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椅太极拳对不同残疾等级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11-01刘筱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截肢总分残疾

刘筱娟

(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辅具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官网上公布的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已经有8502万,包括肢体残疾人2472万,肢体残疾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截肢会导致身体永久性残疾,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5万人接受下肢截肢手术,其中因意外伤害截肢的占23%,因外周血管疾病和肿瘤截肢的占74%。而我国在2016年下肢截肢患者就已达1200多万,其中,以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溃烂而造成的截肢多见,约为80%。所以,下肢截肢患者的数量要比上肢截肢患者更多,且更具有广泛性。研究发现,很多下肢截肢者都存在抑郁、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并且在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针对性人群干预”,有了更多对截肢患者早期心理健康干预的政策支持。

鉴于下肢截肢在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截肢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而以往研究证实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所以,本研究选择以下肢截肢患者为被试,分析运动干预对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从而为有效改善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有效改善肢体残疾人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新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本研究从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征募120名下肢截肢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二级下肢截肢患者40人、三级下肢截肢患者40人。将40名二级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一组、对照一组。将40名三级下肢截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二组、对照二组。在了解实验流程,并详细了解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

纳入标准:

(1)下肢因伤、病或发育障碍所致截肢的患者;(2)符合肢体残疾分级标准,肢体残疾为二级或三级的下肢截肢患者;(3)下肢缺失部位为双大腿缺失或双小腿缺失或单大腿及以上缺失的残疾人;(4)依从性好的残疾人;(5)截肢时间大于3个月小于1年的;(6)年龄在 18-45 岁;(7)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8)从未接触过轮椅太极拳的下肢截肢患者。

排除标准:

(1)病情控制不佳、高血糖或血糖波动明显的残疾人;(2)截瘫患者、脑瘫患者、中风患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3)怀孕和哺乳期的急性并发症患者;(4)有精神病残疾患者;(5)严重生命器官衰竭者;(6)严重高血压患者;(7)有心脏病发作或脑梗塞病史的严重心律失常者;(8)以往参加过轮椅太极拳锻炼的残疾人。

中止标准:

(1)在整个实验中不配合者;(2)在实验过程中退出者;(3)出现不良事件而无法继续练习者;(4)在研究期间练习太极拳的对照组成员。

1.2、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

①实验组教学内容:实验一组、实验二组进行轮椅太极拳联合日常活动的练习。采用集中教授方式,根据一般教学安排套路招式学习在2-3周内教授完成,其余周进行轮椅太极拳的练习。练习时间:训练课程每周3次,每次90min,时间为每周一、三、五下午的14:30-16:00,共计10周。对照组教学内容:对照一组、对照二组进行日常活动的练习。锻炼期间要求受试者不要从事其他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注:日常活动为下肢截肢患者日常要维持的活动,对参加轮椅太极拳运动无干扰)练习时间:训练课程每周三次,每次90min,时间为每周一、三、五下午的14:30-16:00,共计10周;②测试工具: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意、恐惧症、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十个因子。该量表具有一定的建构效度,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结果可靠性较高;③测试方法及要求:在实验开始前和干预10周后,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事前和事后的心理健康测试。实验组的参与者被要求在实验期间不能专注于轮椅太极拳以外的任何形式的健身气功;对照组的参与者被要求在实验期间不能专注于任何形式的健身气功。由于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提供免费的餐饮和住宿,他们的活动条件和环境基本相同,影响两组参与者日常生活的客观条件可以说基本相同,因此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控制。

(2)数理统计法。

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处理数据,再用SPSS 26.0对被试在运动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总分以及10个因子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对被试心理健康总分和10个因子得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如果施测时间、运动干预方式、残疾等级3个自变量之间存在三因素交互作用,则需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如果施测时间、运动干预方式、残疾等级自变量之间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则需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分析讨论本文做准备。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前、后测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1可见,实验前:实验一组与对照一组之间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十个维度因子得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表明两组被试具有较高同质性;实验二组与对照二组之间心理健康总分以及10个维度因子得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表明两组被试具有较高同质性。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总分以及10个维度因子得分均出现显著下降。表明日常活动在一定程度能改善下肢截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p<0.05),其中轮椅太极拳能显著改善下肢截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p<0.0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前、后测描述性统计结果(M±SD)

2.2、轮椅太极拳对下肢截肢患者SCL-90总分的影响

由表2可知,心理健康总分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1,78)=3656.47,p≤0.001,ηp2=0.97,运动干预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总分显著下降,表明经过运动干预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运动干预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78)=1402.26,p≤0.001,ηp2=0.94,经过10周轮椅太极拳干预的被试相对于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的被试来说,心理健康总分较低,表明经过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总分要显著低于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的被试,这提示经过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高于经过日常活动运动干预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残疾等级的主效应显著,F(1,78)=321194.73,p≤0.001,ηp2=1.00;表明残疾等级为三级的被试相比残疾等级为二级的被试心理健康总分下降更显著。

表2 心理健康总分时间、运动干预方式、残疾等级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由表3可知,时间*运动干预方式*残疾等级的交互效应显著,F(1,78)=165.58,p≤0.001,ηp2=0.67;因此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可知,经过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一组的心理健康总分显著下降,前后测均差值为11.76,p=0.005。表明,经过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一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经过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后,对照一组的心理健康总分显著下降,前后测均差值为1.64,p=0.007。表明,经过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后,对照一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经过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二组的心理健康总分显著下降,前后测均差值为17.38,p=0.002。表明,经过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实验二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经过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后,对照二组的心理健康总分显著下降,前后测均差值为1.84,p=0.006。表明,经过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后,对照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表3 时间*运动干预方式*残疾等级简单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比较运动干预对不同等级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我们对四组被试干预前后的均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一组和对照一组的心理健康总分的前后差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26.03,p=0.002;实验二组和对照二组的心理健康总分的前后差值存在显著差异t=37.98,p=0.001;这表明10周太极拳运动干预和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都能提高不同残疾等级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且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不同残疾等级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更显著。

3、分析讨论

本研究中10周轮椅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截肢患者心理健康总分影响的实验数据表明,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和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均能提高被试心理健康水平,且三级残疾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幅度更显著;相比10周日常活动运动干预来说,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被试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更显著。这与国外关于轮椅太极拳对心理健康产生能积极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国内一项持续10周的干预实验发现,轮椅太极拳有利于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实验数据显示,为期10周的轮椅太极拳运动干预和为期10周的日常活动运动干预都改善了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当前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生理学机制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五种理论:第一种胺理论。研究表明,个体在运动时会向尿液中排泄更多的胺类代谢物,这也有可能是下肢截肢者运动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的原因之一;第二种是内啡肽理论。当人体运动时,大脑会接收到某种刺激信号从而引起内啡肽的分泌,并且此类物质会让人体产生一种无法比喻的兴奋感以及愉悦感;第三种是心血管功能理论。它认为心血管功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改善,从而改善血管的收缩性和通畅性,研究也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第四种是体温升高理论。它认为体育锻炼会使得体温升高,给个体带来短期的平静,从而出现放松的状态。这与本研究报告的结论一致;

另一方面,关于体育锻炼改善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6种理论:第一种是注意力分散理论。它提到体育锻炼为人们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第二种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种任务掌握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个体能够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它就会获得自信心和想要再次尝试的愿望;第四是社会互动理论。此次锻炼也为残疾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改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五种理论认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情绪释放的“缓冲器”,可以减少由生活压力事件引起的压力水平;第六种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体育活动对消极的思想有抵抗力。以上这些都是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在10周运动干预后心理健康总分均有所降低的原因。

4、结论

综上所述,10周轮椅太极拳运动,对改善下肢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有显著效果;残疾等级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关,残疾程度越轻,10周轮椅太极拳练习对其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越好。

猜你喜欢

截肢总分残疾
无尽攀登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千斤顶等4则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