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保障探析
2022-11-01杨会军刘小江
杨会军,夏 禹,刘小江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运输指挥系,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学员五大队,天津 300161;3.中国人民解放军73096部队,江苏 苏州215128)
0 引言
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作为一种先进的储运方式,具有储运一体、适于联运、快速安全、机械化程度高、货损货差少等显著优点,在军事运输领域发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首先把集装箱应用于军事运输;在上世纪60年代的侵越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均大量使用集装箱运输物资。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能显著提升物资保障效能,进而提高整体运输投送能力,促进陆军部队实现“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
1 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现状
1.1 陆军部队战备物资储运适集性
陆军部队战备物资储运适集装性,是指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适合用托盘、集装箱等集装器具储存以及适合用集装化装卸机械装卸、集装化运输车辆运输的程度。这是一个涉及储、装、运、卸多个环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陆军部队战备物资中,除油料、个别给养物资(主要是生食)和大型弹药外,通常都可以采取集装化储存,影响战备物资储运适集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适集物资的种类数量、集装具与装卸搬运机械匹配度、运载工具与集装具的匹配度等。
1.2 美军部队战备物资广泛使用集装箱储运
为保障海外作战物资供给,美军着力打造了通达全球的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能力。美国陆军部队的集装箱主要包括国防部所属集装箱和租赁集装箱两类,《国防交通条例》4500.9-R指定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为联合运输标准集装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和国际标准将20英尺集装箱作为V级(弹药)及联合船运标准。陆军旅级战斗队配备的集装具主要是20英尺集装箱和平板箱,集装具的管理控制等工作均由运输司令部负责。
1.3 我军陆军部队战备物资使用集装化储运还不广泛
近些年,物资集装化储运在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发展很快、运用得很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军陆军的战备物资储运集装化研究起步晚,到2001年才开始进行战备物资集装化试点论证,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目前,我军对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后方仓库和战略战役级单位,在军(旅)以下的作战部队应用的不是很广泛,标准化程度也低,发挥的作用也小。
2 集装化储运能较好地适应陆军部队战备物资保障需求
陆军部队作战平台多,火力猛,机动能力强,弹药、油料、军需等物资消耗量大,补给需求强烈,集装化储运能显著提升物资保障效能。
2.1 模块化编组,适应快速出动要求
陆军部队战备物资包括给养、被装、卫勤、维修器材、油料、弹药等多个大类数百种物资,大多可进行集装化储运。目前,在军(旅)本级按专业分类储存物资,演习训练或战前须连队到专业库请领物资,需要进行大类的分拣工作,不利于战时快捷高效保障。模块化编组,即将各专业库的物资在平时分拣集成为营连乃至排班所需物资,并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制定模块化组合方案,进而提升物资保障的针对性;同时,由于这一工作是在平时完成,可大大缩短战前物资请领、装载所需时间,显著加快部队出动速度。
2.2 功能多元,适应多种作战环境要求
网络、托盘、集装箱、集装架等集装化运输装备类型和尺寸多种多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种类物资储运保障需要,尤其是弹药集装箱、冷藏保温集装箱等更能适应特殊物资储运保障需求;同时,集装箱还能在汽车、火车、船舶乃至飞机等运载工具之间衔接转换,进而更好地实现联合运输,大大拓展运输空间范围。陆军部队种类多样,担负的作战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多元,行动地域环境多样,需要在不同作战样式和不同战场环境中组织实施物资保障。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能够较好地适应多种作战环境下的物资保障需求。如在岛屿进攻作战中,漂浮式集装具可以较好地满足渡海作战物资保障的需要;空投集装具可较好地满足垂直突击作战和纵深特种作战中空投物资的保障需求。
2.3 机动灵活,适应人工与机械野战装卸需求
战备物资装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运输保障效能的高低,而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的关键问题在于装卸。军(旅)本级野战仓库在战时须实现快速展开与撤收,单纯依靠人力装卸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应充分运用军(旅)后勤配备的叉车等装卸搬运机械,辅之以人力装卸小型集装单元,以实现快速装卸,并减轻官兵体力劳动负荷。
3 推进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标准规范
近些年,我军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相关的标准文件,如GJB5688-2006《军用集装箱运输技术规程》、GJB5735-2006《集装箱内军用物资固定技术要求》、GJB6500-2008《组合式军用集装箱通用规范》等,基本建立起了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标准体系。但是,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第一,应完善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军用标准。应重点考虑建立适合陆军部队野战条件下使用的小型箱组标准及配套的装卸作业工具,以适应陆军部队战时装卸的需要。分队使用的集装具不能过于笨重,以6人能够抬起(约200kg)为限,使之能够同时适应机械与人力共同装卸的需要。同时,应注重配备相应的集装箱运输车、随车吊、掏(装)箱叉车等,以解决集装具运输、装卸难题。还要注重发挥集装箱战时“以箱代库”功能,合理配备“代库箱”,形成“代库箱”与前运箱、回运空箱相匹配的格局。第二,为实现陆军部队集装具与联保部队顺畅流转创造条件,逐渐形成“代库箱”、前运箱、回运空箱相配套的系列集装箱配备安排。第三,及时修订现有标准。此次军队改革以来,部队的编制和装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标准已不能较好地指导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工作,对不适应陆军部队新装备、新编制、新体制的标准要进行及时修订,以适应新情况新变化。
3.2 划分保障模块
在集装化的基础上推进模块化保障,是部队战备物资储运保障模式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着眼于保障对象需求的模块化保障是集装化保障的高级阶段,满足诸如作战部队等最终用户的需要。应着眼于单兵、单装、分队等最终保障对象的需要,科学制定给养、被装、卫勤、维修器材、油料、弹药等不同保障物资面向不同保障对象的模块化储运方案,以更好地适应作战单元对物资保障的需要。其中,单兵物资保障模块,包括单兵基本物资保障模块、单兵任务物资保障模块、单兵环境物资保障模块;单装物资保障模块,与单兵物资保障模块基本相同,不同在于最底层物资保障要素,单装通用与专用物资保障模块中包含的要素主要是油料、维修器材、弹药等。部(分)队战备物资保障模块,是在单兵物资保障模块和单装物资保障模块的基础上层层累积递进形成的。战时可根据出动兵力规模和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的不同,按照模块化保障方案,从中抽取相应模块,装载于集装具,组成某作战单元某次行动的战备物资模块化储运保障模块。
3.3 提升管理质效
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科学的管理出战斗力,也出保障力。一是应注重打造科学的管理体系。首先,应适度减少管理层次。应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适度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能,提高部队用户满意度。其次,应合理指定管理机构。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管理机构,宜以战勤部门为主管部门,并指定一名业务主管参谋,营连一级由库室管理人员兼职。二是科学划分责权范围。应形成由各业务部门主管物资的助理员,运投助理和战勤参谋共同组成的管理队伍,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密切的工作机制。三是应提升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装备信息化水平。首先应当对战备物资进行标准化编码,并实现集装具与物资的关联,运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技术,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扫码快速确定箱内物资。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具备信息识别、传输、处理、辅助决策能力的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可视化平台。还应整合导航定位系统、图像感知系统等,实现对在运物资的实时监控,完成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全过程的信息可视化。四是畅通集装具流转路径。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通常是从上级流向下级,回流的情况极少,易造成集装具在物流末端(旅以下各级)堆积,需通过设计合理的流转机制使集装具返回前端以提高集装具利用率。首先,要根据任务需要,确定旅、营、连各级集装具保有量。当集装具超过本级保有量时,应充分利用回空运力回运空箱,以期减少空箱积压,提高保利用率。但是,照此运行长时间仍然不免产生保有量失衡的现象,需适时组织旅与旅之间集装具调配或组织旅向上级回送。其次,应打通旅本级仓库、野战配置地域、主要作战部(分)队可能经常性产生大量空箱的堵点;其三,应建立空箱回运的政策激励措施,将空箱回运做为发挥集装化储运整体保障效能的关键一环,建立空箱与重箱的信息系统,使有关部门、单位及时了解掌握空箱与重箱的种类、数量、位置及箱内物资装载、运行、配送等情况,进而最大限度地回运空箱使其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五是妥善处理集装化与非集装化的关系。虽然陆军部队大部分战备物资可集装化储运,但仍有一部分物资不适集,需采用散装、件杂货方式储运,需妥善处理集装化储运与非集装化储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油料通常储存于油库,并用油泵(或运加油车)加注、用运加油车运输。生食、大型弹药、大型物资等不适集物资以件杂货的形式储运。非集装化储运物资与集装化储运物资应分库房(或分区)储存,以提高库容利用率。在运输环节,宜统筹考虑非集装化运输物资与集装化运输物资所需运输车辆,共同完成运输保障任务,并减少作业时可能带来的相互干扰。
4 结语
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后勤领域各专业各部门,也牵涉到部队装备采购、部队体制编制等诸多因素。推进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保障,应强化顶层设计,以部队现实需要为导向,以促进保障力、战斗力生成为目标,区分不同层级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保障需求,科学设计集装具及配套装备发展技术路线,系统论证集装化储运装备编配范围和数量规模,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和装备系列,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陆军部队战备物资集装化储运工作创新发展,全面提升部队战备物资储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