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促动下花样滑冰俱乐部教练员的能力建设
2022-10-31蔡卫彬
蔡卫彬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1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本着学生为本、依法治理、多方联动等工作原则,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指导思想,对于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的减轻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主张在课余时间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而体育俱乐部在提供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承担重要的角色,既可以由学校组织举办,也可以通过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提供服务,政策主张并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进行有效利用。根据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在北京冬奥会的良好契机下,群众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冰雪运动热潮,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在科技和国际化团队的支持下迅速提高,在冰舞、滑雪等项目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冰雪运动产业也在逐步协同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普及冰雪运动,鼓励开展冰雪运动俱乐部,开展相关课程,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冰雪教学活动的分界线,开展各类赛事,完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花样滑冰是最早的冬奥会项目之一,也是极具艺术感的项目。在我国众多冰雪项目中,花样滑冰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大众影响力较大。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课余活动更加丰富。但目前花样滑冰面临着教练员严重不足的局面,花样滑冰的教练员队伍在数量上不能满足众多中小学校在花样滑冰俱乐部发展上的需要,在专业素质上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参与体育俱乐部的青少年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对于教练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和上升通道,对于青少年花样滑冰运动的普及具有积极作用。
2 花样滑冰教练员队伍现状
2.1 教练员数量不足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显示的数据,自从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至2021年10月,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为3.46亿人,18岁以下居民的冰雪运动参与率为15.62%,参与人数为0.46亿人,且冰雪运动四季拓展已经实现,也逐步打破了地域限制。花样滑冰是一项将体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结合的综合性体育项目,适合不同类型的孩子学习,在经过训练后,他们的体能、协调性、柔韧度以及音乐舞蹈方面的欣赏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提升。研究发现花样滑冰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保持优秀的身体质量指数,且有利于促进智力和学业方面的提升。因此在国家建设冰雪强国战略和冬奥会的积极带动下,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花样滑冰体育课程,社会上的花样滑冰俱乐部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就造成了花样滑冰教练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优秀的教练供不应求。同时,冰雪特色运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冰雪人才,包括教练员、运动医疗专家、体育科技和管理人才等。另外在社会上有许多花样滑冰的社团和俱乐部也需要大量的教练人才。普通基础教育学校、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冰雪俱乐部、冰雪产业等对于花样滑冰教练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的教练员多是从专业运动队伍退役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由于花样滑冰的项目具有艺术、体育的融合性及高强度的竞技性等特点,兼项跨项难度很大,教练员的紧缺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数量少、需求大是目前花样滑冰初级俱乐部发展的一大难题。
2.2 培训机会少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职业素养决定着花样滑冰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到花样滑冰事业的发展趋势。对教练员进行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思想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培训,是花样滑冰俱乐部教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在花样滑冰教练员培训方面的体系化程度不高,多数教练员经过相关培训、参加国际滑联组织的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后,如果通过,则由体育总局及各省市体育局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为其出具相关资格认证书。具有资格认证的花样滑冰教练培训体系仍需要完善,在互联网+体育方向依然需要持续发力。目前无论是校园内的花样滑冰俱乐部,还是社会组织的花滑俱乐部,在教练培训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全面的平台。花样滑冰教练员的培训体系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态势。通过举办花样滑冰高级人才研修班、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发挥俱乐部高级人才的骨干作用,对内部管理、教练培训、资格认证等进行相应的讨论和探索。但是这种带动作用的辐射面还不够广泛。教练员在上岗、培训和职务晋升的上升通道还没有打通,初级俱乐部的教练员在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各类教练员业务培训班在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氛围带动下有序开展,培训的主题涉及科学选材、体适能训练、教练规则等多个部分。但是体育圈层在社会中的辐射能力依然有限,从业者在缺乏培训平台的背景下相互交流的机会少。我国花样滑冰俱乐部实行的有退役队员执教制度,即教练员由退役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担任。而这些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主要是来源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花样滑冰技战术的不断创新,教练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改革,但是在培训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教练员的能力提升慢,不便于传递最新的训练理念和模式。加强教练员培训体系的搭建,打通教练员上升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滑冰教练资源共享,是目前教练员人才储备和提升的关键。
2.3 教学能力欠缺
教练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在运动技能之上的重要因素。在初级俱乐部中,花样滑冰运动员还不具备对于自己的训练进行独立安排的能力,对专业领域的掌握情况还比较薄弱,而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的教练员能够帮助运动员找到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节奏,在团队比赛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比赛策略制定和调整。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全面深度的系统培训,更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运动员的磨合、手段的调整、矛盾的解决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许多花样滑冰教练是运动员退役后担任的,尽管在运动技能上有所优势,但是在教学经验上较为欠缺。全国目前比较知名的花样滑冰俱乐部有世纪星、冠军、全明星、华润等多家,而且俱乐部花样滑冰的水平随着政策的诸多利好、冰雪科技的发展和冰雪文化的传播逐年提高,随着花样滑冰运动员数量的增加,教练短缺的问题格外突出。花样滑冰教练成为花样滑冰俱乐部竞争的重要受益者。为解决教练数量不足的问题,像世纪星这样实力较为雄厚的俱乐部开始探索花样滑冰教练培训之路,逐步建立教练培训和课程体系,以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为目标确定每个级别要求的动作和能力。华星体育与哈尔滨体育学院也达成合作成立了华星管理学院,目标是培养教练和储备管理人才。教练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社会团体的资源投入和资金支持,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教练员自身的思想素质,是否有主动提升的意识,能否找到教学能力培养的路径。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花样滑冰俱乐部的训练并不只是运动水平提升,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是体育精神的培养和冰雪文化的传播。提升花样滑冰俱乐部教练员的教学能力,需要教练自身、俱乐部、高校、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各主体共同发力。
2.4 地区发展不均衡
在花样滑冰俱乐部中,业余训练每周需要至少4小时有效冰时,而花样滑冰的艺术性又要求运动员在冰上训练之外,还需要额外进行音乐、舞蹈和表演的训练和欣赏理论的学习。青少年俱乐部培训成为花样滑冰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教练紧缺的情况下,优秀教练的收入非常可观,有能力的教练出于自身发展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考虑会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执教,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这就造成了教练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更加严峻。教练员的地区不均衡现象除了体现在教练的教学能力和运动技能上,还体现在教练员在艺术修养上,例如鉴赏力、创造力等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具有更好的文化资源是不争的事实,教练员在业余时间能够接受更丰富的文化熏陶,在外语、文艺方面的知识积累更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升。解决花样滑冰教练员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既可以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冰雪弱势”地区教练的水平,也可以通过教练员派驻方式,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冰雪教练员全国性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冰雪事业的规模化成长,更快更深地挖掘出花样滑冰的内在价值。
3 “双减”政策环境下教练员能力的培养
3.1 夯实知识和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决定着花样滑冰教练是否具有教学的基本能力,道德素养关系到花样滑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际是否相符。教练员首先要有高超的运动技能,还要具有全面、丰富的知识素养,更要有正直、敬业、拼搏等道德素养,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体育事业要求的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可以认为运动技能、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是花样滑冰教练人才必备的“三驾马车”。教练员除了发展教学技能,还可以发展自己多元化、信息化方面的能力,为中国花样滑冰场馆运营提供帮助。通过国际交流,对比我国花样滑冰教学发展的现状,取其精华并结合国内花样滑冰初级俱乐部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在与国际花样滑冰顶尖选手和教练的广泛合作中汲取经验。教练员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多个主体,从政府而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为搭建起教练员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教练员的教育思想观念进行升华,形成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观念;俱乐部的管理者要给教练员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平台,打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俱乐部氛围,完善冰场的基础设施,为教练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教练员自身首先要具有主动学习、敬业进取的意识,自主提高花样滑冰的专业知识水平、音乐、舞蹈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在学科知识渗透交叉更加普遍的互联网时代,教练员在具有文化自信的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把握花样滑冰领域的国际动态并完善自身的花样滑冰专业知识结构。要主动探索各种途径,利用各类资源,逐步成为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丰富、修养高雅的教育者。
3.2 加强教学训练能力
教学训练能力是花样滑冰教练员能力的核心,提升教学训练能力有利于训练效率的提升,也是训练效果的保证。俱乐部训练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教学准备、训练实施和训练反思评价三个阶段,在教学准备阶段,花样滑冰教练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的对象,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设定教学目标并制定训练计划,为训练实施准备相关的装备、材料。在训练的实施阶段,花样滑冰教练要具备观察和掌控能力,训练计划要具有灵活性,初级俱乐部训练中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安全教育,避免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训练实施是提升教练员水平的关键环节,在教练员培训体系中应该将实际的训练实施效果作为教练员上岗上等级考评的依据。在训练反思和评价阶段,教练员要丰富反思和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对运动员的训练表现、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做到有据可循,对自身教学存在的优劣势客观评价,逐步提升。教练需要具备多种基础设施条件下的教学把控和设计能力,要能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设计适宜的训练课程,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是教学能力的体现。同时教练员要学会转变思想,不仅给运动员在技能提升上予以帮助指导,也要在花样滑冰文化的宣传推广方面有所作为。结合花样滑冰的项目特点和教练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训练活动,不拘泥于传统的训练模式,有选择地利用游戏、派对等多种形式,让初学者对花样滑冰产生兴趣。另外,适当开展公益课程不仅能够传播冰雪运动的技能和文化,对于教练员自身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年轻的教练员可以通过公益课程积累教练经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3.3 重视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训练的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在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安排,对于团队角色的划分,对临时性事件的反应能力,对训练效果的把控等方面上。花样滑冰训练的技术动作主要是基于跳跃、旋转、托举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我国在训练中也偏向于跳跃、旋转训练,步法训练是需要加强的方面。初级俱乐部训练中运动员摔倒情况时有发生,教练员在处理紧急事件方面的能力可能关系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与运动员进行交流的能力、能够有效发动运动员训练动机、善于营造良好训练环境、善于组织多样训练活动的能力、感染力等,具有较好组织管理能力的教练员能够恰当地运用多样的训练手段、善于调整运动员的训练情绪、促进训练的有效实施。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受到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在外界因素方面,包括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和训练需要、俱乐部的管理理念以及社会体育的文化氛围。在内在因素方面,主要有教练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个人的价值观。通过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因素对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具体手段要根据不同花样滑冰俱乐部和运动员的需求进行实施。例如,通过建立初级俱乐部的数据化管理平台,对运动员的年龄、运动经历、训练表现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练员的道德素养;设立花样滑冰国际交流的专项基金扩展花样滑冰教练员的视野;组织教练员参加专业能力提升研讨会、训练班。花样滑冰教练员在进行训练管理时要本着人性化的原则,充分考虑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况,在运动员已经因训练劳累产生不良情绪时尽量不要安排危险性较高的动作或过高的训练强度,避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多采用教育说服、平静沟通的方式进行运动员的情绪疏导。
3.4 发展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的能力是各级各类教学教练工作者具有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以往在花样滑冰俱乐部师资培养中存在的关于教学研究能力的错误观点有两类,一类是不明确科学研究能力对于教练员的意义和作用,认为科学研究是体育科学相关研究者的职责,与一线岗位的教练员无关,且科学研究的理论对于解决花样滑冰实际训练中的问题的意义不大。另一类是认为花样滑冰初级俱乐部的教练员水平有限且工作繁忙,不具备花样滑冰体育科学研究的时间和能力。而实际上,花样滑冰初级俱乐部的教练员能够最直接地接触到花样滑冰的初学者,对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花滑教练员能够根据训练的实际需要,选定有价值的课题进行针对性地研究,这不仅能够锻炼教练员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建设体育科研强国的要求,也有利于俱乐部训练质量的提高。训练课改革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涉及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和评价多个方面,正确处理训练与竞赛的关系,促进兴趣与专业的转化,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等,都需要进行研究。“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发展有重大利好,花样滑冰教育科学研究的进步需要全体教练员的共同努力,教练员在具体而微的课题上具有客观优势,可行性更强。初级俱乐部中的一线教练员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是自身水平和职级发展的需要,更是花样滑冰事业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练员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全新的环境,要善于利用俱乐部的一线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培养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有诸多途径,一是完善俱乐部教练员科研培训和管理制度,为教练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制度保证,在制度的支撑下,完善花样滑冰的场地和基础设施,为科研开展提供环境保障;二是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教练教学能力培训、业务大练兵活动给教练员创造训练研究的资源;三是俱乐部管理工作的创新落实,通过老教练传、帮、带的作用,并落实评优激励机制,对于科研能力强的教练员给予晋级和评选上的倾斜,充分发挥“双减”政策下花样滑冰教练员的积极性,促进其自我提高、集体提升。
4 结语
初级俱乐部的训练工作与基础教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基础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初级俱乐部的训练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俱乐部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能够在学校体育课、课后服务、兴趣拓展多个环节发挥作用。花样滑冰运动面临着教练员数量不足、教学能力弱、地区差异明显和培训晋级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与“双减”政策下体育俱乐部的繁荣发展现状不相匹配,因此花样滑冰教练员培养具有迫切性,可以从教练员的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训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培养的维度,让教练员在运动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提升运动员的艺术审美力、运动表现力,为花样滑冰事业提供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