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经济大循环”的交通“大框架”
——打造“交通强国示范区”的山东国企力量

2022-10-29徐天宝巩聪聪王炜梁晴

山东国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港口山东高铁

□ 本刊记者 徐天宝 巩聪聪 王炜 梁晴

8月12 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迎来转场运营一周年。从空中俯瞰胶东机场,犹如一只巨大的海星,张开臂膀,拥抱世界。

胶东机场是目前山东省唯一的4F 级机场。4F 级机场是世界民航运输最高等级,代表可以起降各种大型飞机,包括空客380、波音747等民航运输最大机型。数据显示,一年来,胶东机场累计保障航班10.7 万余架次,日均295 架次,最高峰在2021 年9 月30 日,达到508 架次。

胶东机场是山东打造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建设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山东高速、山东铁投、山东港口、山东机场、山东海洋等山东国资国企涉交通基础产业集团,积极担当作为,创新打造“山东窗口”“山东名片”,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高铁:“大循环”需要大交通

2019 年11 月26 日,鲁南高铁开通运营,1000 多万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乘坐高铁的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山东铁路史上投资最大、沿线人口最多的铁路,日兰高铁在临沂境内线路最长、站点最多,方便老区人民出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日兰高铁日曲段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联络线,与京沪高铁、济青高铁、青盐铁路贯通,形成环山东省高铁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

山东毗邻渤海、黄海,地处南北交界处,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我国东部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省内公路、铁路、海运、内河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几乎涵盖了现在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但是,半岛地理位置决定了山东的交通建设难度大,在融入全国交通网络中容易被边缘化。

高铁开通使生产要素的长距离、高效率流动成为可能,打破了地区之间的空间壁垒,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流动、技术创新等高铁经济效应,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不断积累和提升。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山东”。作为支持山东省综合交通特别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铁投”)组建以来,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实现高速铁路“又好又快”建设,积极助力“轨道上的山东”。记者从山东铁投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高铁通车里程达2319 公里,稳居全国第3 位,预计年底可突破2400 公里,“十四五”末计划突破4400 公里。

组建以来,山东铁投创新依托多方投资建管模式,已主导建成济青、潍莱、鲁南等高铁项目,实现了高铁环形贯通。其中,济青高铁是全国首条以地方为主投资建设的高铁。在此之前,我省仅有京沪、青荣、胶济、石济等4 条高铁,通车里程仅1240 公里。去年12月26 日全线贯通的鲁南高铁,作为山东省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沿线惠及人口最多的铁路项目,采用分段建设模式,被誉为“创造了我国近年来铁路建设的新纪录”“路省双方代建模式的典范”。

高速: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开路先锋”

去年9 月29 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双向八车道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这是国内首条全线开通的“改扩建+智慧高速”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也是山东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试点项目。

这条先行先试的智慧高速,融合了5G、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定位等前沿技术,创下八项“全国之最”。它是目前国内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应用场景最丰富、设备配置最优、施工组织难度最大的智慧高速,建成了全国首个“省域级”智慧高速云控平台、全国里程最长的开放式车路协同试验路段和全国首条全向/定向毫米波雷达融合路段。探索出了智慧高速建设的“山东模式”,为全国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贡献了“山东经验”,进一步擦亮了“山东的路”这一品牌。

牢记使命,不负嘱托。山东国企的改革重组,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2017 年以来,山东先后整合组建了山东高速、山东铁投、山东港口、山东机场等一批企业,打造了一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团。其中,山东高速重组后运营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748 公里,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山东港口重组后货物吞吐量超过15 亿吨,稳居全球首位;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整合省内6 个机场,打造省级民航投资运营平台,确立了省内各机场差异化功能定位和特色化发展路径,运输保障能力、运行保障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据介绍,作为承担省内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任务的投融资主体,山东高速把抓好主责主业作为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十三五”期间,山东高速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91 亿元,建成通车24 条、1995公里高速公路,助推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400公里。“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3200 多公里,总投资5000 多亿元,助力全省通车及在建里程突破1 万公里,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

基础设施建设在稳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山东高速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摆在重要位置。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研究,山东高速集团“十四五”期间的投资能够直接拉动全省GDP 增长8000 亿元左右,拉动相关产业1.8万亿元左右,有力发挥重点项目投资的促进带动作用。

港口: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

山东港口正在打造一体化融合发展平台。

港口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大多临海、临江。“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而“城”则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依港建城,港城一体,互相依托、促进,形成了世界上许多港口和城市共同发展的现象。

“港口作龙头,拉动广阔腹地。”在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方面,山东港口亦可圈可点,提出当好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按照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部署要求,秉持“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的程度更加深入,助力腹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的“三个更加”发展思路,大力发挥港口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作用,坚持“链式思维”,凸显港口“虹吸效应”,不断吸引、集聚各类港航、经济要素,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以航运贸易、现代金融、钢铁、汽车、原材料加工等为特色的临港经济区,积极参与、深度融入、全面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让港口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2019 年以来,山东港口陆续与省内16 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各市搭建起了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平台,全面融入、深耕城市建设,全面对接城市区位及产业战略优势,以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实现城市与港口的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航运:带动经济扬帆远航

今年3 月3 日,山东海洋集团与德国莱茵集团合作的21 万载重吨干散货船“山东新时代”轮成功交付。该轮搭载了增强视觉辅助航行功能、3D 影像智能辅助靠泊功能,具备远程监测、远程运维和远程管控三个维度的船岸交互服务能力。中国船级社为该轮特别颁授“智能船及船舶网络安全”证书。“山东新时代”轮成为我国首艘数字化大型散货船。

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近90%。发达的远洋运输对于增强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夯实我国对核心运输资源的控制力、保障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拥有全国1/6 的海岸线(3808 公里)。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蓬勃的腹地经济,赋予山东发展现代航运的独特优势。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远景

山东海洋集团成立以来,瞄准我省航运发展需求,紧密链接供需两端,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还闯出了名声。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海洋集团的控制总运力已超过1400 万载重吨(含在建),成为继中远海运、招商局之后的国内第三大远洋运输企业,稳居省级航运企业第一位,发展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航运企业之一。其远洋运输航线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覆盖世界1000多个港口,成为全球主要矿石、能源、粮食供应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国际航运市场打响了“山东海运”品牌。

与此同时,山东海洋集团大力推动海河联运,发挥集团作为我省内河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加快京杭运河和小清河的开发建设,培育 “港、航、闸、船、货”五位一体的数字化内河港航物流新生态,打造我省通江达海的水路运输物流体系,进一步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全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力量。

机场:四通八达,展翅高飞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每到盛大节日,含苞欲放的“蓝色妖姬”、粉嫩娇柔的“假日公主”,这些产自济南平阴或者青岛胶州的玫瑰花,就会经过精细包装,乘坐飞机漂洋过海,摇身一变成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等国的“座上宾”。

以胶东机场、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为代表的山东现代化机场群建设成果,令人刮目相看——山东已经成为全国第三个、江北第一个拥有3 个千万级机场的省份,正在向4 个千万级机场省份迈进;2025 年,预计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 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00 万吨以上;“十四五”时期,全省投资1000多亿元规划建设运输机场,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12 个,形成“两枢一干九支”的发展格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山东现代化机场群提速推进的轰鸣声让人热血沸腾。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示意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航空产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已成为塑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国际民航组织统计表明,民航投入和产出比是1 ∶8,我国机场每100 万旅客可为区域创造18.1 亿元收益,带来5300 个相关就业岗位;每10万吨货物将创造出800 个工作岗位;每新增一个航班将增加750 个工作岗位,充分彰显了航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和驱动性作用。

近年来,国内多个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大力强化航空产业引领作用,积极布局航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如北京大兴机场、四川成都天府机场、河南郑州新郑机场、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以及青岛胶东机场等,航空产业已成长为地方的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品牌打造发挥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

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临日韩、西通黄河流域的济南,是我国北方地区和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是衔接南北动能传导、联动陆海双向开放的战略要地。作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均过亿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省会,济南综合发展能级大幅跃升,为加快发展航空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优势。

记者在济南机场采访,从航站楼出发,沿着机场路南行不到2 公里,一片颇具现代感的白色建筑群已基本完工,这就是即将启用的济南机场IDC 数据中心、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综合办公楼以及济南机场飞行人员宿舍,是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的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济南机场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 万吨、年飞机起降量40.9 万架次的保障能力。”站在沙盘前,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建设指挥部总工办副主任费磊对记者说。

今年3 月,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这是山东省第14 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也是山东省首个临空型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最高形态,是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位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西北侧,与机场货运区相衔接,可实现与机场无缝对接和功能互补。建成后,将成为集口岸通关、保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空港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山东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强省:聚力发展,再攀高峰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7 月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对经济大省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一天,在济南召开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会议上,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2022-2025 年)》,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预计2035 年基本建成。此前的5 月20 日,交通运输部、山东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方案要求,通过示范区示范性建设,一方面为山东实现“三个走在前”当好开路先锋,提供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引领、支撑和保障;一方面推动完善全国综合交通网主骨架,打造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东西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联接京津冀、长三角的南北交通主廊道,加快交通运输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到2025 年,山东要实现市市通高铁,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两枢两干八支”现代化机场群、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等,推动山东在交通强国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2022 年7 月19 日,中欧班列(齐鲁号)“鲁欧快线”(中国上合示范区—匈牙利—塞尔维亚)首班开行

到2035 年,山东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大幅跃升,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数字化、绿色化、人文化发展达到新高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持续保持国内前列,交通运输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走在前,开新局。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山东国资国企再攀高峰。

截至记者发稿时,山东高速打造的“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总量超过5500 列。自2018 年10 月统筹运营以来,“齐鲁号”欧亚班列日趋成熟稳定,开行品质不断提升,阔步迈向新的高度。52 条运行线路,通达“一带一路”23 个国家54 座城市,重塑了国际物流新格局,构建了国际物流交通大通道,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今年3 月3 日,山东海洋集团与德国莱茵集团10艘21 万载重吨干散货船项目系列船舶之一的“山东新时代”轮成功交付。中国船级社为该轮特别颁授“智能船及船舶网络安全(S)”附加标志证书。“山东新时代”成为全国首艘获得网络安全船级符号的大型散货船。

正如“山东新时代”轮的启航,“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中的山东国企力量正在迈向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港口山东高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高铁时代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威海港口》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港口上的笑脸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