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2022-10-31杨慧馨王炫力
徐 旭,杨慧馨,王炫力,刘 佳
(1.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外延与内涵均不断发生着变化,文化变迁是其发展的主旋律与必然趋势。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冰雪体育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冰雪文化的“活化石”。深入探析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变迁,分析其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对于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冰雪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变迁
依据文化的结构,可以将冰雪体育文化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层包含体育器械、民族服饰、交通工具、滑冰滑雪场地等可触知的物质文化实体;制度文化层包含传统冰雪体育的比赛规则、宗教礼仪、节庆典礼、训练体制等;精神文化层包含各少数民族人民长期絪缊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社会关系。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具有明显特征的改变,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内在和外在的“软性”变化过程,其变化过程并非独立、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变迁是指民族内部的变化或社会外部的发展而引起一个族群文化的更迭,进而引发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变迁。
1.1 我国传统冰雪体育物质文化层的变迁
史书《通典·边防》记载黑龙江省流鬼族“因地气冱寒,以木广六寸,逐及奔兽”,拔悉弥族“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隋书·室韦志》记载“射猎为务,骑木而行”。《新唐书》记载“乘木逐鹿冰上”。以上史料中记载的“木”均指滑雪板,描述了民族猎人运用滑雪板追逐野兽的场景。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新世纪,工业化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城市化规模快速扩张,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与活动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伴随着交通工具与运输方式的转变,古老的传统冰雪体育器材已经被雪地摩托、电动车等现代工具所取代。第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服装已被时尚、新颖的现代服饰取代。使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只有在重大的节日庆典和运动会中才能见到,日渐成为长辈们封尘已久的回忆或当代青年的“他者”文化。第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升,滑雪板、滑冰鞋、爬犁等传统冰雪体育器材在规格、材质和性能方面均被融入了科技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与文化大环境的改善,我国传统冰雪体育的物质文化层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嬗变,这个变化是添加新的时代元素的过程,也是“他者”文化逐渐取代“自我”文化的过程。
1.2 我国传统冰雪体育制度文化层的变迁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层部分,是构成文化的血脉,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典章。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转型,传统冰雪体育文化迎来“新气象”,逐渐与“混乱”“无序”等代名词告别,逐步走上“规整”“有序”的发展道路。例如:满族传统冰雪体育“雪地走”项目起初是一种具有自发性、随意性和无规则性的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后来,随着“雪地走”项目的比赛规则、比赛内容和技术体系等制度方面的变化与创新,使得一个“无序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转变为一个“有序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中正式竞赛项目。
1.3 我国传统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层的变迁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居于文化结构的最内层,是最稳定、最保守的层面。以冰嬉活动的历史脉络为例,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进而管窥我国传统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层的变迁。
满族先人将冰嬉活动作为军事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顺治和康熙年间的发展壮大,在乾隆年间迎来了辉煌时期,上到清廷军事展演、下到民间冰雪娱乐的冰嬉活动被誉为“国俗”活动。可见,冰嬉活动经历了从生产需要、军事需求转变为娱乐活动和“国俗”活动的变迁过程。
2 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
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要义是:改善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冰雪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个银装素裹的舞台,古往今来,我们的祖先从与冰共生、与雪共存,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生产生活劳动,到了解冰雪的功能、熟悉冰雪的性能,创造出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传统冰雪体育文化,以上足以证明传统冰雪体育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每当人们在冰天雪地上开展传统冰雪体育活动时,面对美丽的“林海雪景”和有生态环境问题的“荒山秃岭”,明显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感和心理落差感。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传统冰雪体育运动时,自然会对其中的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关注。久而久之,会促使多方力量去建设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2.2 补齐冰雪运动短板,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设计上特地突出“强”字,其初衷和目的是希望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冬季奥运项目上还相差甚远的原因,主要在于竞技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开展地域受束缚、竞技冰雪人才匮乏、社会整体关注度不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处于“夏强冬弱”的现实境遇。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国家大力实施“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开展“传统冰雪体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大幅度提升传统冰雪体育运动的参与人数,为竞技冰雪运动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冰雪后备人才。
2.3 赓续冰雪历史文脉,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传统冰雪体育文化历经上万年的变迁与发展,凝缩着少数民族人民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智慧,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也凝结着全体华夏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例如,我国远古先民曾经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寒苦交加的自然环境中,他们为了适应严寒的气候条件和艰苦的生存环境,通过发明和创造滑雪板、冰床、爬犁等交通工具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展现出远古先民不屈不挠、不畏险阻、乐观顽强的精神特质。因此,在面对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发展传统冰雪体育文化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赓续冰雪历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3 我国传统冰雪体育的发展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为了更好地回应我国传统冰雪体育的变迁,应以“体育强国建设”“后冬奥时代”“树立文化自信”为时代背景,提升传统冰雪体育竞争力,强化传统冰雪体育吸引力,筑梦传统冰雪体育创新力。
3.1 以“体育强国建设”提升传统冰雪体育竞争力
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应以“体育强国建设”为主线,提升传统冰雪体育的竞争力。
3.1.1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传统冰雪体育发展体系
积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作为规划、制定、执行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组织举办“大众传统冰雪季”“传统冰雪体育文化节”等全民健身活动,推广雪地走、打冰尜、踢行头、冰上舞龙舞狮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并将人民参与传统冰雪体育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传统冰雪体育工作的评价标准。
3.1.2 筑牢冰雪竞技体育人才的根基
在体教融合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鼓励学校、体校、青少年冰雪体育俱乐部、培训机构等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的传统冰雪体育培训,定期邀请懂得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长者为传统冰雪体育习练者讲授相关知识,形成多层级的人才储备“蓄水池”,精准挖掘、选拔和培养优秀传统冰雪体育人才,进而源源不断地为冰雪竞技体育输送人才。
3.1.3 打造创新型传统冰雪体育产业品牌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将材料、能源、自动化和智能化科技等嵌入传统冰雪体育用品、服装设施、场地器材、体育赛事等方面,构建一批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传统冰雪体育科技企业,强化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风险的能力,狠抓质量、严控品质、提升品牌价值,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传统冰雪体育产业品牌。
3.2 在后冬奥时代强化传统冰雪体育吸引力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后冬奥时代已经来临。要以后冬奥时代为契机,将传统冰雪体育与惠民政策、冰雪旅游、文创产品等相融合,强化传统冰雪体育的吸引力,进而推动传统冰雪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2.1 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支持与减税降费,吸引群众参与传统冰雪体育活动
政府应出台专项惠及政策,解决群众参与传统冰雪体育的门槛限制。例如:在后冬奥时代下,设立免费参与传统冰雪体育日、免费参与传统冰雪体育活动劵等优惠措施,从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组织中挑选传统冰雪体育社会指导员对参与群众进行指导、教授,切实保障传统冰雪体育的群众参与度和普及率。另外,冰雪行业对资源环境的依附性强,政府部门应以“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制定传统冰雪体育产业绿色开发标准,并对传统冰雪体育行业进行减税,降低水、电、暖气、场馆等费用,减轻其运营压力。
3.2.2 建构特色冰雪文化旅游空间
特色冰雪体育、文化旅游作为冰雪旅游与特色文化旅游的复合体,其核心竞争力是特色文化,而传统冰雪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应深入挖掘其独特性与亲民性,建构特色冰雪文化旅游空间。例如:将爬犁、转龙射球、莫日根赛等传统冰雪体育项目的内容、规则和形式进行适当创新,突出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游戏性的亲民主题,让参与冰雪旅游的旅客亲身体验特色冰雪文化,强化传统冰雪体育的吸引力。
3.2.3 打造独具吸引力的传统冰雪体育文创产品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和“雪融融”成为“顶流”,曾出现“一墩难求”“一墩难买”的火爆场景。究其原因,是因为融合了活泼可爱的国宝形象、独树一帜的中国元素、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同时,也折射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行为的新趋势。因此,在后冬奥时代下,可将传统冰雪体育与文创产品等领域进行融合创新,赋予其文化价值、精神内涵与品牌故事,打造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冰雪体育文创产品。例如:冰嬉图纪念徽章、冰嬉图文艺服饰以及冰嬉图茶叶、茶具等。
3.3 以“树立文化自信”筑梦传统冰雪体育创新力
3.3.1 构建历史文化的认同的文化产品
文化自信源自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如果缺乏对历史文化的认同,那么文化自信将无从发生。因此,可将传统冰雪体育的历史文化与卡通动漫、电影戏剧、科普纪录片等相结合,打造适合不同受众群体阅读和观赏的历史文化科普读物和影片,引导人民了解传统冰雪体育的历史文化渊源,进而形成对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与敬畏感。
3.3.2 扩大文化传播与交流,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传播与交流是促进文化赓续发展的助推力,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活力。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有利于扩大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掌握冰雪文化的话语权。可借助“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等传播平台,借助“明星效应”和“名人效应”邀请明星、名人担任传播代言人,将我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送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并将外域优秀冰雪体育文化“请进来”,与中国传统冰雪体育文化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3.3.3 推动传统冰雪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挖掘传统冰雪体育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并提炼具有传播意义的文化精髓。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筑梦传统冰雪体育的创新力,打造一批具有科技水平、保留传统冰雪体育文化基因的“特色”文化内容,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于时代的更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4 结语
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是文化自信存在的源泉和助推力量。具体而言,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发生的逻辑起点,文化交流是强化文化自信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筑梦传统冰雪体育的创新力。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赓续传统冰雪体育文脉指明了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