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经济收敛性与共同富裕

2022-10-28

南方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基尼系数南北共同富裕

王 维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我国重要发展目标(罗楚亮、梁晓慧,2022)。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2020年我国历史性地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消灭了经济差距,相应地,我国反贫困目标已转化为“控制相对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受制于自然条件及地理区位等因素,我国区域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刘培林等,2021;王一鸣,2020;金环、于立宏,202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2019年的数据,南北GDP差距从1.6万亿扩大至28.66万亿;北方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41.78%下降至35.44%,南方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58.22%上升至64.56%;自2013年后,南方经济增速显著快于北方。南北经济差距快速扩大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盛来运等,2018;邓忠奇等,2020;许宪春等,2021)。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时期都存在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刘明兴等,2015;仲伟周、益炜,2016)。为加速区域间经济收敛,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经济收敛即经济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增速快于经济先发展地区,从而区域间经济差距缩小(Barro and Salaimartin,1992)。分析区域经济收敛性,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动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然而,经济收敛并不意味着消除经济差距。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存在差异,这是造成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生产要素具有逐利性,会流向收益率高的地方,这将加剧区域经济差距(蔡昉、王德文,2002)。一味追求消除区域间经济差距则意味着要忽视区位因素,限制人口和资本等要素按市场规则流动,这必将导致资源错配,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永进、李宁宁,2021)。而允许适度的人口流动,在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可获得更高的报酬(许岩等,2019),而且增加了留在经济稍落后地区的人均资源,从而使得流出和留下的劳动力都获得了更高的报酬(Mishra,2007;Elsner,2013)。此外,跨区域的生产要素流动也促进了经济先发展地区与后发展地区的互动,促进“先富带后富”,此时经济差距趋于收敛,也能促进不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在经济差距可控的情况下,应根据地区、产业、时期和资源约束选择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黄少安,1997)。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南北经济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掌握南北经济差距演变以及我国经济收敛的基本情况。虽然一些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难以避免,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受制于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条件等约束,现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因此,本文将研究上述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经济收敛情况。

现有研究主要从南北经济差距成因和南北经济差距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探析。一方面,学者对南北经济差距扩大成因进行了深入考察,现有研究指出产业结构(盛来运等,2018)、制度因素(安虎森、周江涛,2021)、创新驱动(许宪春等,2021;徐鹏杰、黄少安,2020)和生产要素(吕承超等,2021)等是造成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除了探索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外,也有学者对南北经济差距时空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江建明等,2021;杨明洪、黄平,2020;董雪兵、池若楠,2020)。杜宇、吴传清(2020)对1952年以来的南北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将南北经济差距划分为均衡发展、相对平衡发展、差距持续分化三个阶段;董雪兵、池若楠(2020)利用1978—2017年各省份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收敛的时空演变过程,发现南北方经济经历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俱乐部收敛”到“南方经济分化,北方经济收敛”的过程;杨明洪等(2021)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总量和均量两个维度对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演变过程进行梳理;江建明等(2021)利用1978—201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省域的经济差距进行测度,发现改革开放初期北方经济发展优于南方,90年代南北经济差距保持平衡,而近年来“南快北慢”成为区域新特点。

现有研究为探析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成因及南北经济差距空间演化规律做出了一定理论贡献和补充,有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把握南北经济差距演变规律,但是现有文献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1)现有研究较少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考察南北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已实现了全面脱贫,但并不意味着改善民生的工作就此结束,控制相对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下一阶段的目标。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目前,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此外,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雷汉云,2016),本文也会就该问题进行探索。(2)已有研究较少从各要素对南北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探讨,例如,虽然董雪兵、池若楠(2020)对我国的南北经济收敛性进行分析,但是没有探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技术水平等要素在收敛中所起的作用。(3)现有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为省级面板数据,而缺乏对地级市层面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至地级市层面。

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补充拓展和边际贡献。第一,本文基于σ收敛、dagum基尼系数和β模型对南北经济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探讨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在南北经济收敛性中的作用,弥补了现有研究对各影响因素的讨论的不足;第二,本文就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收敛性进行了讨论,对现有研究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进行丰富和补充,以期对现阶段的民生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第三,考虑到我国各省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即便同一个省份,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为此,本文采用了地级市面板数据,这也将现有研究对象进行了细化。

文章以下各部分安排为: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主要介绍σ收敛、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第三部分为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主要是变量选取的理由,相应数据的来源以及缺失值的处理;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为对我国2000—2019年经济收敛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本文采用σ收敛来测度人均实际GDP时变特征;其次,采用Dagum基尼系数来测度南方和北方经济差距的演变特征;最后,采用β收敛模型来探析南北方经济收敛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σ收敛

σ收敛指人均实际GDP的标准差随时间推移而减小(潘文卿,2010),本文利用σ收敛来测度2000—2019年人均实际GDP的演变情况,具体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二)Dagum基尼系数

除σ收敛外,已有文献还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区域差距进行测度。考虑到基尼系数无法对地区差异进行分解,以及泰尔指数不能有效识别子群间交叉项的问题,故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Dagum,1997)。Dagum基尼系数不仅可以识别地区相对差异的贡献与来源,而且弥补了泰尔指数的不足,能较好测度区域经济差距(赵磊、方成,2019)。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2)

(3)

(4)

(5)

(6)

(7)

(8)

(9)

(10)

(三)β收敛模型

经济收敛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延伸与运用,经济收敛是指人均实际GDP与GDP增速呈负相关关系,即初始人均实际GDP较低的地区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逐渐追上经济发达地区,并且保持稳态发展,则为经济收敛,反之则为经济发散(Baumol,1986)。β收敛是验证经济增长收敛的基本模型之一,而β收敛又可分为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Sala-i-Martin,1996)。为验证2000—2019年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呈“收敛”还是“发散”态势,本文分别采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来进行测度。

1.绝对β收敛

绝对β收敛指区域人均收入增长仅依赖于经济初始状态,经济最终将按同一增长路径收敛于特定的稳态。模型具体表达式如下:

(11)

2.条件β收敛

条件β收敛是在绝对β收敛的基础上,考虑其他社会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即在绝对β收敛的模型中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现有研究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Solow,1962;Edwards,1993;Barro,2001),因此,本文也将这几个变量纳入条件β收敛模型中,具体表达式如下:

+β5lnopeni,t+β6lnfiexpi,t+φi+ηt+εi,t

(12)

式(12)中,ki,t为i市在t年的资本存量,hi,t表示i市在t期的人力资本,techi,t表示i市在t年的技术水平,openi,t表示i市在t年的对外开放水平,fiexpi,t表示i市在t年的财政支出,其他变量与式(11)中含义相同。同样地,区域经济收敛还是发散,取决于收敛系数β1显著性和正负性。

根据式(11)和(12)中的收敛系数β1,可计算考察期T内的收敛速度s和半生命周期c,计算公式为:

(13)

式(13)中,s为经济收敛速度,也就是经济落后地区追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速度;本文的模型中T=1;半生命周期c表示消除一半区域经济差距所耗费的时间。

三、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1.人均实际GDP

2.人力资本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可促进劳动生产率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张勇,2020)。现有关于人力资本测度有两种,一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二是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覃成林、杨霞,2017),现有研究普遍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囿于各市受教育人数缺失较多,故本文采用各市高等教育在校生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3.物质资本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物质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关键投入要素(张军,2002),目前尚未有物质资本存量的相关数据,本文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折算为2000年的不变价,参考单豪杰(2008)的研究,将折旧率定为10.96%,采用永续盘存法(PIM),对我国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核算,具体核算公式如下:

(14)

(15)

式(14)中,Kt为t期的资本存量,δ为折旧率,It是t期的投资额,Dt为第t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式(15)中,K0为期初的资本存量,I0为固定资产形成额的期初值,v表示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的固定资本形成额的五年平均增长速度。

4.技术水平

技术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经济增长(颜鹏飞、王兵,2004)。部分研究采用专利授权或申请数量来表示技术水平,这对估算我国技术水平是有偏误的。因为旧技术是发展新技术的基础,而新技术又不断取代旧技术,旧技术带来的收益会以一定的速度下降(Lach,1995),由此,我们需要对授权的专利数量进行盘存。参考严成樑等(2010)的做法,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的专利授权量进行存量化处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ATKi,t=(1-φ)PATKi,t-1+PAi,t

(16)

(17)

式(16)中,PATKi,t表示专利存量,φ表示技术折旧率,参考严成樑等(2010)的研究,φ取值为10%,PAi,t为新增授权专利数量。专利存量的初始值确定方式如(17)式所示,其中g为考察期内新增专利授权数量增速的平均值。

5.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及学习效应,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王成岐等,2002;陈继勇、盛杨怿,2008;覃成林、杨霞,2017)。本文根据年平均汇率,将以美元计价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折算成人民币形式,再用当年度的FDI值除以GDP。

6.财政支出

根据宏观经济财政理论,公共物质资本的投入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郭庆旺、贾俊雪,2006)。本文参考严成樑、龚六堂(2009)关于财政支出规模测度的方法,采用一般预算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来刻画财政支出。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为分析我国南北区域经济收敛状况,本文选取了28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考察期为2000—2019年(2000年以前的数据存在较多缺失值,故对该时期的数据予以删除,此外,固定资产投资最新数据只到2017年,因此,本文在进行条件β收敛测度时,最新数据的年份为2017年)。本文采用的人均GDP、人均GDP指数、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常住人口、授权专利数量、FD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GDP、汇率等数据,来自“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EPS数据库”“CNRDS数据库”,其余缺失值根据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进行补充。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进行南北经济收敛性分析的前提是对南北区域进行界定。参考许宪春等(2021)和丛胜美等(2022)的做法,北方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全部地级市,南方包括上海市、重庆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全部的地级市。本文涉及的284个地级市,其中南方地级市155个,北方129个。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经济收敛的时变特征

由图1中σ系数可知,2000—2015年南方、北方与全国经济收敛性表现一致,2000—2005年经济波动增大,2006—2015年后经济收敛趋势明显;2016年后,南方、北方和全国的σ系数变化趋势出现不一致情况,南方经济存在发散趋势,北方仍然呈收敛态势,我国全域经济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图1 2000—2019年σ收敛系数

图2所示的是2000—2019年南北经济差距及其来源分解情况,组内差距的贡献率高于组间差距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表明经济差距主要来源于南北方内部的区域差距,组内差距的贡献率稳定在60%~70%,表明要缩小当前的经济差距,主要是缩小南北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具体考察各组差距贡献度的时变特征,组内差距的贡献度2000—2006年上升,而2007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组间差距的贡献度在2000—2005年上升,2006—2012年下降,2013年后上升,表明2013年后南北间的经济差距越发成为经济差距的重要来源;超变密度的贡献度则呈下降趋势。

图2 2000—2019年南北经济差距及其来源分解

图3所示的是2000—2019年dagum基尼系数,南方的基尼系数在0.336~0.396之间,北方的基尼系数在0.354~0.394之间,南北区域间的基尼系数在0.367~0.411,这与吕承超等(2021)测算结果相近。总体上,南方的基尼系数低于北方,南北区域间的基尼系数高于南方和北方区域内的基尼系数,表明我国南方的经济差距小于北方的经济差距,南北区域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差距。具体看不同时段,南北方区域内基尼系数自2005年起,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南北方区域内经济差距总体缩小,而南北区域间的基尼系数在2014年前与区域内基尼系数保持相同演变趋势,而2014年后出现小幅上升,这与σ系数演变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表明近年来南北经济差距开始显现。

图3 2000—2019年dagum基尼系数

(二)β收敛分析

本文利用σ系数和dagum基尼系数对2000—2019年人均实际GDP的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分析南北区域经济的收敛性,基于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β收敛模型对2001—2019年的经济收敛变化情况进行分区域分时段考察。本文综合考虑时间段的均匀程度以及σ系数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下的南北区域经济差距演变情况,将考察期划分为2001—2006年、2007—2012年及2013—2019年。

表2 2001—2019年β收敛情况

表2报告的是2001—2019年全域的β收敛情况。列(1)和(2)为全域2001—2019年绝对β收敛结果,列(3)和(4)为全域2001—2017年条件β收敛结果,列(2)和(4)引入了区域虚拟变量和人均实际GDP对数的交叉项。列(1)—(4)中,估计系数β1显著为负,这表明我国经济差距呈绝对收敛趋势。究其原因,我国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施了“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系列战略,这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对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奏效的。列(2)和(4)中,交叉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南北经济增速有显著差异,我国经济收敛存在南方和北方两个俱乐部。接着,本文考察了南北方区域内经济收敛的情况。

表3的第一部分报告的是南方地区的经济收敛情况。列(1)—(4)中,lnpgdp的系数β1显著为负,具体看2001—2006年、2007—2012年及2013—2019年三个时期收敛系数,2007—2012年收敛系数的绝对值最小,收敛速度最慢。表3的第二部分报告了北方地区经济收敛情况,列(1)—(4)的收敛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北方地区的经济差距呈收敛趋势,而具体看三个时间段,则2007—2012年的收敛速度最快。将南北经济收敛速度进行对比,不难发现2001—2006南方的收敛速度快于北方,但是2007—2012年,南方的经济收敛速度却慢于北方,而2012—2019年南北方经济收敛速度几乎相同。

表3 2001—2019年南北方区域内绝对β收敛情况分析

绝对β收敛缺乏对各经济要素的讨论,为此本文纳入人力资本(h)、物质资本(k)、技术存量(tech)、对外开放(open)以及财政支出(fiexp)来进一步对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演变情况进行考察。

表4所示的是2001—2017年南方和北方区域经济差距条件β收敛结果。表4的第一部分是南方2001—2017年条件β收敛变化情况,列(1)中收敛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南方经济差距呈收敛态势。具体分析列(2)—(4)不同时间段,2001—2012年收敛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南方区域内部呈收敛趋势,而2013—2017年的收敛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表明该时期南方经济极可能呈发散趋势。从经济增速的角度来看,南方的东部地区经济维持较高的增速,而南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更高,因此2001—2012年南方经济收敛,虽然2013年后南方经济收敛的特征不显著,但这是由南方各区域都保持了较高增速导致的。联系现实经济状况,南方经济发展收敛性的转变,2013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期间东南沿海地区历经艰难的经济转型并且获得成功,南方的中西部地区不断承接东南沿海产业,带来了南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4的第二部分报告了北方2001—2017年经济收敛变化情况,列(1)—(4)中收敛系数均显著为负,且列(2)—(4)的收敛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增大,表明北方经济差距呈加速收敛趋势,这证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在北方地区是非常有效的,北方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从经济增速的角度来看,北方经济先发展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而经济后发展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高于东部,由此北方经济差距呈收敛趋势。北方经济差距虽呈收敛态势,但与南方经济差距收敛类型完全不同。具体来看,2013年以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经济增速较高,南方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也较高,此时南方经济差距虽不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但整体经济增速较高;而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稍落后地区的差距虽然在缩小,但经济增速较南方而言是偏慢的,这也是造成2013年以后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

表4 2001—2017年南北方区域内条件β收敛情况分析

具体考察控制变量对南北经济收敛性的影响。首先,总体上,人力资本具有加速南方经济收敛的作用,细分不同时段,2001—2012年,人力资本加速南方区域经济收敛,2013年后人力资本对南方经济收敛的作用不显著。总体上人力资本对北方经济表现的影响不显著,2001—2006年人力资本加速北方经济收敛,2007—2012年人力资本对北方经济收敛的作用不显著,2013年后,人力资本会延缓北方经济收敛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北方区域内的人力资本差别较大,具体而言北方经济较好的地区对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强,但北方其他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极弱,进而导致北方人才利用的极大差异(许宪春等,2021)。其次是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对南北经济收敛的作用均较弱,技术进步对经济收敛的影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孙巍、徐邵军,2021)。再次是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总体上对南方经济收敛的作用不显著,而且考察不同时间段,2001—2012年物质资本减缓南方经济收敛,2013年后物质资本延缓南方经济收敛,而物质资本在不同时段均减缓北方经济收敛速度,其原因是南方区域内资本积累水平整体较高,物质资本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的边际效应递减,而北方区域内资本积累速度缓慢,由此物质资本不断延缓北方经济收敛速度(盛来运等,2018)。然后,对外开放对南方和北方经济收敛的作用均不稳定,引进外资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较弱。最后,财政支出的增加能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距,如表4第一部分所示,列(1)中财政支出的系数为正数但不显著,而由列(2)—(4)可知财政支出能加速南方经济收敛,由第二部分可知,列(1)—(3)中财政支出的估计系数为正数但不显著,而列(4)中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出对加速北方经济收敛的作用逐渐显化,财政支持是缩小经济差距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每个阶段都有效(王宝顺、徐绮爽,2021;缪小林等,2017)。

(三)共同富裕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刊文中提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2)习近平,2021,“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第20期。。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内容是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属性是“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孙智君等,2022)。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先富带后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南北经济差距虽呈扩大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差距都会影响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不追求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也不会放任区域差距扩大。西北、东北和西南历来是经济发展相对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多的地区,如果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相差太多,将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探析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本文将重点分析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收敛性。首先,明确西北、东北和西南范围。根据自然地理和文化差异,我国将全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域。东北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全部地级市,河北省的承德市和秦皇岛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赤峰市和呼伦贝尔市;西北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地级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和巴彦淖尔市;西南包括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全部地级市。

首先,本文对我国人均实际GDP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进特征进行分析。表5所示的是采用局部Moran’s I计算的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19年的人均实际GDP的空间聚类情况(3)本文基于ArcGis10.2计算局部Moran’s I,限于篇幅,仅计算了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19年,采用的空间权重矩阵为反距离矩阵。,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效应。我国收入高-高聚类区集中在北方的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南方的长三角、福建东部沿海以及珠三角地区,从时间上看,高-高聚类区不存在较大变化。收入的低-低聚类的地区集中在西部地区,从南北区域的角度来看,北方包括甘肃和陕西省交界处、山西省小部地区以及河南省与安徽省的交界处,南方包括四川的东北部和西南部以及贵州的西部,从时间上看,北方的低收入聚集区有扩大的趋势,而南方的低收入地区逐渐减少。为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西北地区是重点协调的区域。

表5 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19年各市的空间聚类情况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条件β收敛模型进一步验证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由列(1)可知,只有东北地区交叉项的估计系数显著。具体考察不同时间段,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的俱乐部效应消失,但是由列(1)可知,东北地区的交叉项的估计系数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东北与其他地区经济表现还有一定差异的;西北地区交叉项的系数总体上不显著,由列(2)—(4), 2007—2017年西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速存在显著的差异;由列(1)可知,代表西南地区的交叉项的系数不显著,列(2)—(4)中,也只有2007—2013年交叉项的系数是显著的,表明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表现不存在较大差异。

综合表5和表6的结果,我们可知,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其次,东北和西南的小部分区域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西北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关注区域,这与杨明洪等(2021)提出的注意东南和西北的协调发展研究结论一致。

表6 2001—2017年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条件β收敛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我国284个地级市2000—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σ系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人均实际GDP的演变特征,基于β收敛模型,分析了我国南北经济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且对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收敛性进行探析。首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域呈经济收敛态势,而南北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效应,南方区域内经济发展经历了收敛到不具有显著收敛特征,而北方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呈收敛趋势,这也解释了统计数据上2013年后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现象。本文还考察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对南北经济表现的影响,其中,人力资本能加速南方经济收敛,而对北方的影响则由加速北方经济收敛转变为延缓经济收敛速度,这也表明适度的人力资本的流动不会导致经济发散,但是人才吸引力降低到较低水平时将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物质资本总体上延缓区域经济收敛速度,财政支出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但是其作用有限,而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因时间和区域存在较大变化。最后,通过对东北、西北、西南和其他地区的经济收敛性分析,发现西北地区的经济表现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地区也与其他地区经济表现有着一定的差异,而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表现差异不大。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适度的人力资本流动不会造成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然而人力资本差异过大将扩大区域差距。为此,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以增强人民自身发展能力,提高人口素质,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从而增强区域交流合作;完善人才引进保障体系,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更良好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财政支持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补充手段,在特定时期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制定适度的财政政策以协调区域发展差距。

最后,西北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跨区域合作,搭建“先富带后富”的交流平台,助力经济后发展地区学习先富地区的经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西北地区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本地人才安置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发展适合西北的产业。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南北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研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
中国人的收入差距被夸大了