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数字经济研究进展分析
2022-10-31林海月
张 琦,李 忆,林海月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特征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数字化占全球经济发展比重越来越大。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重要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2020年,数字经济占中国GDP比重已高达38.6%,和世界最大的数字经济体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未来有可能超过美国。紧抓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发展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再通过新动能实现新发展,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可圈可点,不管是学术理论还是实际运用,都需要加快相关研究以及应用的落实。因此,有必要了解国内数字经济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
1 研究设计
将1999—2021年设置为研究时间段,选取该时间段内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高质量文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此处的高质量指被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的文章。之后借助CiteSpace对收集到的有效文献进行处理分析,借助所得图谱对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概况、作者情况、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反映该学术领域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为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意义,所使用的文献都来自中国知网,并只引用了核心期刊和CSSCI的文献。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情况
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科的发展情况,对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发文数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帮助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在2016年以前,该领域的发文量与国外相比较少,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之后,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发文数迅速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国家的政策倾斜、数字经济在国内的现实发展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等。
2.2 国内科研人员合作情况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有大大小小的节点,这些节点代表了学者发文量的多少,发文量越多节点越大,反之越小;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节点之间的连线,来判断不同学者之间是否有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也可以判断合作关系是否非常紧密。根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知,中国数字经济在研究人员和发文量有如下特征:一是领域内各学者之家的学术合作并不多,单独发表文章的学者占大多数,只有少数几个合作明显的学术团队,如刘慧岭、凌丹和张艳萍之间的合作团队,谢康、肖静华和蔡康的合作团队,还有李勇坚、夏杰长、姚战琪等人组成的团队;二是该领域的学者优质文章的刊发数量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学者也不是很多,从图2可知,当前国内数字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有张美慧、戚聿东、王瑞荣、陈兵、夏杰长、姚战琪等。这些特点反映出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图1 1999—2021年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文献的发文量
图2 数字经济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3 研究热点与趋势
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捕捉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利用关键词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地研究情况。将收集并处理过的数据输入CiteSpace中,设置为选取频率最高的前50个关键词,运行之后得到关键词图谱(图3),整理后得到关键词共现表(表1)。
表1 关键词共现表
图3 关键词图谱
将所搜集数据输入CiteSpace后,可得到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数字经济、大数据、反垄断、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介效应、数据要素、数字鸿沟、区域创新、平台经济、经济增长、数字贸易、人力资本、区块链、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产品创新、税收征管。根据所得数据可知,除“数字经济”外,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制造业”“大数据”“反垄断”等,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比较热门。中介中心性超过0.1的关键词有“数字经济”“制造业”“数据要素”“数字鸿沟”等,它们在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数字经济关键词知识图谱的重要节点。“制造业”“数据要素”“数字鸿沟”具有高频次、高中介中心性的特征,它们对其他关键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根据图4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研究关键词聚类共有15个,分别是#0数字经济、#1区域创新、#2数据治理、#3数字鸿沟、#4人力资本、#5垄断、#6数字贸易、#7产业升级、#8互联网、#9平台经济、#10数据要素、#11云计算、#12动力机制、#13同步工程、#14产业空间。从聚类的聚合情况来看,各聚类之间的聚合程度不高,聚集效果不明显,只有少有的几个聚类重合程度较高,如#0数字经济和#1区域创新,#13同步工程之间的重叠度较高。这表明,国内数字经济各研究热点间的联系不是特别紧密。
2.5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对表1关键词频率、中介中心性分析以及对以往文献的查阅,进行存量和归纳总结得到目前学者们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1)制造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并且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其与数字经济的联系逐渐紧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大热词。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平稳运行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国内制造业的创新性不强,有很多技术受制于人,而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破除国外技术强力封锁提供了不少机会。首先,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技术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在市场调节下自由配置,可以充分利用所需资源要素[2]。同时,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合适的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速度、增加生产灵活性[3],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数字经济提高了创新驱动在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数字经济创造了开放式创新环境[4],将产业端和创新端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实现了供需的互动式创新[5]。最后,数字经济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可以将顾客消费信息转化为数据,制造业企业根据这些数据以需求决定生产,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等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6]。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抓住战略机遇的关键[7]。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海量的数据作为发展基础的,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海量数据的积累和支撑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足够的基础,让很多想法不再停留在原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为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技术环境,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力,在推动整个国家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越来越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人工智能的特征“智能化”“人性化”“广泛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令人期待的变化[8]。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积累,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基础,而人工智能特征之一的“智能化”将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性化”的发展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让用户实现更加直观、具体、舒适的感知,这将逐步剔除数字经济的模式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的服务体验;“广泛化”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覆盖规模,带动数字化发展浪潮的兴起,同时,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产生了众多的智能产品,这些产品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娱乐、医疗、出行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变化,将人类社会带入全方位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助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质量变革、动力变革与效率变革,学术研究热度愈发增加,成为国内数字经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3)数字鸿沟。国际电信联盟将数字鸿沟定义为那些能够获取现代信息技术和不能接触或接触受限的人口和地区之间的差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数字鸿沟是个人、家庭、企业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在ICT接入以及使用ICT开展各类活动方面的差距(1)参见OECD发布的《理解数字鸿沟》报告。。首先,数字鸿沟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ICT的使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拥有经济和技术基础是十分困难的,这会导致二者之间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大。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数字鸿沟,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数字信息产业,东亚各国在金融危机后大力推广数字技术,逐步成为其经济的催化剂和发展重点,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观非洲,拉美区域的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发展缓慢,国家经济实力难以支持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发展中国家间的数字鸿沟逐渐增大。其次,数字鸿沟在城乡之间表现的也十分明显,以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例,城市居民的互联网使用率明显高于乡村居民的互联网使用率;互联网使用内容方面,前者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的频率也高于后者。最后,数字鸿沟还存在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高收入人群接触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信息设备的能力要远高于低收入人群。对于高收入群体,购入最新款的智能手机或者电脑所需承担的经济付出占其收入的比重非常小,而低收入人群则需很大的经济付出才能体验到最新的信息技术。收入差距会让不同收入群体间的信息代差越来越大,并进一步形成数字鸿沟。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研究发展的深入,数字鸿沟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而数字鸿沟的存在会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数字经济的发展,该热点在现在和未来都将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4)数字贸易在全球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下,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贸易方式,传统贸易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数字创新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搜索和信息成本的降低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的数字贸易之中,并有望促进全球贸易的加速流动[9]。数字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例如助推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化市场、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促进国内外消费者多样性消费、提升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等。同时数字贸易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例如数字技术安全性受到挑战、国家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不足、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改善、数字贸易标准需要设立、市场秩序需要维护、国际市场规则不完善等。作为较早开启数字贸易探索的国家,中国在数字贸易方面的发展不断加深。一方面逐步加大数字贸易规模,不断推进贸易数字化进程; 另一方面陆续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为未来数字贸易的发展拓宽赛道。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内学术界对数字贸易的研究重视度逐渐提升。此外,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大环境并不稳定,传统贸易可能会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而数字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大环境影响下,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逐渐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2016年前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核心文献每年的发文量很少,2016年后国内学者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关注度逐渐增加,核心文献的发文量大幅增长。此外,通过分析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可知,中国数字经济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大数据、制造业、人工智能、数字贸易、数字鸿沟等。通过研究热点可知国内数字经济研究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并且正朝着数字经济和不同产业融合的研究方向发展。
2)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文献发文量不多,研究成果还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需要。2016年之后在国家政策倾斜和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该领域发文量逐年增长,但是优质文章的发文量仍不是很多,知网可搜索到的2020年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核心文献发表量不到400篇。国内该领域的核心学者数量相对较少,虽有陈兵、戚聿东、张美慧、王瑞荣等发表过多篇高质量文献的学者,但相对于该领域现实发展的需要,学术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
3.2 展望
通过对国内现有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及对当前研究趋势的判断,再结合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化和扩展。
1)增加国内数字经济研究的投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速度较快,但数字经济研究起步晚和国外相比在很多方面仍有差距。研究的填白可以引导现实中相关领域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明晰发展的方向选择以及发展的可持续。因此,应该进一步增加数字经济的研发投入。首先,应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在更多的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到数字经济的研究中。其次,要提升数字经济研究的项目扶持,增加资金投入。最后,要促进研究成果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尽可能为相关研究的落实提供支持和帮助。
2)坚持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研究。国内数字经济发展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数字经济研究也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实发展情况探索研究道路。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制造业转型等研究方向都是国内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应该紧抓国内热点并结合世界数字经济实时研究成果,将其转化为能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帮助的科学理论,提高中国数字经济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为世界各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