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位止跌回升
2022-10-31陈威敬
陈威敬
10月9日16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抬升至7.31米,比原历史最低水位高0.20米。同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也将抗旱二级应急响应调整至三级应急响应。
这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干旱。旱情之下,鄱阳湖的最低水位及水域面积屡创新低。10月5日,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的水位一度只有6.83米,低于历史最低水位0.28米。当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继续发布枯水红色预警,并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鄱阳湖水位出现小幅上涨后继续缓退。
此前,9月23日,秋分,江西省气候中心对外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红色预警信号。同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也升级枯水红色预警。当时的数据显示,9月22日江西省全省持续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有95%的县(市、区)达到特重气象干旱。9月27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抗旱三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应急响应。当时的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638平方公里,较历史同期偏小7.2成。
近期,冷空氣的南下在江西省也带来了大范围的小雨。江西省气象部门同时也抓住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据披露,10月4日~5日,全省共有南昌市、景德镇市、鹰潭市、萍乡市等11个设区市的50个县(市、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97次。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下,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不过,从江西气象局10月13日12时发布的气象预报来看,近期江西全省天气连晴,气温逐渐回升,旱情仍将持续。目前,包括九江、瑞昌、宜春等地仍持续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江西省气候中心此前发布的10月份短期气候预测,预计10月全省平均降水量30~45毫米,较常年偏少2~5成;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
10月14日,候鸟在鄱阳湖鞋山水域湿地内栖息觅食。图/中新
今年系鄱阳湖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旱涝/旱涝急转”不乏先例,但今年的“涝旱突变”情况比较罕见。长江科学院水资源所所长许继军预测,这次的旱情或将持续到11月份。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些年来长江流域干旱呈现频发的态势,尤其是夏季伏旱现象应引起重视。他认为,今年旱情的发生应被视为一个重要信号,要从防洪和抗旱统筹的角度做好水库的调度运行。
鄱阳湖的水源主要由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等供给。作为流域内最大的“水库”,鄱阳湖常常视为长江的“晴雨表”。与此同时,鄱阳湖是“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候鸟的“越冬天堂”。
在许继军看来,干旱对生态的影响也很大,“水域面积的减少,首先带来鱼类资源的减少,江豚的活动范围也减少,在退水后的泥滩上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都可能被晒死。”此外,他说候鸟的迁徙路线需要有水有食物,比如底栖动物、小鱼小虾、草根等,而“按照今年这种状态的话,它们来的时候,泥滩都是干的”。
此次旱情,也导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不足。旱期正值江西省多地中稻的收成期及晚稻抽穗灌浆期,多位种植户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生产用水不足及极端高温对稻田的影响仍较大。据江西省水利厅防御处工作人员胡彧介绍,针对已出现饮水困难的1.9万名群众,当地采取管网延伸、新建水源、启用应急水源、拉水送水等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对于正常水源不能保灌的农田,采取打抗旱井等新辟水源应急措施予以解决。”
“保障用水需求首先遵循的是生活—生产—生态这个基本原则,即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工农业生产稳定和江豚、候鸟等保护,努力为人类的朋友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胡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如何应对极端旱情,做好“抗长旱、抗久旱”的准备?江西省水利学会、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在联合编写的文章《给“江南粮仓”解渴,江西有实招》中认为,未来,长江中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江湖关系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鄱阳湖生态功能将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要解决枯水期提前的问题,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成为可选项。此外,许继军认为,需要加强对于湿润地区干旱的形成机制、应对等相应的基础研究,强化干旱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