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的单元教学为例
2022-10-31葛茂升
李 慧 葛茂升
(1.合肥八中教育集团肥西铭传高级中学 安徽合肥 231200)(2.合肥八中教育集团安徽省肥西中学 安徽合肥 231200)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由原来的三维目标的培养升级为核心素养的达成。在素养目标要求更为多样化的背景下,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于2020年秋季在安徽省全面推行,而新教材知识体系庞大复杂的典型特征,使其与各学校有限的历史教学时间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大单元教学思路的提出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探究途径。
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的教学为例。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出发,要教好这一单元,就必须在宏观上把握整个单元甚至是整个世界史的内容,对之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合理设计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核心素养形成目标的前提保障,而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在更高层面上全方位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研读为大前提,厘清大单元内在逻辑关系,进而统筹教学环节、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大概念的引导和单元大任务的布置,以大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角度综合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获取课标要求的必备知识、提升学习的关键能力。笔者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遵循了以下几个标准和步骤。
(一)紧扣课标,提炼主题
从单元内容上来说,本单元主要围绕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史展开。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动荡、分化和重组的年代,战争、世界革命和世界重组是其主要特征。“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战后新的国际秩序。“一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阵营发生破裂,两大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在相互并存的同时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这也成为世界现代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加速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基础上的,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由于本单元知识体系庞大、内容线索众多,且不同事件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在具体授课时,为了更好地突出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必须仔细研读单元课标。课标对单元教学的要求十分明确,即“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经过反复地推敲和研磨,逐步明确单元内所涉及的战争与革命等历史事件的讲授与感悟都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20世纪上半叶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的育人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一系列影响国际秩序演变的历史事件的学习,深刻认识到积极合理的国际秩序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主题指引,整合教材
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的育人价值后,便以此为指导,在教材原编排体系的基础上,对初中已学过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世界史研究的基本动态,积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本着渗透核心素养的原则,对所授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打破章节的界限,将教材分成4个学习主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课时安排。
4个课时的明确设置,使庞杂的单元内容有了清晰的脉络,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前一课时的学习为后一课时的教学提供了所有的背景性材料,有效缓解了教学时间有限与教学内容丰富之间的矛盾。
(三)框架创设,渗透素养
明确课时内容和课时学习任务后,紧扣大单元教学主题,根据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框架,以大情境为依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述,形成单元教学“故事”。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思考,单元第一课时尽量以单元主题方式导入,明晰单元架构,使课时教学内容内部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然后再逐一讲述课时内容。如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笔者通过创设有关当今国际秩序的时事新闻情境进行单元导入,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关于“国际秩序”的定义:“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单元授课奠定理论基础。那么20世纪上半叶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产生过重要影响呢?学生在问题情境下,通过阅读单元引言归纳总结出本单元所要讲述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师生共同梳理出这些历史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发生对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影响,进而架设出单元内容框架,明确单元学习主题。紧接着再设置连续性的教学情境,逐一探讨“一战”、俄国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以及“二战”对国际秩序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扣单元主题,每课的教学重点都围绕“国际秩序的演变”展开合作探究。即使在单元教学总结和课后作业设计部分,仍然结合时事热点,使学生以史为鉴,从中国的国际视角出发,感悟中国在维护良好国际秩序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在激发家国情怀的同时,树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四)学习评价,层次分明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核心素养水平要求不应千篇一律,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制订应尽量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具体实施环节要有适恰的学习评价标准,依据学情以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制订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以体现教学尊重学习主体差异性的原则,引导学生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思考问题,自主检测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本单元的教学主体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世界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已相当了解,但对于战争的背景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理解不够深刻,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模式的认识仅停留于表面,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细节把握不足。随着历史学习的推进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他们希望从新的角度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影响及其对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意义。对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模式的探究进入实质层面的需求,更渴望知道各亚非拉民族是如何挣脱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以及如何结合自身国情去追求民族的独立的。
基于此,笔者将本单元的学习评价具体设计为4种不同的水平,以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期望。当然,单元学习评价的设定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单元教学设计也要体现层次性,以兼顾不同学情,满足不同学生对大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单元教学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
大单元教学设计各环节的完美落实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最终衡量标准。如何让几个课时的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层层递进、富有教育性?如何让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富有趣味性、探究性和启发性,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有效推进最初的教学设计。
(一)精选材料,慎重立论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首要功能和最大特色。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地图和表格有意识地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运用大量史料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注重对新概念的解读,引导学生通过主体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涵养家国情怀,都是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材料选取上,坚持选择能突出重点、易于渗透核心素养的材料,做到立论慎重,立论权威。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必须要注重首尾呼应、以史鉴今,力求紧扣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4个课时均使用了大量的世界地图,如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势图,让学生结合课本对战争过程的表述,迅速立体掌握战争的残酷过程。再通过“一战”前后与“二战”前后的世界形势对比图,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战争对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演变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更是通过亚非拉地区不同阶段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空间对比图,让学生自主得出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冲击。
同时,本单元涉及的概念性解析非常多,如“国际秩序”“列宁主义”“苏联模式”“民族民主运动”“法西斯主义”“绥靖政策”等,对所有概念都必须做深度解析,且要足够权威科学,以学术前沿最权威的解释作为课堂授课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得出精准史论。
在教学史料的选取上,权威性史学专著和学术论文是首选渠道,本单元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徐蓝、刘德斌、周一良、吴于廑、杰弗里·帕克等学者的专著,评价性结论均精选自历史亲历者们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史料可信度极高。
(二)前置预习,学历案推动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学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它是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的完整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大单元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学生来说更是需要其综合能力的强大支撑。
传统教学强调学生及时预习新课,这是绝对可取的,但大单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更需要教师提前设置学历案,前置学生的单元学习任务,设置单元大问题和课时小问题,使学生在正式教学前即能明晰大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而主动通过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其他途径素材的搜集,提前熟悉相关知识点,产生单元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在前置的学历案引导下,能较好地依据任务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学习诊断,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提升。
当然,前置性预习的充分准备,也为教学进度的轻松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缓解课程容量与教学时长的矛盾。
(三)情境引导,素养落地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项任务来衡量”。大单元教学最先明确的就是单元的教学主题,故主题探讨法是大单元教学的首选。本单元的主体内容是20世纪上半叶国际秩序的演变,那么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秩序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这个问题是贯穿单元教学始终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探讨所学内容,最后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敏程度。
本单元主体内容关乎近代的战争与革命,媒体情境法的创设最有利于将动态的战争与革命具体化、形象化。精选两次世界大战亲历者,尤其是不同立场的亲历者们以第一视角留下来的图像或者音像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分析事件的性质与影响,既烘托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融入度,又锻炼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当今世界局部地区仍动荡不安,现行国际秩序还存在巨大的隐患,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掘时事新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总之,大单元教学需要我们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单篇课文或课时,转变为重视大单元设计,在明确精准的单元主题指引下,以整合的思维组织单元教学,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使学生始终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大任务学习,成为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体,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熟练地掌握大单元教学技巧,目前仍任重道远,新课改下的所有历史教师都需在仰望星空时,踏实地走好足下的每一步教研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