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歌》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

2022-11-01黎理成永民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咬字和弦艺术歌曲

黎理 成永民

(海南大学)

一、《歌》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歌》的作词者是我国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并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占有一席之地,他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留学美国、英国的经历,虽不是主攻文学专业,但在文学上的天赋也是被世人所仰慕,在英国剑桥的生活中,常年有欧洲浪漫主义思潮风格的影响,体现在他创作诗词的唯美主义中,这也奠定了他浪漫主义的诗风。

青年作曲家张瑞是天津音乐学院的教师,她创作的歌曲曲风清新优美,并出版艺术歌曲集《雪花的快乐》,代表作有《歌》《诔词》《悼逝去的爱》等。

艺术歌曲《歌》的歌曲原作者是英国女诗人克里斯汀·罗塞提,由徐志摩把它译成中文发表,作曲家张瑞于1997年应邀马来西亚中、马古今诗词歌会的时候她创作了这首艺术歌曲,诗歌中积极正视死亡的态度与作曲家的抒情性伴奏相配合,形成一种富于变化,韵律协和,意境优美的作品。

二、《歌》的创作特点

(一)曲式结构与歌词句式

此作品的歌曲结构是规整的单二部曲式,4/4拍,A段为c小调,B段为降E大调,A段分为a,b,c三个乐句,每一个乐句小节分别是3,4,4。B段分为4个乐句,分别是d,e,f,g,其中e乐句重复一次,每一个乐句小节分别是4,4,2,4,歌曲的最后留有尾声2小节。A段的旋律舒缓,有一种叙述性的风格,类似宣叙调的特点,也营造了歌曲的一个整体化风格,自由且抒情,不妨碍歌词内容带给观众的听感,B段的旋律更具抒情性与歌唱性,并在适当的时候与高潮的冲突,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与A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情感得到了升华。

A段的歌词就像随着一声叹息进入到歌曲意境中,歌词的内容比较密集,后面的部分形成一个对称句式,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说明,B段整体也属于非对称性的结构,这也符合现代诗词自由的创作特点,歌词的长短呼吸也与感情起伏相照应,B段结尾句式走向平稳,也预示了结束时情感的平复。

(二)速度与节奏特征

这首作品在速度与节奏方面是非常具有自己的特点的,虽然全曲保持一个4/4拍的节奏特点,在用词的节奏和旋律的走向变化时A段与B段的反差还是比较大的,且语言的呼吸短句很多地方用休止符突显出来,这也达到了词曲两者的高度统一。在A段的开场时一个柱式和弦的引入,在歌唱的准备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休止符,开始的速度相较B段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一方面是歌词的密集,另一方面是十六分音符及三连音,节奏是比较多变自由的且咬字也需要吐字清楚,整个的是一个悲哀婉转的情感色彩,第二句话起的时候“我坟上”这三个字是放在一个重拍的位置,这种细节的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情绪递进点,以及第八小节已然是A段里的一个高潮部分,这里做了一个减弱到强到减弱的力度变化,同时对情感和演唱的要求也是非常细腻的,节奏同样运用的特色的一个三连拍,再到A段的一个收尾。

B段相较A段是比较流动的,谱面上的速度标记及自由情感,这一段更有情绪自由发挥的余地,同样都是以弱起开始,B段的歌词是形成了简单的排比句式,在演唱时同样也是一种递进关系,可能在速度的把握上会更加激动一点,稍微紧凑一些,在力度标记中同样也是递进关系,直到一个极强力度的爆发再慢慢变弱的过程,在B段中有延音和滑音出现,前者对于节奏有一个自由抒情的作用,后者也是凸显了整个B段一种怅然不舍,内心的煎熬,但不失对生活美好积极的一种祈求和祷告,与A段的感情有一种浑然一体的释然和开朗。

(三)歌词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这首《歌》的原词作者是讲述自己一生被痛苦所包围,但在这无尽的黑暗中也要追求生命的积极意义,人的一生本身就是渺小的失去的过程,享受痛苦的同时也要尽力地制造快乐。诗人徐志摩在汉译的时候也通过其深刻的内涵,将原作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他在创作用词的时候。体现了他一贯的浪漫作风,开头的“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别为我唱悲伤的歌”,诗词毫不避讳地聊到死亡的话题,这虽是一种需要直视面对的自然现象,但对听感方面还是具有冲击力,非常有生命的力量,以及人类独有的浪漫。“假如你愿意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再不见...”到歌曲的B段时比A段是情感更加不舍和悲伤的心情,运用“见”“觉”“听”这样的动词也是形成了对称的排比句式,也使歌曲更具歌唱性,并且在最后一个“听不见”达到了全曲的一个高潮,是一个歌词与情绪上的燃点,承前启后的推动过程,最后一句话“我也许记得你,为我唱悲伤的歌”也达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并与开头相呼应,但开头说的是爱人不要为我唱悲伤的歌,结尾其实也有作者的一个心态上的转变,对于词中的我来说,自己到达了生命的终点,这一生回想起来的就是自己爱的人,人生本身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对自己的爱人来说也一样,我们终将把死亡看得平淡,它终结了一切不得否认痛苦是在所难免的。艺术歌曲本身歌词意境的高度就是特有的,《歌》这首歌也是探讨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很多情感丰富的艺术工作者,或者是普通人,一生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到一定的阶段面对的心境会不断改变,没有人不害怕死亡,在生存的过程中尽量捕捉自己的创作灵感情绪,能被火花点燃也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事,虽有无奈,但尽力过好当下也不枉人间一趟,生命就是一个哲学命题。

(四)钢琴伴奏与主题的统一性

钢琴伴奏也是艺术歌曲的主体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中,有很多恰如其分的精妙安排,歌曲是一个内敛悲伤的情绪,但也有爆发点,一开始的弱音和弦运用的是全音符,有一种沉淀的意境,并配合说白式的演唱,与后面感情的递进相呼应,A段整个和弦的形态右手为柱式和弦,左手是分解的单音加重旋律感,这是对旋律的推动,也将歌曲所表现的沉重感与伴奏织体的融合,且在和弦的编配中有很多的变音,营造了一些不协和音程,凸显了一种无助,忧伤的情感色彩,在第八小节中,显示出一个速度的收拢,这也将歌曲的AB部分区分得更加细致。B段主打的伴奏织体是绵延不断地琶音进行,大幅度的分解和弦推动情感的爆发,且左手低音和弦的音程跨度是非常大的,是情绪的大波动的表现,B段关于演唱的部分也是情绪最高涨的时候,钢琴伴奏在这方面更加的自由广阔,烘托出了词人心情的大起伏和不安定,且都是强力度的标记。值得一提的是第25小节,这里有一个钢琴的颤音后接一小节的休止,在这里凸显出了歌曲的层次,在作者抒发了自己悲伤的情感之后的一个留白,仿佛钢琴也配合着突然的顿悟,休止之后又运用的柱式和弦一方面与开头相呼应,一方面是情绪的逐渐收拢,最后歌曲在八度的下行与琶音中收尾,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但让人意犹未尽。

三、《歌》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的咬字处理

中文歌曲的咬字一般是比外文歌曲更为讲究的,咬字也是学习中文歌曲的难点,很多字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歌曲带动的情绪。在众多歌曲的实践中,我们对中文字的演唱从字的字头,归韵方面进行探究。当学习一首新的作品时,朗读一遍是至关重要的,从最基础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再到有感情地朗读歌曲,这对真正演唱的环节会起到不少作用,且唱的时候没有读的时候语气重,更多的是气息地推动与情感的融合,在这首作品的开头,应该用叹气的方法去咬字,并在开头的休止符要做充分的准备,第一个长音“歌”,这个字不宜咬得太死,嘴巴要打开,不能咧嘴,在唱的“让”这个字的时候,不能出现声音往后倒的情况,要将声音往前唱,在每一个长音收尾的时候一定要想着字的韵母,比如A段的最后一个词“露珠”,就要落在u母音上。整个A段的语言除了开始要注意咬字的清楚,后面的语气要像轻轻吟诵一般,类似于带着旋律的吟诵。B段的感情更加的丰富,咬字“忘”,“再”首先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将声音放出去推动起来,最难咬的字“蜜”这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这本身是一个闭口音,对男声演唱来说这是一个换声点,一定要将嘴巴松动,后头不要紧张,如果在气息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声音放不出来无法抓耳,所以一定要在这句话的演唱前做好并且是强音的准备,类似于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灰飞烟灭”的“灭”字,虽是闭口音,但是腔道里面要打开,才能在读清这类字的前提下还能做到唱得出彩。

(二)演唱的呼吸处理

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底,是一切声乐演唱的基础,正确的运用呼吸对歌曲的发挥能起到自然而然带动情感的作用,如果能做到这点,下一步做好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气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呼吸,但声乐演唱的气息是需要不停地训练的,在演唱这类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中,一些速度渐慢地处理和一些收尾一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的效果,这样有保持作品的意境和连贯性,这首作品最具代表性的还是B段的一连串排比句的推动,这一个部分对气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面对这种很长的句式且要持续发力的时候,一定要在开口时真正把气吸好,每一句唱的时候气息要吐字均匀,千万不能出现开口就漏气的情况,一些闭口音和换声区首先心理上不能去害怕他,而是要在表达歌曲感情的同时,保持声乐演唱时的理性,时刻想着歌唱的高位置,嗓子放松,用慢吸慢呼的方法娓娓道来歌曲传达的内容,如果有气息支撑不住的情况可以尝试偷着缓口气,但前提是不能改变歌曲的意境,谱面上的力度记号以及大连线,都是对声乐演唱者演唱技术的体现,一些高音的保持,可以在演唱歌曲前做适当的元音练声曲,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控制气息的流动。

(三)演唱的情感处理

这首作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深刻的,演唱者也应高度将自己代入到作品中,我们首先将自己代入到原诗作者的生活中,她在自己的一生是饱受疾病之苦的,在她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生命这种宏观命题的思考,这部作品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描写的是她的爱情故事,当自己的一生已经到了终结之时,希望自己的爱人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这不是生命的遗憾,这是生命的残缺之美,因此在演唱时我们首先要感同身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再结合作曲家的思路,从最开始情绪的带入,一定是要像爱人的语气,在讲述这种有温度,有诗意,有浪漫的故事时,要营造缓慢而忧伤的意境,在B段情感的不停输出的过程中,整个的感情其实也是非常悲伤,痛苦的,当自己离去的时候,再也听不见夜莺的歌喉,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只有无尽的黑暗,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物化的东西都是带不走的,唯有精神上的共鸣是永恒的,很多时候人们都是为了爱而坚持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的是爱人一首歌,也许爱人也忧伤自己的离去唱着这样一首悲伤的歌,整个歌曲的基调就是对死亡的无奈感但最终也要回归平静,这是人生的终极课题,歌曲要传达的意境也是比较好掌握的,更难的是将演唱渗透其中,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地阅读和学习,是帮助自己不断学习艺术歌曲得好的途径。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学习艺术歌曲的过程和心得。这是一首旋律非常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歌曲,在长期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很多歌曲不是演唱几遍后就能完全把握的,其中涉及的方面,比如对某一个发声技巧的掌握都是值得反复推敲的,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被许多声乐爱好者学习演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是抱着谦卑的态度,对这类优秀的作品,要广泛地阅读,理解诗词的意义,与钢琴伴奏不断地相磨合,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依然会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热爱音乐,全面发展自己,给演唱者们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相互交流,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咬字和弦艺术歌曲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