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西部海域宝岛21-1气田的发现与成藏模式*

2022-10-28裴健翔

中国海上油气 2022年5期
关键词:宝岛三角洲气藏

邓 勇 裴健翔 胡 林 尤 丽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57;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琼东南盆地作为南海西部海域天然气勘探主战场之一[1-3],经过多年的勘探,已证实了中生界潜山、古近系崖城组—陵水组三角洲、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海底扇、上中新统黄流组水道、上新统莺歌海组—更新统乐东组海底扇五大成藏组合[4-8]。目前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主要集中于西区浅水区(现今水深<300 m)崖南凹陷YA13-1与乐东-陵水凹陷深水区(现今水深>300 m)中央峡谷莺—黄组水道—海底扇领域如LS17-2、LS18区等[9-10],而针对东区松南-宝岛凹陷无论浅水区还是深水区,经过几轮的勘探,已发现气藏规模小、非烃含量普遍较高,一直未获得规模突破[10-11],一度对其烃源条件存疑,天然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制约勘探突破。近年来,通过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与已钻井分析,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研究,重新认识凹陷结构,认为宝岛凹陷发育北部断阶带、中部凹陷带与南部斜坡带,创新提出北部断阶带具有“转换断阶控源、控储、控聚”天然气高效聚集模式,具有“发育古近系崖城组海陆过渡相和陆源海相两类优质源岩、陵水组大型三角洲储集体、大型构造脊汇聚”,成藏条件优越。这一认识,推动了宝岛21-1气田发现[12],实现宝岛凹陷半个世纪以来的首个重大突破。同时,在地质研究成果与勘探技术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13-14],认为富烃凹陷的转换断阶带将是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特别是发育的古近系陵水组与崖城组三角洲“黄金组合”,将是主要勘探组合。

1 松南-宝岛凹陷勘探历程

松南-宝岛凹陷勘探经历了合作勘探、自营勘探、全面勘探、高速勘探4个阶段。

早期中国海油借鉴国际先进的海洋钻井技术、海上地震勘探技术,实施对外合作,在宝岛北部神狐隆起合作钻探第1口探井,探索浅层新近系,但由于远离生烃中心、油气运移距离远,无油气发现。

2000年以后开始自营勘探,“十五”期间以源控论为指导,进军中深层古近系,兼顾浅层新近系,先后钻探了5口井,主要发现了宝岛19-B等含油气构造,但由于中深层古近系储层物性差、并受晚期CO2充注破坏,已发现气藏规模小、CO2含量高。

“十一五”期间,开始进入全面勘探阶段,聚焦主生烃凹陷上方,再拓展浅层新近系,先后钻探5口井,发现了宝岛13-A气藏与宝岛19-B含气构造,由于已发现气藏多为断块气藏,或局部受CO2充注、晚期断裂活动的破坏,气藏规模较小、局部CO2含量较高,勘探再次受阻。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利用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再次聚焦古近系勘探,以宝岛19-B气藏评价为主,仍面临储层物性和CO2充注老问题,对凹陷带中新统海底扇也进行了探索,但由于储集砂体欠发育、储层物性差,仅发现了宝岛31-A和松涛36-A含气构造,勘探一度进入低谷。截至2019年底,松南-宝岛凹陷北部钻探超过15口井,总是“见气不见田”,对烃源条件和天然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勘探。

2 宝岛21-1气田的发现

2.1 勘探背景及勘探思路转变

2.1.1勘探背景

宝岛21-1气田位于南海西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坡深水区,宝岛凹陷作为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活动最强烈凹陷,北侧紧邻神狐隆起,南侧紧接松南低凸起,一直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早期聚焦古近系和新近系为主要勘探层系,开展多轮勘探研究,先后钻探超过15口井,但在新近系仅获得多个小规模气藏,古近系多以CO2气藏为主,一直未获得商业油气发现。

多轮勘探揭示宝岛凹陷油气运移活跃,特别是在北坡新近系已发现多个小规模气藏,证实宝岛凹陷为生烃凹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围绕古近系勘探的宝岛19-B等系列构造,揭示油气运移活跃,证实古近系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下的断块构造成藏,但CO2普遍含量较高,勘探一度停滞不前。

2.1.2思路转变与勘探突破

宝岛凹陷北部崎岖海底发育,加之多期海底迁移,已有的地震资料难以精确认识地下构造特征。2019—2020年,利用新采集的三维资料与前期已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重新认识凹陷结构,研究各构造带成藏主控因素。认识到,宝岛北坡受控于多条北东、北东东向主干断裂,发育凸起带、断阶带、凹陷带三大构造带,平面上自西向东发育宝岛19斜交断阶带、宝岛21平行断阶带、宝岛29叠覆断阶带(图1);纵向上划分为断陷期、断拗期、拗陷期3个演化阶段。断陷期控制崖城组发育陆源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套优质烃源岩;断拗期控制陵水组发育神狐隆起物源沿转换斜坡注入形成多支、多期大型三角洲储集体;拗陷期以发育区域盖层为主,断裂活动停止时间早于晚期CO2充注时间,圈闭保存条件好、CO2含量较低。同时,转换断阶旋转翘倾形成多级构造脊,伸入生烃凹陷,源脊配置好,汇聚条件优越。

图1 松南-宝岛凹陷构造纲要与宝岛凹陷地层综合柱状图Fig.1 Structural outline map of Songnan-Baodao Sag and stratigraphic column map of Baodao sag

通过区域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指出宝岛凹陷北坡具有“转换断阶控源、控储、控聚”天然气高效聚集模式,宝岛21断阶带紧邻宝岛27洼、25洼生烃中心,烃源条件好,发育近物源大型三角洲储集体,埋深浅、储盖条件好,主沟源断裂与深大断裂呈平行关系,且停止活动时间早,预测CO2含量低,为烃类气的有利汇聚区,可作为宝岛北坡突破的首选方向。落实了宝岛21-1构造,具有与崖城13-1类似的古近系陵三段三角洲与崖城组煤系烃源岩构成的“黄金组合”,具备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条件,可作为上钻首选目标。在宝岛21-1构造先后部署钻探,多口井在古近系钻遇超百米气层,在陵三段厚层气层测试无阻流量超百万方[1],实现了宝岛凹陷半个世纪以来的首个重大突破,进一步证实了宝岛凹陷烃源条件,也揭开了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勘探新领域。

2.2 宝岛21-1气田特征

宝岛21-1气田为深水古近系大型构造背景下的整装岩性气田。钻探揭示,发育古近系陵二段、陵三段和崖城组三套成藏组合(图2),陵三段又进一步分为下部低位域三角洲成藏组合与上部海侵—高位域三角洲成藏组合,纵向分为多套气组,主力气组为陵三段Ⅱa、Ⅲa气组,测试产能超过100 m3/d。

主力勘探层系陵三段储层岩性以含砾中—细砂岩为主,物性表现为中—低孔、中—低渗特征,粒间孔与粒内溶孔组合(图3)。低位期三角洲纵向发育三期砂体,顶部Ⅲa气组在多口井钻遇气层,BD-1井、BD-2d井物性相近(图3a、b),平均孔隙度约11%,渗透率为0.05~8.61 mD,测压流度0.02~2.9 mD/CP,BD-1井储层分选性差(图3c)、灰质含量高,孔隙度基本小于10%,以干层为主。海侵-高位期三角洲纵向发育四套砂体叠置,主力砂组Ⅱa气组在几口井均钻遇气层,BD-1、BD-2d井均未见水,且BD-1井区表现为粗、中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图3c),分选较好、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约13%,渗透率在1.4~11.8 mD,测压流度1.3~38.2 mD/CP;BD-2d、BD-3d井区储层分选较差(图3d、e)、储层物性较BD-1井偏差,孔隙度11.8%,渗透率0.05~8.3 mD。

图2 宝岛21-1气田已钻井陵三段地层对比Fig.2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Ling 3 member of Baodao 21-1 gas field

图3 宝岛21-1气田已钻井储层显微照片Fig.3 Reservoir microphotos of Baodao 21-1 gas field

宝岛21-1气田钻获的天然气碳同位素整体偏重,δ13C1为-45.1‰~-38.6‰,为典型的高熟煤型气特征,天然气整体以烃类气为主,但各井变化不等,烃类气含量在46.6%~99.4%,结合DST测试气分析,烃类气以CH4为主,干燥系数约0.92~0.93,气油比20 190~66 861 m3/m3,凝析油相对密度0.816~0.826,为湿气气藏。

3 宝岛21-1气田成藏模式

3.1 转换断阶控制形成双源烃源灶

断陷期断裂控沉积作用强,控制崖城组海陆过渡相-陆源海相两套优质烃源岩分布,北部神狐隆起供源形成的大规模三角洲群,可为凹陷内部输送大量陆源有机质,形成大规模的气源岩。

崖三段水体较浅,三角洲规模较大,向凹陷推进较远,在转换断阶带及周缘发育大规模三角洲群,且自西到东断裂活动性增强,三角洲规模变大,烃源岩厚度变大,BD-1井在崖三段钻遇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地震上表现为中—弱振幅前积反射特征(图4),TOC小于1%(图5),显微组分以陆源镜质体、惰质体为主;崖二段沉积期,海平面整体上升,仅在近源区形成规模较小的三角洲,区域上以稳定海相泥岩沉积为主,地震上表现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图4),有机质丰度增加到1%以上(图5),有机质类型以大量腐泥无定形和镜质体为主;崖一段沉积早期达到最大海泛面,TOC含量在1%以上,崖一段晚期逐渐变为滨、浅海环境,TOC含量在1%以下,为中等—好烃源岩。崖三、二段TOC含量高的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约-27‰,具有低Pr/Ph值、C27规则甾烷优势、含一定量陆源有机质树脂化合物“W、T”及低奥利烷特征,目前已处于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生成大量高熟热成因气,生烃潜力大,是宝岛21-1主力供烃灶,进一步细分为宝岛27洼、25洼、21洼。已钻井揭示,天然气均为高熟煤型气,证实了来自宝岛凹陷崖城组烃源岩,但几口井的天然气组分非均质性较强,成熟度变化较大,也进一步证实不同井主力供烃洼陷不同的特点。

图4 过宝岛21-1构造井典型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Fig.4 Typical section of Baodao 21-1 structure drilled wells(see Fig.1 for location)

3.2 转换断阶控制形成大型三角洲储集体

古近纪时期,海南隆起、神狐隆起两大物源区,沿宝岛北部转换断阶带的转换斜坡注入,形成多支、多期大型三角洲储集体,自西向东分布变广。古近纪断陷早期,水体较浅,形成崖三段三角洲沉积储层,断陷晚期崖一段、二段仅在近源区砂岩发育,远源区以泥岩沉积为主;断拗转换早期陵三段沉积期海平面相对较低,为研究区主要储集层段,断拗转换晚期陵一段、二段以泥岩沉积为主,夹薄层砂岩,为研究区重要区域盖层。

宝岛21转换断阶带北侧受12号断裂控制,南侧受12-1号断裂控制。崖三段沉积期,神狐隆起物源沿12号断裂北侧断槽注入,在宝岛21-1构造形成扇三角洲沉积。陵三段沉积时期,北侧12号断裂中-西段同向转换带、东段缓坡区,断裂活动性较弱,为西北侧、东侧物源的两个主注入口,宝岛21-1构造西侧主要发育西北物源沿中西段同向转换带注入,形成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向盆地推进较远,在研究区分布规模大,钻井揭示厚层箱状或局部漏斗型含砾细、中、粗砂岩,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沉积储层;东侧主要是北东向神狐隆起物源沿东段缓坡区注入,形成三角洲沉积(图6)。陵三段低位期Ⅲ气组,储集岩以块状中细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分选较差,以杂基支撑为主,西侧BD-3d井区受北侧12号断裂活动控制明显,表现为北侧崖城组老地层剥蚀供源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分选性差、灰质含量高,储层物性差,以干层为主,东侧BD-1、BD-2d、BD-6d井区整体以西北侧物源供给形成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且相对远物源区由于分选性变好,储层物性较好,东侧表现为三角洲沉积储层(图6a)。海侵和高位期,西侧以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侧为三角洲沉积(图6b),Ⅱ气组下部主要为海侵期沉积的薄层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组合,上部为高位期厚层的中细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单层厚度较大,最大达30 m,Ⅰ气组为高位晚期沉积,岩性较细,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多见泥质纹层。

3.3 转换断阶控制形成大型油气汇聚脊

宝岛北部断阶带在一系列北东向断裂控制下,发育系列继承性构造脊,其紧邻宝岛凹陷生烃中心,具有“多洼供烃、大型构造脊汇聚、沟源断裂+三角洲砂岩运移”优势,成藏条件优越。宝岛21-1构造位于宝岛21转换断阶上,该转换断阶是受北侧F12断裂和南侧F12-1断裂控制的大型构造脊,该构造脊紧邻宝岛凹陷生烃主洼宝岛27、25洼与北侧宝岛21洼(图7),生烃洼陷崖城组源岩生成的成熟天然气通过大型构造脊汇聚,然后沿F12-1等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后沿大型三角洲储集体侧向运移,在区域浅海泥岩盖层的封盖下,在砂体高部位汇聚成藏。同时,控圈断裂停止活动时间早,晚期基本不活动,有利于天然气保存。

包裹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发育三期油气充注,包括20~7.8 Ma成熟烃充注、7.8 Ma至今的高熟气充注时间与晚期2.6 Ma至今CO2充注。主成藏期崖城组运移流线显示(图8),宝岛21构造脊紧邻生烃主洼宝岛27、25、21洼,近凹汇聚脊与主运移断裂断面脊非常发育,利于油气汇聚及垂向运移,运聚条件优越。同时,控制构造脊的主运移断裂F12-1断裂与北侧深大断裂F12断裂呈平行组合,不同于控制宝岛19转换断阶带的F2-1号断裂与深大断裂F2号断裂的“Y”型组合,且主运移断裂F12-1断裂在CO2主充注期前就停止活动,停止时间明显早于F2-1断裂,进而宝岛21-1构造整体CO2含量明显低于西侧宝岛19断阶带的宝岛19-B含气构造CO2含量(高达90%)。综合分析,宝岛21-1气田具有多期充注、多层系复式成藏特点(图7)。

图7 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宝岛19和21构造成藏模式(剖面位置见图1)Fig.7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Baodao 19 and 21 structures in the northern fault-step belt of Baodao sag(see Fig.1 for location)

图8 宝岛21-1构造关键时刻崖城组顶面流线Fig.8 Top streamline diagram of Yacheng Formation at 10.5 Ma of Baodao 21-1 structure

4 宝岛21-1气田周缘勘探潜力与方向

宝岛21-1气田的发现,证实了宝岛北部断阶紧邻主干断裂控制形成的生烃中心,烃源条件好、资源潜力大,同时紧邻大物源区,物源供给充足,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且转换断阶本身为多个主干顺向断裂控制形成的多级构造脊,具有“多级断阶控脊、近源汇聚成藏”成藏优势[1](图9),是天然气优势运聚区。因此,下步勘探将逐步向东拓展宝岛29断阶带等,开拓新的场面。

宝岛29断阶带发育与宝岛21断阶带相似的古近系崖城组与陵水组三角洲“黄金组合”,其紧邻宝岛凹陷生烃主洼宝岛27洼、28洼,具源内大型构造脊汇聚背景,近神狐隆起物源、埋深浅,且为与宝岛21断阶带类似的平行断阶,为烃类气的有利汇聚区,是向东拓展的首选区带。在其上落实了宝岛C构造,主要目的层为陵水组三段,发育北高南低的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发育断背斜、断鼻构造,总资源潜力大,具有“宝岛凹陷主洼供烃、大构造脊汇聚、沟源断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是北部断阶带下一个领域突破的首选目标。

图9 宝岛凹陷基底时间构造与崖城组生烃强度叠合图Fig.9 Stacking map of basement structure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of Yacheng Formation in Baodao sag

5 结束语

宝岛凹陷北坡“转换断阶控源、控储、控聚”天然气高效聚集模式新认识的提出,是宝岛北坡多年来勘探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结果,是对宝岛凹陷成藏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对转换断阶带油气富集的丰富和完善。该认识指导发现了宝岛21-1气田,实现了宝岛凹陷勘探半个世纪以来的首个重大突破,同时也带动了宝岛凹陷北部转换断阶带勘探,将推动一系列潜力区的落实,展现千亿方气田群勘探前景。富烃凹陷的转换断阶带将是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特别是其上发育的古近系陵水组与崖城组三角洲“黄金组合”,将是主要勘探成藏组合。

猜你喜欢

宝岛三角洲气藏
邮票上的宝岛风光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宝岛寻宝记
热带宝岛海南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
LG地区复杂礁滩气藏描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