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养生价值研究
2022-10-31孙恒恒
孙恒恒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加上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受到很大损害。为了缓解人们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人们趋向于寻找一种具有强健身体、心情舒畅、美体塑形功效的休闲体育活动。因此,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养生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深得大众的喜爱。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太极拳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参与学习,使得太极拳成了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太极拳和养生密切相关,它对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吸收系统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的诸家文化中,道家最擅于养生,太极拳融合了道家气功的精华,其中“道”是太极养生文化不变的追求,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和法则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在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人体健康带来隐患,如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食品不健康、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造成人体生理和心理的不健康。通过讨论太极拳对人体养生的价值研究,发现习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健体美心,技击防身,消除疲劳的效果。另外,由于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普遍下降,高强度、高难度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满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需要。通过练习太极拳希望实现健康老龄化,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功效,让太极拳文化得到继承,品质得到发扬,造福人类。
1 陈式太极拳的相关概念
1.1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对于太极拳的追溯,要从清朝《太极拳论》说起,在经过历史长河洗礼后,太极拳萌生出五大派别,分别是陈式、孙式、杨式、吴式、武式。陈式太极拳作为最古老的拳法,起初是明末清初时期陈王廷所创始的,其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有着浓厚的中原地域特征,历尽代代相传发展,直到20 世纪初,陈式太极拳才显露光芒。2005 年,焦作市被赐予“太极圣地”美誉。2008年,太极拳被划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 年,陈家沟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展,推动陈式太极拳登上了世界舞台。2020 年,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外国群众的欢迎。陈式太极拳的内容有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太极器械对练,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等,陈式太极拳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得大众喜爱和追捧,逐步壮大发展。
1.2 陈式太极拳的拳法特征
陈式太极拳的拳法特点是内养气、外养形,在行云流水的动作变换中,做到动与静的相互转化,虚与实的相互结合,形成由部分到整体,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内至外,动作一气呵成。陈式太极拳以刚柔并济著称,拳法要求在打的过程中,给人以舒缓、轻松、平和的柔美感觉,但其内在依靠气息的流动推动四肢动作的进行。练拳时,要求人体上半身脊柱保持直立,思想要专注于拳法,气沉丹田,松腰圆裆,以腰为轴,左右对称,上肢随下半身重心的变化而跟进移动。陈式太极拳还具备技击的特征,面对攻击时,太极推手采用以柔克刚,借力用力,以静制动的方法可轻松化解对手发力,将其击败。
2 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
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私家汽车高度普及,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智能,食物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不良生活习惯,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等问题。这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健康隐患,还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2.1 生理健康隐患
2.1.1 身体机能下降
2020 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人群工种分布大多居于白领和知识分子。亚健康是指长达3个月以上身体各指标处于疲劳状态且又能维持正常工作的状态,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的临界中间值,若不注意则可能引发疾病,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及个人的心理状态。身体机能的下降主要体现在内部器官的运作不畅,动作变得迟缓,很容易感到疲劳、失眠,个人的抵抗力、记忆力逐渐下降。
2.1.2 疾病困扰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创伤骨科7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新教学法组(3D打印技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组,每组各35名实习学生。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3.1±1.6)岁,入组考核成绩(85.35±4.11)分;对照组中,男26例,女9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2.8±1.7)岁,入组考核成绩(84.62±3.87)分。两组临床实习生入组考核成绩、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当前,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下背部疼痛及膝关节等,这些问题产生于日常不良的运动姿态和生活习惯。例如,从事办公室的白领人员,长时间的久坐会导致臀部肌肉失去本身的弹性而变得松弛,不正确的坐姿最先引发的腰部的疼痛(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侧弯、坐骨神经痛),随后脊柱受到的压力过大可能导致下背部或颈椎问题的发生。此外,膝关节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人们每天必需的运动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下肢肌肉力量萎缩,加上不良的坐姿习惯(如跷二郎腿)和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的减小,骨骼变得脆薄,进一步诱发膝关节疾病的发生。久坐也可导致身体燃烧的卡路里下降,脂肪堆积在腹部,导致消化系统紊乱。
2.1.3 身体损伤难以完全康复
针对颈椎突出和腰椎突出的疾病,医学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但治标不治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消除病痛,若继续重复以前的动作模式和习惯则会再次诱发疾病并加重疼痛,给人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双重伤害。在康复方面,通常采用康复训练的方式,对疼痛部位进行筛查、判断,找出造成病理现象发生的根源之处,针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2 心理健康隐患
2.2.1 心理亚健康
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造成了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在人格缺陷方面,主要表现是个人的承受能力较弱,遇到问题时会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暴躁易怒,当个人期望值未能达到时,严重者可患上抑郁症。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表现是冷漠、孤僻、不善言谈,猜忌心理较重,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交往,无法融入整体中,导致人际关系较差。
2.2.2 个人价值取向出现异化
受人格缺陷和人际交往较差因素的影响,部分人在思想上会狭隘封闭,表现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他人出现异化,更加不能接受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认为自己始终是正确的。长此以往的错误观念造成了个人行为和情感与他人和社会价值产生分歧,严重者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 陈氏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3.1 陈式太极拳对人体生理方面的养生价值
静以养心,太极拳中的静是指在安静的环境下,用平和的心态,心无杂念地专注于拳法的练习,这时大脑中的神经系统趋于放松状态,能让意识变得平静,压力得到消除,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人体中枢神经的支配,随着音乐节奏和太极拳招式的变换而做出相应改变,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全身的细胞参与运动,改善身体内部血液循环,还有利于强健心肌功能,增加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的负担。
此外,练习太极拳对“三高”和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陈式太极拳是一种节奏较缓慢,动作幅度较小的有氧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式能够改善肺部功能。通过调节气息,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肺活量同时,对肺部起到良好的保护和按摩的作用。伴随呼吸的逐渐加深,体内的氧气含量增加,肺泡弹性和肺活量的增大,肺部的血液变得充盈,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慢人体呼吸衰老的速度,形成对肺功能的保护。但有研究发现,太极拳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单是保护心脑血管,改善肺功能,还能提高人体的反应力,调动神经系统的活跃度。通过练习太极拳,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加速食物的消化分解,形成对消化系统的保健作用。综上,练习太极拳能保护和提高人体的各方面机能。
3.1.2 陈式太极拳能改善人的体质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我国绝大多数人群正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长此以往的发展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太极拳是一种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练习的运动,这也是当前在中老年人中推崇的一项运动。研究表明,陈式太极拳的动作大都以动静结合为主导,并具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针对性地进行着重锻炼的特点,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使人体的内外保持平和,上下肢体协调,全方面改善人的体质状况。太极拳具有内调气息,外养筋骨的特点,通过陈式太极拳和八法的配合练习,可以达到内外相通,活络筋骨,强壮肢体,平衡协调,改善人的体质状况的效果。陈式太极拳讲究以腰部为核心,要求力由腰部发出到四肢,由内到外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扭转、弯腰练习可以增强脊柱的活动性和肌肉的延展性,提高肩、肘关节的灵活性,使骨骼力量得到强化。太极拳有很多以马步、弓步为支撑动作的姿势,经常练习由上至下的蹲起动作,可增加腿部的力量,加强下肢的稳定性。总之,练习陈式太极拳对强壮人体骨骼,发展脊柱灵活性,以及对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力量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3.1.3 陈式太极拳对人体疾病的康复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骨质疏松的问题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的难题。太极拳对心脑血管基本的康复,通过调动肢体的运动,随着太极动作的缓慢变化,促进血液循环,放松人体的焦虑情绪,对高血压患者保持平稳血压有极大益处。呼吸方面的疾病主要是老年人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结核等,太极拳对这些疾病的康复原理在于利用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肚子变瘪,呼气时肚子鼓起,这样的训练方式增大了肺活量,增加了氧气摄入。一吸一呼的配合,形成规律性的节奏,有助于减轻疾病的恶化。年龄的增长导致骨密度变小,骨骼也就变得脆弱,常见的疾病有骨折、驼背、腰椎间盘突出等。太极拳运动讲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动静结合,这就保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强调腰部发力,则可以在练习中增强腰部的力量,对腰椎间盘起到改善的作用。随着肌肉力量的强化,骨质也变得坚固,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弯腰驼背的现象,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增加,实现延年益寿的功效。
3.2 陈式太极拳对人体心理方面的养生价值
3.2.1 陈式太极拳能调节心理状态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的情感变得浮躁、冷漠。有资料显示,受烦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的影响,年轻人患抑郁症的比率远远高于老年人,多表现为郁郁寡欢、精神萎靡、情绪消极的状态。太极拳练习要求习练者在心境平和、去除杂念的情境下进行,在聚精会神的练习中,感受呼吸的变化,放松身体肌肉,有效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和大脑的疲劳,具有良好的休闲价值。太极拳的练习中,有柔和、舒缓的音乐相辅助,丰富了太极拳的练习,使练习者的心胸开阔,身心得到放松,享受练习太极拳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愉悦心情。
3.2.2 陈式太极拳改善人的社交环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又依靠着整体来壮大。陈式太极拳的动作简单易学,符合全民健身政策的要求,适合不同人群的练习。太极拳是一项集体参与的活动,众多人群参与锻炼可以增进集体之间的感情,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利用太极拳中的画圆,可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太极拳的刚强与柔软并济,可以磨砺人们的性格,经过一段时间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培养人们沉着冷静、个性刚强的性格,解决问题时干脆利落,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太极拳讲究内外平衡,这是指人的内心和外界复杂环境相适应,通过练习强大自我的内心世界,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与他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3.2.3 陈式太极拳文化有利于社会发展
社会文明的象征是指精神和身体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发展,国民体质指数呈现下滑势态,引发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力求寻找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太极拳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代表,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分支,保留并传承陈氏太极拳,即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将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陈式太极拳文化的认知程度。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功效,能从根本上解决健康的问题,也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陈式太极拳形成了特有的养生功法。通过对陈氏太极拳养生价值的研究,发现陈氏太极拳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陈氏太极拳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还能改善人的体质状况,促进康复,调节心理状态,改善社交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陈式太极拳是内练精气,外强骨骼,动静结合,内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文明的象征。历经岁月和人民智慧的不断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