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权力理论视角下课堂话语打断研究

2022-11-01黄璜韩卫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权势语料话语

黄璜,韩卫红

(河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的话轮转换常常会出现打断现象,打断现象客观反映了话语双方在会话过程中构建和争夺话语权的过程。本文以“第十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案例” 中师生互动的现场视频转写为语料,以话语权力理论(Foucault,2007)为理论依据,通过具体语料分析师生互动的结构和特征。可以看到,在不平等的权力对话语策略的影响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通过打断来对话语进行主导。教师对课堂的主导虽然可以提高课堂会话的可控性及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输出,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该文通过分析师生打断现象和权势的关系,以期为课堂话语分析找到一个不同的视角,为高中英语教师优化课堂策略提供依据。

1 打断的界定

1.1 言语打断

最先对打断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Zimmerman 与West(1975),他们将打断现象定义为“一种不按话轮替换规则,打乱当前会话人构建话轮的行为”[1]。随后学者们大都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Kollock 等人(1985)认为,打断就是“在他人话轮结束前就开始讲话,阻止至少暂时阻止他人完成交际目的的行为”[2]。不同的学者对打断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这些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打断始终是打断者威胁当前说话人结束会话并获得发言权的一种行为。例如:

例1 Student (S):The first thing is to establish something can avoid the cars from driving off.And the second thing is▲

Teacher(T):▼Establish the fence maybe,right?

S:Yes.And the second thing is put a mirror▲

T:▼Yeah,put a mirror.

S:On the bend.

例1 中教师采取两次打断。当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学生未完成回答就被教师成功抢夺话轮,实施了第一次打断。在学生继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进行了第二次打断。

(注:该文对选取的视频转写语料内容里的语法错误不进行调整和更正。)

1.2 打断现象的研究现状

对打断现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于对日常会话中打断类型、功能和出现原因的分析,并且逐渐从对日常会话中打断现象的研究转向对机构话语中的打断现象研究,如医患会话、法律会话和访谈节目中的打断现象研究等。搜索文献并研读后发现,打断现象的研究正在由最初寻找普遍规律渐渐深入到研究具体语境的特征。可以看到,由日常会话研究转向机构话语研究是当今打断研究的一个趋势。

作为机构话语之一的课堂话语,其打断现象的研究多从打断类型、打断功能、打断策略和打断结构等角度进行研究。例如,夏泉永(2007)从打断类别和功能两方面对课堂话语中的打断现象进行动态语用研究[3];詹芸芸(2014)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说明教师的指令语和打断语是一种权力的表现[4]。权势因其对打断行为的影响成为打断现象研究的焦点,但是对课堂话语中权势和打断行为的关系研究还很少。根据在知网平台上搜索“打断”和“权力”的结果显示,目前打断的权势研究主要集中于电视访谈话语[5]、法庭话语[6]和医患话语[7]3 种机构话语中。据此,该文从权力视角研究课堂打断现象,以期为课堂话语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2 话语权力理论

话语权力理论起源于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70年,福柯在其演讲稿《话语的秩序》中明确提出“话语即权力”的论断。他试图用话语关系来解释社会关系,他认为话语和权力是不可分的,话语实现权力,而权力控制话语运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归纳为两对关系:权力如何左右话语;话语又如何作用于权力。一方面,话语不仅体现着权力关系,更受权力所制约;另一方面,权力通过话语来发挥作用[8]。言语打断实际上是当前说话人对话轮的掌控,体现说话人对权力的操控。同时,说话人又通过发挥权力的作用,来实施言语打断,以实现打断的目的。

3 研究问题与方法

该文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高中英语课堂上师生打断在打断类型、打断位置和打断目的3 个角度呈现什么特征?

(2)这些打断特征由什么引起?

该文以2016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重庆举办的“第十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培训”的课堂录像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师演示顺序选取5 个案例的转写作为语料来源。共收集有效录音164 分钟,转写打断对话次数44 次。在话语权力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观察统计与具体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打断类型和打断位置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打断类型和位置所占比例,揭示被调研对象之间打断的特征;然后对打断目的进行分类,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影响打断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哪些。该文语料的转写系统主要参照刘虹在《会话结构分析》中提出的转写方式[9],并根据该研究的特点进行了适当修改,具体标注见表1。

表1 语料转写符号表

4 讨论与结果

4.1 打断类型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高中英语课堂上出现的打断现象可以分为3 类,分别为教师打断学生、学生打断教师、学生打断学生。将标记好的语料进行分类归纳,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打断学生的次数最多,共计42 次,学生打断教师的次数次之,共计2 次,学生打断学生的次数为0 次。教师打断学生的次数占总打断次数的95.45%。可见,在课堂上教师实施了主要的打断行为。打断现象实际上就是会话双方对话语权的争夺,成功实施打断的会话一方实现了对权力的操控。因此,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表2 高中英语课堂上各类打断类型的频次统计表

4.2 打断位置

廖美珍和龚进军(2015)在《法庭话语打断现象与性别研究》 中指出在话语的不同位置进行打断对话语造成破坏性的程度不同。因为打断出现的位置越是靠近一句话的开头,那么这句话的句子结构和内容就越不完整,因此在话语的开头或中间部分进行打断对人际沟通的破坏性最大[10]。该文采用廖美珍等人对打断位置的划分将话语打断位置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由于课堂话语的打断现象主要由教师发起,所以该文只对教师打断现象进行研究。

4.2.1 开头

从话语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话语的开头通常包含话题、主语或话语启动语。在开头位置打断话语严重影响说话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对话语造成的破坏性最大。例如:

例2 S:Supporting reasons is first it is illegal for them to work in factories.[▲Second is]

T:[▼Sorry.]Hold on,please.It is illegal for children to work in factories.If something is illegal,is it allowed by law?

S:No.

在例2 中,学生表达关于取消童星的第一个理由后,继而准备阐述第二个理由。在句子的主语还没发出时,就被教师成功打断。这种位于句子开头的打断行为完全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未给学生留有开启话题的机会。

4.2.2 中间

话语的中间通常包含谓语或评论语,在中间位置打断对话语造成的破坏性比在开头位置打断稍小。例如:

例3 S:Smoking is harmful to ourselves or others.But the government▲

T:▼Doesn't

S:Doesn't ban it.

在例3 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没有被禁止的有害行为”进行举例,学生以吸烟为例。学生前一句说明吸烟有害,后一句准备说明吸烟行为并没有被政府禁止时,教师实施了打断。此处的打断位于句子的中间位置,学生说出主语“the government”后就被打断,还未来得及表达后面的谓语内容,影响了学生表达完整的观点,破坏了话轮的完整性。

4.2.3 结尾

话语的结尾通常包含宾语、补语或者话语的语气词,相较于在开头或中间位置打断话语,在结尾处打断对话语的完整性造成的破坏性最小。例如:

例4 T:And the second one.

S:The second one is such as toys are silly and encourage vio...,[▲vio...]

T:[▼Violence.]Good.

在例4 中,教师要求学生回答第二个理由,学生在回答结尾处,因为忘记单词“violence”的读音而发生拖音,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起单词读音。此处的打断位于句子的结尾,对学生表达完整看法的破坏性不大,但还是抢夺了学生的话语权。

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实施的42 个打断位置进行分析,将标记好的语料进行分类(见表3),得出以下结论。

如表3所示,教师打断位置出现在会话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比例分别为30.95%、28.57%和40.48%,出现在会话开头和中间的打断位置占总打断比例的59.52%。打断位置出现在开头和中间的占比总和大于结尾的比例,表明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打断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学生话轮的完整性,抢夺了学生的话语权。

表3 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打断位置频次统计表

综合打断类型和打断位置,发现师生对话中,教师有绝对的话语权,几乎所有打断行为都由教师实施,并且教师实施打断的位置大多都位于话语开头和中间,破坏了学生话轮的完整性。话语权力理论认为权力左右话语,会话双方的权力关系影响打断现象的产生。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打断行为的产生是受到权力关系的影响,师生权力的不平等导致话语权的不平等。

4.3 打断目的

根据打断目的来分析语料,发现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主导的打断学生行为大致分为3 类:一是帮助型;二是控制话轮型;三是无目的型。

4.3.1 帮助型

帮助型是指打断者意识到说话者需要帮助时,通过修改或补充说话者话语内容,以使说话者能够更加确切、高效地表达观点。如上文的例4,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或停顿来进行打断,以期纠正或帮助学生回答。

4.3.2 控制话轮型

控制话轮型是指当前听话者听到对自己没有价值的话语时,通过打断手段,对话轮的长短、转换或话题等进行控制。如例3,学生在未完成回答的情况下,教师为了控制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打断以确保课程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再如例5。

例5 T: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S:For example,suicide is not banned,but it is really harmful.[▲You know]((教师主动从学生手中拿过话筒))

T:[▼Maybe]it's harmful.It's okay.Any different example?

4.3.3 无目的型

无目的型指无目的直接打断说话者。在例4 中,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多次无目的打断学生。再如例6。

例6 T:How about this group?

S:First and foremost,the new emblem will be designed to▲

T:▼will be designed

S:To stand for our national spirit [▲and

T:[▼national spirit

S: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conversion.

4.4 权势在言语打断现象中的体现

英国社会语言学家Norman Fairclough (1989)在Language and Power 中表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在交往过程中,高权势者往往制约着低权势者,高权势者控制话语的主题、内容和谈话人的关系,并经常打断对方的谈话[11]。在师生之间存在权势不对等,打断行为大致为帮助型、控制话轮型和无目的型的情况下,以话语权力理论来分析这3 类打断现象中表现出来的权势关系,发现帮助型打断主要受到源于资源不同的权势差异的影响,而控制话轮型和无目的型打断则主要受到源于地位不同的权势差异的影响。

4.4.1 源于资源不同的权势差异

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出,个体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同会导致权势的差异,地位高的一方获得更高的权势。同时,当一方能够为另一方提供其所需的资源或利益时,双方的权势也会有所不同,拥有更多资源的一方是高权势者[12]。在资源差异导致的权势差异中,高权势方对信息和资源的掌握程度高于低权势方,高权势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容易打断低权势方。例如,在医生和患者、报告人和听众之间,医生和报告人这一类人掌握着患者和听众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所以医生和报告人具有更高的权势。这种由资源优势引起的权势差异也会在课堂话语中出现。

在第一类帮助型打断中,学生在口语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选择直接替学生完成回答。教师是课堂语境下的知识传授者,在专业知识方面所掌握的信息远远超过学生,这就会产生权势差异。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作为高权势者,在会话过程中控制会话进行的方式,常常抢夺学生的话轮。例4 中,学生在第一话轮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时出现困难,而教师作为丰富英语知识的拥有者,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完成回答时就打断并对答案进行提示,学生则在教师争抢话轮的过程中中断了话轮。

4.4.2 源于地位不同的权势差异

源于地位不同的权势差异是指交际双方因为社会地位的差异而产生的权势差异。在会话过程中,有权势的、地位高的说话人比低的一方更容易获得发言权。社会地位高的人控制话轮,地位低的人则更容易被打断。

在第二类控制话轮型打断中,教师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能够顺利完成,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打断。教师作为课堂的促进者和管理者,被课堂语境赋予管控课堂的权力。在第三类无目的型打断中,教师无目的直接打断学生发言,体现教师绝对话语权。这两类言语打断现象的产生由师生之间权势的不平等导致。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地位高于学生,由地位差异导致的权势关系中,教师是权势高的一方,学生是权势低的一方。当学生在收到教师打断信号时,学生中断自己的话轮;在被教师抢过话轮后,学生没再抢回话轮。教师在言语上处于主导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

5 结语

该文基于高中英语课堂视频转写语料研究师生之间的话语打断现象,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基于统计数据和语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师打断学生的频次远远大于学生打断教师的频次,并且教师较多在学生话语开头和中间位置进行打断,对学生话语的破坏性强。师生打断从打断类型和打断位置上呈现的特征是由师生之间的权势差异引起;根据打断目的分类,发现教师主导的打断行为大致分为帮助型、控制话轮型和无目的型。帮助型打断由资源差异导致的权势差异引起,控制话轮型和无目的型打断由地位差异导致的权势差异引起。

对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探索了话语权力理论和课堂话语这一机构话语,为课堂话语分析找到一个不同视角,有利于把握课堂话语的基本规律,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课堂上教师的话语特征。同时也为高中英语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为学生提供话语输出的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构一个更加和谐平等的英语课堂环境。

猜你喜欢

权势语料话语
画与理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骄傲与谦卑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雷人话语
动物的“恨”
雷人话语
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