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现代乡村教育的启示

2022-10-31纪诗雨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1期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农民

纪诗雨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晏阳初(1890—1990)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创立平民教育,回国后先后到达上海、武昌、汉口、济南、天津、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开展平民教育调研,为推行国内平民识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平民教育经验为促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改造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并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启示作用。

一、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四大教育

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晏阳初在全国各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总结出“愚、贫、弱、私”四个根本原因。“愚”指平民不识字、没有文化、素质低;“贫”指百姓生产力低下,只能依靠简单的苦力劳动换取生活物资;“弱”指人身体虚弱,缺乏先进的医疗技术治愈疾病;“私”指农民集体意识不强,不懂得团结协作的意义。晏阳初在进行平民教育实验过程中发现,之前的教育与农民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授的内容不能实际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因此,在强调发挥教育整体功能作用时,他提出“除文盲,作新民”的口号,并提倡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

(一)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文艺教育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教会农民认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字后,才能启发民众智慧,唤醒民众意识进行乡村建设,这也是文艺教育的根本目的。农村青少年是乡村建设的中流砥柱,扫除农村青少年文盲是文艺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为了使民众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发展,还要注重对其进行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晏阳初最关注戏剧,并强调要将农民的真实生活搬上舞台,让“戏剧教育化,教育戏剧化”,引起农民共鸣,开拓农民眼界。

(二)以加快生产力为主的生计教育

实施生计教育改善民生,一方面要注重科学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另一方面要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合理分配村民利益。帮助农民掌握最基础的农业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力。培养农民合作意识,以合作社、自助社等形式合理分配各项资源,建成现代化的经济组织。除了对传统的手工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良之外,还应该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副业,如畜牧业、种植业、渔业等,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以提高强健力为主的卫生教育

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学习知识、提高生产力的前提。然而,农村环境杂乱、健康知识科普力度不够,医疗保健体系建设不足、医学设备不够先进等问题阻碍了农民的健康生活。因此,要加快构建乡村医疗卫生制度,节省农民医疗费用。鼓励大城市医生到农村去,构建公共卫生环境。在农民中普及公共卫生知识,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宣传常见传染病来源、传播途径、防御方法等,鼓励农民锻炼身体,拥有健康体魄,提高自身免疫力。

(四)以培养团结力为主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四大教育的核心,涉及对农民道德情操的教化和熏陶,使其养成公共意识和合作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公共教育能够培养农民的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其无论在哪个团体,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最基本的公民常识和政治道德,培养其判断力和正义心,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培养公共意识与团结力。具体来说,就是推行农村自治、农村自卫、广泛建立平民读书团、平民校友会等民间组织,实施县政改革。

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三大方式

晏阳初在阐述公民教育时说:“外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而后产生出他所特有的公民教育。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亦应当有我国特有的公民教育,方能适应我国的需要。”他敏锐地意识到,要想促进中国乡村发展,必须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乡村建设和改造。因此,他提出我国的平民教育应该因地制宜,着力发展本土化教育,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

(一)学校式教育

晏阳初所提出的学校式教育区别于普通的国民学校式教育,是一种专门针对平民学校的教育。设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平民教育学院等教授农村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学习的“平民千字课”。利用农民的闲暇时间从平民日常生活中挖掘实际问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涉及的现代国家观念和现代国民内涵等内容,对破除农民传统封建思想,唤醒农民的国民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家庭式教育

家庭式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庭的不同成员,根据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身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针对妇女组建主妇会,普及妇女保健、生育节制、幼儿护理等知识,拓展妇女思想和眼界,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家庭式教育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使年龄过大或过小,以及青年妇女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阻碍,也体现出教育平等的思想。

(三)社会式教育

社会式教育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通过音乐、戏剧、表演、图画、体育竞赛等活动在读书会和校友会中渗透知识。1932年,晏阳初在给威尔伯的信中提到,平民学校校友会的成立有三大目标,一是为从平民学校毕业的学生提供继续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不会将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荒废;二是通过接受继续教育的青年将“四大教育”的内容传播给其他平民,从而在社区中形成一种社会化的力量,推动社区平民形成社会和公民责任感;三是在社区内建立一个中心,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三、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目的和途径

1988年4月,晏阳初在IIRR国际乡村改造研讨会上将“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作为乡村改造运动的十大信条之一。他提出采用“农民化”的方法来达到“化农民”的目的,以“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为目标开展“农民化”。“农民化”指破除知识分子脑中“上智下愚”的封建观念,把自己当作农民,和当地村民一起劳作、生活,记录农民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化农民”指实实在在进行乡村改造,教化农民。农民要想利用农业科学增加生产,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农业科学要想得到实际的应用,就需要农民去进行实践。

“平民”的“平”包含着平等的意思,晏阳初从民主的角度提出“人人平等接受教育”的理论,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农民争取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四大教育”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教会村民认识基本文字的同时还涉及乡村经济、医疗卫生、道德情操等内容,让农民所学切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村民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三大方式”拓宽了受教育的人群和年限,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弥补和促进,使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并且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现代乡村教育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内容涉及文化知识、身体健康、道德情操、生活技能等方面,教育形式不拘泥于课堂,采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作的方式,为当时平民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紧紧围绕乡村建设中农民这一最重要的因素,以教育来解放农民思想,提高农民素质,对如今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一)根据现实条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教育

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是针对当时我国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能够解决当时出现的问题,但未必适用于如今我国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当下我国面临的问题,在吸收晏阳初乡村建设有利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结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不断拓展“四大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充分树立农民教育本土化的教育理念,结合各地不同发展优势,着力培养本土化特殊人才。通过对农民的文艺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坚持推动义务教育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乡村之风;通过对农民的生计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鼓励产学研相互结合,促进人民富裕、产业兴旺;通过对农民的卫生教育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重视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通过对农民的公民教育对农民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和熏陶,培养农民公共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相互配合,多元共治,激发乡村教育聚合力。首先,保证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学校各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照顾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建立线上和线下学习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构建良好的家风和家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最后,利用社会教育的长期性。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人士不断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社会教育为这类人群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可能和动力。

(二)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乡村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乡村普遍面临人口基数大和农民素质低、能力弱等问题,不利于激发乡村建设活力。人才兴则乡村旺,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就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需要教育提供支持。乡村职业教育能够充分挖掘乡村人力资源,促进乡村剩余劳动人口就业,尽力保证乡村青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解决部分乡村儿童辍学问题,为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后备力量。

乡村职业教育要加快构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能力。(1)广泛招揽乡村建设人才。以专业人才为榜样和示范,通过外部力量对农民进行灌输、教育和训练,以帮助提升农民的素养。乡村优秀人才的引领和示范是外铄教育的枢纽,通过与乡村优秀人才直接交往、共同生活,农民可以切实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身也愿意学习现代化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了吸引更多乡村建设人才,让优秀人才留得住,就需要提供开放、合作、包容的实践环境,给予他们充分开展自由的实验。(2)培养本土化专业建设人才。本土化专业建设人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和源泉,要充分重视本土化专业人才建设。以劳动者的体力、专门家的知识、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宗教家的精神六点要求为目标,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断思考和创新,不怕苦不怕累,在挫折中不断探索和进步,以博爱和乐观的态度促进乡村发展。(3)政府、学校、家长、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乡村职业教育。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将资源向乡村职业教育倾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留住乡村建设人才;构建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加强与企业合作,在实践中积极推进现代设备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三)秉持“以人为本”的乡村道德教育理念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换。如今乡村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停留在对农民物质基础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正确引导和提升农民的精神追求,让农民享受真正的幸福。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呈日渐上升趋势,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农村社会陋习仍旧存在,赌博成风、迷信风水、婚恋观异变、亲子教育缺失、道德伦理缺位等现象蔓延,这显然与晏阳初的教育理念相违背。

新时代人才振兴要扩大农民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农民掌握知识、拥有技能、懂得经营,还要注意对农民“整个的人”的培养,尤其是道德的培养,激发农民发挥主体性作用,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农民“整个的人”的教育涉及农民发展的方方面面,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教育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仅要关注职业教育,还要有精神追求。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由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所构成的人力资本对改善人类福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积极推进家庭式、社会式教育的广泛参与,以外铄为手段,以内生为目的,培养想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新时代农民,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实现农民物资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

猜你喜欢

晏阳初平民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