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花山文旅产业的三个要点
2022-10-31李萍
李 萍
2016 年7 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仅实现了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上零的突破,也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融人类历史、族群记忆、山水风光于一体,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当下,极具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文旅产业是绿色朝阳产业,也是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花山文旅产业,助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这于广西而言是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发展命题。
一、扩“面”:依托“阐释+宣传”讲好花山故事
花山岩画是世界上单幅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花山文化在壮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独特见证。讲好花山故事,既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花山,也可以推动壮乡各族人民的文化互动与民心相通,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自身的传承发展。而要讲好花山故事,首先得做足做深做透花山文化的研究阐释。当前花山壁画作画时间、作画族群、作画主题、作画方法、作画目的以及壁画的保护开发等问题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花山文化本身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与华南和东南亚诸民族的渊源关系、在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中的地位等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在研究阐释的基础上,还应多形式多渠道对花山文化进行宣传,既可以借助固态的媒介载体,例如通过创建花山文化网站、花山文化博物馆、花山文化数据库,出版发行花山文化书刊、光碟、画册和工艺美术作品等等,扩大花山文化的受众群体和消费群体;也可以依托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举办花山文化主题节庆会展活动,开展花山文化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等,将花山文化推向更开阔的舞台与市场。总而言之,通过阐释加宣传,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向广大民众呈现花山文化的深度内涵与丰富价值,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而更好地推动花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实现花山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人们对壮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了解与认同,进一步培育和壮大花山文化旅游的消费群体,提升花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二、布“局”:跳出“碎片化”模式构建产业阵营
花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广西凭祥、龙州、宁明、江州、扶绥、天等、大新等壮族聚居的左江流域各县市,其中以广西宁明河段的岩画最具代表性。近几年来,宁明县抓住花山岩画成功申遗契机,高扬文旅融合旗帜,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30 多亿元,夯实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狠抓优质景区建设,举办文旅活动,不断打响“骆越根祖·岩画花山”国际文化旅游品牌。2016 年,宁明县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开发花山文化旅游,在加快花山景区创5A等提升工程的同时,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 年,宁明县获评首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据统计,2017 年到2019年,宁明县接待游客由302 万人次增加到703 万人次,年均增长56.6%;旅游总消费由35.89 亿元增加到80 亿元,年均增长74.8%。然而,花山文化作为线性的、带状的文化遗产,其旅游产业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应着手推动花山文游开发上升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项目,以宁明为中心区域,汇集左江流域相关县市的力量,对花山岩画及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以及当地活态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整体性保护与利用,以影像、演艺、会展、节庆、文博等为载体,打造融文化、生态与经济于一体的左江花山文化旅游带,并以花山文化旅游带为基点,整合广西相关文化旅游资源,以此构建起广西花山文化旅游圈。
三、延“线”:乘开放新格局之东风融入世界
独特的地缘区位赋予了广西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广西牢记领袖嘱托,加快推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上,广西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亦取得了突出成绩。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大大拓宽了广西文旅产业融入世界的平台与路径。花山文化是骆越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骆越文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广西应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乘当下开放发展新格局之东风,借助骆越文化的丰厚内涵与深远影响,将花山文旅产业塑造为广西乃至中国的旅游品牌,使之融入“一带一路”,成为备受瞩目、跨境共享的旅游项目。通过讲好花山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一带一路”实践的推进凝聚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贡献广西文化旅游智慧和广西文化旅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