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让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11-01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陕南陕北高质量

本刊记者/张瑞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是对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是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途径,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内外、放眼全局,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了全面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9 月20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0 年来,陕西坚持把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全省工作的总纲,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努力把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三大区域经济各具特色,协同支撑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我省生产总值从2012 年的1.41 万亿元增加到2021 年的2.98 万亿元,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实现翻番。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秦创原建设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正在做强成势,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关中、陕北、陕南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县域经济年均增长7.7%,城镇化率提高13.9 个百分点。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约60%的煤炭和天然气外运保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陕西力量。

◁安康市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内,村里宣讲团成员陈敬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凤凰茶山情况 行向辉 摄

△陕西省“十四五”城镇空间格局图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全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难题

在这块20.56 万平方公里的三秦大地上,养育着3000 多万三秦儿女。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省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差距较大,各区域发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协调问题,县域经济规模较小,区域经济布局还待优化,这是陕西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补齐的突出短板。

“十三五”时期,陕西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中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西咸、富阎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超过60%,县域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协调发展,在差异定位、联动互补、特色致胜中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以布局优化为重点,提升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明确“以关中产业布局一体化为目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引导西安非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向关中地区有序疏解转移,支持关中各市区加强与西安产业协作配套,放大区域竞争整体优势。”

目前,我省正在以能源革命为引领,加速推动陕北转型升级发展;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路径,夯实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基础。《纲要》明确提出,高水平建设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强化创新引领,推进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化示范,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挖掘陕南绿色生态优势,打响秦巴生态品牌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产品品牌,扩大生态有机绿色产品供给,培育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绿色食品等新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基地。

着力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在差异化中协同、在一体化中分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好项目安排和要素集聚,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更要着眼于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为我省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坚定前行蓄势增效。

▷杨凌农业智慧温室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供图

“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低碳发展的大趋势,我省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新产业。项目的“含新量”助推着发展的“含金量”连连攀升,正如希望之花绽放于三秦大地,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着强劲“新动力”。

以大西安建设为“龙头”,关中地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西安—咸阳一体化再发力,西安—渭南一体化再推进,协同创新发展,关中城市夯实了“稳”的基础,累积了“进”的因素,增添了“新”的动能。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中、陕北、陕南良性互动、竞相发展,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谋划高质量发展有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高招,落实高质量发展有成效。

△陕西省“十三五”区域新增长极图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关中平原,沃野千里。这里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面对百舸争流态势,只有立足产业基础,盘活优势资源,做好特色文章,才能抵达发展的“新大陆”。无论是宝鸡盘点自身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家底,调整结构从“新”出发,推动工业制造向“智”造迈进;还是杨凌示范区充分聚合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出一座特色鲜明的农科新城;或是咸阳利用区位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引龙头、育集群、促转型,让“电子城”成为一张亮丽名片。自从2021 年3 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去年带动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均超过30%,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在陕北,无论是在数百米深的矿井下,还是在油田作业上,抑或是远景智能风机整机制造和储能电池制造工程上,广泛应用的“高科技”、“黑科技”都为项目建设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科创发展的“孵化器”和“火车头”平台汇聚,成为最美的“风景”。

面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我省煤炭、石油等行业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力措施,推动创新发展,实施了一大批“含新量”高的项目,为企业发展找到新的方向。“含新量”高成为我省重点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聚乙醇酸项目已进入后半段的“加速”完成阶段。这是全国首套5 万吨/年聚乙醇酸(PGA)示范项目,也是一种全新的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开发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以黄陵矿业创造的“六个全国第一”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含新量”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陕南聚焦绿色循环发展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汉中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支柱产业,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315 个,总投资5286.7 亿元,加速构建“3552”现代产业体系;今年安康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为目标,市域一体、压茬推进、精准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截至5 月底,全市323 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2 亿元;商洛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以项目拉动扩大有效投资,以产业支撑筑牢发展基础。一个个环保、高科技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商洛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商洛紧扣“一都四区”总目标和“3466”总抓手,聚焦“双对标、双50”,坚持“项目线、企业线”两线齐抓,大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陕北能源化工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薛智刚 摄

△陕西省“十四五”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图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小木耳大产业”商洛市柞水县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网络直播销售木耳 行向辉 摄

◁ 陕西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图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三大区域各具特色 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省认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链转移、供应链重组、价值链变迁的历史机遇,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推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了新突破。

从每一项“制造”到“智造”,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三秦大地上围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产业变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而迸发出的“激情”,正在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燃点”。

陕西的产业整体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这10 年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规上制造业年均增长9.1%,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工业经济总量突破了1 万亿大关,居全国第12位;服务业经济1.3 万亿,比十年前占GDP 比重提升了8.7 个百分点。

8 月24 日,省统计局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二)表明,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的区域发展战略,关中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西咸新区、富阎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021 年,关中、陕北、陕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8502.71 亿元、7439.75 亿元和3830.50 亿元,较2012 年分别增加10091.03 亿元、3575.97亿元、2226.44 亿元。关中增量突破万亿元,陕南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陕北也提升将近一倍。从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来看,2021 年关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62.1%,继续保持全省区域经济主体地位;陕北占比25.0%,较2012 年下降2.4个百分点;陕南占比12.9%,较2012 年提高1.2 个百分点。

从GDP 增速看,陕南地区增长最快,年均增长7.8%,2013-2018 年连续6 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21 年以8.2%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表明陕南地区绿色循环发展持续推进,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效果显著;陕北地区年均增长6.6%,2015 年受能源价格下跌影响,增速回落明显,但随后迅速调整,2019 年以7.0%的增速领跑全省,疫情期间能源产业的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关中地区年均增速为7.4%,自2014 年起,关中经济逐步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迈向较为平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后五年,陕西省将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若干措施,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接。陕西区域协调发展将迈向更高质量,发挥各地优势,提升城市能级。深化关中协同创新,加快构建规划协同、产业合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政策联动的融合发展新机制。关中将以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做实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为主要抓手,推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将支持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支持延安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发挥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推动陕北转型升级;陕南要打响秦巴生态品牌,加快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从而促进陕南绿色循环。

面向未来,陕西将更加注重构建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深度耦合,以高质量的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的发展。陕西将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使命担当和壮志豪情,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尽早变成美好现实,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猜你喜欢

陕南陕北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尴尬的陕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党建地图·陕南
党建地图·陕北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年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