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2022-11-01任钢毅左叶
任钢毅,左叶
(山东大学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国家的软实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体现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需要不断提升,对我国的综合实力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实力。现阶段,在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以导师团队的问题为主。现阶段我国导师队伍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和综合实力问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水平及其人生发展的工程。创新是研究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前,我国需要创新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也需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综合实力。
一、影响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贯彻落实,高等教育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号召,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引导者,作用重大,导师队伍的建设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改革的关键。然而,现阶段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从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意识薄弱和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导师的技术水平不高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主要以副教授或者教授职称的高校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当中获得一定成果,整体水平较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研究生导师的论文造假、学术造假或者不务正业等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导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不正确,主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打工人”,并未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也较少参与学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不同学校当中,研究生导师的综合实力和职业道德均不相同,实际上,导师比较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在带研究生时,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与学生不符以及学术水平不高,也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媒体还经常报道导师的论文或者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相关内容,这也使得全社会对导师的学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更加质疑,实际上也说明了现阶段导师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以及学术水平需要严加规范。
(二)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
现阶段,研究生导师主要以高校内部的教学工作为主,部分导师还会承担学校的科研任务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导师对于自己带领的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缺少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导师的期望难以得到满足。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约束的自觉性较差,很多学生认为导师需要带领自己进行科研工作,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也使得导师较少有时间真正地教自己的研究生,导致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很多研究生导师在学校身兼数职,对于所带的学生关注和指导较少,导致学生与导师之间经常会出现互相不了解的情况,导师在带学生时仅仅是落实简单的任务,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一对一指导,甚至部分导师对自己的学生采取“放养”的措施,导师的责任心不强,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受到影响。
(三)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意识薄弱和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有些研究生导师在学术研究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很多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自己很少参与学生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部分导师主要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开展研究,对于前沿的内容较少进行研究,甚至在获得研究经费以后,出现不能按时结题的问题,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本身创新意识不强,学生也难以得到更多的科研训练。
(四)研究生导师的技术水平不高
有些研究生导师的研究课题较多,导师在学校内主要进行课题的研究,但是研究生也不能培养成书呆子,现阶段我国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关注科研,但是也需要技术操作方面的培养。
有些研究生导师整天忙于课题、论文,认为可以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就是优秀的。实际上学历和科研能力固然重要,但知识也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地在实践当中摸索知识运用的技巧,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创新。以上两点最终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总体不高。
有些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经费较多,多数时间在实验室当中进行科研,对学生指导较少,研究生较少有机会接受科研和实践教育,导致其在毕业后仅仅学会很多先进的理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生难以在工作岗位上运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医学专业的导师为例,很多导师将科研与实践教学分离,认为科研就是研究生的本职工作,较少给学生机会开展临床实践,导致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在学术方面有成就,但是难以受到医院的聘用。很多导师也存在实践技术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导师队伍重科研,轻实践的问题。
图1 影响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二、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下文将重点从导师队伍建设的遴选制度、与学生的交流、复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对接大型的企业,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行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
优秀研究生导师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研究生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很多学校对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采取学术能力比较或者是教师内部投票等方式进行,即教师在评定职称或者确认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人员进行投票,导致研究生导师的水平不高。
为了提高导师队伍建设质量,可以对导师的遴选条件适当提高,例如从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还需要了解导师的职业道德以及实践能力,任何一部分存在短板都不能当上研究生导师,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对导师队伍进行优化。
导师选择的过程中,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从研究生培养的实际要求出发,应该对导师的当选条件进行严格的要求,重视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及个人修为,从综合的多个维度进行导师条件的分析,这样就能够提升导师的质量。学院要鼓励导师提高学历层次,丰富知识储备。在学历、学术、职位、职称方面提出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将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导师担任资格的一部分,为了导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可以直接对导师的工作水平进行评价,建立动态的导师评价机制,每年对研究生导师进行评价,涉及学术水平、职称、操作技术以及带教责任心等多个维度,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导师存在问题,学校需要第一时间对导师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导师进行处理。
导师的遴选实际上需要考虑导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例如很多医学专业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也需要具备完善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多种实验的开展技术,对于大型的仪器设备需要会操作,并且知道安全风险。对导师进行动态的评价和奖惩,对于与学生共同开展研究并且获得成果,积极学习新技术的导师,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每个年度对自己的导师进行评价,导师如果获得好评率较高,就可以直接进行奖励。
为了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鼓励导师加强与重点高校之间的合作,让导师能够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瞻性理念,可以适当给予导师实践技术锻炼的平台,例如医学院校的导师可以多与医院进行沟通,深入临床了解科研内容的可行性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技术以及操作方法,一方面对带教有帮助,另一方面对提升导师的实践能力也具有实际的帮助,综合发展的导师才能够培养出更加能力全面的学生。
(二)加强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交流
研究生导师需要与自己的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也需要对学生给予学术上、实践上以及心理上的支持和指导。为了提升导师的带教积极性,学校可以规定导师固定带领几个学生,在选择导师的过程中,建立双向选择的制度,让导师和学生互相选择。从一开始就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互相选择的情况下,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导师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学生,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日后的沟通创造条件。
学校也应适当明确导师的职责,针对同时担任校长、系主任或者学科带头人的导师,进行明确的带教规定,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放弃部分工作,腾出更多的精力来管理自己的学生。通过建立一整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和完善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于学生广泛好评、治学严谨以及责任心强、人品过关的导师进行表扬,可以给予研究生导师奖励。
(三)复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
当前,社会不仅仅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更需要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需要拥有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知识无法用于实践当中也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资源。
很多高校内的研究生导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鉴于上述情况,很多医学院校推出了双导师制度:导师组制度当中,一个导师负责学生的校内学习,主要以理论和科研为主;另一个是校外的导师,主要身份是临床资深的医师。多导师制能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两个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技术的培养,不仅分工明确,还可以让导师的带教质量得以提升,可以有更多精力对学生进行细致地带教。实际上,针对研究生教育现存的问题,双导师制度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不仅适用于医学专业在其他的很多专业当中,也具有实践的价值。不同的导师给予学生的成长方向不同,学生也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到多方面的知识。
(四)主动对接大型的企业,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研究生均属于专业性,也就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在带教当中,较少涉及实践能力的指导。
为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也需要对导师带教的资源加以优化,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制定医院学习和带教的计划,其他的专业需要导师结合实际情况,多与大型的企业开展合作,导师在实践当中,针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导师在培养学生时,可以联系汽车的生产厂家、修理企业等,一方面导师在实践资源的运用当中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得到更多的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
实际上,导师如果有更多的校外资源,对学生的毕业后就业也具有积极作用,很多研究生在就业方面的主要劣势就是实践能力不足,导师在带教当中重视学生实践的过程,可以提升带教的质量,学校的就业率也能够得到提升。导师队伍建设当中,将导师的实践能力和校外资源的丰富性进行评价,也是建设导师队伍,不断优化带教制度的重要环节。
三、结语
导师队伍建设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措施,研究生教学的质量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综合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密切联系,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迅速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亟须重视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
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的变化,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学校需要严格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需要进行导师团队的优化工作。抓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导师的评价当中,将创新和时间能力作为导师评价的核心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导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进而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