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

2022-10-31胡济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8期
关键词:摘除术压痕硬膜外

胡济南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新疆 和田 848000)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及诊断容易存在延误,其产生的原因大部分为运动损伤以及创伤,引起椎间盘髓核表现为胶冻状,其弹性较大,水分较多,临床通常为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例如,理疗及牵引等能够有效实现突出腰椎间盘复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结合手术治疗[1-2]。传统手术方法由于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患者会存在腰椎不稳定以及顽固性腰椎疼痛等相关后遗症,伴随脊柱微创外科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较为理想。本次对于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期间针对本医院当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选择,共计入组90例,纳入标准:存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完整度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精神障碍者。为患者实现双盲法分组,参比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段38-64岁,平均(55.84±0.06)岁;分析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段38-65岁,平均(55.77±0.14)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实施进一步分析,如得P>0.05,则分组合理。

1.2 方法

参比组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分析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为患者实施麻醉后为其进行硬膜外麻醉,随后进行正中切口,做一长约5cm的切口,确保其筋膜显露,并将其进行剥离,显露骶脊骨,并对于关节突及上下椎板充分显露,去除其中的椎板开窗,摘除硬膜外黄韧带,充分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为患者进行内侧拉向,并将椎间盘组织充分显露,切开纤维环,摘除髓核,为患者实施充分止血,并对于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冲洗,为其实施引流管放置后,进行逐层缝合。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应保持俯卧位,为其实施局部麻醉,并进行消毒铺巾,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棘突中线旁2cm部位进行经皮穿刺,并为患者进行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治疗,选取棘突中线旁的10cm部位,患者应经皮穿刺,采取C臂X光机进行透视,同时需要引导定位准确后,拔除针芯后,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明确,为患者将导丝插入,并顺沿导丝为患者开通手术通路,椎间孔镜下予以病变的髓核摘除,术毕,为患者实施创面冲洗,并为其切口逐层缝合。术后处理:患者维持卧床24 h,应为患者进行观察引流管量,术后24 h后将其拔除。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腰痛VAS、腿痛VAS、JOA评分、硬膜外压痕、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角。

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共计包含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共计3部分,29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功能障碍越明显。显效:患者的评分改善率为80%-100%;有效:患者的评分改善率为60%-79%;无效:改善率60%以下。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100%。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0~10为分数区间,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功能障碍指数(ODI)采取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表进行评价,并为患者进行5 min内测试,共计10个问题构成,单一问题最高为5分,功能障碍越严重。Cobb角应采用脊柱全长的正位X线片实施Cobb 角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 22.0系统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相关指标实施检验,n,%为治疗效果表示办法,卡方检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腰痛VAS、腿痛VAS、JOA评分、硬膜外压痕、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角指标采取()表示,t进行数据对比计算,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结果

对比分析组、参比组治疗有效率详情,分析组治疗有效率优势显著(P<0.05),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对比结果[n(%)]

2.2 分析组、参比组临床指标比对

分析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参比组更少,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参比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分析组、参比组临床指标比对()

表2 分析组、参比组临床指标比对()

2.3 两小组患者治疗前腰痛VAS、腿痛VAS、JOA评分、硬膜外压痕对比

治疗前,分析组腰痛VAS、腿痛VAS、JOA评分、硬膜外压痕与参比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腰痛VAS、腿痛VAS、硬膜外压痕与参比组进行比较更低,分析组JOA评分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小组患者治疗前腰痛VAS、腿痛VAS、JOA 评分、硬膜外压痕对比()

表3 两小组患者治疗前腰痛VAS、腿痛VAS、JOA 评分、硬膜外压痕对比()

2.4 两小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角指标对比

治疗前,分析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 角与参比组比较,结果相近(P>0.05),治疗后,分析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角对比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小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 角指标对比()

表4 两小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ODI、Cobb 角指标对比()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症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会引发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现阶段临床治疗措施相对较多,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为现阶段腰椎间盘突症治疗的有效术式,能够帮助其实现髓核病变清除,并进一步解除神经受压。伴随脊柱外科微创术式的逐步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能够获得广泛重视,可作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其使用时间相对较短,临床效果仍需逐步探讨[3]。

椎间盘开窗随核摘除术为现阶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在小切口下实施操作,并有效保留关节突、椎间盘,避免破坏腰椎后部结构。患者术后腰椎后部能够积极发挥骨性屏障效果,其疗效确切、舒适,能够实现小切口治疗,但尚未到达微创的水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4]。伴随医疗技术逐步发展,新型脊柱微创技术获得广泛关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能够通过微小的工作通道有效达到病变髓核部位,并借助内镜进一步获得清晰术野,避免其血管以及筋膜受到损伤,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并确保生物力学稳定性[5]。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以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治疗,患者的腰椎功能明显恢复较好,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进一步清除病变髓核,使其神经根充分减压,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6]。同时,应用颈椎间孔镜有效治疗能够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减轻疼痛,此手术为局部麻醉,术中可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询问,应及时进行操作深度及通道角度调整,使患者神经根性疼痛减轻,更有利于促进腰椎间盘功能恢复,属于细小的工作管路,不会破坏骨质及损伤椎旁肌以及软组织等,进一步减轻疼痛。同时,其中应注意的是颈椎间盘孔径下髓核摘除术需要依据内径实现穿刺定位。临床需要注重手术穿刺部位,预防手术失败,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7]。

综述,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能够减轻患者疾病疼痛,使患者活动能力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摘除术压痕硬膜外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支撑喉内镜下与传统纤维喉内镜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无菌包凹印生产线压痕打孔连线驱动新结构
变量压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