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文化筑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蕴涵

2022-10-30杨凤莲黄云彤唐任光罗起胜王俊利徐启江

高教学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医学生中医药共同体

杨凤莲,黄云彤,唐任光,罗起胜,何 涛,王俊利,徐启江*

(1.右江民族医学院 药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从战略高度统揽“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民族工作的经验与成就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新时代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挑战,创造性提出了“铸牢休戚、荣辱、生死、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论断,从理论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展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国家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方向目标。通过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国56 个民族以平等身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所有成员在内心深处增进“五个认同”,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强向心力。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各民族在文化、精神、理想、信念、价值、情感和经济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更是民族复兴之源。由56 个血脉相通、骨肉至亲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体现于历史共在、情感共通、价值共意、精神共享、文化共融和身份共认。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目中强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于顺应四个“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特别是边疆民族院校,是对大学生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物理场域。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要全方位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主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他们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念人民和服务社会。

一、文化认同是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根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是筑牢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精神依托和深厚的思想资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发展力量。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最根本、最深层的认同,能够最直接显性一个个体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识别、认同和情感寄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从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中集聚民族团结力量、涵养民族身份情结、增进民族价值自豪。增强文化认同是夯实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团结同心、维护国家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心理基础,是牢固串联56 个民族价值家园纽带的铆钉;是畅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精神血脉的催化剂,对于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久性、根本性、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形成并增强文化认同的基础。仁、义、礼、智、信、廉、耻、忠、孝、爱、和、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伟大实践所必需的价值取向,是凝聚共识、增强自信和深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基础,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筑牢各民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质是教育中华儿女将中华民族文化内化为自己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价值追求、外化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行动,常态化沉浸式开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作为56 个民族共有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蕴涵,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断发展强盛提供了丰厚的价值滋养和牢固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神圣时代使命,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要注重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用56 个民族共创、共有、共认和共享的中华文化为大学生引领价值、坚定理想、夯实信念、涵养心灵、激励生命和健全人格,在知识共同体和德育共同体内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进而升华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自豪。

二、民族高校是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阵地

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国家团结进步、56 个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石。边疆民族高等院校承载着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民族工作政策的重要时代使命。站在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以贯之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实培根铸魂、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工作,其核心要义就是筑牢在校各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方位立体化传承与升华中华文化,将“四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引导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道德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和树牢正确三观,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优秀人才资源库。

民族高校是筑牢和内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政治高地、文化基地和心理场域。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过程中,民族高等院校要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现于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学科专业体系、教材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育人体系,化合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借助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和符合特征,全方位开展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教育,推进“五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教育,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生命周期覆盖,帮助各民族大学生构筑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反动意识形态渗透的铜墙铁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作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中医药文化筑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蕴涵

坐落于红城百色市的右江民族医学院以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医学人才需求为办学目标,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医学人才,在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右江民族医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民族区域优势和办学定位,发现各少数民族自身特有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文化之间的共同文化记忆、民族特质和价值导向,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价值感和自豪感,持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医药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特有认知,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医药文化是指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涵盖各族人民对生命、健康和疾病认识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其核心价值观是人本、中和、自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强调仁、和、精、诚,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基因和价值内涵,蕴含着生命观、健康观、思维观、诊疗观、道德观及治疗未病的预防观。中医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以独特的人文禀赋和哲学意蕴为维系各族人民情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筑牢社会思想阵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和自信,是民族医学院校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

(二)中医药文化在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内核

中华文化认同是筑牢各民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灵根脉和价值纽带,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石。由56 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医药文化凝聚着各族人民群众坚守的精诚仁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精髓。民族医学院校通过注重民族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增强对中华医药文化的认同,使中医药文化成为筑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黏合剂。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特有的文化属性,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学科思政、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学团思政和管理思政,用中医药文化构建立德树人宏生态系统,强化中医药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培育医学生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激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力。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发育谱系中的关键一支,中医药文化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先进系统的哲学、科技、动植物学、文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及医学等知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及精神的结晶,是汇聚医学生“五个认同”共识的精神资源。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显性与隐性并轨开展中国中医药成就、中国中医学者故事教育,例如,屠呦呦先生发现的抗疟疾中草药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中医药全方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等极大地增强了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准确高丰度显性表达中医药文化基因,用优秀的中医药文化武装学生头脑,为医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食粮,助力于健康中国行动战略。

1.仁心仁术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人命至重,善医者,知医立命,心地淳良济仁,不视人之瘠肥,查其脉之病否,德逾于此。医者仁心仁术的中医文化内涵彰显了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人文情怀思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是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始终以仁慈关爱之心,构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和谐医患关系,将解除患者的痛苦置于职业目标的首位。通过中医文化中的“仁心仁术、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培养医学生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像关爱自己的身体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害一样,自觉强化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抵御各种极端、敌对和分裂思想的渗透,维护中华民族的安全、安定。

2.天人合一

中医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阴阳平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将临床复杂证候归结为表里、寒热、虚实和阴阳四对矛盾,既蕴含着注重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又注重万物和谐的整体观,实质是追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思想境界、尊重同道关爱患者的谦虚品德、顺应自然谦和有礼的为人态度。中医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在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处、同步发展的祥和愿景。筑牢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借助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哲学智慧,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培养学生重视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3.大医精诚

中医药文化强调以术载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要求医者要医道精微、医术精湛,将追求卓越作为自己职业的至上目标并付诸实施,同时要有一颗悬壶济世的诚心。借助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引导医学生精勤不倦,以新医科为引领,深刻领悟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不断精湛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使自己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卫士,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四、结束语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理论体系,儒为魂、道为体、释为用,基于元气论、阴阳说、五行说,立足仁和精诚,通过象思维而实施道法自然辨证论治,蕴含着治未病的贵生思想、医者仁术的博爱精神、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安时处顺的生死观和重义轻利的道德观。优秀中医药文化是民族医学院校营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核心与精神灵魂,充分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和价值追求,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将中华民族优秀中医药文化根植于每一名医学生的心灵深处,增强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信仰、自信和认同,是筑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路径。

民族医学院校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培育的核心要义是强化“五个认同”意识;筑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准策略是加强中医药文化认知、认同、自信、传承和创新教育,引领医学生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育至内心、知行合一,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需求、社会需求相结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民健康、社会发展、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才干。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中医药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