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曲《碣石调·幽兰》研究综述

2022-11-01杨梦竹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琴曲幽兰指法

杨梦竹

(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琴曲《碣石调·幽兰》(以下简称《幽兰》)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首古琴曲,亦是唯一留存的一首以文字谱记载的琴曲,琴曲《碣石调·幽兰》在中国古代琴学、乐律学、古谱学、音乐形态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年来,众多琴家、学者致力于《幽兰》的研究中,由此取得了不少成果。本人对《幽兰》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大量的搜集与整理,就目前知网上已有刊登数量来看,以《碣石调·幽兰》为题名的文献有期刊论文28篇,而与之密切关联的学位论文有一篇,即章华英于2006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其中以一个章节的篇幅论述了《幽兰》的版本与打谱问题。从《幽兰》相关期刊的发表年份来看,以十年作为划分,情况如下:

《幽兰》相关期刊论文发表年限

从上表可见,对《幽兰》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2022年以前,近二十年内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些期刊论文大多数是围绕《幽兰》的打谱过程而展开研究。由于文字谱只记录古琴弹奏的指法、弦位,对古谱的复原与再现则需琴家进行打谱工作得以完成。通过对目前以来《幽兰》相关研究的具体内容的梳理与总结,可发现其主要包括对《幽兰》谱本的考证与校勘研究、音乐结构与演奏手法的研究以及综述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对此逐一探讨。

一、《幽兰》谱本的考证与校勘相关研究

《幽兰》谱本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且历史文献记载相对匮乏,因此谱本的考证与校勘成了打谱工作中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幽兰》谱本考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卷本抄写年代与乐谱版本两个方面上。

在卷本抄写年代方面,王德埙的《〈碣石调·幽兰〉卷子的抄写年代》以“卷子内容的古朴性”“卷子幅面的陈旧性”“抄卷中避讳、谥法的状况”三个方面作为参考去发掘抄卷自身所携带的年代信息,其根据抄卷中的文字谱谱式特点、指法特点以及琴曲声、韵特点的具体分析判断出《幽兰》抄卷不为唐以后所作;以森立之的鉴定与黎庶昌鉴定后所留章印作为依据认定《幽兰》卷本的真实性;将唐代的缺笔避讳法置于《幽兰》卷深入研究,从而断定出此卷抄于唐代公元762至779之间。王德埙的研究不是孤立进行的,其将《幽兰》的各要素特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推算,利用排除法缩小范围,以文字特点作为线索进行推敲从而得出结论,这种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与借鉴。喻意志、王蓉的《〈碣石调幽兰〉序之“宜都王叔明”考——兼及〈幽兰〉谱的抄写年代》将《幽兰》谱序文中的“宜都王叔明”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与考证,判定丘明传曲于南朝宜都郡王“陈叔明”,由叔明手抄而成,认为此本抄写时间很大可能为公元589至606年之间。这两篇论文分别对唐人手抄本以及丘明传谱之人手抄本的抄写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勾勒出了《幽兰》传谱的时间脉络。

在乐谱版本方面,对于《幽兰》的原本问题有诸多争议。戴微的《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版本研究》发表于1997年,其将国内流行的三个版本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馆藏本照片的复印件予以对照和比较,并对各版本的来源进行溯源。2006年王德埙发表了《网上考古的新发现——关于〈碣石调·幽兰第五〉的原本问题》,其利用网络资源发现了《幽兰》藏于日本的谱本有二,其中《幽兰》原本为“东京之二”,而戴微所研究的东京馆藏本为“东京之一”,后将现存《幽兰》谱本作了五个版本的划分。《幽兰》原本不易获取,导致国内研究者对之进行充分研究极为困难,这两篇文章的研究者分别是托友人复印与网站搜寻从而对原本进行多方探寻,由此可见,我国研究者对《幽兰》的研究秉承坚定信念并拥有不畏艰辛的决心。

《幽兰》谱本校勘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王德埙的两篇论文。王德埙的《〈碣石调·幽兰〉卷子谱点注》中对《幽兰》文字谱进行校勘、注明标点并增加注释,使该谱更容易被理解。另其《〈碣石调·幽兰〉卷纸谱指法集注》通过对众多琴书文献之古今注释的比对与研究,整合出《幽兰》谱中的指法的解释。王德埙的这两项研究对《幽兰》的打谱工作均有极大的帮助。

二、《幽兰》音乐结构与演奏手法的相关研究

(一)《幽兰》音乐结构的相关研究

王德埙的《〈碣石调·幽兰第五〉抄卷结构之研究》立足于古曲原作的结构,从古汉语文法结构和乐学结构两个方面对《幽兰》的文字谱结构进行透彻分析,在乐学结构方面,结合六家对《幽兰》的句法结构处理的分析与对比,对之合理性逐一评判。此文对《幽兰》文字谱的研究从文学和乐学两个角度,可见其视角丰富,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六家打谱处理深入考察,参考来源较为广泛。

庄曜的《古琴曲〈幽兰〉的音乐分析》以管平湖与徐立荪的打谱作为参照,对《幽兰》谱的曲式结构、音阶、调式调性、旋律发展手法、表情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此文对《幽兰》音乐结构的研究更倾向于曲式学的角度。

李村的《琴曲〈碣石调·幽兰〉分析》重点论及琴曲结构,其对全谱四段各段中的各音进行分解排序以观其结构,最后对该曲的旋法走向、调式结构、泛音使用等方面予以总结。此文以《幽兰》全谱各音作为切入点,采取微观的手法与宏观的视角相结合的方法,剖析较为细致。

王建欣的《琴曲〈幽兰〉探微》从《幽兰》谱的节奏与速度因素、音乐结构、音乐情感、作曲手法四个方面着手,在音乐结构方面以管平湖的演奏版作为据本,分别对全谱四段的音型与指法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对比发现,上述《幽兰》音乐结构的各研究中皆是从音乐各要素着手分析,研究视角与方法各异,研究内容较为丰富。

(二)《幽兰》音律的相关研究

陈应时共有三篇研究《幽兰》音律问题的文章,《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论证了《幽兰》一曲中出现的散音、泛音、按音均合纯律,并指出了两种徽间音的记谱法。《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的徽间音》则是前文的延续,继续对徽间音记谱法进行论述,以观《幽兰》谱在徽间音位上所体现的纯律特征,顺便以此对该谱的写成年代进行判定。《再谈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一文是针对李成渝对其琴律相关问题的质疑而给出的解释。以上研究均为对《幽兰》使用纯律的考证。

梁鸣越的《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自律结构学》从结构学的角度重点分析《幽兰》的“自律性”美学风格。此文研究角度较为新颖、独特。

阎林红的《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以吴文光打谱版本作为据本,并与他版进行对比,以正调定弦法对《幽兰》曲的特色音律、音程以及特殊音高进行着重分析。此文偏向于对音律风格的探讨。

范煜梅的《从琴律的两种生律体系分析〈碣石调·幽兰〉谱的乐律结构》以古琴生律体系衡量《幽兰》的乐律结构。

可见《幽兰》音律方面的研究较多,且研究对象主要为对《幽兰》谱中纯律的考证以及音律的结构与风格,此研究对我国乐律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幽兰》演奏手法的相关研究

《幽兰》谱中有大量的古指法,对于各琴家而言较难攻克,因此对此曲演奏手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古指法的解析方面。

王德埙的《六家〈幽兰〉打谱中“却转”与“转指”——唐抄本〈碣石调·幽兰〉又一考》认为诸多琴家对《幽兰》打谱在删改与创新上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在遇到疑难性的谱面信息时应合理解决,力求严谨规范,因此其对六家打谱中所出现的两个疑难指法“却转”与“转指”进行考证与研究。

杨秋悦的《对〈碣石调·幽兰〉打谱的分析和研究》也重点论及了各家在打谱过程中对《幽兰》中诸多古指法的处理。

三、《幽兰》的综述研究

吴文光的《〈碣石调·幽兰〉研究之管窥》以时间为序论及了多年以来各位琴家对《幽兰》打谱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分析了《幽兰》卷本写成年代为唐代的几点依据,二是对1911年至1914年杨宗稷的译谱打谱成果进行探讨,三是查阜西在1954年掀起的一波研究热潮,以及对1956年《幽兰》弹出交流会中诸多琴家新的研究结论与杨宗稷的研究进行对比,四是作者在1978年对《幽兰》进行研究与打谱。此文对各琴家的《幽兰》打谱成果的时间脉络进行了清晰地梳理,利于我们对其打谱的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

章华英的博士论文《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五章第二节对近代以来《幽兰》的打谱与研究作以研究述评,且论述了以杨宗稷、查阜西等琴家为代表对《幽兰》打谱所作的贡献,以及以吴文光、陈应时、王德埙等学者为代表所获的学术研究成果。此文以时间为脉络进行梳理,依次对各前辈的突出成就予以总结,内容较为翔实、明晰。

从已有论文来看,其大部分为《幽兰》于国内的研究,与之有所不同的是徐樑的《〈国宝《碣石调幽兰第五》研究〉述评》一文放眼于国外,作者对日本山寺美纪子的《国宝〈碣石调幽兰第五〉研究》作以述评,其将该书进行剖析,从《幽兰》卷本在日本的流传史、荻生徂徕对《幽兰》的研究、《琴用指法》的考察以及《幽兰》文本的阐释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此文对《幽兰》谱在日本的研究发展予以探讨,研究视野较为广阔,对中国学者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有一篇具有综述性质且论及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王德埙的《论〈碣石调·幽兰第五〉文字谱乐曲考古框架网络图》一文从乐曲考古学的角度,将多年来《幽兰》的学术研究内容予以分类与梳理,即分为卷子文物考古研究、指法与乐符研究、标点文字谱、打谱译谱、评论与反馈、相关考证、专题学术史论等方面,并对各类别在国内与日本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此文不仅阐述了《幽兰》的研究情况,而且以之为例进一步对乐曲考古学的原理与方法作以图示介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结语

琴曲《幽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以王德埙、吴文光、陈应时等诸多学界前辈的钻坚研微,一代代研究者致力于《幽兰》谱本的考证、谱字的推敲、指法的商酌等各项研究中,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界前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琴曲《幽兰》对学界研究的珍贵所在。纵观历年来琴曲《幽兰》的相关研究成果,其学术研究较为深入,但近年来其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我们应对琴曲《幽兰》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力求有更多新的研究突破得以出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幽兰》谱原本藏于日本,对《幽兰》信息的挖掘以及复原工作较为困难和艰巨,而目前我国《幽兰》的学术研究尚且缺乏对国外研究的关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学术互助与交流活动,结合两国研究成果,共同推进《幽兰》谱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琴曲幽兰指法
小提琴演奏中的指法选择
钢琴演奏指法的合理选择
《气若幽兰》
幽兰
夜的钢琴曲(六)
一曲低语诉衷肠
幽兰
趣趣相连赏古曲
琴曲
都是QQ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