对比考量,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陷入就业困难的局面。

四、针对灵活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公共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除了要解决失业问题、待业问题,也应重视对灵活就业的关注,加大公共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提供更多保障,稳定整个就业市场。在宣传培训方面,政府部门要发挥统筹作用,对灵活就业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与分类,通过政府网或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灵活用工招聘信息,让毕业生获得可信、可靠的就业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要与高校联动,针对具有灵活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开展宣讲与培训,解答其就业疑惑,帮助毕业生更深入地了解灵活就业的实际情况,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在社会保险机制建设方面,为满足高校毕业生异地求职的需求,要灵活化地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管理,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险灵活缴纳政策,改变征缴方式,并放宽缴费标准,为灵活就业毕业生创造更加灵活的参保方式,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参保积极性。在法律保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需从保护毕业生权益的角度出发,加强法律规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设置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帮助毕业生答疑、维权。同时,针对灵活用工单位也要加强法律监督,详细规定灵活用工招聘过程和用人过程,避免发生侵害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事件。

(二)增加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人力资本投入

针对灵活就业选择,要认识到其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对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加灵活就业的稳定性。从用人单位自身出发,需转变用人观念,给予全职就业和灵活就业同样的态度,消除对灵活就业者的歧视和偏见,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奖励都要保持一致,提高其在就职期间的忠诚度,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用工单位也要积极营造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做好各项政策、保障措施的落实,在良好的用工氛围下保障灵活就业者的稳定性。此外,相关部门、机构也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如工会要增加人力培训成本,为企业中的灵活就业者组织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为其进行一些工作疑问解答,宣讲、解读相关政策,并为灵活就业者争取更多权益。当灵活就业者遇到劳动纠纷时,工会也可以提供帮助和扶持,保障灵活就业者的权益,维护灵活就业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三)扩大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范围

灵活就业中可选择岗位类型是多样的,从企业单位灵活用工实际来看,以基层劳动力为主的岗位较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缺少指导,很容易陷入岗位选择不当的困境,制约其职业发展。对此,需进一步扩大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范围。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也呈现新业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衍生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这些岗位也对劳动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正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而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再局限于稳定和高薪酬的择业条件限制,其就业观念较为灵活自主,呈现“慢就业”状态,因此在岗位多元化的前提下,企业应转变用工观念,结合实际需求适当扩展灵活就业用工岗位,让新兴职业、创新性岗位也可以被灵活就业者选择,这种综合性的用工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短期内的人力需求,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投入,还可以规避一定的用工风险,因而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灵活就业选择范围。

(四)鼓励学生灵活就业制度的建立

高校要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健全鼓励学生灵活就业的制度,顺应当前行业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灵活就业的新型用工形式,让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都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社会并获得发展。对此,高校要积极做好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对未来的追求,以及自己想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拓展学生对多元就业形式的认识,并为学生讲解各地区、各种就业形式的扶持政策、优惠政策,促使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形式。针对灵活就业的学生,高校应开展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灵活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现如今,各种新型就业岗位层出不穷,需要给予在校学习的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其充分认识就业岗位,具备更好的岗位胜任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以自媒体岗位为例,这一工作需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创作能力和视频剪辑能力等,并且还要求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对此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培训课。此外,为鼓励毕业生以灵活就业形式进入劳动力市场,高校也要积极加强与灵活用工平台、企业的合作,动态地跟踪、掌握灵活就业毕业生的情况,如灵活就业岗位方向、灵活就业方式的转变等,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开展相应的分析工作,了解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协同措施,完善当下毕业生灵活就业管理模式,优化灵活就业选择。

结 语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变革发展促使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发生变化,灵活就业方式逐渐受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应对灵活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公共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人力资本投入,扩大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范围。同时,学校也要建立鼓励学生灵活就业的制度。

猜你喜欢

就业者用工毕业生
看见“银发就业者”的权益诉求
金融支持能否提升就业者的幸福感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