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出高质量发展“北京加速度”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这十年

2022-10-29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北京市北京绿色

■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一定要有担当精神,勇于开拓,把北京的事情办好,努力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要求“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编制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紧扣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北京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本着为历史负责、为人民负责的精神,疏解非首都功能,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谋划首都的未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年

十年来,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总体规模实现倍增。从业企业数量从2012年勘察设计单位1000余家,到2022年已达到1800余家;从业人员数量由11万余人,发展到24.6万余人,新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6人;全行业实现营收,从3146.8亿元增长到6264亿元(含工程总承包收入)。(注:2012年数据来源于《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2)》中2011年底数据)

十年来,科技创新始终是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经历了建筑信息技术、绿色科技技术、数字智能技术从吸收借鉴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勘察设计行业的多个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实力的总体提升。在此基础上,勘察设计行业在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项目、大型复杂建筑项目、轨道交通和TOD项目、大型市政公用工程、工程设计多专业协同、工程设计远程协同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均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力,持续释放行业发展活力。

十年来,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从增量高速度发展向减量高质量发展转变,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紧跟北京城市发展需要,服务首都功能建设,用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打造优秀的建筑作品,展现北京“都”的恢宏和“城”的繁荣,持续涌现出第二十二届APEC会议系列建筑、“世界园艺博览会”系列建筑、北京城市副中心系列建筑、“建党百年”系列建筑、“冬奥会”赛事场馆,以及凤凰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亚洲投资银行、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等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作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十年来,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微空间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高标准住宅建设等方面,为改善民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北京市已累计确认1066个小区、4068万平方米,完工295个小区、1062万平方米,在施364个小区、1567万平方米,加装电梯累计完成2261部。纳入改造范围的小区惠及居民达53万户,完工的小区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努力打造“民生改善综合体”。

2012年以来,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 85 万套(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29.26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33.7平方米,住宅成套率在96%以上,近7成居民实现了自有住房。住房租赁年交易量由2012年的100余万套次增加至2021年的276万套次,租购并举格局初步形成。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底,北京市举办186次设计专家评审会,对239项密切关系民生的政策性、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评审,住宅总套数336243套,建筑面积26560467平方米。北京市保障民生的住宅项目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同时也注重提升质量和品质。其中,保障房产业化项目累计超过2494万平方米,其中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8号)高标准实施的约952万平方米。2022年4月,《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发布,要求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多孩及适老居住需要,努力将产业居住服务相融合,鼓励打造智慧社区等内容,适应北京城市发展新阶段的民生需求,并首次明确了“公寓型租赁住房”的定义和建筑类型,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也为新市民、青年创业群体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十年来,行业企业热心社会公益,努力践行社会责任。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来自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战线的逆行者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完成了武汉市火神山医院等全国各地20余项应急传染病医疗设施的设计、咨询服务工作,研编完成了《新型冠状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等6项标准,为战“疫”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为疫后医疗设施改造提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5家单位的12个项目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应急救治设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充分展现出北京勘察设计者们的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用智慧为人民筑起防护墙,没有辜负党和政府交给的光荣使命。

十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工程建设领域开始从高速增长期向平稳发展期过渡,市场需求出现新变化,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北京城市建设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面临着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空间同时缩减的不利局面,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传统业务利润不断下滑。尤其是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给行业企业带来了业务下滑、流动资金紧张、人员流失等多重压力,亟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为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十年,行业转型压力下回归设计本源,以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人才优势为基础,行业企业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不断探寻新的市场机会,不断摸索、实践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负责制“双师协同”等新业务模式,努力创造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期。

以数字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十年

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尚处于探索阶段的2012年,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就已经开始前瞻性研究,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DB11/T 1069—2014)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BIM地方标准,为2016年、2017年相关国家标准的颁布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近十年来,建筑信息技术在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从最初的学习、摸索阶段,已经逐步向多领域、跨专业、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发展;从引入、借鉴,开始向“为我所用”转变。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上,建筑信息技术已经不可或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建筑成本,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设计质量和完成度。不仅如此,依托国内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多、类型多的特点,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已将建筑信息技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发展出了多种应用路线,如模数设计与BIM的相互结合、建筑精细化设计与绿色建筑技术的结合、以BIM正向设计主导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岩土工程技术成果数字化模型,以及AI审图技术、BIM与GIS结合应用、基于BIM和CIM技术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均已取得大量的应用成果。2014年,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牵头编制了首个北京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2023年将出台北京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为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与信息化应用发挥推动和指导作用。

近年来,北京地区勘察设计企业在建筑信息技术软件的自主研发上也取得了突破,以“英心”“马良”等为代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设计平台相继研发成功并开始商用,为中国的工程建设信息化打造出“中国芯”。

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五子”联动,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将为勘察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十年

自2012以来,北京先后编制完成《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938—2012)等20项绿色低碳地方标准。2021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发布,未来将有98项标准纳入“碳中和专项标准”体系当中,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

2013年《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将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相互结合,从城市的宏观角度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北京深入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和绿色创新发展,在全国率先将居住建筑节能率由75%提升至80%以上,节能住宅和节能民用建筑比重居全国首位。截至2019年6月底,北京市获得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设计标识、运营标识的保障房项目约830万平方米。北京市自2014年开始“绿色建筑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截至2020年共有“未来科学城”“清河街道共建共享—美好社区(美和园)项目”等17个项目通过评审,生态区建设面积达141.42平方千米。

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的通知》(建标规〔2021〕1号)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开始修订工作,北京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开始进入注重运行效果的新阶段。自2016年12月起,北京市在土地出让环节开展“限房价、竞地价”试点,创造性地运用企业承诺加履约保函的市场机制,将绿色建筑星级、装配式建筑实施比例、实施建筑师负责制、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等内容纳入高标准住宅评价范围,并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装配式建筑比例、新风系统应用比例等绿色建筑相关指标,督促项目申报绿色建筑标识。以2021年为例,46宗集中供地中的10宗地约94万平方米实施高标准住宅建设,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94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AA级以上82万平方米、健康建筑67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60万平方米。目前,北京市累计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44项,为我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强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目标,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挥首都先锋示范作用。北京将逐年对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任务进行分解,2022年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7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勘察设计全行业把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方向,立足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推动绿色设计一体化统筹、工程建造方式绿色化、建设项目生态化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和国家及北京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提升在设计、建造、运维各环节的绿色建筑指标设定、监控和评估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把握绿色建筑的技术核心,将为绿色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行为创造基础条件。

创新业务模式、适应市场新需求的十年

随着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为代表的新业务模式从探索期进入到发展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资质改革等市场准入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以专业和建设阶段划分的原有市场边界逐渐模糊,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发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优势,在新一轮的建筑产业调整中占据一席之地。

近十年来,北京工程勘察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在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安全监测、轨道交通运行检测监测、地质环境安全监测、地源热能利用等方面,逐步拓展出新的业务领域,培育出新的业务类型,并在北京地铁新线建设、“冬奥会”等项目建设上等方面赢得了新的市场机会。

对于以建筑创意、技术统筹、主导项目实施保障建筑品质为核心价值的工程设计企业而言,需要充分发挥建筑师对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主导作用,回归到工程设计的核心价值,北京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正当其时。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北京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在民用建筑和低风险工业建筑项目实行建筑师负责制。2020年6月,北京市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第六个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城市。

2021年1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出台了《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指导意见》(京规自发〔2021〕28号),以提升建筑品质为核心,坚持国际接轨与北京特色相结合,明确了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022年6月,《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项目应用指南》发布,对试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引导。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自2021年1月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签约的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有36个,分布于9个行政区划。试点项目涉及26家各类型建设单位,由14家设计企业、数百名设计师承担了建筑师负责制相关工作。其中,作为责任建筑师的一级注册建筑师28名。

同时,在建筑师负责制推进过程中,责任规划师与建筑师负责制相结合的“双师协同”工作方式,在高标准住宅、城市微空间、城市更新等方面,已经开始逐步形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同行业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北京模式”。

“都”与“城”协调发展、和谐宜居的十年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始终将“为人民设计”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优化人居环境,服务北京市宜居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妥善处理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关系;深入思考城市与商业的关系,科学布局和设计商业空间、服务好北京市业态创新体系和提升需求,推进首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实施,为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勾画了“蓝图”。2022年5月《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发布,结合北京减量背景和存量特点,确立了以街区为单元、以存量建筑为主体、以功能环境提升为导向的城市更新工作思路,推进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以功能完善、提质增效、民生改善、严控大拆大建为原则,是我国首个以减量发展为理念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近十年来,以“798”“首钢园”为代表的工业建筑遗产的蝶变,以“劲松”模式为代表的老旧小区焕新改造,以菜市口西片区为代表的老旧平房院落保护更新,以望京小街为代表的传统商圈向国际化转型的实践,以模式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重拾繁盛景象。这一切无不在悄然改变北京城市的面貌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体现了首都工程勘察设计从业者“为人民设计”,不断提升城市居民满足感和获得感的初心和目的。

未来五年,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市场环境显著优化”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发展目标,通过推进建筑科技体制创新、工程设计理念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创新、对外交流合作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业产业新动能培育,从而实现勘察设计行业的高质量、高品质跨越,不断提升“北京设计”国际影响力。

建筑不仅是城市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符号。自公元前1122年周朝召公封燕始,古老的北京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留下了具有历史印记的建筑。这既是首都工程建设者的骄傲,也是新时期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历史责任。我们坚信,通过全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将使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既有“邦畿千里”的恢弘气势,又彰显“未来之城”的活力与繁荣,成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和谐宜居城市,成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之都,展现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大国之都”形象。

猜你喜欢

北京市北京绿色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绿色低碳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