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慢行隧道景观设计分析
——以福州市长乐区岱岭隧道景观设计为例

2022-10-30王艺霖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长乐行人景观设计

■王艺霖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4)

国内关于慢行交通(Slow Mode Transportation)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 通常慢行交通是指以步行或自行车作为近距离慢速出行方式的统称,出行速度不超过15 km/h(自行车出行速度约为10 km/h)[1]。 城市慢行隧道作为仅供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的慢行方式之一,具有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和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的功能,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此外,考虑隧道结构本身的半封闭特性,城市慢行隧道的景观设计还需遵循环境美观、功能实用以及与行人活动相适应的原则。 因此,突出城市慢行隧道的景观性、舒适性和文化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福建省目前尚无类似慢行长隧道建设工程经验,本文在借鉴目前已建设完成并经过景观改造提升的珠海市板樟山慢行隧道的基础上,综合慢行隧道景观设计特点,提出福州市长乐区岱岭慢行隧道景观设计建议, 以打造当地景观长廊,营造“城市记忆”。

1 城市慢行隧道景观设计特点

1.1 景观性

在城市慢行隧道的景观设计中,包括生态自然的植物景观、城市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以及行人参与的慢行系统景观。 为优化使用体验,应重视视觉传达、心理感受和使用体验,隧道内绿化装饰、照明设计、铺装材质和文化投影应协调美观,做到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1.2 舒适性

服务于行人出行的慢行交通隧道,行人的舒适性不可忽略。 应考虑行人对空间尺度、光线明暗、空气质量、温湿度的要求。 约翰·付立恩通过研究提出街道上行人所占空间至少1.7 m2[2];《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中规定,地下人行通道净高不应小于2.5 m,步行空间的宽度应不小于6 m[3];芦原义信提出,人行通道的宽高比在1~2 间,行人感受舒适[4];我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规定,采用暖光源可增加视觉舒适度[5]。

1.3 文化性

文化审美需求是城市慢行隧道景观设计的最高层次需求。 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展示人文艺术的美观性,体现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要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 突出当地历史文化价值。 可将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经提炼、整合后融入到景观中, 赋予隧道侧墙景观思想与内涵,不仅可改善隧道视觉环境,还有助于提升慢行隧道的整体景观品质。

2 工程经验借鉴——以板樟山慢行隧道为例

珠海市板樟山慢行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城市慢行隧道, 位于珠海市迎宾路, 隧道全长约1235 m。 慢行隧道净空高4 m,吊顶1.1 m,吊顶上采用蓝天白云的3D 手绘,以减轻隧道内的压抑感。隧道侧壁采用真石漆喷涂,且每间隔50 m 绘有25个颜色丰富的热气球、60 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以及2 架飞机,提升了慢行隧道观赏性。 隧道内部铺设3.5 m宽的花岗岩人行道、4.5 m 宽的红色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 除采用普通照明外,慢行隧道内还设置景观照明, 以丰富景观装饰。 隧道两侧每间隔5 m布设1 盏照明灯,每间隔30 m 左右设置1 个灯箱,每10 m 左右布设1 个电子显示屏, 主要宣传珠海形象名片和公益文化。 在隧道中间段设置1 块长达50 m、 高4 m 的巨幕投影, 配合两边各20 台投影灯,在墙体上投射出珠海城市风光,让行人可以边散步边领略珠海城市文化(图1)。

图1 珠海板樟山隧道慢行景观

3 岱岭慢行隧道景观设计建议

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岱岭慢行隧道为二级公路兼具市政功能,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 km/h,道路宽度为42 m/32 m。 断面采用四洞小净距—分离式—小净距形式,进、出口段为小净距,中间段为分离式。 两侧设置2 个慢行隧道,主要服务于非机动车行驶和行人通行,平均总长1.5 km。 该隧道与珠海市板樟山隧道非常相似, 都设有慢行隧道,且岱岭隧道比板樟山慢行隧道还长300 m。 岱岭慢行景观隧道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长的城市慢行观光隧道。 长乐是中国第五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也是全国知名的海洋文化旅游区,长乐太平港还是建造郑和下西洋宝船基地之一。 因此,在借鉴板樟山慢行隧道景观设计的同时,提取海洋和帆船作为长乐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提出关于岱岭慢行隧道景观设计的建议。

3.1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隧道洞口是慢行隧道的开端,关系到行人对此次慢行体验的“初印象”。 因此,考虑在隧道洞口处采用砂岩贴面的直立式端墙,并设计“祥云”“圣寿宝塔”和“郑和将军”等人文元素组合成的浮雕浮于砂岩贴面上。 浮雕内容主要体现乡镇繁荣振兴、百姓安居乐业,且伴有祥云点缀的景象。 浮雕墙上方采用锚杆格梁进行防护。 在表达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让慢行隧道的艺术观赏性更高。 为恢复生态减少人工痕迹,且稳固洞顶水土,采用肾蕨草灌和攀援植物结合的方式进行复绿。 具体绿植种类有金叶女贞和红叶石楠,在护坡上分级种植。

3.2 内部装饰设计

岱岭慢行隧道洞内净空高度仅5.19 m、宽7 m、长度1.5 km,考虑行人的舒适性,降低隧道内行人压迫感和局促感, 顶部装饰不采用吊顶形式,而直接采用弧形拱圈结合蓝天白云3D 彩绘装饰。拱墙侧壁装饰可借鉴板樟山慢行隧道采用浅灰色与灰色间隔的真石漆喷。 非机动车道侧壁每30 m设置灯箱广告,人行道侧壁每50~60 m 布置立体冷瓷装饰板,装饰板展示有关长乐特色历史文化的宣传画,如“郑和宝船”、登文道码头和圣寿宝塔等。 路面铺装考虑艺术性和实用性,采用青石板与彩色沥青相结合的形式,对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既提高了通行的安全性,又使整体色彩对比鲜明、充满活力。 在色彩心理学中,蓝色系具有舒缓情绪和镇静作用,因此,结合长乐特色文化,将海洋与帆船题材做成视频题材投放于慢行隧道扩大段的侧壁,并结合音响系统,建立人文动态景观墙,充分展现长乐城市文化。 将慢行隧道打造成沉浸式观演空间,致力于成为“城市记忆”的新兴网红点(图2)。

图2 岱岭慢行隧道内部装饰设计

3.3 灯光照明设计

慢行隧道内,行人通行速度慢,使用明快、高饱和度的暖灯光可改变隧道空间氛围。 投射照明系统应采用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相结合的形式。 功能照明采用1 m 长的线形隧道灯布置,相邻灯带间隔距离为2 m,形成明暗相间的照明效果,改变混凝土灰色墙面给过路行人带来的压抑感。 隧道顶部的3D彩绘采用LED 景观扫强灯,按照5 m 的间距,在侧墙上安装250 W 的金属卤化扫强灯,光源显色性达90%,可最大程度扩大照亮区域,形成自然的蓝天白云慢行视觉环境,打造宽敞明亮舒适的多媒体艺术隧道。

3.4 绿化设计

为丰富隧道内空间层次,将绿化景观引入到慢行隧道内,不仅引导行人融入自然,缓解身心疲劳,还可促进隧道内空气净化与氧气循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在设有灯光照明处的隧道侧墙上,选用造价低、材质轻且易施工的垂直绿化墙将原有的水平绿化装饰改变为垂直布置。 选择如绿萝、吊兰等耐阴性良好的植物,如珊瑚蕨、长叶肾蕨等根系浅且根须旺盛的植物, 并搭配如孔雀竹芋、八角金盘等常绿观叶植物,在垂直绿化墙体上运用“点”或“线”表达形式,柔化僵硬的混凝土墙体,赋予墙体生命的意义,活跃空间氛围,营造绿意盎然的休闲环境(图3)。

图3 岱岭慢行隧道绿化设计

4 结语

城市慢行隧道作为城区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虑景观设计时,应遵循环境美观、功能实用以及与行人活动相适应的原则。 城市慢行隧道内的景观塑造,应考虑自身结构的半封闭性,以创造立体化的景观空间;应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元素,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应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以引导行人融入自然,体现生态文明价值。

猜你喜欢

长乐行人景观设计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我是行人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