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研究
2022-10-31赵寒君
赵寒君
(浙江正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域的亮点,在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拉动城乡经济、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贡献突出,成为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国家出台了诸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为应对新的调整,在危机中育先机,就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提升自身内控管理水平。
一、中小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微型企业发展起来,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仅有少数中小企业参与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对于企业内控管理方面重视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关注点集中在打开销路、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值等方面,特别是技术含量低、行业门槛低的产品或企业,往往存在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情况。据美国《财富》杂志的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寿命不到7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不仅企业生命周期不长,真正发展壮大的更是屈指可数。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导致了其生命力不强,续存时间短,既会影响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社会就业压力,也会导致人、财、物的严重浪费。而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建立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内部控制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障财务良好运转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财务风险抵抗力差,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甚至缺失,如果不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既会给相关人员弄虚作假带来可乘之机,又会因财务报告不够真实,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无法合理制定商品价格,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销路不畅,还会增加坏账的风险,导致企业收支失衡,甚至资金链断裂,让企业正常运转难以为继。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只有财务状况良性运转,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内控管理,可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能降低财务会计工作中风险的出现,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财务运转中出现的问题。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情况。认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主要依靠生产和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能,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在这种思维下,容易出现短视行为,对发展前景良好但在短期内收益不佳的项目,会压缩投入甚至半途而废,造成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项目预算入手,对每笔投资、每个项目在上马前都进行充分论证,就能降低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减少项目在盈利前被终止的情况出现。财务内控制度让所有的财务收支都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加强预算执行力,有效控制项目中的各项开支,避免浪费行为出现。此外,加强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管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营。
(三)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财务内控制度,通过精准的财务分析,不仅能掌握企业各项运营指标,而且可以通过相关指标涉及的业务实质,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或缺陷;通过综合分析财务报告信息,发现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让中小民营企业把财务报告信息变成管理信息工具,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分解,能清晰掌握企业财务状况、每个项目经营成效和今后发展走势。尤其是面对潜在的经营风险,以及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能提前发现、及早处置,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便于企业高层采取有效应对举措。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类经营风险,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内控管理意识
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创办初期,会因企业生存的压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甚至排斥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将财务发展制度视为企业发展的束缚。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粗放型的模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做分离,日常管理中习惯于一言堂,追求发展的短平快,以操作便捷为目标,认识不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财务就是记账算账、收款付款的部门。对财务管理,既不愿投入添置软硬件的资金,也不会进行精细化分工。为了减少人力成本,没有招录专业财会人员,现有财会人员只要能应付日常的资金转账、记录即可。对于专业账目,而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办理,花钱买服务,基本放弃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二)缺乏规范的内控组织结构
一些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为了压缩经营成本,对不能立即创造效益的部门开支能减则减,内部控制只是作为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制度,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机构。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创业型组织形式,层级简单,决策集中化,董事长和总经理由持有人所担任,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经营决策者的理念注重产出效益,对财务控制投入少,财务部门设置不够合理。一方面不愿意高薪聘请专业的财务人才;另一方面对出纳、统计等岗位人员,一岗多责,例如:有些出纳还要负责采购或内勤等业务。组织结构设置不健全,就导致无法实现岗位的专职化、专业化,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
(三)缺乏完整的财务控制流程
企业要落实内控管理,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关键。然而,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推崇扁平化管理,没有建立从业务接单到采购采买、成品入库、提货发货的完整业务内控链条,一道环节出现问题,下一环节不能及时发现和纠错,会给整个供应链造成影响。同时,流程不规范,导致不相容岗位无法做到完全分离,岗位间不能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出现问题也难以在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尤其是对财务控制流程的不规范,致使企业管理层无法掌握准确的财务信息,对应付、应收账款核对存在滞后性,企业坏账呆账风险大,财务风险防控水平低,无法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通过规范企业管理流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对管理层和员工的工作形成制约,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抵触。要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既要以考激励机制为动力,还要靠内部监督的推力,后者尤其重要。然而现实中,一方面,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监管部门,或者设置了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没有设置内审部门的企业,由财务部门承担审计监督工作,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工作界限不清,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内部审计监督,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监督缺乏合理的考核办法,没有科学的考核工具或规范的考核方案,导致企业人治化现象严重,公司管理层制定决策随意性大,让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让采购、财务等高风险岗位人员有了可乘之机。因为财务控制得不到有效监督,会给企业良性发展增加很多障碍。
三、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管理层的内控意识
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其认识到加强内控管理,对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尽管无法像开拓市场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却是企业能稳步发展的根基所在。对于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往往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企业在起步阶段,先要存活下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过分相信自己的管理能力,甚至会认为规范的财务管理给企业效益带来障碍。一个企业能否建立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取决于决策层尤其是持有人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人与岗位的关键性,提高人职匹配度,要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把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关键业务岗位上去。做到人才匹配,各司其职,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效益的双赢。再次,管理层要认识到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实际上还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财务部门成为内部制度的执行者、践行者。与此同时,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起相关财务监督体制,认识到监督对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剩余收益最大化。要从根本上提升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知,将内控责任与员工的岗位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照制定的规则执行,避免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流于形式。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财务内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离不开管理层对内控环境的营造,遵循由上至下、由表及里的原则,管理层做表率,严格遵守内控规章制度,有章必依、违章必究,用内控管理维护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二)优化财务内控组织结构
一是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各运行部门进行优化,设置所需的部门,并对相关岗位的职、责、权进行明确,确保各部门精简扁平,降低运行成本,又能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协同制约又相互独立;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配备专业的财务队伍,设置严格的审签权限,为资金安全、资产管理的安全、财务信息的正确性提供切实的保障;三是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对核心岗位,要吸纳专业人才,多招聘一些财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对现有员工,加强内控管理培训,鼓励相关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四是财务人员要通过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全面、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分析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要定期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层,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做出各项决策提供参考,提高企业抗击风险能力。
(三)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
一是完善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机制。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对客户付款的可能性和信誉度进行研判,及时发现风险,提前采取防范对策,降低应收账款报损;二是完善应收账款的核算制度,定期清理呆坏账,对客户还款意愿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实现资金周转期间成本消耗的补偿,从而控制由于坏账所造成的资金损失,保证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三是完善存货内控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存货信息,将其购、销、存制度化。对存货管理人员,实行权责分离制,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保证账实一致;四是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加大对会计系统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通过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核算、管理效率;设置应收系统、应付系统、考勤系统等独立模块,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助和制约,减少重复作业,实现数据在各部门间共享。在内控执行过程中,每个部门在完成自己环节工作后,实时做出对上一环节的反馈和下一环的通知,既提高工作效率,又确保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及时做出反应,实现全方位风险防控。
(四)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一是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由专业的审计人员负责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通过规章制度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制度能涵盖企业整个组织机构架构、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审计部门应定期将每个部门的执行成效和存在问题报告给企业高层;二是确定内部审计监督的核心内容,既要全覆盖、又要突出重点,尤其是重视对问题的整改。通过健全自我监督机制,尽可能消除风险隐患,发挥内审监督的作用,切实加强内部活动的控制;三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奖惩。要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明确审计工作职责,明确审计工作奖惩办法,建立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审计不规范或没有发现明显问题并造成后果的情况,进行严厉追责,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有效,使内部审计部门切实发挥监督职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四、结语
中小民营企业应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制度的缺陷乃至缺失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全面客观分析,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管理控制的精细化,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效,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跑者,势必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更有效地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