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衡阳高质量发展
2022-10-31谭运莲
周 旋 谭运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当前,衡阳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衡阳“十四五”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雁城”。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体系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尤其在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既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更表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上明确了生态文明基本内涵。尊重自然,就是要明确一直以来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恩格斯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顺应自然,是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由于工业制造,对自然资源的掠取、破坏,导致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不可持续问题出现。因此,最好的发展模式,应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形成了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优先于人类的科学论断: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与自然关系中人是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的继承与发展,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认识论的指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近年来,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仍然是重经济社会发展轻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保护工作压力较大,问题大于成绩。
(一)从过去来看,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一是产业基础限制。一方面污染地块分布广。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城市之一,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涉重涉危废渣、废弃矿山、老旧厂区还未完全治理到位,矿山开采以及引发的次生灾害大量占用和严重毁坏土地,造成山体破碎、地皮裸露、沙土乱堆。历史上的粗放型发展遗留了大量的土壤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排查统计,衡阳市共有179块疑似污染地块,目前仅完成治理13块,余下的地块分布范围广,各县市区均有涉及,特别是合江套、水口山、松江、大浦等重点地区的问题更为突出。另外,在矿业采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通过飘尘、废水、废渣等形式扩散到周边环境中,部分区域重金属污染隐患突出,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例如以前报道的衡东工业园区旁边村庄的镉米,儿童血铅超标。全国首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湖南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远高于全国19.4%的平均水平。水口山、松江、大浦等重点区域环境风险隐患还未完全消除。对农业种植中的农药和肥料等面源污染源控制不严,没有出台相应的管控制度,尚未真正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行动。另一方面煤炭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低下。衡阳市是有色金属之乡,其中耒阳市历史上是采煤大市,因此生态环境的软实力缺失。2018年,耒阳蔡伦竹海违规开采煤矿问题被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2021年6月、9月、11月,国家长江办暗访、省生态环境厅日常督察又指出衡阳市煤矿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前段时间整改,这些煤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对照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清洁生产水平还比较低。
二是环保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健全,雨污分流改造没有完全到位,蒸水城区段水质还不能持续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城区酃湖、东阳渡、交通工程学院周边片区污水还未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大部分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还未建成投运。虽然近年来我市对环境治理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一方面,许多应建的生态环境治理设施还未建成。全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实施全覆盖,市城区珠晖酃湖片区、东阳渡片区未建污水处理厂,每天约8万吨污水直排湘江和耒水。全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仅建成1家,规划建设的其他6家还未建成,有些还在前期选址阶段,同时,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安全处置、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已经建成的治理设施配套不健全,运行不正常。市城区除松亭污水处理厂外,其它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如江东污水处理厂、铜桥港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均低于100mg/L;乡镇污水处理厂普遍管网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少数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难以稳定正常运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普遍不具备重金属铊处理能力,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部分垃圾填埋场存在渗滤液渗漏、渗滤液处理不规范的情况,渗漏液、尾矿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垃圾收集处置机制不完善,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露天焚烧现象突出。3000多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废弃物排放总量大,点多面广,监管难以到位。
三是环境污染空间结构转移问题凸显。衡阳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生态环境的留白和保育。2007年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先行示范区,要进行产业转移,衡阳作为周边的最大城市,无条件接收,使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及空间布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发展格局的变化带来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空间结构变化,污染排放转移问题凸显。另一方面,衡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连结成渝经济区、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接口,以国家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打造电子信息、盐化工及精细化工、钢管材料深加工、输变电装备、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若干年过去,在全市环境压力总体增大的同时,承接产业转移地区的污染特征逐渐凸显,全市环境压力逐渐增大,环境的软实力缺失。
(二)从现在来看,环保动力不充足
一是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仍需提升。从纵向上看,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还没有完全压实,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还没有完全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还有欠账,少数地方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偏向发展、偏向项目。在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时,既有“打擦边球”的现象,也有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现象。有的基层政府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方法不多;有的地方执行意识不够强,抓生态环保“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仍然唯GDP论,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粗放发展,甚至存在降低环保准入门槛吸引投资、为高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的现象;乡镇、村一级环保责任还未落实,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缺乏系统完备的环保考核标准、政绩导向、用人导向。农村部分自然村环卫保洁、垃圾清运不能常态化,依然存在生活垃圾焚烧、倾倒现象。从横向上看,有的部门未完全落实“三管三必管”工作要求,个别部门对自身环保职责还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虽然出台了环保责任规定,但由于法律法规规定存在交叉、或不明确不具体,部门之间职责边界界定还未完全厘清,比如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秸秆露天焚烧等监管职责还没有清晰界定。生态环境部门综合协调、统一监管缺乏硬措施。
二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偷排、漏排等现象屡禁不止。部分企业治污设施或建而不用,或仅在部分时段运行应付检查,或表面上运行实际上埋暗管偷排。危化企业偷埋危废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公众环保意识薄弱、参与度低。群众普遍存在关注度低与低参与度并存的现象,不知道如何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些人也不愿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基本的认识,认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都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责任,个人的行为不会对生态环境有多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个人无关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生态环境关乎我们社会中的每一员,我们都是大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从未来来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发展目标,我们始终坚持
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衡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衡阳落实国省要求,提出了《衡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设置深入开展“八大攻坚行动”目标。组织开展铊污染专项治理、大气环境全域达标、重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饮用水源保护地环境问题整治、采石采砂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队伍作风建设等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推进一批行业性问题系统解决。着力打造“七大样板工程”。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全力打造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煤矿区生态修复工程、蒸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幸福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常宁市清溪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程、衡阳市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示范工程、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衡山县岭坡乡原金矿土壤治理修复试点项目等环境治理“样板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污染治理攻坚。到2025年,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重点推进衡阳地段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三、衡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指示。衡阳市需要始终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衡阳篇章。
(一)着眼全局,划定红线,政策先行
为建立生态法治,党中央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生物安全法、污染防治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涵盖了生态环境的多个方面,对环境污染治理防治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程法律保障。在地方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更加细化落实:一是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绿色产业的财政、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健全节能评估审查、生态赔偿、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保护,划定好耕地、海域岸线、林地、水系、高原和湿地的红线,界定出哪些地方鼓励开发,确保红线管理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政府仍需继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相关的建设机制要有持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切实建立起“文评”机制,要划定“文化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文化红线”区域内进行文评,具体可参照生态保护环评机制;二是构建领导责任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明确财政支出责任,制定科学评价考核,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严格排污管理,加快生产服务绿色化,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公开环境治理信息,加快形成生态破坏者履行责任进行生态修复赔偿、生态受益者支付相应费用享受绿色资源、生态保护者享受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四是完善生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五是健全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和生态环保公益诉讼制度,重点完善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重点防控湘江干流衡阳段及耒水、舂陵水、蒸水、洣水等重要支流,常宁水口山、衡南松江、松木经开区、衡东大浦及衡山经开区等地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洗砂、采石及涉重金属污染等非法企业,坚决取缔非法码头,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和保护生态安全。
(二)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衡阳
首先要进行差异化布局。要对全市各县市区的特色生态产业进行摸底,然后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式发展、集约化管理”的全市产业协同布局,有规划有计划地进行生态产业布局,整合各方资源集中打造“一县一品”的千亿生态产业集群。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揽,组织对全市工业产业进行全面梳理,对重化工、矿石开采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源型能耗型产业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优化调整,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的项目关停并转治,不断提升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其次要精准化定位。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目标,要抓住这种绿色消费追求,种植出更多的天然有机产品,生产绿色环保产品,推出生态康养休闲园,打造宜居的绿色小区,满足人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则需要科技化支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两极,通过科技转化和支撑,是可以实现更大效用的资源利用,也可以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在农业种植方面,还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种植水平,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最后要一体化配套。将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来推进,特别是在完善环保、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生、体育、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造绿色城市示范地。
(三)宣扬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在全市进行环保宣传,培育和提升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首先,政府应加大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生态教育提供更多的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为生态文化的普及提供保障。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化,鼓励公众参与监督;鼓励民间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文化交流,培育健康的生态文化环境。其次,企业也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应体现生态意识。一方面,通过经济领域的生态成本控制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物质利益驱动,让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品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利润,让损害生态环境的产品退出市场,使企业家和员工能够从环境保护中获取物质利益,并逐渐形成环保产品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教育,让企业家和员工明白企业和自身的生态权利与义务,理解生态利益的共同性,以及人、自然、社会的一体性,形成能正确处理利益与环保之间辩证关系的生态理性,进而养成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