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赋能城市建筑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研究
2022-10-29王雨楠王丽
王雨楠 王丽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了环境恶化问题。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建筑,而且需要研究如何使生态环境与城市建筑相协调,不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绿色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基于城市建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突破以往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把生态美学与城市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对城市建设中生态建筑的设计路径、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发展策略,促使城市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建筑;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的居住场所,城市建设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但随之也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针对这一状况,人们开始着重研究解决方案。近年来,生态建筑在城市中逐渐兴起,这有利于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周边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美学与城市生态建筑
(一)生态美学的发展及意义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之下。为了适应现实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部分学者开始了对生态美学的研究,1994年前后,我国学者提出生态美学论题,2000年底,有学者出版了关于生态美学的专著,标志着我国开始对生态美学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当今时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当今社会大环境相契合,现阶段我们需要重视这门学科的研究。首先,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出现和发展,将各种生态原则纳入美学范畴,其成为美学理论中著名的“绿色原则”。其次,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不是单纯的建筑,其要符合生态审美,这样有利于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这体现了生态美学的重要性。生态美学这一新兴学科不仅對建筑领域产生了影响,还对农业、经济等更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城市生态建筑的特征
1.减少环境污染,使用环保材料
开展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减少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其注重使用有机、环保、可持续再生材料。例如地面的铺装使用环保地材、人工草坪、植草路面砖等,外建筑材料多为混凝土、不锈钢、环保型管材、竹子、木材等。
2.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生态建筑采用环保设计,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减少碳排放,所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结合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和气候等因素,结合可再生能源,建设一套良性循环系统,可以促进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
3.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使生态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进而形成一种建筑生态系统,这样能够使各种要素有序地循环转换,促使建筑与生态形成和谐、稳定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生态美学与生态建筑的关系
生态建筑设计离不开生态美学,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建筑的生态性体现在其设计上,将生态美学融入建筑设计,以生态美学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没有生态美学的理论支撑就不会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建筑体系,其也不能被称为好的生态建筑,应在生态美学中的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美学的角度为生态建筑设计提供指导。
二、生态美学视角下城市建设中生态建筑的
设计原则与内容
(一)设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是供人使用的,是以人为核心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做到使建筑环境健康、舒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态建筑设计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使用环保安全的材料,注重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以人为中心,这样能提高生态建筑的使用率,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
2.坚持节能减排原则
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水能、光能、风能、地热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人工材料的使用,减少建筑物带来的污染。目前,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生态建筑设计要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尽量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绿色城市。
3.注重整体设计原则
设计生态建筑时,应该把握整体设计原则,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影响生态建筑的因素,包括周边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文化特色等。结合要素之间的关系,针对它们的特点,立足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树立全局观念,使生态建筑更好地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建筑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
(二)设计内容
1.考虑建筑选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生态建筑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选址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水文特征、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前对建筑选址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再进行合适、针对性的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进一步减少,在这种背景下,还可以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建设。
2.通风及采光设计
通风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使空气流动,提高空气质量,这样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在空气流通的实现方面,可以结合风压,在生态建筑上应用迎风墙;可以利用热压结合排风口,利用冷热空气交替原理;可以利用置换通风器;可以设计屋顶的通风系统,如天窗等;还可以调整窗户的形状、大小,实现通风等。自然光的利用也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电。
3.生态建筑的绿化设计
增加绿植的覆盖面积,把植物与建筑结合到一起,以净化空气。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太阳光直射,防风防尘,调节气候。可以将植物应用于屋顶上,起到减少噪声、收集雨水的功效,也可以将其应用于室外或室内。应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这样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4.充分发挥降温、保温、隔热功能
生态建筑除了要与环境相协调外,还要服务于人,因此要注重功能性设计,如是否具备保温、降温、隔热功能。使用环保材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如无机保温砂浆是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具有保温隔热、防火防冻、耐老化等作用;玻璃棉具有吸声降噪、保温隔热等作用;近年来新研发的反射隔热涂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温度和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同时延长建筑的寿命。
三、生态美学视角下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建筑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应用
1.将建筑融入自然,将自然引入建筑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要想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可以结合地域环境特点,利用可再生资源,借助科技手段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和谐发展。这样不仅能加强对生态美学的应用,使建筑设计水平得到提升,还能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阳陂湖的湿地生态酒店,富阳的阳陂湖是一个被修复过的湿地公园,七个客房沿着小岛边缘分布,建筑以鸟的形态展现,屋顶犹如鸟张开的双翼,就像鸟一样栖息在湿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因外形像燕子,因此有了“燕屋”之称。房子屋檐的轮廓和坡度也与山体相似,二者相互呼应,低矮的建筑与大地相互融合,满足了住户需求,使用户能更好地观赏自然景色。
还可以将自然引入建筑,因地制宜,在建筑中引入绿植,使建筑绿色化、生态化。比如捷克的生态办公楼,将植物包裹在建筑外立面,形成生态墙,外墙上种植着不同的植物,其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很好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个建筑还设计了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和废水的循环利用。又如,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利用屋顶空间打造了亚洲最大的屋顶有机农场,集粮食生产、能源再生、有机废物与水资源管理以及公共活动空间提供功能于一体,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
2.建筑与生物形态相结合
为了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互融合,可以参考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进行设计。可以利用仿生学原理进行建筑设计,仿生建筑也属于生态建筑的范畴。设计师可通过结合生物形态的优势及其对大自然的适应性特点进行设计。
(二)建筑材料的应用
生态建筑的发展也推动着新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突破了传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人们开始重视研究新能源、新的科技手段,这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环保材料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迪拜世博会比利时馆用木材制作成木质格栅窗,起到了抵御太阳辐射的作用;还有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竹子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光线的进入,方便改造。近些年新兴材料不断产生,例如英国的Elytra展厅由甲虫前翅的轻质生物纤维结构打造,纤维结构由自动化机器人编织组装而成,节约了人力劳动成本,是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个突破。这些与众不同的纤维结构也颠覆了传统的设计审美理念,更加现代化、科技化,推动了建筑设计行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又如,位于上海新天地的JNBY品牌互动展厅,主要采用膜结构材料,其可以重复使用,还便于运输和存放。膜结构材料是美国棉花协会提供的弹性防水材料,采用低碳的方式制作而成,具有半透明特性,还可以在夜间使用。
四、生态美学视角下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
发展策略
(一)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
要想更好地推广生态建筑设计形式,推进城市建设,就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建筑的重要性,使设计师了解和具备生态美学设计理念。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生态建筑设计形式得到更好的普及。
(二)新能源的运用和设计方法的转变
要善于运用可再生资源,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研发出更多的环保材料,提高设计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要转变设计方法,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多方面考虑,结合生态美学形成全新的设计思路。
(三)构建多学科知识应用体系
生态建筑的建造不能只应用一门生态学学科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配合,需要设计师多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灵活结合和运用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了解生态建筑的内涵。各领域的设计师要团结协作,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建筑设计,还可以成立相关学科研究小组进行深入学习探讨,以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五、结语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而生态建筑又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建筑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建设有着长久深远的意义。虽然生态建筑的发展道路蜿蜒曲折,但充满了无限潜力。中国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应该关注国外的相关学术研究和技术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的生态建筑能够在以后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张春梅.浅谈生态建筑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谭春晖.生态美学影响下的建筑审美思考[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亢磊磊,王佳炜.生态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传播,2015(23):55,46.
[4]米硕成,宫晓芳,李亚光.浅析我国生态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11,65.
[5]夏志祥.建筑膜结构应用方法常见问题分析[J].塑料制造,2012(增刊1):73-74,77.
[6]施杨,任新宇.生态美学视角下建筑设计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3):100-101.
[7]张颖.浅论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C]//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1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1:95-96.
[8]张延帅.论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3):75.
[9]江羽.绿色生态建筑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3):103-104.
[10]干申启,冯四清.论当代生态建筑及其美学特征[J].建筑与文化,2012(12):100-102.
[11]浅谈生物形态在仿生建筑设计中的应用[C]//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第二届国际仿生设計与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连: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1:140-143.
作者简介:
王雨楠,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王丽,博士,黑龙江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