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探究的“互联网+”时代
2022-11-01张华军江苏宿迁市宿豫区陆集中心学校
◇张华军(江苏:宿迁市宿豫区陆集中心学校)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快节奏、数字化。移动终端、移动数据已经成了生活的标配,“互联网+”于是应运而生,人们的生活也在移动终端和移动数据的引领下变得更快捷、更高效。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创新推动着互联网不断改革自己原有的状态,发展为“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和原有的传统工业相结合,可减少传统行业因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的概率,使互联网能够与传统工业相辅相成,促使两者之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此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发展到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线上教育教学。“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海量信息、实时共享、无边界沟通必将会为“互联网+”教育助力,推动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科学探究当然不会错过这一东风。
如今,自媒体已经在各大平台上随处可见,可以说,人人都是自媒体,移动沟通无极限。科学探究更应发挥好移动沟通的优势,但具体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掘海量探究资源
开展科学探究需要以学习资源为核心展开,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我们探索更为广阔的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通过多种角度以及浅层、深层方面进行理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发掘海量科学探究资源。
首先,把网上所看到所浏览的相关科学知识进行记录,通过活学活用的方式将相关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以此检验其科学性,并将相关知识补充在当前所学习的科学教材里。久而久之,这既可完善教材里所涉及的内容,也可将教材的范围无限扩大,使之类似于一本“百科大全”。这样做的意义,有利于让科学知识丰富和多元化,更能与时代相契合,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互联网上有丰富的信息内容,所有疑惑以及知识在互联网上都能找到对应的解答,并且在找寻解法中,互联网上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将对应的问题反馈给搜索者,具有及时性和主动性。所以,当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探究有疑惑时,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各个答疑平台,例如在百度浏览器上或者搜狗浏览器上进行搜索,充分利用线上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了解。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相应的疑难点去浏览网上的答疑,老师也可以将学生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帮助整理好发给学生。
学生在生活中,可将随处发现的资源及时上传共享,让其他小伙伴来研究,拓宽科学探究的边界,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活。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几种方式,但无法穷尽所有,这时就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或植物种类,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同时,对需要课外拓展延伸的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发现,随手一拍发到科学探究小组群,引发小伙伴交流。
二、创设灵活的探究方式
“互联网+”与科学探究的结合可以构建海量的探究资源,方便学生随时获取,为科学探究大大助力。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创设灵活的探究方式,更是革命性的进步。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的整个过程,这中间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让探究更充分灵活。
在线检索。当前互联网上很多软件都能通过在线检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相关词汇的信息。在线检索是指通过用户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汇,界面会弹出有关相关词汇的信息,帮助用户在极短的时间里通过关键的词汇了解到涉及该词汇的广面信息。例如,在百度浏览器上搜索互联网这个关键词,搜索会弹出以下内容:互联网行业都有哪些工作;互联网的缺点;互联网营销证书都在哪里考;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互联网服务平台;等等。此类探究方式为科学探究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覆盖,有利于科学探究的不断发展。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检索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基本工具,例如复制、粘贴以及剪切,学生能够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下载并分类整理,帮助其有条不紊地区分信息,避免在探究中混淆知识。
在线交流。老师可以和学生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的群,或者创建一个关于学术讨论的论坛,又或者是建立一个能够引导学生登录的教育网站。师生间通过搭建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保证学生和老师交流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减少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面询问老师时的压迫感,通过在线上的方式能够及时地表达自己的疑难困惑。并且,在线交流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即能够打破学生平时上课时固定的学习交流时间的限制,延长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时间。同时,学生在研究中以及探究学习里遇到相关困难时,不仅可以向老师咨询,也可以向其他涉及相关知识的人员询问,不再受限于一个人物,而这正是传统教学力所不及的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者只有专业老师一人,要想咨询其他在此方面有深入探究的人是很困难的。所以,网络时时是课堂,人人是老师也是学生,大家在虚拟的空间里,既可以学习,也可以为相关人员答疑解惑。互联网的发展就是鼓励大家在网上能够对相关疑难困惑进行积极的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线上线下结合。在探究的课堂上也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课堂探究进行中,可运用媒体与网络优势,对探究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呈现。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数据共享的便捷,数据呈现方式的优化,都能极大地提高科学探究的深度及效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课时,老师用星空软件引导学生观察神秘的星空,引入探究。接着引导学生对北斗七星进行建模,且从不同角度观察从而得出观测点不同所看到图案不同的结论,但是观测到的图案不方便呈现出来。这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平板将不同角度看到的北斗七星拍摄下来,利用教师组件的网络直接投屏,从不同角度同时出现在一起,便于比较。此时,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就更加清晰了。
三、革新探究评价方式
学生展开知识的探究,重要的不在于目的,而在于在探究整个知识的过程里获取了什么经验。老师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能够创造出超乎自己想象能力的事情,这种做法不仅是盲目不可取的,还会不断打击学生的信心,导致学生气馁,最终选择放弃。相反,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探究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对自己所经历的发现进行经验总结,让其在不断接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有想法地主动去创造知识,锻炼和提高他们形成知识的意识和对知识创新的能力。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探究学习就不是没有任何发现的,至少,他们真正参与和努力过,就不是“失败”。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此活动时有一个目标规定,即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规定,以及没有得到其想要得到的相关信息,但只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经历一段此起彼伏、充满快乐的过程,都可以说这次探究收获满满。探究的整个过程比得到相关的结论知识更加可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应对新出现的困难,面临困难之外还要突破困难,并且需保持积极高昂的态度去探索知识。整个过程无疑就是对他们进行考验,即使最后的结论和想象中预判的有所偏差,但是这种失败对于经过重重考验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荣誉,虽败犹荣。这种失败对经历整个探究过程的学生来说,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的,它会让学生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变传统方式,不断创新思维,而后对探究失败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吸取教训。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如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成功,则带领学生将喜悦的心情提高到极致;如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失败,则鼓励学生将此过程所遇到的困难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是在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平时的探究中只要出现了错误,家长或老师会立马对其行为进行否定,并且还会对他们进行批评。这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且承担此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会导致他们做事总是唯唯诺诺,没有大胆创新的思想,对于错误的事情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而这种急于否定学生做法的行为,不但没有起到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还会打击学生探索的动力。因此,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勇往直前、迎难而上,还需老师积极地引导,而不是当即否定。要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之后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且在得到错误的结论之后,能够不断地重复修改实验以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老师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失败中同样获得锻炼和发展。
探究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它与探究过程相互交融。过程性评价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知识探究的整个过程里所涉及的信息,为学生和老师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提供便利。运用“互联网+”技术,可让探究的评价更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评定等级。老师可以灵活地在探究的各个环节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既可以有公开性的评价,也可以是一对一私密方式的评价。
另外还有一种评价方式,即学生之间相互考量发表评价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考量并总结反思。这种评价方式与学生作为学校教学的主体相呼应,能够帮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也可以帮助学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反思总是有限的,通过与他人互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他人眼里的样子,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减少老师在学生成绩以及德智体美评价中的参与度,让决定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保证成绩等具有公平公正性。并且,对已取得的成绩和目标间的距离,所能弥补的只有学生而非老师。因此,要想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就要让学生制订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计划和任务。首先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清晰的认知,然后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可以分时间段进行目标划分,例如在哪一段时间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使学生自身能够认识到要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所制订的计划目标。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反思,吸取社会经验。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也十分重要。可以采用科学探究群,时时互动讨论评价,也可以采用微博留言的方式评价,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私密评价。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渗透于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引导、激励着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地进行。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为科学探究插上了翅膀,学生可以更高效、更精准地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但“互联网+”终究只是一种技术,不能过分依赖于技术的革新,还是要更注重探究的实质,关注人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智慧是否得到启迪,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抛弃一切固有知识的外在,最后剩下的最核心的部分,才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虽然我国的“互联网+教育”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立足教育本质,同时不断探索尖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以科技改变学习”的愿景,智慧教育时代的来临是必然的。我们要看到“互联网+教育”的优点,结合各方力量帮助这一事业茁壮成长,让融入互联网新技术的教育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