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环境对物流业发展影响研究
2022-10-31史训东张思佳SHIXundongZHANGSijiaXUJing
史训东,张思佳,徐 静,2 SHI Xundong, ZHANG Sijia, XU Jing,2
(1.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2. 扬州大学 江苏现代物流研究基地,江苏 扬州 225000)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目前已持续近两年时间,全球经济也因此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直接影响了住宿、零售、餐饮、娱乐及旅游等主要消费及服务业,同时对工业生产乃至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影响。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同比下降5.6%,服务贸易额则下降达到15.4%,全球经济萎缩超过4%。虽然总体上有所下降,但从局部看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契机,“宅家令”、“不聚餐”、“压抑性居家”等各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回暖期的报复性消费,人们积蓄了一段时间的消费欲望集体释放,即便是线下实体零售遭受冲击,但线上购物随着物流的开放,达到了一个新高峰,直播等各种电子商务新形式由此崛起,物流业的恢复速度由此也快于其他行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长期来看,疫情的发生或许加快了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1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环境
1.1 宏观经济分析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疫情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冲击宏观经济。从需求侧角度来看,线下消费的抑制、对外投资的延迟,贸易进出口活动也更加复杂、运输成本更高,对需求造成了较大影响。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人和物的运输流动均受到冲击,生产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性产业配套服务的供给不足。具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物理隔离、居家不外出以严防严控,切断传播渠道;所以也出现了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待业问题延迟解决。第二个则是限制了货物及生产资料的流动和配置。第三则主要是对金融信贷市场造成了冲击,导致宏观经济风险有所提高。
1.2 微观经济分析
从微观经济主体分析,疫情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之间的关联影响也随之变得强烈。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属于感应度系数较高的物流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旅游住宿业等服务性行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总体上这种影响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冲击是最大的。细化来看,民企比起国企受损程度更大,农民工的损失比起正式工也更大,而正式工中弹性薪酬制员工又比固定薪资的员工受损严重,由此也引发了应届毕业生以及在岗工人的就业选择倾向等。
1.3 总体分析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不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声誉,同时对国内的营商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这些影响没有一家企业能从中全身而退,全球化已经使得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它们之间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紧关联在了一起,利益相连,损失共担。该鲜明特点也给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新的启迪,他们重点关注了对产业链整体视角的研究。
除了学术性研究角度的变化,疫情也给国内的一些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如医药生物、军工国企、游戏电竞、在线服务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宅经济、电商快递等,都出现新的增长点。口罩、消毒酒精等产品的生产企业也顺势上涨,房地产、汽车行业也因为疫情实现了延后的补偿性反弹。同时也出现了云办公、远程医疗等新的数字经济形式,经济发展迎来了众多机遇。
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形势分析
2.1 物流业面临的困境
2.1.1 供应链重构,“逆全球化”趋势加剧
受疫情的影响,供应链的成本明显增加,且出现了短期断裂、破损和停滞等现象,由此导致了全球供应链受损,进而需要重构。全球化的进程被紧急叫停,发达国家企图把中国隔离出去,高端供应链和高科技产品更是开始对中国围剿,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和挑战。
2.1.2 物流业增加值不容乐观
2020 年国民经济季度核算报告显示,由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增加值同比下降14%。虽然在这期间快递市场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业务收入下降0.6%。此外,货运量同比下降18.4%。
2.1.3 邮政快递业行情发生较大变化
疫情期间,不同经营模式的快递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应对能力,直营快递企业对末端网点的掌控力度更强,由此市场份额抢占了加盟快递企业几个百分点,而加盟快递企业疫情后期也快速赶上,且业务量收入增幅呈现快速赶超态势。由于薪酬、运力资源配置、防疫等各种因素,无论是何种经营模式的企业,利润都呈现下滑趋势。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快递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快递业的恢复对经济回暖至关重要。
2.1.4 电商领域遭遇发展瓶颈
电商企业大多没有实体工厂,需要向供货商进货,由此难以保证订单需求,并且对已下单的顾客没有办法交付;再加上快递物流业的停运以及交通方面的管制、复工复产的严格要求,均导致电商业的发展停滞,甚至很多生鲜电商企业直接破产倒闭。
2.2 物流业遇到的契机
2.2.1 社会物流总额新突破
2019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98 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工业品物流占90.5%,同比增长5.7%;进口货物物流占4.8%,增长4.7%;农产品物流占1.4%,增长3.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占2.8%,增长16.1%;再生资源物流占0.5%,增长13.3%。受疫情影响,2020 年初国内工业生产停滞,到6 月份国内社会物流总额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2020 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累计300.1 万亿元,突破新的增长点,同比增长3.5%。其中,工业品物流同比增长2.8%,进口物流增长8.9%,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增长13.2%。
2.2.2 社会物流发展持续优化
2020 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4.9 万亿元,与GDP 的比率为14.7%,基本持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8%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一半以上,说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仍然较高,且运输环节耗资大。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有所下降,但运输、保管和管理环节物流成本降幅均呈收窄态势,显示随着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社会物流活跃度有较大改善。在下半年及2021 年,物流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对经济的逐步恢复贡献较大,在众多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2.3 物流结构加速调整,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2020 年,我国单位GDP 的物流需求系数继续回落到2.7,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比例提升,GDP 对物流的依赖度继续下降。此外,受物流成本和运输规模影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物流产业集群化程度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国多个省市都在着力打造千亿级物流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形成了一批以潍坊医药物流产业集群、杭州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集群和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物流集聚区,进一步推动物流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成本结构优化。
2.2.4 新经济环境下激发新机遇,多种电商形式出现
社区性电商及直播等新经济形式的出现给物流业的发展也带来新的契机,从直播占手机网民的比例从2019 年的50.7%到2020 年3 月的62%,增速达到了2018 的年增长水平。此种新模式的出现不仅帮助解决了大多数农户遇到的产品滞销问题,也进一步带动了更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并由此发展为长期用户。新零售在疫情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多个领域中的大小企业都开始筹划线上店铺,或者进一步使企业线上线下产业深度融合,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其实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为将来的经济发展无形中奠定了基础。
3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提升物流设施服务能级,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化
一要加快物流枢纽建设、明确定位。一方面要抓住《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政策契机,继续加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二要提高区域物流联动能力,以区域物流一体化带动城市群一体化。物流一体化作为现代物流的高级形式,是城市群空间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三要继续推动物流集群化,降低单位GDP 的物流依赖。例如继续加大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集群化发展水平,通过区域物流规模效应提升和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降低区域物流成本。
3.2 完善物流供给能力,建设现代化的专业物流
第一要壮大物流主体规模,鼓励专业物流发展。包括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鼓励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建设等。同时要引导智能物流建设,强调物流标准化引领,如引入人脸识别等先进物流技术,建设自动化立体仓、物联网大数据控制平台,提高物流智慧水平。其次,要不断提高物流的多式联运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由物流单元、运载单元、运输工具等组成的多式联运体系,以此提高长距离多式联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后,要通过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来推动物流信息交互共享,立足民生需求,推动疫情背景下的物流信息追溯系统建设,提高物流过程透明度,提振消费信心。
3.3 提高物流治理能力,助推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完善物流政策体系,加大物流业协同治理力度。结合物流业发展新模式、新问题不断补充完善物流委托代理相关主体的权责利关系,规范物流市场;其次,要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将物流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针对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宣传引导,通过不断提高的物流智能化设施设备使用率,以机器换人,降低物流业劳动强度,提供员工培训,进而提高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意识。然后,要重视疫情背景下的应急物流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通过规范化管理,完善疫情背景下的物流行业管理体制,如快递取件点集中消杀处理等;此外,要建设正式的物流业病毒污染相关信息披露渠道,减少因正式信息缺失而导致的小道消息谣传和消费恐慌。最后,要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物流业的高消耗、低环保状态已不再适合其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减少物流各环节的资源浪费,降低成本,如对装卸搬运的流程进行优化,对流通环节的包装二次使用等。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增加效益,结合形势进行物流模式的创新,探索长远发展道路。
4 结 论
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缓,物流业的发展也相应受到了影响,作为所有行业中恢复速度最快的,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出现了新的契机。例如电商物流的新形式,社会物流的新机遇,人们的消费习惯随疫情开始逐渐向线上偏移等,这些都给物流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由此,在疫情愈发常态化的背景下,物流业作为关键的服务业之一,急需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