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旧址的社会教育功能探究
——以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为例

2022-11-01陈斯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厦门市旧址讲解员

陈斯蓓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 厦门 361000)

0 前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重要使命,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了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首批参观学习点共有18个,其中就包括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这些参观学习点充分展示了厦门革命先辈的历史足迹、丰功伟绩、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作为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应该如何利用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重中之重,而革命旧址的社会教育功能在这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旧址概况

2006年,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疫情影响,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短暂闭馆,经过整理修缮和展陈提升,于2021年3月23日重新开放。

2 优化革命旧址的社会教育功能

2015年2月9日发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中,教育被提到第一位置,可以看出社会教育功能已成为一个博物馆综合实力的体现。而革命旧址的社会教育功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为观众提供博物馆内无法比拟的沉浸式实地体验,有较强的故事性,因此,优化革命旧址的社会教育功能势在必行。

2021年,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重新开放,厦门市博物馆宣教部从四个方面对旧址进行改革,在讲解队伍、主题活动、社会教育课程、数字化辅助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旧址的参观量、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升。截至2021年6月30日,重新开放仅短短三个月,共接待参观团队549批次,观众14894人,成为厦门市最热门的党史学习教育打卡点之一。

2.1 多元化的讲解队伍

讲解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基础,优秀的讲解队伍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优化的前提。传统的博物馆讲解队伍大多由专职讲解员组成,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将展陈内容经过消化、处理,整理出标准版讲解词,并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进一步衍变出不同版本的讲解词,如未成年人讲解词、方言讲解词和外语讲解词等。如今,观众对讲解的要求不只是单纯的讲述,更多的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而多元化的讲解队伍是一个发展趋势,即社会力量的加入。

截至2021年,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有专职讲解员3人,从事讲解工作均达到十年以上,具备丰富的讲解经验。优秀的讲解员会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拓宽视野,同时也需要更多火花碰撞。因此,志愿讲解员为这支讲解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最初,旧址仅有两名志愿讲解员,是离退休干部、博物馆爱好者,他们根据标准版讲解词改编出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讲解词,结合了自身生活经历,深入浅出,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各具特点、互相切磋、碰撞火花,丰富了讲解的内容和形式。但革命旧址的讲解有别于一般历史类展馆,内容的准确性和政治性需要严格把关,所以如何精准把握关键信息的表述,同时又不失故事性和吸引力,十分考验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政治素养。

除了原有的两名志愿讲解员,为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的活动精神、扩大旧址影响力,通过厦门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招募,组建了一支30人的红领巾讲解队伍。这支特殊的讲解队伍成员均为少先队员,来自厦门市各小学。红领巾讲解员利用周末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通过结业考核,于七月份暑假期间正式上岗,成为旧址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也体现了革命薪火的代代传承。除了参与到日常讲解接待中,少先队员也将“5·25破狱斗争”的故事带进各自校园和家庭,在不知不觉中,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就更广了。而在这一过程中,旧址发挥了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也体现了其社会教育功能。

2.2 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核心。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能进一步体现旧址的综合实力,这都需要依托讲解员实现。作为一线工作人员,讲解员直接与观众面对面,他们更了解观众的需求,换句话说,他们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重要桥梁,所以新时代的讲解员不再只单纯从事讲解工作,他们更多参与到社会教育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中。而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将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旧址,更深刻体会革命精神。

有别于一般的博物馆,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日常讲解接待的团队中单位和学校是主力军,他们在参观过程中通过与讲解员的交流沟通,了解到旧址的革命历史,也表达了自身需求,结束参观后大多希望与旧址有进一步的合作,因此双方会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如思明小学、群惠小学等。共建单位每年都会与旧址共同举办少先队员宣誓、党员宣誓等主题的活动,这些是长久以来开展的,已吸引无数观众走进旧址的活动。在闭馆提升的前三年(2017年至2019年)共接待观众两万余人,其中未成年人3000多名,接待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学校196次。

办难办之事,成难成之功。催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之复兴气象蔚为大观。

展陈提升后,为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结合特殊节日、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活动也逐步推出。5月25日是破狱斗争纪念日,在2021年5月25日,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纪念厦门破狱斗争91周年”,活动由厦门市博物馆宣教部策划主办,思明消防救援大队、32045部队、厦门市执法局治违办、东渡边检站后勤保障处、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厦港消防救援站共同协办。结合多家单位力量,活动内容丰富,有思明消防救援大队的合唱、厦门市博物馆讲解员的朗诵、各单位党建共建协议现场签署、党员庄严宣誓、旧址参观、重温经典电影《小城春秋》等。活动现场设置网红打卡点,全程由媒体跟拍,图片进行实时直播,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既展现了旧址风貌,又弘扬了革命传统,同时也体现了旧址讲解员的精神面貌。由于多家单位共同协办和媒体的宣传报道,旧址的影响力扩大,随之而来的团队参观量也显著提升。

此外,通过讲解员与参观团队的交流,旧址整合各方建议,通过不断优化社会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并推出部分定制类主题活动,既满足了单位的需求,又逐渐将旧址打造成革命历史的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零散的观众有兴趣走进旧址。

2.3 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课程

社会教育课程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精髓。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的参观条件并不理想,旧址占地面积约831平方米,建筑面积仅256平方米,展厅面积小,每次仅能接待人数不超过30人的团队,全天满负荷接待至多只能满足500人的参观需求,参观量大大受限。此外,旧址地处厦门老城区,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周边停车不便,这也是影响观众参观积极性的一个因素。在客观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的需求又十分强烈,如何克服不利因素让更多观众能远程“参观”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是社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方向。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轻骑兵宣讲团应运而生,社会教育人员走出旧址,“‘行走’的红色厦博”活动由此展开。宣讲团研发了一系列“5·25破狱斗争”主题课程以供自主选择,课程分为四个类型:

①主题讲座《小城春秋话破狱》:针对小学生至成年人,时长约60分钟,适合在教室或报告厅等室内场地进行,参加活动人数不限;

②互动式讲座《你知道5·25发生了什么吗?》:针对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学生,时长约30分钟,适合在教室内进行,参加活动人数上限约50人;

③主题演讲《学党史悟思想——厦门破狱斗争的红色记忆》:针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时长约15分钟,适合在操场或社区广场等户外场所进行,也可以在舞台上进行,参加活动人数不限;

④流动展板《鹭岛惊雷——厦门破狱斗争纪实》:针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时长不限,适合在操场或社区广场等户外场地进行,参加活动人数不限。

这四个类型的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活动时长、不同参加人数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也为受众群体量身定做。如针对低龄儿童的互动式讲座,除了语言生动活泼,还搭配手工制作环节,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且总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也是针对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专门设置的。又如流动展板,是将旧址的展陈内容体现在流动展板上,讲解员现场讲解并搭配有奖知识问答,相当于“可移动展览”,可以将旧址的陈列搬到任何一个场地,灵活便捷。

在规划好课程的基础上,宣讲团“行走”起来,足迹遍布厦门6个区的学校和社区,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实地参观受限的不利情况,反响较好。在2021年上半年短短六个月时间内,共18次走进社区,16次走进学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四千余人。

2.4 数字化辅助手段的运用

数字化手段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点睛之笔。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数字导览、虚拟展厅、3D文物扫描、VR体验等。

零散的观众通常不习惯提前预约讲解,特别是年轻群体,他们倾向于更自由的参观方式。还有一种情况,当人工讲解已约满时,部分单位仍迫切希望在计划时段内参观旧址,进而选择自由参观。这两类观众虽然可接受无讲解员导览,但依然需要有非人工导览服务作为参观的辅助,而传统导览仪因租用流程烦琐、使用方式不够便捷,已渐渐被市场淘汰。为解决这类群体的导览服务需求,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二维码数字导览上线了。展厅内共设置8个二维码,配有普通话语音导览,英语和闽南话语音导览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该语音导览在呈现音频信息的同时,还搭配相应的3D文物展示,让观众从听觉及视觉上多角度地感受文物的魅力。

此外,在社会教育活动当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日趋重要。厦门市博物馆信息技术部采用AE、PS、PR、AI、AU等图像、音频、视频技术,将《小城春秋》连环画制作成创意短视频。宣教部将创意短视频融合到讲座中,使主题相对严肃的革命故事更显生动形象,观众更能直观了解这段历史。同时,3D文物扫描技术使文物不再是静止于展柜内的,文物成为可以随身携带、近距离接触、任意角度观看的立体形象,更便于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进行展示和讲解。

3 探索革命旧址社会教育功能的新方向

在这一特殊年份里,厦门破狱斗争旧址重新组建社教团队,以全新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优化其社会教育功能,发挥革命旧址的影响力,参观人数和曝光度急剧增长。但它并不止步于此,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增加自主探索模式的社会教育活动。更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增强观众的兴趣。如,大英博物馆开发了“博物馆探险者(Museum Explorer)”系列亲子活动,系列活动分为8个主题,包括“日本之旅(Journey across Japan)”“颜色与形状(Colour and Shape)”“古代不列颠(Ancient Britain)”等。观众可以在服务台领取专门的活动小册子,根据小册子上设定好的特色参观路线带着问题探索博物馆,完成所有问题后(大约5~6个)可回到服务台领取一个活动专有纪念章。相较于形式单一的听讲解参观,这样的参观方式更具主动性,会加深观众对展线、展品的印象。同时,小册子可随身带回家,这也是把革命旧址、把红色文化带回家的方式之一,增强红色资源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发革命之路研学项目。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活动作为“学”与“游”的有机结合,越来越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研学团成为暑期档参观博物馆的主力军之一,但研学机构的品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术水平不高,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参观体验和学习收获大打折扣。但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旧址本身就是一个红色文化的载体,其独特性无可取代;第二,厦门市博物馆的科研力量可作为研学项目开发的坚实后盾,可以确保研学内容的准确性;第三,有财政经费的支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惠且更优质的研学活动。因此,由旧址主导开发研学项目,既能契合市场,又能保证研学项目的质量、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红色文化浸润式的学习体验。

增加特色主题活动。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本身就是一个革命故事,同时还衍生出改编小说《小城春秋》及同名电影。目前,旧址举办的主题活动还略显单一,资源整合还有提升空间。可以借助小说和电影的知名度,组织“读书分享会”“观影会”等特色主题活动。此外,话剧版《小城春秋》也陆续登上舞台,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可以尝试招募话剧爱好者,成立话剧社团,将小型话剧表演现场搬到旧址内,并举办“小城春秋话剧之夜”主题活动。这些创新活动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旧址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让革命故事显得更加有血有肉,增强体验感,将艺术表现与红色文化有机整合,打造具有文艺氛围的革命旧址。

配套开发文创活动。革命旧址由于其政治属性,给人的感观相对严肃,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还需提高。因此,“文物活化”是如今博物馆创新的重要方向,文创产品开发能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拉近文物与观众距离,也能进一步带动革命旧址的参观流量。同时,将文创与社会教育活动相结合,举办文创产品绘画活动等,寓教于乐,打造新颖的社会教育模式。

推出红色主题教育系列MOOC。研究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的背后有厦门市博物馆的科研力量作为支持和多年以来讲解、主题讲座的积累,推出学术型、授课型讲座并不困难。近几年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异军突起,可推出红色主题教育系列MOOC,将讲座内容进行深化后录制视频,并设计配套的课后讨论区等。这既可发挥博物馆的研究功能,又能弘扬红色文化、宣传革命旧址,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党史。同时,利用课后讨论区发表学习感想、参与党史研究、学习多方经验。

猜你喜欢

厦门市旧址讲解员
博物馆当讲解员
油画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出神入“画”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国农业博物馆讲解员培养模式探索(英文)
An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