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地铁建设苏州轨道交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研讨会交流发言摘登

2022-10-31

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轨运维轨道交通

【导 言】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扎实落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苏州轨道坚持深化研究、汇心聚力,积极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地铁建设,2022年8月初苏州轨道交通组织召开苏州轨道交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研讨会,并邀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给予指导,与会者围绕就如何开展数据治理、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应用、信息化组织架构设计、信息化团队建设与机制、苏州轨道智慧城轨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简 介

主持人:

鲍 丰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处(信息中心(筹))副处长

企业参会领导:

金 铭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文学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曙杰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与会专家:

王 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

何 霖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姚世峰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农兴中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天印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部(总工程师室)副部长

赵曦滨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贺敏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廖 敏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战略管理经理

白 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金 铭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铭: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既是未来苏州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苏州市政府宣布太湖新城作为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区域后,苏州轨道交通也率先在那里进行了布局。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苏州轨道交通从2021年开始成立了几个攻坚小组,于2022年年初对机电中心和建设分公司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一个信息化大数据中心。

苏州轨道交通近年来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构建了包含四十多个应用领域的集成一体化平台,业务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随着6、7、8号线和S1线的陆续开通,轨道交通建设的运营变得更加复杂。2021年,5号线作为全市首条全自动运行的线路开通了,对于苏州轨道交通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2019年以来,我们以BIM建设为抓手,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极大的提高了轨道交通设计建设环节的工作效率,并于2021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BIM应用大赛一等奖,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苏州轨道交通在智慧轨交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供电、车辆等专业的智能运维试点为新线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技术累积,通过智慧车站和智慧乘车服务示范工程的建设,让乘客体会到智慧化带来的科技感和便利感。

陆文学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陆文学:在数字融合作为“十四五”规划三大抓手之一的社会背景下,苏州轨道交通经过近年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了42项软件、9项硬件、投入3.5亿元的信息化资产。目前,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管理体系解决信息化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为此,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小组,以便对信息化项目资产进行管理,并加强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在苏州轨道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摸索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加强对运营板块的信息安全工作指导和管理,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建立信息系统分级与授权机制,以实现节约人力为目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钱曙杰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曙杰:数字化转型应持续调研行业前沿和标杆,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业务需求。在数据治理方面,通过NCC既有的成熟数据,加强数据清洗和挖掘,通过数据为运营、资源开发等工作提出指导建议,辅助决策。推动生产网与管理网的融合,同时进一步加强生产网安全建设,在新线开通前开展攻防演练工作。

信息化是流程再造的过程,应把握业务边界,推进信息化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融合。

主持人:

智能交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之一,而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一直以来整体数字化程度较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那么对于行业及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哪些建议?

王 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

王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在于提升效益,欧洲企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车站运营成本降低20%。我国在制度、体制及市场层面相比欧洲拥有明显的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用数字技术提质增效方面具备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重视构建产业数字化生态圈共同体,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很迅速,已逐渐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建议未来数字化转型工作应该始终围绕六个字:优化、重构、升级,即通过对人才和制度的优化,解决因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带来的问题;通过重构,提高可靠性,降低费用,节约能源;通过升级,降低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

协会关于城轨企业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实现装备自主化,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尽可能拥有自主化产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各城轨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和有关部门提出的智慧化、绿色化、自主化三大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重要论点,共同把城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做好,从根本上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轨道交通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受到行业关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专委会即将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指南,为各城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何 霖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何霖:在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实践中,郑州地铁和申通地铁在运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实践值得肯定,同时,我们不可以忽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要注重是否有合适的组织关系来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新的技术应用必须遵循组织先行的原则,新的技术必然衍生新的工作模式,新的工作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配的工作制度。流程管事、制度管人、标准数字化、模型信息化、数据做抉择、团队打天下。

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把数字底座建好的同时,还要将数据采集和数据融合工作相结合。

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网络化和智慧化。城轨企业在研究智慧运维的同时,既要注重硬件的研究,也要重视和研究与之相匹配的组织关系。智慧运维平台正式上线后,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明确,相关领导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姚世峰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姚世峰:2021年数字经济在国家GDP中占比39%,整个行业开始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数字化转型这个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苏州轨道交通一直发展稳健,第一代的应用在行业内属于“领头羊”,规划扎实且具有前瞻性。

轨道交通的本质,无非就是投资、设计、建造,再到后面的运营,前三个都是管控,管投资、管建设、管设计、管安装,最后的运营才是负责运行。因此,职能部门应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内部的流程实现更加高效的强监管,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去驱动业务上的变化。

城市轨道交通与工程建设、生产制造是密切相关的。城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通过掌握足够的设备故障数据,在整个行业实现共享、共治,共同提升设备性能,减少设备故障率,是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只有做好数据治理,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那么数据治理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应该如何开展?

赵曦滨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曦滨:数据治理工作是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大家都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都存在困惑,难以入手,因为数据治理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力活,是难以快速见效的基础性工作。

由于数据治理涉及技术和业务两方面内容,数据来源、格式要求及应用场景等需要业务层面明确,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则依赖技术工具和系统进行控制,因此数据治理的实际工作需要联合信息化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开展。更为关键的是,还需要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集中优势资源高效推进。

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工作,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底座,覆盖数据采集、分类、处理及存储环节,将前端业务数据汇聚、组织并加工为高质量的有效数据。其次需要从组织、制度、流程及工具四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织层面需要企业负责人投入充足资源,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并通过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归属,以业务流程固化管理要求及操作标准,通过工具将组织、管理及流程各环节衔接落地,切实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

主持人:

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应用提高运营可靠性和应急处理能力,对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和运维的效果及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应用该如何推进?

农兴中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农兴中:设计院作为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做好设计源头,做好数字化的转型工作,为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广州地铁设计院BIM的起步比较早,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在设计端层面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设计院在把BIM作为数字化的一个基本数据来源时,如何做到模图一致?模图一致就是指模型带出的数据跟正式存档的图纸达到一致。实现方式是在设计之初处于统一的平台上,通过正向设计的形式来出图。目前行业内鲜有项目能够在BIM平台上通过正向设计的形式来形成模型。不通过正向设计,而是通过事后翻模、重做三维模型的方式很难保证真正的数据跟图纸一致。图纸有严格的设计效果审核机制,我们也需要承担相应法律法规的终身追究的责任。如何做到模图一致也是我们设计院努力的方向。

BIM在提高设计效率、设计质量方面很有帮助。因此,需要脚踏实地构建一些场景让施工单位和运维单位来挖掘和使用BIM模型。目前,广州地铁设计院在综合管线实施中的排布等应用很好。其次,我们还要在投入产出上引起重视,需要明确的是做一个智慧地铁的规划,可以节省多少费用,为运营节省多少人力。

广州地铁设计院将以智慧城轨建设为抓手,综合运用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大力建设智慧城轨系统,构建一套具有苏州特点的智慧城轨发展新模式,实现“优服务、提效能、降成本、强保障”的根本宗旨。广州地铁设计院作为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重要一份子,正在构建“设计+数字科技”新发展模式,未来将联合行业内其他兄弟单位一起,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学科研究,为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城市交通系统”提供方案,为谱写“创新引领发展·智慧赋能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新篇章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贺敏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王贺敏: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开展设计、施工、数字化移交及运营维护应用的总体规划,通过设计集成管理平台、智建平台以及即将建设的运维管理平台,以统一的标准体系,汇聚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开放资源与信息共享,最终形成贯彻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数据源。

其中“数字化资产移交”的应用,作为BIM技术应用建设向运维应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是BIM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节点,也是BIM应用管理的关键抓手之一。

从BIM技术赋能智能运维系统建设的理念上来说,运维阶段BIM是作为数据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智能运维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

智能运维建设的核心内容应有以下三点:一是以设备为中心的维护维修;二是以服务为中心的运营管理;三是以生产为中心的保障服务。智能运维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运维阶段BIM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确定BIM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定位:一是设计阶段,BIM核心目标是设计质量控制和为施工阶段BIM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二是施工阶段,BIM核心目标是对BIM设计成果的落实以及进行施工BIM数据的补充和完善,为运维业务提供数据基础和数据载体;三是运维阶段,BIM核心目标是以BIM为数据载体,能够对不同业务数据进行整合,横向连通不同系统,纵向延伸数据深度,形成核心数据网、数据链,为日常运维业务带来便利,通过数字孪生体的建设和自动化巡检设备的融合能够实现全自动的数据生产。

BIM运维系统的建设以为运营维护提供可视化、数字化的全线网基础数据平台作为目标,具体是建设1个CIM底座、制定1套标准体系、支撑N类轨道交通专题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凝练,不断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黄天印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黄天印:运营单位深度参与,作为牵头部门,以车站级智慧车站建设为基础、将运营需求融入BIM建设中,以运营单位对BIM应用效果的评价作为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考核依据,对后期运营效果有较大提升。对于BIM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增强运营人员的BIM应用能力,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后期运营阶段BIM模型与现场一致性的更新优化,通过BIM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运营BIM应用能力螺旋式上升的理想状态。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单是信息化部门需要考虑的,也不是简单的优化业务流程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将信息化手段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的。所以企业的组织架构势必要有所调整,来适应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新需求。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苏州轨道交通信息管理处应下设独立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集团的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对管理网与生产网的安全进行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向分子公司下达具体的网络安全管理要求,监督分子公司的执行情况。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建设大型综合应用平台,同时相关应用也需要不断升级迭代来满足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需求,这对应用平台实施团队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与行业内具备丰富经验的伙伴成立合资公司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长期稳定的服务团队,时刻准备应对瞬息多变的需求,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下扎实稳健的根基。

主持人:

由于现有的建设、运营及维护的分工已经比较成熟,各个专业人员各司其职责任明确,而数字化转型则会打破这一常态,对传统的分工冲击较大,改变总是痛苦的,同时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导致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动力不足,人才短缺。那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轨道交通的信息化组织架构该如何设计?信息化团队建设与机制又该如何创新?

廖 敏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战略发展部战略管理经理

廖敏: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生产网产生的数据资产越来越多地被管理网应用所使用,生产网与管理网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两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重点关注:一是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需要统一管理;二是网络安全问题,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生产网络的安全是必须得到保障的。

应通过数据驱动力,推动商业模式、组织运作以及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管理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重塑决策机制、经营模式、组织形态和人员结构,提升数字化团队变革管理能力、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技术架构能力、数字治理能力。通过意识引导、训战结合、人才循环的模式,培养具有全局意识、具体解决方案、运作支撑的三类人才,为数字化团队赋能。同时应完善激励机制,将数字化人才作为持续迭代的根本保障,为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活力,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主持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向纵深发展,“智慧地铁”作为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城轨发展的必然趋势,承载着无限期望。如何运用当今前沿技术推动智慧地铁早日落地,实现轨道交通更便捷、更安全、更绿色、个性化的目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那么苏州轨道交通智慧城轨规划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白 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白丽: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三者之间概念有关联也有区别,信息化规划体现的是规划,智慧城轨体现的是建设,数字化转型体现的是转。多年的信息化规划积累的经验,需要迎合新趋势、新技术向智慧城轨的目标转变,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三者之间需要做衔接,要阐明信息安全体系、资产一体化、信息化规划在智慧城轨建设中的作用。职能部门在智慧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定位要清晰,职能部门手握很多宝贵的数据资产,在数字化体系及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需要重点思考。传统技术工具如何衍生到城轨云及大数据,需要衔接关系。

苏州轨道交通之前做了很好的基础沉淀,比如人财物、办公管理等系统,包括运营的生产系统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上升到智慧城轨四大板块。每个板块、每个功能、每个方向下面有侧重点、亮点、创新点、支撑点,按照等级梳理,找到一根主线,把业务串通起来,依靠信息化组织、智慧小组,梳理业务核心主线,先重组优化一下,从落地的角度找到一个抓手。

苏州轨道交通应该对新技术的适用性进行梳理选择,统一数字底座、城轨云的各种提法,选择适合技术,形成苏州自己的特色。

大数据的建设有梳理数据标准、各个主题域的构建、数据如何共享的问题,还要梳理数据采集的标准、各个中心(平台)接入的标准、各个数据监测的标准,在数据治理的过程中,这些标准可以给运营人员参考,也是招标的标准,是对苏轨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智慧车站各个版本之间的升级和差异要总结,可以区分标准站、城市宣传窗口站(换乘站、枢纽站)等,对智慧车站做进一步的扩充。每个主题下面的核心点要深化,形成苏州特色,明确哪些在协会里面是跟跑的,哪些是可以领跑的。

总 结

数字化转型是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两化融合的需要,也是技术发展革新的必然,更是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迫切需求。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何保证动辄上万员工的运维部门高效运转,如何从企业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需要面对的挑战。苏州轨道交通集团通过数字化转型,在流程、业务、组织架构等方面在线网层面进行重塑,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打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深度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员增效,降低成本的目的,为轨道交通网络化、智慧化运营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城轨运维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漫谈城轨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基于可靠性的城轨车辆维修模式及应用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