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2-10-28康明福
康明福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服务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2021年,教育部将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专业名称的改变,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要求,更是顺应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从“酒店管理”到“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的变更,为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构建背景:科技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相对来说,酒店产业是传统业态,其信息化程度不及服务业中的其他业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酒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数字化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却是非常巨大的。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持下,越来越多的酒店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来释放品牌的价值与企业的潜力。数字化转型是文旅行业发展的新契机,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社会转型发展[1]。
数字化转型可从多个维度优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从企业本身看,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能更好地实现扁平化管理,进而不但可以缩减运营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效率;从营销渠道看,数字化可有利于降低佣金成本,提高营业收入;从用户体验看,各类AI设备产品的有效应用能够改进产品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下,酒店业态大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被明确写入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二、构建方向:聚焦定位,专业服务产业
受到传统观念和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颇为不顺。加之,学生以及社会对于服务业的偏见,酒店职业教育存在“入口(招生)不足、出口(就业)不稳”的情况。此次“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顺应了产业形势变革(而这种变革也是酒店产业性质的升级与突破)。可以说,产业性质的升级和专业名称的变化,都会为酒店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因此,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面要着重聚焦两个方面。
(一)聚焦产业发展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联,就是产业发展的状态及动力,酒店产业也是如此。需求跟供应之间的不平衡会造成一种缺口,这种状态会催生一种产品(或服务)去满足这个缺口。因此,聚焦酒店产业的发展,必须从酒店企业本身的需求、供给两个方面着手。
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催生了对服务领域变革的需求,“以机换人”成为大多数企业降低成本的选择。
从供给侧来看,基于大数据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让人工智能做到真正的智能。
酒店产业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优化简而言之就是要完成“三化”:客户在线化、管理在线化、运营在线化[2]。产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方向所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也必须紧密围绕“客户在线化、管理在线化、运营在线化”展开。
(二)聚焦职教发展
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初,就与就业、民生、经济发展等社会现实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其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因此,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培养目标应当以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发展为导向,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具有较好人文素养,掌握酒店服务与经营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主要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应当聚焦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根据“产业人才需求报告,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构建重点:从学生“入口旺”到毕业“出口畅”
尽管目前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合作形式单一、校企合作不稳定性、法律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但“服务性、职业性和大众化”仍是职业教育的三个主要特性,其中服务性是核心特性。因此,职业教育要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地企业和产业。“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的。
本文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也是基于校企合作的思路,从“设立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招收有职业发展信念的学生,确定在时间、模块两个维度的系统化培养目标,构建可适应酒店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实施多学期、分段式、交替式教学,打造高素质、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规划建设校企两个教学基地,采取多维、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八个方面依次展开。
(一)设立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开展校企合作,制定有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构建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对于企业、院校及学生个人都有明显增益。基于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在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长期的管理经验,也要懂得教育规律,更要有决策能力,其工作指向不但可以反映社会需求,也能推动职教发展;其次,落实工作机构的人与事,成立工作机构,并明确其组成人员、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将人才培养目标逐一落实;再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不但能够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律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也要能够参与专业教学管理,以便适时发挥督查作用。
(二)招收有职业发展信念的学生
入学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是否为学生的第一志愿,这对于学生“首次是否选择酒店(餐饮)企业为实习单位”及“从业(就业)率”都有着一定影响[3]。因此,录取第一志愿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考生,是事关本专业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回馈有效性和高效性的问题。
在考生招录阶段,学校就应该与企业共同研究招生(招工)制度,在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完善院校招生与企业用工同步推进的办法,将企业招聘标准融入考生招录过程。
(三)确定在时间、模块两个维度的系统化培养目标
在确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规格时,以绩效价值为导向,在时间上呈现近期、中期、远期的递进,在模块上呈现知识、素养、技能的互补(见表1)。
表1 系统化培养目标体系
(四)构建适应酒店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课程体系
专业名称的变化就是指向的变化,指向的变化意味着一些课程的删减,一些课程的添加,或者是一些课程的整合,所有的变化最终要顺应酒店行业所需、企业岗位所求。目前,酒店数字化人才的缺口主要是数字化营销和运营岗位。对于此类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类平台(软件)的应用技能;二是数据构建的能力;三是(酒店业)商业意识和认知的培养。院校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不但要平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更要在课程的先修后续、教学场所(平台)、教法方面予以精准指导(见表2)。
(五)实施多学期、分段式、交替式教学
本文所指的分段式教学,不是对具体的某一节课进行各环节的划分,而是指在某一课程(某一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将其内容按照先修后续和学生接受逻辑进行分段,不同阶段可安排擅长此内容的教师进行主讲。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职业教育过程必然要基于酒店企业的工作过程,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旧是学科式的逻辑体系,其主要特征有二:一是在教学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两段,前一段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后一段主要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二是绝大多数的课程为学期课程或学年课程,尽管在周课时量和总课时量上有区别,但基本都是按照学期或学年开设。该模式非常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教师水平的发挥存在很多掣肘之处。
表2 课程数字化模块实施建议(不含虚拟仿真)
说明:(1)本实施建议不含各课程虚拟仿真部分;(2)本表中的课程体系不含公共课、语言类、礼仪类等素质课程;(3)由于院校不同,课程体系中的个别课程会有差异,且名称也不尽相同。
实施多学期、分段式、交替式教学,要求院校变革原有的教师工作核算体系,要求教师更多地发挥能动性,要在校内教学中凸显“生产性”和行业所需的必要性,要在校外实践中凸显“教学性”。种种模式的变革和利益的触动,旨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打造高素质、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
教学思想的落实及教学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教师个体的行动与教学团队的协作。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要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校企互聘、共用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了高质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校企合作双方互派专门人员参加彼此的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和思路,融合锤炼“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到酒店企业挂职锻炼,酒店指派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带教,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交流会,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
(七)规划建设校企两个教学基地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显著特色。基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必须同步规划建设校、企两个教学基地,尽量确保校内设备与酒店实际所用一致,务必确保校内实训岗位与酒店实际岗位和工作情景无缝对接。目前,由于受企业性质及院校办学主体因素的影响,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见表3)。
表3 当前校内外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归因
基于此,规划建设校企两个教学基地时应当注意合作对象的遴选和合作内容的确定,要确保以下两点:首先,通过校内外实训,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或课程的学习兴趣,旨在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要能使学生熟悉企业、掌握流程,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和更好地调整学习方向;其次,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更多地去考虑院校师资培养、学生专业认知和企业员工培训,而不能将其降格至短期或长期的实习基地、就业平台。
(八)采取多维、双向、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特点,推进“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体现多维、双向、动态,尤其要强化对毕业生职后发展的跟踪评价,以便持续、动态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见表4)。
表4 多维、双向、动态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我国酒店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疫情的出现促使酒店要加快脚步完成数字化转型[4]。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时代性课题,数字技术的加持将会使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酒店行业产生巨大的变革。因此,职业院校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建设中,要聚焦行业发展,依托政策导向,从招生前直至学生毕业后,用一系列的举措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使之优化,真正拥抱和融入数字化的趋势之中,以强烈的使命感、足够的耐心与投入为社会、为学生创造长期的综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