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诗品格、叙事突围与创作反思
——评重大革命题材剧《外交风云》

2022-10-31段婧瑛

声屏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风云题材外交

□ 段婧瑛

在国家重要节点相继来临之际,如何挖掘重大革命题材这座创作“富矿”,拓展电视剧创作的精神文化视野,建构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命题。《外交风云》以其突破性的题材选择、宏大的史诗品格、温度感的领袖人物塑造,刻画了新中国外交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三十年,赢得了观众的盛誉。

在主题层面,《外交风云》以史观今,透过新中国外交“破冰之旅”的三十年,观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将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袖不畏强权、坚持国家完整、民族独立的崇高革命精神以外交史的视角呈现,全景式地唤醒了国家记忆,加深了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凝聚力。在情节构制上,该剧善作减法,以民族精神与国家利益作为剧魂,面对新中国不可胜举的外交事件,选择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查抄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电台为起点,以毛主席第二次会见尼克松为终点,有侧重地细致展现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法建交等重要事件,将历史事件中的坎坷艰难与戏剧矛盾冲突巧妙融合,构建了一部气势磅礴的“燃点”正剧。在人物塑造层面,该剧以史托人,塑造了层次丰富的人物群像,以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心人物,以黄镇、乔冠华等卓越外交官为次要人物,充满温度感地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铭记的英雄。同时,剧中以少而精的笔墨刻画了如斯大林、戴高乐、尼克松等外国首脑,丰富了叙事视角,展现出了宏大的史诗品格。

电视剧《外交风云》延续了当下历史题材电视剧平民化的创作风格,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高大全视角,以艺术性丰满历史性、虚实结合,以平视的视角展示了伟大人物和历史事件不为人知的感人侧面。然而,该剧在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层面也存在不足。在人物塑造层面,剧中部分虚构人物的设计不具有典型性,且创作者过多地将笔墨铺陈在虚构人物的儿女情长、混乱的爱恋关系上;在历史事件的建构层面,剧中对于部分外交事件的处理有悖史实,这种为了营造观众与历史的亲近性而过度强调戏剧性的现象,影响了该剧的现实主义美学的追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审美格局。

纵深开掘与史诗品格:重大革命题材的守正创新

在新时代,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承担着书写革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职责与使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年来,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佳作频出,但外交题材始终缺席,正如电视剧《外交风云》剧编剧马继红所言:“外交,是重大中的重大,敏感中的敏感”。《外交风云》填补了中国外交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空白,这部大情怀、大制作、大格局的史诗作品诞生有着重大的价值,其题材与时代审美需求、民族审美需求相适应:《外交风云》是文艺创作者站在当今时代高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重新审视构建历史素材的优秀成果,第一次以电视剧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新中国三十年复杂敏感的外交史。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外界的层层封锁,新中国始终不畏强权、坚守独立自主,开启了艰苦峥嵘的外交“破冰之旅”。如今,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主动承担重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外交方向,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国家需要立足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传递成熟自信的大国心态,凝聚本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早已摆脱了百年前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不断提高。观众渴望从文艺作品中观中华民族优秀历史的不同侧面,在文化多元纷杂的当下汲取主流文化。该剧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开辟了新的叙事空间,是对新中国外交史与当今外交成果的纵深衔接。

在主题层面,《外交风云》紧扣维护民族利益这一核心剧魂。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与世界体系的关系总体呈现互相认同,新中国外交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与敌视。该剧在此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了如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访菲、恢复联合国席位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中国外交在坎坷中从破冰到建立新的秩序,外交革命的艰辛可见一斑。如今,中国已书写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一带一路”从蓝图走向现实,中国外交始终不忘初心,在核心利益上敢于亮剑,在人民权益面前敢于担当。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观此剧,其不仅是新中国外交史的生动教科书,同时更是坚定信仰的书写者,这种跨越时空的使命担当,奠定了该剧的史诗品格。

低视角、年轻化:革命叙事的有效突围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获得了口碑收视率双丰收。在北京卫视播出期间,该剧收视率于同时段竞争频道位列第一,观剧群体中不乏“90后”“00后”的青少年观众。这种可喜成果得益于该剧在叙事层面的突破。该剧规避了刻板的叙事风格,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以一种“年轻化、轻落地”的创作思路,全景式地展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史。剧中展现的外交事件极具典型性,创作者在对史实进行穷尽式占有的基础上,对如“抗美援朝”“珍宝岛事件”等敏感事件进行删减,择取了外交事件中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部分事件进行展开。例如,该剧的起点是我国查抄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电台事件,是新中国绝不再跪着办外交历史性节点。又如,剧中深入叙述了周恩来访问非洲这一重要事件,以对比的叙事策略彰显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总理尤其注重尊重非洲中小国家的意愿,展现出了“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坚定外交立场,与西方对华关系执行的“大国主义、强加于人”策略云泥之别。

其次,该剧在对历史难点与敏感点的处理上颇具叙事技巧,将外交中的问题转化为戏剧冲突,如在苏联全面撤出的事件中,用较少的笔墨刻画了中苏两国领导人激烈交锋,更多加入了平民化的叙事视角。从被迫撤出的苏联专家与中国妻子痛苦分离的角度,侧面折射该政治事件的残酷性,以伦理之痛通感国家之痛。

最后,该剧采取了多线叙事的结构,以丰富的叙事视角将专业性浓厚的国际外交事件,用电视剧语言进行多维度的重组和解读。剧中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为叙事核心,以领袖的格局与气魄奠定了全剧的史诗之魂。其主要矛盾冲突与叙事主线的构建以蒋介石下野转赴台湾为背景,围绕帝国主义意图分裂中国和我国领导人坚定不移的贯彻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展开,以伟人的人生历程深化该片在时间层次的厚重感;以如黄镇、朱琳等各海外大使和基层外交人员为辅助叙事,从外交战线最前沿的视角,铺开了一张版图宏大、空间维度恢弘的外交史诗。对于各国首脑叙事视角的加入,也使得该剧更具客观性与真实性,对于历史问题不刻意回避,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度解剖,向观众构建了一幅全景式的立体外交画卷。

“温度感”的领袖叙事:英雄人物塑造的成功尝试

《外交风云》第一次将镜头对准新中国的外交人物,塑造了体感丰富的人物群像。其中,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疑是该剧的核心人物,他们是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英雄人物。剧中对于英雄人物塑造具有崇高的史诗之美,是整部剧艺术灵魂之所在。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写到:“艺术始终是历史性的,作为历史性的艺术就是对作品中的真理的创造性保存”。人物正是构建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关键纽带,是讲述真理的主体,人物塑造的成败深刻影响着电视剧作品的艺术高度。因重大革命题材的特殊性,人物塑造不仅是该剧的重点更是难点所在,如何恰当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突破激情化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挖掘革命领袖的文化人格,成为重大革命题材剧的成败关键。在电视剧《外交风云》中,对于英雄人物的个性鲜明的塑造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毛泽东政治目光高远,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与国家命运的决策者,如剧中他面对苏联与美国在外交上的双重施压时,从容不迫地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成功战略,使新中国在险象环生中寻求到了突围之路。周恩来宽和仁爱,外交风采儒雅谦和,他临危受命三次对非洲进行访问,剧中着重讲述了加纳总理遇刺事件,周恩来将个人生命置于真理之下,坚持前往加纳进行访问,在加深了中非两国友谊的同时向世界彰显了平等必将战胜霸权的不灭真理。这种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了周恩来个人的崇高之美。又如“将军外交官”黄镇,心思缜密、决策果断,剧中通过中法建交、中美建交等重要外交事件塑造出其军人铁血的意志。

此外,《外交风云》延续了近年来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手法,以低视角、温度化的构建方式,在宏大的主题与人物塑造中,加入了合理的艺术想象以塑造英雄人物不为人知的平凡侧面,并以诗化的叙事风格与影像语言,打破理性的伟人塑造范式。如在该剧的尾声处,创作者以一种极为内敛的手法,使用一个平缓悠长的长镜头扫过了周恩来的极尽简朴的卧室,已经病重的他与爱妻邓颖超深情相拥,新中国第一位总理如寻常人般对妻子细致入微的情感展露无遗。这个长镜头的落幅处停留在窗外的萧萧散落的海棠花,以隐喻的方式触发观众的深层情感;又如在庆祝最后一批志愿军从朝鲜凯旋而归的事件中,创作者透过史料进行了合理想象:未参加庆功宴的毛泽东悄悄拿出儿子毛岸英的衬衣在房间中独自神伤,创作者以一种对比的方式述说着伟人平凡而崇高的父爱,领袖不为人知的一面使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与震撼。此外,在该剧中对于各国首脑的塑造虽然篇幅较短但极具个人魅力,如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尼克松、加纳总统恩克鲁玛等,次要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也为该剧的角色塑造增添了不少亮点。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隔膜

电视剧《外交风云》保持并深化了近年来优秀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水准,但同样存在不足,其问题集中表现在过度追求戏剧性而迫使真实性让步的现象。在人物塑造层面,剧中部分虚构人物的塑造不够具有典型性,对何子枫、凌玥、凌雁的虚构初衷在于凝练新中国普通外交官的缩影,但创作者将过多的笔墨放在描绘何子枫、凌玥与国民党特工海云天的三角恋情上,且在凌玥殉职后何子枫又与其妹妹凌雁产生暧昧情愫。这种如偶像剧般的人物关系设计虽使该剧增添了不少戏剧性,却影响了整部电视剧的现实主义美学追求。在领袖人物的塑造层面,该剧存在过度“神化”的现象,如对毛泽东谋略的塑造近似完美,他料事如神,面对如朝鲜争端等国际纷争时总能抢先一步给予最正确的预判。这样的人物塑造虽然使该剧在观赏层面更具“爽感”,但与史实有一定的出入。

此外,该剧在少数外交事件的处理上存在失实的现象。例如,在剧中多次展现了国民党特工对于中国外交使团的暗杀情节,其中部分情节的设计没有史料依据,如外交官黄华一行与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会面,国民党特工海云天受命狙击黄华,但在子弹射出的前一刻因发现自己曾经的恋人凌玥与黄华同行,遂决定放弃任务。这种偶然化与戏剧化的虚构情节设计使影片呈现出了一定的稗史化趋势。此外,剧中对于真实的外交难点处理上缺少张力,对于中苏谈判、中英谈判、朝鲜战争等重要事件缺乏深层解读,戏剧矛盾起高收低。因该剧时间跨越建国前后两个历史时空,时间跨度大、空间维度广、历史事件纷杂、重大外交事件发生的时间常有重合,剧中事件与事件的转场部分缺乏精心设计与衔接,叙事结构上存在时间结构混乱的问题,导致观众在观剧中偶发时空错乱的观感。

总体来说,《外交风云》站在时代高度,以发展的眼光回顾历史,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史上最为风云变幻的岁月,填补了我国电视剧在外交题材上的空白,是一部史诗气质的优质作品,但其中对于艺术虚实的不当处理,影响了该剧的美学格调与叙事逻辑。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亦认为,不能将历史文本与历史本体等同起来。电视剧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其中必定含有对历史的虚构呈现,对于虚构人物与情节的设计应符合历史的客观逻辑,做到“虚不离实,化虚为实”。《外交风云》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在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当今,《外交风云》等优秀重大革命题材剧借史观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构人民的精神家园,为重大革命题材剧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路径。

①丁关根.与时俱进 多出精品 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电影报,2001-08-30.

②比梅尔·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M].刘鑫,刘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猜你喜欢

风云题材外交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窃听风云(九)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象甲风云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