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迷信思想浅析
2022-11-01刘雅婷
◎刘雅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一、汉武帝的迷信表现
(一)痴迷神仙,迷信方士
汉武帝对鬼神之事的信奉甚至达到了痴迷的态度,导致宫中上行下效,宫中方士们如鱼得水,成为其身旁的大红人,如李少翁、公孙卿等都是当时较为著名的方士,当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些“方士”无异于江湖骗子。王夫人颇得汉武帝宠爱,在她死后,李绍翁在深夜把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召唤出来,让汉武帝在帐幕当中得见,由此,汉武帝就授予了他以“文成将军”官职,同时还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以上宾的礼节对待他。栾大和李少翁师出同门,汉武帝对他的信任还在李少翁之上,栾大自称经常往来于海中,和安期生、羡门等仙人互相认识,他本来侍奉康王,但康王只是一个诸侯王,并不足以让自己把神仙方术教给他。当时汉武帝正为黄河决口的事情所忧虑,加之炼金一事亦以失败告终,栾大的一通吹捧让他极为受落,于是将其封为五利将军,这还不够,数月后又升为“太通候”并赐同等级位的府邸,送给他一千名奴婢、一万斤黄金,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他。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求仙,对于这样的一个方士的宠信已经到了极点。这样的事情在汉武帝身上屡次发生,虽然他数次醒悟过来这不过是一场场骗局,但是他的求仙的心情却越来越强烈,一直到去世前两年,汉武帝还来到海上希望能够得见仙人。
(二)举办各种祭祀活动
汉武帝即位之时,西汉王朝已经建立六十余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基础,这也给汉武帝广建祭祀场所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同时祭祀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在《孝武本纪》当中记载,汉武帝对于五畴、太一、后土等几个郊祭对象都较为重视。在民间信仰当中,“太一”就是北极星,也是最为尊贵的神格星,也被写作“泰一”。公元前133年,亳人谬忌就向汉武帝上书说明了对泰一星进行祭祀的方式,从此汉武帝就为太一立祠,最初只是让主管祭祀的官员进行祭祀,但是自己并没有参与其中,在21年之后,“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坛放薄忌泰一坛,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告成后,汉武帝在当年11月时亲往参拜,以示虔诚。
在封建社会早期,各种不同形式的大地祭祀仪式统称“灶”,因此灶神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对象。至战国末期,才得以统一,称之为“后土”。在汉朝统一之后国家祭祀中并没有“后土”。所以相关官员就和主管祭祀官员商量:祭祀天地主要采用的是栗子、蚕茧等一些犄角形的祭品,这些东西都太不起眼了,哪能配得起九五至尊?应该在大泽的圆丘上再筑五个祭坛,各祭坛应以黄牛犊一头作为祭品,完成后统一掩埋。此外,为配合天子身份,要求所有祭祀人员着黄色服装,以彰显皇室气派。此番安排,让汉武帝龙颜大悦,祭祀结束后便在汾阴丘设立后土祠,而汉武帝对他的祭祀,礼仪也和祭祀上帝的礼仪相同。
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太一祠负责祭天,后土祠负责祭地,而雍五畤负责祭五帝,从而形成了三个祭祀中心,这样大规模的祭祀是之前的时代所没有的。汉武帝将古代郊祭的规模扩大到了极致,为汉代祭祀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迷信巫蛊,导致祸端
“巫”在这里泛指“事鬼神者”,在汉代之初,刘邦就沿袭了秦朝的制度,设置太卜官,在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他对鬼神的信奉,所以决定放开贤能人士上进的道路,遍寻拥有各种能力的人,如果只通晓一种技能,就有效力的机会,如果技艺初中,则会得到更高该优待,所以在几年的时间里,太卜官署当中就狙击了很多人才。不难看出,由于汉武帝对于鬼神的重视,太卜官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甚至其影响力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婚嫁等事情上。
在军事行动中,巫术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汉武帝无论是北击匈奴还是南征百越、西征大宛,都非常热衷于占卜和预测。他认为占卜能够预测战争形势的变化,并在占卜结果当中,得到趋利避害的方法,再到后来,哪怕前线将士通过浴血奋战在疆场上取胜,他也认为这里面有在庙堂里占卜的太卜官的功劳了,并给了他们大量的赏赐,例如丘子明等就在当时得到了多达数千万钱的奖赏。这大大提高了太卜官员的地位。同时汉武帝还从南越引进巫术来满足自己的封建迷信需求。当时有越人勇之向汉武帝进言说,越人迷信鬼神,并且在他们祭祀的过程中也是可以看见鬼的,屡次应验。
二、汉武帝迷信思想的原因
汉武帝文韬武略,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其自身,却迷信于神仙学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追根究底,取决于汉武帝本身的经历及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影响,尤其是楚、齐等地区文化的深刻影响。
(一)汉代迷信风尚
汉朝时期,宗教十分繁荣,各种宗派有着不同的信仰,这些信仰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形成了丰富的迷信思想,两汉“固仍一鬼神术数之世界也”。司马迁《史记》还专门开辟有《日者列传》,以记录当时社会对“日者”职业的尊敬。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秦汉时期,人们在农耕渔猎的生活中,对于自然有着较高的依赖,而自然环境的多变会影响其收获,由于科学知识的匮乏,人们便将这一切想象成为是万物之灵,由此诞生了鬼神之说。而“巫”被视为拥有与鬼神沟通能力的特殊人群。这类人不仅在民间受到爱戴,朝廷也承认,并设立有巫官体系以鼓励这一行业发展。据《汉书郊祀志》载,祭祀系统的职位名括:梁巫、秦巫、荆巫、南山巫等,并对其职能做出了描述;民众也极为信赖巫师,当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都会向他们求助。于是巫术成了政府认可、民间需要的一种重要组织。基于整个社会这样的大环境,加之神秘文化本身对于自然规律、天文地理等有所涉猎,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辅以一些巫术的掩饰,真假参半震慑人心,百姓对其深信不疑,众口铄金,汉武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幼耳濡目染,自然也难以摆脱其深刻影响,由其即位起便“尤敬鬼神之祀”,对祭祀、巫术、神仙学说均表现出强大的兴趣。
(二)汉武帝的个人经历
汉朝特殊的环境下,汉朝皇帝都有着浓郁的迷信色彩,加之术士们为了自身官运亨达,想出各种方法来讨皇帝欢心,如汉高祖刘邦的“斩蛇说”,便让刘邦大悦,故“因秦太卜官”。至文景之时,卜筮之风更是十分普及。汉武帝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自身受到祖辈产们的深远影响,自然要将其发扬光大。父辈如此,母系亲属也笃信鬼神,汉武帝外祖母平原君为故燕王臧荼之孙。燕地亦是神仙方术极为流行的地区,平原君祭祀神君,善于卜筮,也对汉武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世人皆苦,人生在世,总难免会遇到痛苦、疾病的折磨,当人们沉寂在痛苦之中时,便会寄希望于有神秘的力量带领自己脱离苦海。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虽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亦有权利之所不及,因此,其对于巫术的寄托,亦异于常人,甚至乎超乎于常人。加之发生在身上的一些巫术奇迹,让他对其更是深信不疑。如其曾因迁始刺杀文成,此后病体难康。后听从游水发根召来一巫师,巫师说“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待病好一些后便去甘泉,果然病愈。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有一次病重,垂死之际,巫师施法令其恢复。让其对方术的信仰更添一层。汉文帝曾在被骗一次后,对巫术彻底死心,而汉武帝则在巫术带来的快乐中渐行渐远。
(三)楚文化的影响
汉朝创始人刘邦出生于沛地,受到了神秘、玄想的楚文化的深远影响,崇巫信鬼,爱占卜。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湘夫人》等中,便描述了楚人在乞求上苍降雨、追求女子时采用的各种巫舞和巫曲。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身为汉人的刘邦又夺回天下建立汉朝。而和汉高祖一起打工山的那些臣子,对于巫术文化有着极深的情节,故汉高祖即位后,便在长安设置梁巫、秦巫、九天巫、南山巫等职位,满足群臣的不同信仰和需求,以此达到凝聚臣子,巩固国基的目的。在至巫术发展繁荣,至文帝时期,认为巫术过甚于是下诏禁止“秘祝移过于下”,不过其自身也是信奉巫术能帮助自己“延年益寿”,在一些大事的抉择中,他也会问鬼神之意。景帝也迷信于巫术,在宫内大行“秘戏”。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的武帝,自然也摆脱不了巫术崇拜。而此时汉室国力渐昌,为武帝倡导巫术提供了更良好的政治环境,上行下效,于是民间巫术盛起,各种太一神、崇巫好祠日盛。
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
(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肯定
首先是对武帝“治世”的肯定。纵观历史,在汉武帝执政期间叛乱的人包括淮南王、街山王,在汉武帝发现其叛乱苗头以后,一一将其镇压平息。司马迁指出:“淮南、衡山亲为骨肉……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淮南衡山列传》)这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撼动、威胁汉武帝政权的人与行为,都持有否定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对汉武帝政权的支持。从其著作《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他也表达了对于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各种削弱诸侯国的举措,提出通过这些举措一方面使得诸侯王不失“奉贡职、供养祭祀之地”,与此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强本干、弱枝叶”的目标。
其次是对救济灾民的赞赏。在元狩年间,自然灾害较为常见,于是汉武帝派遣使者将郡国粮仓搬空来赈济灾民,之后又从当地富豪借粮来赈灾,但都没有奏效,于是汉武帝把灾民迁徙到了崤关以西,花费了巨量的金钱来让他们安身立命;天汉年间河南发生洪水,汉武帝下令从巴蜀地区运粮食来赈济灾民。所以通讯手段落后的古代,虽然汉武帝未必能够及时掌握灾情动向,但是一旦发现就会采取较为积极的手段进行救济,每次迁移灾民的过程中也不会放任灾民自流,而是派遣官吏沿途护送官吏。这些措施让大量灾民都得到了救济,并且让他们重新安家、立足,所以司马迁对于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实质上也是非常肯定和支持的。
因而司马迁对于汉武帝的他态度并不像历来人们所认识的那样一味地贬损。汉武帝统治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在灾民的赈济上也颇有建树,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中央政权,也给人们的安定生活提供了条件,对于这些举措,司马迁是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所以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对司马迁这个史学家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二)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批判
首先是对任用酷吏和严刑峻法的否定,雄才大略的刘彻之所以会任用很多人不喜欢的酷吏,严厉打击一些违法乱纪之徒,是有着其重要理由的,第一是以前“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在当时,这些人自恃有尊贵的地位,在所在地专横跋扈,胡作非为,极大威胁了当时中央的统治与稳定,让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愈加突出。第二是由于当时朝廷大举北征匈奴,尽管这维护了当时国家的稳定,但也让老百姓付出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支持,极大加深了当时百姓生活困苦,激化了社会阶层矛盾,很多人因此开始铤而走险,为了自己和家庭生活,而去做违背法纪的事。第三是当时一些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吏,自恃天高皇帝远,所以在行事上愈加放纵。这些都是当时汉武帝刘彻使用张汤等酷吏的重要原因。关于这件事,司马迁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种事情显然是有着很大弊端的,这些人尽管维护了社会,执行了皇帝的意志,但是手段过于凶残严厉,以至人人自危,很多无端牵涉的人,也惨遭毒手,因此当时民间也大片反对的情绪。作者不满汉武帝支持酷吏滥杀无辜,也批评汉武帝蔑视法律,以自己的好恶定人死生的荒唐傲法。
其次是对武帝长期对外用兵政策的批判。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军事进一步发展,人口空前增加,再加上一批军事人才的出现,终于有了北伐匈奴的资本,这本来是一件维护国家稳定的好事,但汉武帝显然过于追求将匈奴在短期内彻底消灭了,导致其穷兵黩武,人民背上了重大负担,最终在其晚年的时候,各地起义不断出现,西汉王朝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也是司马迁批评汉武帝的原因所在。
四、总结
总而言之,汉武帝作为我国的千古一帝,其创举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也开创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先河,缔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盛世,并且奠定了“汉族”这个民族的名称,所以他的历史功绩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当中,无论是他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还是在位期间的开疆拓土,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史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汉武帝,他迷信鬼神,热衷祭祀,好大喜功而穷兵黩武,看似司马迁对这位跟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帝王的态度以贬损为主,但实际上司马迁在字里行间中都对他的功劳有肯定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后人去深思、去熟虑,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
注释:
①(西汉)司马迁著、逯宏校译:《史记》,哈尔滨出版社2017年版,第172页。
②杨继萍:《从〈史记〉中看汉武帝鬼神思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期,第168页。
③(西汉)司马迁著、逯宏校译:《史记·日者列传》,哈尔滨出版社2017年版,第1144页。
④(西汉)司马迁著、逯宏校译:《史记·孝武本纪》,哈尔滨出版社2017年版,第173页。
⑤(西汉)司马迁著、逯宏校译:《史记·货殖列传》,哈尔滨出版社2017年版,第1172页。
⑥(西汉)司马迁著、逯宏校译:《史记·平准书》,哈尔滨出版社2017年版,第290页。
⑦(西汉)司马迁著、逯宏校译:《史记·平准书》,哈尔滨出版社2017年版,第2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